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欣赏 百文网手机站

《西阳之花》读后感:差异碰撞后的反思与回归

时间:2021-06-13 11:32:49 美文欣赏 我要投稿

《西阳之花》读后感:差异碰撞后的反思与回归

  《差异碰撞后的反思与回归》是作者在看完董鹏的《西阳之花》之后的感受,作者对作品中的生活环境加以解析。下面小编和大家一起学习《差异碰撞后的反思与回归》。

《西阳之花》读后感:差异碰撞后的反思与回归

  读完董鹏的《西阳之花》,我很是震撼,也很是钦佩,作者二十几岁时就能架构起这么一篇长、大的作品,写作功底已很是非凡。小说以回族母女两代人的感情历程贯穿全篇,搭建起小说的故事框架,描述了对人生理想的执着追求。

  在西阳这块土地上,回汉两族的交织,地域关系使两个民族毗邻而居,不同的民族、风俗习惯造成了生活、文化上的差异,但相互之间又会发生很多交集。从接受美学的角度考虑,对某一族别的历史传统、文化习俗、生活习惯、情感表达、叙事方式的绝对认同和接受往往只限于民族内部,若想要获得其他民族的认同,则要选择一种更贴近大众情感认知的叙事方式。难能可贵的是,董鹏在创作中已对这种大众接受的叙事方式做出相应的探索,他从回族母女两代人与心仪的汉族男子剪不断、理还乱的感情纠葛中书写着不同民族之间的生活差异、婚俗观念、文化交汇,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自觉地对唯美的感情、文化异同产生情感共鸣和心理认同。

  作品以敏锐的视角观察、细腻的笔触描述特殊时代环境中女性精神人格的扭曲。在这个偏僻落后的山乡角落里,女性被规训为传宗接代的工具,这种被异化的女性人格、地位造成了香莲的悲剧命运,特定的历史环境下,香莲的命运在广大的农村只是个缩影。当然在这强大的反作用力下,也促生了她的反抗意识和对唯美爱情的追求,挣脱世俗的枷锁义无反顾地与三学,这个汉族小伙私奔了,这是被世俗规约和宗教礼仪所不允许的。加在女性身上的枷锁是多重的,对于生儿子这件事,不仅处于世俗权力中心的男人重男轻女,而且女人们也封建思想严重,作为过来人的香莲婆婆,亦站在了帮凶的位置上推波助澜,以审判的姿态刁难儿媳,在这个充满歧视的环境里,可以说每个人都是有原罪的,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地参与着对女人的规训与惩罚中。在麦地里劳作时,杨学就得意于“老天爷给了我这么多儿子,我还真想要个姑娘,可惜就没那个命哦。”自鸣得意地讥讽六一老汉,而且他平生最大的乐趣,就是讥讽那些不如他的人。六一老汉也认为自己已经有了两个孙女是命不好,怨天尤人自寻烦恼,而同为女人的六一老婆此时却是恶狠狠瞅了一眼儿媳,好像在说今天受到的侮辱,全部是因为儿媳香莲,这段场景的描写将在场的香莲恰似不在场的虚化,她自始至终未参与这场闹剧,但无时不是处在闹剧的`中心,“此时无声胜有声”,将一个被压迫、被损害的妇女形象跃然纸上。

  淳朴唯灵唯美的男女两性关系的描写,汉民小伙三学和回回媳妇香莲的感情纠葛,两个人相识、相知、相爱都始于麦地,从三学看着回回媳妇香莲守候在麦田里的背影由衷赞叹“真美啊”,一段注定得不到祝福的畸形之恋逐渐拉开帷幕,再到这架塬上头一遭集市上有一个老汉人领着一个回族女人乱逛,让两个人真正面对面的开始交流,或许,故事本就该随着三学进城务工、香莲顺利产子展开另一种完全不同的叙事模式。但是因为儿子的夭折,将香莲彻底推进了无助的漩涡,终于在看电影偶遇时,两个人都被彻底卷入情感的洪流中,又一年的麦收季节,这两个人的道德堤坝在情感洪流面前彻底崩塌,然后携手私奔。如果说初时三学看上香莲是懵懂爱情的冲动和对唯美事物的憧憬,但他后来成功、发达之后一直对香莲的不离不弃、相濡以沫,就显得难能可贵,而且香莲自始至终未对他生过一儿半女,她在弥留之际深深懊悔的仍是这件事,这就真正凸显出了三学确实是因为爱情才和她抛弃一切、义不反顾地选择在一起的,将两人这种被世俗所不容的感情彻底升华。

  沉重的普遍难题下折射出轻松的曙光,坚守与返乡对小说主题的完美升华。在西阳这片土地上,女子长久以来处于被奴役的被动地位,很少有姑娘念书,多是早早嫁人,承担起繁重的体力劳役,而且在精神也很难得到愉悦,只有生了儿子才能真正被重视、被尊重。花儿是第一个女大学生,姐姐香儿依然走着母亲们走过的老路,但是花儿的回归家乡昭示着一种轻松的曙光,西阳之光必将灿烂绽放。香儿的命运延续着母亲的前半生,是被规训的那个唯传宗接代是第一要务的母亲香莲前半生的写照,但这个善良、朴实的姑娘一心儿扑在了她那个贫困的家上面,或许,坚守颓废、破败的家园也是一种实现人生价值、传播希望的途径。经历了和嘉良爱情挫折的洗礼后,花儿的返乡反映了具有反省意识的个体之“精神返乡”,执着于用知识的力量来妆点苍白的生命,继续为家乡的教育做贡献,确定生存的价值,实现人生理想的升华。

  作品中反讽笔法的运用恰到好处,杨学生了三个儿子,大学、二学、三学,更令人诧异的是他家的狗叫文学,经历了世事变迁的他轻视文化,却又在儿子取名时都带个学字,这种背离感是一种莫大的反讽。当然这种揶揄的笔调巧妙地衬托出了杨学的自私、小民思想,如文中所说他常以讥讽那些不如他的人引以为平生最大的乐趣,不对自己不幸的生活命运做出积极的抗争,而是转嫁、移接到更弱势的人身上,而获得心理上的补偿感,这是一种莫大的悲哀,也是一种共性的丑陋问题存在。

  对于董鹏,我心里是很存有敬意的,同为八零后的他,在地域小说圈子里异军突起,独树一帜扛起了长篇小说创作的大旗,创作出《西阳之花》这部力作,是我们的榜样。但小说写作中存在的不足仍是显而易见。人物心理描写不够深入,如三学与大哥在车站嚼干粮,明显适应这种生活的节奏过快,毕竟三学才从学校出来不久,进城务工刚刚开始。人物形象塑造时的脸谱化问题,书中定性后母绸子的行为是迫害,有点言过其实,花儿的后母其实只是个精于算计、自私贪利的乡下女人而已,其心地并不毒辣坏烂,并不是传统的刻薄坏透的后母形象。细节的把握上不够严谨,字词、造句上存在一些瑕疵,在宏大架构的长篇小说里,细节处理同样重要,当然这些问题瑕不掩瑜。行千里者,从脚下始,西阳之花,美丽的绽放着。


  【本文作者:马元雄 。(公众号:文粹斋)】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西阳之花》读后感:差异碰撞后的反思与回归】相关文章:

智慧之花读后感05-04

《智慧之花》读后感05-18

智慧之花读后感09-19

心灵之花,诚信之花作文01-26

《回归》读后感05-31

《史记》读后感-诚信之花06-20

《攻击后的反思》读后感10-18

生命之花02-24

《智慧之花》读后感15篇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