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发展 百分网手机站

从个人发展到团队建设

时间:2017-07-16 10:44:26 个人发展 我要投稿

从个人发展到团队建设

  “教师发展学校”正得到越来越多的教育管理者的认同。“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因此,建设与打造一支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学科教师团队,在科学园小学由自发走向了自觉。

  一、目标——凝聚团队建设的原动力

  美国学者乔恩·R·卡曾巴赫指出:“团队是由少数有互补技能、愿意为了共同目的、业绩目标和方法而相互承担责任的人们组成的群体。”一支好的团队,首先是一个有着明确发展目标和共同价值追求的组织。有了目标就有了方向,有了奋斗的归宿点,才能不断激发团队成员的使命感,在内驱中克难求进;有了共同的价值追求,就有了向心力,团队就有可能真正成为个体间互学互助共同进步成长的共同体。因此,有明确的发展目标是团队建设的首要特征。目标的制订应兼顾团队与个人的协调互动发展。学校对团队的组建可以积极引导:在舆论上宣传,在政策上扶持,在牵线搭桥中给予具体的指导和建议。如我校成立的数学学科团队,其主旨目标是“以教科研为引领,以课堂教学为研究阵地,促进每位成员的专业化发展,同时打造团队品牌提升学校数学整体教学教研质量,推进数学学科建设”。我们的目标首先着眼于团队成员的自身发展,其次才是团队发展,学科发展。我校数学团队成员多是自主申报参与,个别成员由学校指定充实。他们的专业背景各有差异,但都有共同的志趣与意愿,有强烈的发展意识和数学教研的热情。拥有共同的价值追求使个体走到一起,这是团队建设的重要基础。

  为把个人发展落在实处,团队个体必须在团队共同目标下进行阶段性的自我规划和设计,明确个人的发展目标和措施。比如我校数学团队8名成员中既有市优青、区学科带头人、校骨干,也有普通青年教师。专业背景各不相同。学校引导这些教师首先自我诊断,明确已有和潜在的优势,同时查找自身的不足和发展的障碍,再自我规划,扬长避短,确定适切的具体发展目标、路径及相应发展举措,最后列出需要学校提供的帮助和搭建的平台。这样针对不同成员的`实际,构建了不同层次的发展阶梯,针对不同成员的需求,拟定了个性化的发展目标、思路、方式。

  二、学习——驱动团队发展的助推剂

  一支好的团队,一定是一个学习型、反思型的组织。这里的“学习”是个宽泛的概念。从形式上说,可以是分散学习,如书刊阅读、网络学习……也可以是集中学习,如听讲座、听课、参与主题沙龙研讨……从内容上,可以是理论方面的学习,也可以是实践层面的研究。我们以为:学习的方式并不重要,因为学习方式各有优势。但以课堂为研究主体的互动式交流研讨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因为以具体课堂为讨论载体能让全体成员进行深度的思想交锋,在互动中阐述、辩驳、反思、感悟。这样的活动更具实效性和启发性。比如,我校数学团队成立以来,我们利用学校的扶持政策自行购书、读书,撰写、交流读书心得,更多时候是组织实践研讨活动,如开设专题课(不同年级的同一主题课,如计算、问题解决策略等),同课异构课(同一内容,不同的设计与执教),实验探讨课(结合个人课题研究的展示课)……多名成员都感叹:通过这样的活动洗礼,备课时有了“悟性”,上课时有了“灵性”,课后反思多了“理性”。

  加强学习型、反思型组织建设少不了两种人。一种是团队活动的召集人,一种是学术研究的引路人。召集人要和团队成员共同策划每学期的学习、活动的计划和内容,并负责实施。学术引路人是整个团队的精神领袖和导师,在学习活动中起到引领、点拨和决策的作用。学术引路人可以是本校资深教师,也可以是从校外聘请来的专家顾问,甚至是思想深邃、论著颇丰,以现代资讯为媒介,以思想为引领的不见面的业界偶像大师。比如:我校非常荣幸的聘请了著名小学特级教师詹明道同志,以及区教研室退休教研员李宝仁老师为教学教研顾问。他们亲自参与到团队目标、学期计划的制定中来,定期来校讲学、听课、评课,还创造机会带部分成员外出参加活动。有了这样一些学术领军人物的引路,团队学术氛围浓,团队成员进步显著。

  三、精神——整合团队建设的核心文化力

  一支好的团队,必须具有强大的精神力量,它是内隐的,是优化团队整体发展的核心文化力。

  首先,要有一种开拓进取的精神。这要求团队成员在专业发展上不甘平庸,而勇于创先争优;在学术研究上不甘保守,而勇于创新实践。其次,要有一种团结合作的精神。我们把“团队因我而精彩,我为团队作贡献”作为团队口号。要求团队成员相互扶持、相互勉励。每一项大型献课活动,每一次赛课活动,即便一人参加也集体上阵。每位成员的进步与成绩都闪耀着集体的光辉。比如,近三年来我校十多名教师都曾在省市区数学赛课中荣获一等奖,其中市级一等奖以上的六人次,课前的准备就凝聚了团队集体的力量。从教材分析、教学设计到试教研讨、改进敲定,团队帮扶与参与渗透在每一个环节中。以郭伟杰老师为例,去年代表我校参加区低年级数学赛课,由于郭老师长期从事高年级的教学,首次试教效果不太理想,数学团队的全体成员便自发把赛事当作己任。郭老师连续三天试教了三次,每天放学下班后,大家集中参与研课。团队教师分工,有的从课的具体结构、细节包括教师的语言等方面出谋划策,有的则是课件制作的技术保障,还有的则充分做好后勤保障工作。研讨中大家有时因见地各异而激烈争论,有时因创意陷入困境而苦思冥想,每天晚上大家都要研讨到九、十点钟才结束,可是每个参与的成员都感到充实而愉悦。因为其自身对课的整体设计与把握也在一次次的研磨中得到提升。而郭老师更说这一次的赛课历程,收获到的大于过去几年的成长经历。

  最后,要有吃苦耐劳和执着奉献的精神。每位成员的个人发展、整体团队品牌的打造都不可能一蹴而就,这需要积淀、积累。面对喧嚣和浮躁,更需一份对信念和理想的坚毅执着。在这一方面,詹老师、李老师以伟大的人格力量给了我们深刻的精神影响。

  四、展示——评价与激励的重要手段

  团队建设的成效必须要有实践的阵地和展示的舞台,只有在不断的行动中,在活动展示中,在评价与激励中,团队整体和成员个体的发展意识、发展激情才得以不断强化生发。根据团队成员的不同发展层次和要求,需建立不同的展示机制,搭建不同的舞台,让人人都有展示的机会,使人人都在实践中经受锻炼,让展示成为成长的一部分。展示的形式也可以是多样的:一次部分或整体成员的展示课;一次专题的研究交流发布会;一期阶段性的成果专辑汇编……展示活动离不开学校的大力支持,需要学校给团队创设机会,搭建平台。学校每个学期都向上级主管部门争取承办各类学科教学教研活动现场,包括:赛课、展示研讨课、主题沙龙研讨会等,将团队骨干推到舞台的第一线。学校每年拿出专项资金,编辑印发校刊、论文集,收录团队成员优秀的案例、论文、随笔。学校每年进行教育教学成果评比,对优秀成果进行物质和精神的奖励。仅以英语团队为例,我校共12名英语教师,平均年龄32岁。该团队以“雁一样的团队,鹰一样的个人”为发展目标,在学校的支持下,每学期都立足于课堂,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集中展示活动。2009、2010年度王瑛、董薇薇老师分别由区教研室和学校推荐参加“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大赛”,分获全国一等奖。2011年学校主动申请承办南京市英语教研展示活动,为王瑛、严吉丽老师分别开设大单元系列主题展示课创造条件;2010、2011年度举行校级“高效课堂”赛课活动,在团队推荐基础上董薇薇、张枫桦老师参加区级赛课活动,分获一二等奖;2010、2011年度团队推荐夏传芳、支丹丹、蔡月、任桂红老师分别开设校内课例观察课,并推荐4人与其他兄弟学校开展互动展示研讨课。可以说,每一次的展示活动,对执教者来说都是机遇与挑战,激励与荣誉。展示活动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激发所有团队成员的进取心,形成一个“比、学、赶、帮”的动人画面,既体现了当代青年敢于展现自己的风貌,又让一些教师在岗位练兵中脱颖而出,截止目前英语团队获省市优青称号的教师各1人,区带头人2人,区骨干5人,校骨干3人,团队集体也被评为区青年文明号和五一巾帼标兵岗称号。

  对于一个集体,一所学校,乃至一个国家,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都是非常重要的,微软公司在美国以团队精神著称,据说Windows2000这类产品的研发,微软公司有超过3000名工程师和测试人员的参与,写出了5000万条的代码。没有高度统一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这样的工程是不可能完成的。学科团队,就教师个体而言,是教师个人锻炼、发展的平台;就学校集体而言,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团队为媒介,在引领教师追求与实现自身效益最大化的过程中,最终追求与实现的是整体凝聚力和最佳效益。因此,学科团队的建设应是一个三赢的结果。它推动着教师、学科、学校共同发展。

【从个人发展到团队建设】相关文章:

1.个人发展到团队建设探究

2.从唐僧团队看团队建设

3.团队建设拓展游戏

4.领导团队建设之道

5.企业团队精神和团队建设

6.在团队建设中提升个人价值浅析

7.电商团队的团队精神建设

8.团队精神及团队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