检验技师/士 百分网手机站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中级)考试强化试题及答案

时间:2017-06-16 15:22:41 检验技师/士 我要投稿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中级)考试强化试题及答案

  强化试题一:

  (1)下列哪些补体成分属于补体固有成分

  A. H因子

  B. C3b

  C. C1

  D. C4结合蛋白

  E. I因子

  (2)新生儿白细胞较高,可高达

  A. 10×109/L

  B. 11×109/L

  C. 15×109/L

  D. 20×109/L

  E. 30×109/L

  (3)下列关于Mb(肌红蛋白)叙述错误的是

  A. Mb是横纹肌组织所特有的一种蛋白质

  B. Mb分子量小

  C. Mb中含有亚铁血红素

  D. Mb的半衰期较其他心肌标志物长

  E. 当AMI时,Mb很快释放入血

  (4)父母的AB0血型的基因型分别为AA、AB,其子女可能的血型是

  A. A型、B型、AB型

  B. A型、AB型

  C. B型、AB型

  D. A型、B型

  E. AB型

  (5)胰岛素抗脂肪降解作用的机制是

  A. 抑制胰脂酶

  B. 抑制脂蛋白脂肪酶

  C. 抑制组织脂肪酶

  D. 抑制肾上腺素

  E. 抑制肾上腺皮质激素

  (6)1,25-(OH)2-D3总的生理作用是

  A. 使血钙升高,血磷降低

  B. 使血钙降低,血磷升高

  C. 使血钙,血磷均升高

  D. 使血钙,血磷均降低

  E. 对血钙、血磷浓度无明显影响

  (7)抗原抗体比例不适合出现的沉淀现象称为

  A. 等价带

  B. 带现象

  C. 前带

  D. 后带

  E. 以上都不对

  (8)抗原与抗体结合发生交叉反应的原因是

  A. 抗原与抗体比例不合适

  B. 抗原和抗体的大小相近

  C. 不同抗原具有相同或相似抗原决定簇

  D. 抗体的分子量较大

  E. 抗体为多聚体

  (9)ELISA间接法通常用来检测

  A. 抗体

  B. 抗原

  C. 免疫复合物

  D. 抗抗体

  E. 半抗原

  (10)参与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凝血因子是

  A. Ⅱ、Ⅲ

  B. Ⅲ、Ⅶ

  C. Ⅴ、Ⅶ

  D. Ⅲ、Ⅸ

  E. Ⅰ、Ⅷ

  (11)关于醋酸AS-D萘酚酯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原始单核细胞可呈阳性反应,被氟化钠抑制

  B. 巨核细胞和血小板为阳性反应

  C.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原始粒细胞可呈阳性反应,不被氟化钠抑制

  D. 幼红细胞呈阳性反应,且随细胞的成熟,阳性程度增强

  E.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原始淋巴细胞阳性或弱阳性,不被氟化钠抑制

  (12)不受MHC限制的抗原是

  A. 完全抗原

  B. 超抗原

  C. 半抗原

  D. TI抗原

  E. TD抗原

  (13)世界上首次分离出沙眼衣原体的微生物学家是

  A. 郭霍

  B. 吕文虎克

  C. 弗莱明

  D. 汤飞凡

  E. 巴斯德

  (14)中性粒细胞增加见于

  A. 长期接触放射线者

  B. 再生障碍性贫血

  C. 脾功能亢进

  D. 大手术后12~36h

  E. 系统性红斑狼疮

  (15)用Percoll分离外周血淋巴细胞时,离心后得到的细胞层,由底层到表层分别是

  A. 红细胞与粒细胞组分,富含淋巴细胞组分,死细胞组分,富含单核细胞组分

  B. 富含淋巴细胞组分,红细胞与粒细胞组分,富含单核细胞组分,死细胞组分

  C. 死细胞组分,富含单核细胞组分,富含淋巴细胞组分红细胞与粒细胞组分

  D. 富含单核细胞组分,死细胞组分,富含淋巴细胞组分红细胞与粒细胞组分

  E. 红细胞与粒细胞组分,富含淋巴细胞组分,富含单核细胞组分,死细胞组分

  (16)小儿周血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百分率与年龄曲线的第二次交叉发生在

  A. 1~2岁

  B. 2~3岁

  C. 4~5岁

  D. 7~8岁

  E. 9~10岁

  (17)仪器杂光的来源不包括

  A. 室内光线过强

  B. 仪器本身的原因

  C. 样品本身的原因

  D. 比色杯不清洁

  E. 样品散射能力强弱

  (18)细菌的下列哪种特殊结构具有特殊的H抗原,可用于血清学检查

  A. 荚膜

  B. 鞭毛

  C. 菌毛

  D. 芽胞

  E. 核糖体

  (19)乳酸脱氢酶一般形成的同工酶的种类有

  A. 2种

  B. 3种

  C. 4种

  D. 5种

  E. 6种

  (20)对患者的检测申请单至少保存

  A. 1年

  B. 2年

  C. 3年

  D. 5年

  E. 10年

  (1) :C

  补体固有成分是指在体液中参 与补体激活过程的各种补体成分,包括经典 激活途径的Cl—C9、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激 活途径的MBL和丝氨酸蛋白酶、旁路途径 的B因子和D因子等。

  (2) :E

  (3) :D

  Mb半衰期短(15min)。

  (4) :B

  根据遗传规律,来自父母双方染 色体的基因,在子代可形成2种基因型(AA、 AB),遵循共现性遗传的规律,在子代形成2 种表现型(血型):A、AB。

  (5) :C

  (6) :C

  活性维生素D。作用的靶器官主要是小肠、骨和肾;对小肠的作用,1a,25-(OH)2-D3具有促进小肠对钙、磷的吸收和转运的双重作用;对骨的直接作用是促进溶骨;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的作用是促进对钙、磷的`重吸收。

  (7) :B

  沉淀反应时在等价带前后,由于 抗体或抗原过量,上清液中可测出游离的抗 体或抗原,形成的沉淀物少,这种现象称为带 现象,抗体过量称为前带现象,抗原过量称为 后带现象。

  (8) :C

  不同的抗原物质可具有相同或结构类似的表位称为共同表位,带有共同表位的抗原称为共同抗原,不同远缘种属中存在的共同抗原称为异嗜性抗原,发生交叉反应的物质基础是因为有共同表位的存在。

  (9) :A

  ELISA间接法最常用于检测抗体,将抗原连接到固相载体上,样品中待检抗体与之结合,用酶标二抗再与固相免疫复合物中的抗体结合,加底物显色来确定待检抗体含量。

  (10) :B

  (11) :D

  醋酸AS-D萘酚酯酶染色中,幼红细胞呈阳性反应,且随细胞的成熟,其阳性程度逐渐减弱而不是增强。

  (12) :B

  超抗原对T细胞的刺激作用与普通抗原不同,不需APC细胞的处理,只与MHCⅡ类分子结合,MHCl类分子不参与作用,不受MHC限制性作用。

  (13) :D

  略

  (14) :D

  生理性增多常见原因有:①年龄变化;②日间变化;③运动、疼痛、情绪变化;④妊娠与分娩;⑤其他。

  反应性增多常见原因有:①急性感染或炎症;②广泛组织损伤或坏死;③急性溶血;④急性失血;⑤急性中毒;⑥恶性肿瘤等。

  异常增生性增多见于:白血病(如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纤维化症)。

  (15) :E

  记忆型题。

  (16) :C

  (17) :D

  杂光(散光)检查:在吸光度测定中,凡检测器感受到的不需要的辐射都称为杂光。杂光对吸光度测定法的准确性有严重的影响,但却往往被忽视。杂光的来源有:①仪器本身的原因,如单色器的设计、光源的光谱分布、光学原件的老化程度、波带宽度以及仪器内部的反射及散射等;②室内光线过强而漏人仪器,仪器暗室盖不严;③样品本身的原因,如样品有无荧光、样品的散射能力强弱等。

  (18) :B

  鞭毛抗原有很强的免疫原性,通常称为H抗原,可用于某些细菌的血清学检查。

  (19) :D

  乳酸脱氢酶由两种亚单位组成:H(表示heart)和M(表示muscle)。它们按不同的形式排列组合形成含4个亚基的5种同工酶,即:LD1(H4)、LD2(H3M1)、LD3(H2M2)、LD4(HM3)、LD5(M4)。

  (20) :B

  在质量保证诸要素中对患者检测的管理要求检测申请单至少保存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