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智慧 百分网手机站

浅谈国学管理的是与非

时间:2017-06-22 09:01:39 国学智慧 我要投稿

浅谈国学管理的是与非

  管理是否有国别差异?还是只有先进和落后之别?那些来自于中国传统古籍中的思想是文化精华还是历史糟粕?即使存在中国式管理且具有先进性,是应该从当代的企业经营管理实践中去提炼挖掘还是应该从《论语》等古文中去咬文嚼字?今天yjbys小编为大家带来一些相关的资料来帮助大家,希望对您有帮助!

浅谈国学管理的是与非

  国学管理的是与非

  清末时期西方列强借坚船利炮打开中国的大门之后,关于中学和西学孰优孰劣、如何结合就一直是国人心中的纠结。“全盘西化”、“洋为中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或“西学为体,中学为用”等都是站在不同的角度给中国开出的富民强国的药方,改革开放之后,国人实际上是又一次被来自国外的丰富物质和强大的企业所震撼和冲击,不得不再一次以谦卑的心态学习西方企业的管理理论和实践,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不加甄别的照单全收。

  那么,站在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时点上的中国企业,实际上又一次面临着中学和西学如何取舍和融合的困惑。一方面一些倾向于原版仿效西方管理的企业,开始感受到一些引进的管理工具或模式无法真正融入企业(如ERP和平衡记分卡在实践中的高失败率);另一方面,一些我们认为继承于传统且比较有效的管理体制,在企业走向规模经营或遭遇行业变革的时候也受到了考验和冲击,如联想一直倡导一种“家文化”,但是在2004年企业经营遭遇挫折不得不裁员的时候,“家文化”开始显示出虚伪和残酷的一面。

  按我的思考,“全盘西化”不可能把企业带到一个卓越的高度,一个基本的原因在于,企业管理既包括可传递的显性知识,也包括不可传递的隐形知识。而我们通过现在的商学院教育以及跨国公司管理的知识外溢效应能够得到的,其实只是显性知识,但管理的核心力和生发力又恰恰是在那些无法传递的隐形知识(或称为缄默知识)中,这就很容易导致我们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或知其所以然而不知其之所以然,机械引进而无法灵活运用,或者是被动应用而无法不断演绎发展。打个比方,就像武侠小说中得到了一本武功秘籍,但是上面只有招式而没有内功心法一样,你可以学得像模像样,却无法成为高手。

  也就是说,这个内功心法只能是我们自己修炼,不可能继续通过学习模仿来提高,国学中的厚重的文化土壤是我们的智慧源泉,从这个角度,国学管理热至少中国企业管理从模仿走向自主创新的一种有益探索。

  但是,也千万不要忘记了我们在100多年的落后挨打的屈辱中获得深刻反思和宝贵教训,不要刚刚取得了一点成就就从自卑跳越到了唯我独尊。在现在的国学管理热中,我们也可以发现一些值得忧思的现象,如从传统中学习帝王术、学习阴谋术、学习驭人术,开始可能会颇为自得,但逐渐把企业带入一个勾心斗角的政治场,从而失去对外的竞争力。即使是那些单纯从理论上看比较美妙的理念,如“仁义礼智信”,但实际上现在已经有大量学术研究分析了其存在的弊端。孙子讲: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杂于害而患可解。只有真正从正反两方面了解了国学管理的利与害,才能更好的应用和指导管理实践。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研究与传承上是有断层的`,这也导致现在的国学热中鱼龙混杂,一些讲授者利用受众对传统文化的懵懂和陌生,出于自利的目的有意的拔高或片面的传播好的一面,企业不但不能从中受益,反而可能深受其害。

  现实的情况是,我们无论是对传统文化和西方管理的理解,还是对企业实践经验的总结,都还处于比较表面和肤浅的阶段,更说不上融合贯通,这种冲突会让企业管理者们感觉很难受。同样这就像武侠小说中一个武功新秀体内积聚了深厚的真气,但还无法充分运用一样,需要的就是要打通“任督二脉”。但是在修炼管理的内功心法上不会有另外一个绝顶的武林高手来替我们打通,只能是企业界、学术界、媒体等有关各方互相参磨,探索出一个真正具有威力的“中国式管理”道路,这其中,自信与谦虚是两种缺一不可的互补品格,自信让我们不崇洋、不崇古,是学习而不是接受,是借鉴而不是照搬,谦虚让我们不骄狂、不自满,以开放的心态广纳之,以包容的心态深研之,积涓涓细流而成江河,最后才有望成澎湃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