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 百分网手机站

英语全球化的影响以及对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时间:2018-07-04 16:36:31 大学英语 我要投稿

英语全球化的影响以及对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论文摘要:当今世界,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增强,英语在成为一门世界性语言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各种新的变化和发展。在这种新形势下,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也应重新审视一系列标准及目标,采取正确的对策。

英语全球化的影响以及对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论文关键词:英语教学,全球化

  自20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联系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英语已经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主导性语言。据MacAmmr1998年的统计,以英语为母语或第一官方语言的国家和地区有36个,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口已达到3.8亿人;以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国家和地区有57个,人口大约有2.5亿;以英语作为外语的国家和地区有139个,在这些国家和地区大约有10亿人在学英语,其中的17个国家和地区英语事实上相当于第二语言。此外,全世界还有20亿人接触英语。无可争议,无论从国际化的角度还是从全球化的角度,它都早已成为一门世界性的语言,是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而英语全球化给英语自身及各国语言带来了巨大变化,也对各国的英语教育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

  一、英语全球化对英语传播以及发展的影响

  (一)英语本土化、各种英语变体的涌现

  一些人认为,世界英语应该是一种统一的语言。但在实际上,世界英语是变异的语言,是允许被改变并能够接受的语言。出于新的多元文化生活环境的需要,英语使用者根据自身的需要和理解来使用英语,从而使英语呈现出更为丰富的地域文化特色,形成各种新的英语地域变体,表现出特有的价值。如今,据统计,英语为非母语的人数已经超过了英语为母语的人数,二者的比例为3:1。英语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的'同时也受到当地的语言、文化、习俗等的影响,逐渐变化发展,形成了独具本地特色的各种英语变体(varietiesofEnglish),如南非英语、印度英语、新加坡英语等,这些变体既保持了标准英语的特点又增添了有别于标准英语的某些特征。美国著名社会语言学家Kachru对于英语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分布和使用情况提出了英语的三个同心圈理论(threeconcentriccirclesofEnglish),即英语的世界性传播可以用三个同心圈来表示,它们显示了它在跨语言、跨文化的环境中的传播形式,获得模式和功能领域。这三个同心圈是:内圈(theInnerCircle),指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包括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外圈(theOuterCircle),指英语虽不是母语,但是第二语言或官方语言的国家,包括新加坡、印度、菲律宾、南非等国;扩展圈(theExtendingCircle),指以英语为外语的国家,如德国、中国、日本、韩国等。可以说英语已经不再仅仅是英国和美国等内圈国家的独有的语言了,它也是外圈国家和扩展圈国家的语言,这些国家的英语语言行为应该而事实上它们中有一些已经被世界所接受,因此,英语出现了许多新的术语、新的语法特点以及新的表达方法,使得英语得到了充分发展。

  (二)跨文化能力成为英语水平核心评价标准

  传统观念认为,盎格鲁-撒克逊英语是全球交往的基本语言工具,处于世界诸多英语变体的中心地位。这种观念最具代表性的就是Kachru以及他提出的英语三大同轴圈理论。Kachru认为,居于内圈的国家所使用的英语处于中心地位,应成为英语使用和学习的标准;而那些处于外圈和扩展圈中的人们所操的英语则是不准确的。凡是不符合内圈表达习惯的英语都应被摒弃或纠正。但是在全球化的趋势下,Kachru所依据的实际情况正在被改变。针对Kachru英语三大同轴圈理论在英语作为世界语言这一条件面前的不足,Modiano于2000年前后提出了国际英语向心圆理论。处于内圈的是能有效使用英语进行全球跨文化交际的人;第二圈包括以英语的某种方言为母语或第二语言,由于口音过重而不能成功进行跨文化交际的人以及那些不能有效用于国际交际中的“克里奥”英语变体的使用者;第三圈包括正在学习英语的人。Modiano的分类标准是根据能否有效地使用英语在全球化语境中进行国际交流,而不是根据文化中心论的观点进行地域上的分类。他把英语的熟练使用者置于内圈,这些人并不一定将英语作为母语或第一语言。相反,那些将英语作为第一语言的使用者,如果由于他们的英语方言或口音过重而不能运用于全球跨文化交际,就不属于内圈。这一理论的另一特点是体现了动态的特征。由于国际交际需要,第二圈和外圈的英语使用者为了进行成功的国际交际,不得不调整和改变自身的语言而进入中心圈,成为能熟练使用英语进行国际交际的人。从英语三大同轴圈理论到国际英语向心圆理论的提出表明:英语成为世界语言后,衡量英语水平高低的标准是跨文化能力,跨文化交际的适用性成了判断世界英语的标准。

  二、大学英语教学的相应变革

  在全球化的影响下,教育国际化的趋势已经形成,它对我国英语教学提出更高、更进一步的要求。我国的英语教学理念和方法也需要相应的变革,以更好地迎接全球化的挑战。

  (一)重新审视“标准英语”,让学生接触多种英语变体

  长期以来,中国的英语教学模式仍然是以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为准则的,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被认为是“标准英语”而全面推广,来自英美国家的外教大受欢迎,大多数的英语测试旨在考察学生们对英美英语掌握的熟练度,甚至于大多数学生自己也愿意选择这两种英语作为自己的学习目标。无法否认,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英语的世界化和本土化趋势的加强,标准英语这一概念的内涵在逐渐变化。因此,再继续死板的坚持某一种单一标准显然是不现实的,我们应对各种英语变体及其文化采取宽容、认可、接受的态度。虽然在教学中我们应以英式英语或美式英语为主,但可以适当让学生们了解各种变体的存在,应该给学生们提供更广泛的材料。正如Kirkpatrick所说,我们让学生们接触到的材料,应该包括某些地方性的英语变体,一些正在发展、能够代表当地的文化和语用标准的英语变体。此外,对于学生们的错误也应合理纠正,把正确与流利、操练与交际几方面结合起来,找回英语教学的活力与乐趣,建立一个清新自然、灵活宽松的语言环境。英语的全球化趋势促使我们的教学重心做出调整,鼓励学习者有更多的机会使用语言交流而不是过多强调纯正发音等语言规则。

  (二)深入理解跨文化交际的内涵,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英语教学中,我们不仅应该强调学习语言代码的重要性,而且还应该让学生明白成功的交际应置于文化背景中,社会语言能力和语言准确性同样重要。然而,文化交际能力不仅是对目标语国家的文化的知识点的知识上的积累。如果对于目标语国家的了解只停留在片面或肤浅的层次,是不能达到真正的跨文化交际的。因此,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应注重其交流的层次和交流的深度,帮助他们再基于对目标国家与人民的综合了解,充分联系实际,实现真正的成功交际。同时,在世界全球化的趋势下,仅仅局限于对英语目标语国家的了解也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该培养学生对世界基本知识的了解,另外还要培养他们具备国际的交际能力,只有从培养“internationalperson”的角度出发,才能使得学生真正地掌握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认清语言学习本质,正确处理英语和母语的关系,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英语虽是我们的学习对象,但不是归宿。英语教学的目标应该是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跨文化意识的、能够以中国人的身份用英语得体有效地同其他国家人民交流与合作的高素质的人才,而不是把学生培养成英美等主流英语语言被动的模仿者、追随者或使用者。然而,我们时下的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主要是对英语国家的物质文化、制度习俗等各个层面的精神文化内容进行介绍,而对作为交际主体的一方的文化背景——中国文化及其英语表达,却采取忽视或漠视的状态。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介绍中国文化的材料在英语教科书里所占的比例非常小。从而出现了我们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中国文化失语”现象,这就使学生根本不能就中国文化的相关话题进行顺畅的英语表达,也很难达到跨文化自由交流的实效,既不懂如何用汉语表达英美文化,也不懂如何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因此,在英语变体多元化的大情境下,教师应当消除英美文化在教学中占绝统治地位,必须以更为宽广的全球化的视角来思考英语文和语言。在教学中不仅应有目的地把世界文化融入到课堂和教材中,而且还要加强学生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补充介绍中国文化的英语语言材料,以祛除母语文化失忆。更要立足于自己是中国人,引导学生从中国文化特有的视角去审视西方文化,进行不同民族文化的比较——比较“异同”,而不是评价“优劣”,以培养学生批评性语言文化意识和博大宽阔的怀和视野。

  三、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英语使用全球化的发展,中国的大学英语教育应正确认识和认真研究英语的国际化和本土化,摆脱“标准英语”的束缚,树立“世界英语”的理念,将英语作为一门国际性的语言进行教授,要注重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正确认识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国文化的重要性,真正地实现“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

【英语全球化的影响以及对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相关文章:

1.少儿英语教学方法

2.少儿英语教学试探

3.大学英语教学总结

4.大学英语教学小结

5.高中英语教学反思

6.少儿英语教学口诀大全

7.高级英语教学:cold shoulder

8.语法的英语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