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 百文网手机站

大班的美术活动反思

时间:2021-06-20 10:09:56 美术 我要投稿

大班的美术活动反思

  导语:这次活动很成功,不仅仅是因为孩子们都完成了自己的作品,而更多的是因为孩子们通过这次活动感受到了绘画活动带来的乐趣,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大班的美术活动反思,欢迎阅读参考。

大班的美术活动反思

  篇一:大班美术活动教学反思

  描述:

  手指印画《可爱的小动物》,是在《我们的动物朋友》大主题下的一个活动,我们将这个活动放在了主题后期,以此让幼儿在调动原有经验,丰富认识,培养情感基础上进行这一艺术表现活动。

  在教研活动中,我们开展了对此课的研讨活动。我觉得原活动中让幼儿任意创作的动物造型的设计,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说还是有些难度。基于我们班的小朋友对手指印画已有过接触,所以在这个活动中,我重点旨在让幼儿探索手指点画的表现技巧,初步有一些构图意识。

  分析:

  一、考虑到用手指印画出来的动物是有局限性的,只能进行粗地色块造型。我选择了三种动物为主角来进行展示。一是蝌蚪,二是兔子,三是孔雀。选择这三种动物的原因如下:

  从幼儿的能力来看:我们班的孩子表现能力差距较大,有些已能很好的构图,而有的小朋友我们还尚在培养他对绘画的兴趣。为了照顾各种水平的幼儿,使他们在活动中都有所尝试,获得成功的体验,所以根据难易程度进行了动物的选择。

  从表现技能上来看:用手指直接点画是基本的技能之一,也最易掌握。但要让幼儿更好地表现动物形体,更好的利用印画本来的特点来印画,就要对手指印画的方式进行思考。我选择了兔子来达成这一重点。

  兔子的耳朵是长长的,身体胖胖的,尾巴短短的,让幼儿自己去思考,探索怎么用自己的手指来印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开始有的小朋友根据以往绘画经验在想办法的时候想用手指拖画,借此机会我提出了印画的基本要求:“要按一下,就画好的办法。”(而不是直接用手来当笔使用)。因为设置了这一环节,最后只有一位幼儿出现了拖画的现象,较之以前有了较大改观。说明幼儿已明白手指印画不等同于用手指蘸色画画。

  在设想用大拇指印画身体的时候,一位小朋友想出了用食指与中指拼拢一起躺着印的方法。不错哦,已经会将前面印画耳朵的经验梳理运用了。我们兴奋的一试,但最后小朋友发

  现两个手指之间是会有一条缝的。小朋友就在这想想,试试中,学习印画的技能技巧。最终都想出了用手指躺着印的方法、用大拇指压印的方法及用手指竖着点的方法。

  二、手指印画,是以色块构图为主,要表现动物,需辅以一些细节表现才显生动。在一节课中如果又要让幼儿来着重印画技巧,又要进行构线笔的使用。会分散幼儿的关注点,不利于上目标达成。考虑到这一点,我精心设计了背景图,小河里的水流线(印好后就是蝌蚪的尾巴),小桥上的兔子头,孔雀的身体,让幼儿在这基础上进行添印。并留有空场,以方便幼儿自由的创作。想想还能印画什么动物,天上的,地上的,水中的,帮助幼儿进行类别归整,拓展幼儿思维。

  改进措施:

  在教学示范中,我是以“边看边猜老师印什么”的形式展开的。让幼儿以好奇的心态来观看我的示范。在印孔雀时因为尾巴要印很多个手指印,发现太费时,完全可以调整成直接出示范画,以此让幼儿来观察孔雀尾巴是怎么印画的。(一个跟着一个,排排队。)

  也因为老师示范时和幼儿操作时的方式有所不同(老师并不是直接在背景图上操作的)。造成两位幼儿不清楚在背景图上应该如何印画。在示范时可以调整为将最后三种动物放置到幼儿前景图上,以方便幼儿理解在自己的背景图上是怎么样操作的。

  篇二:大班的美术活动反思

  教学活动结束后,我把本次教学活动从头到尾回顾了一遍,梳理了一次。针对活动中孩子们出现的问题,对应性的在自己的教学设计中找到不足点。经过我的梳理和反思,总结出了以下三点。

  一、教师要做足功课,任何情况下都要准备充分

  抓住孩子的好奇心和兴趣点我及时组织了美术活动,因此在教学中孩子们兴趣盎然,观察认真细致,迫不及待的希望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现这些独具特色的“人脸”。绘画过程中大胆敢画。可是孩子在绘画中所表现出来的脸谱却大同小异,形式单一,不外乎黄色,黑色,白色的脸谱,创新能力明显没有得到足够的发展。

  反思自己,我认为对于京剧脸谱这样一个特殊的审美对象,孩子平时接触的机会比较少,而孩子自由表达和创造的能力是在丰富审美经验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的。因此前期审美经验的丰富和知识的储备是尤为重要的。而我仅仅抓住了幼儿感兴趣的时机,却疏忽掉了前期的知识储备,在教学具的准备上也不够丰富多样。

  因此,在活动后我上网查阅了大量关于脸谱的知识,也布置幼儿回家做脸谱知识调查,我们互相交流关于脸谱的认知。同时还下载了大量的各类型的脸谱图片布置在活动室里。有写实类的,卡通类的,还有剪纸类的。不同类型的脸谱图片,充斥着幼儿的感官,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

  二、教师在交还孩子自主权的`同时,仍旧不能忽视指导的作用

  新纲要强调现代儿童画的定位——自主性绘画。“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在这次教学活动中,我将绘画的自主权教给孩子,在引导幼儿观察感受的基础上,让孩子用画笔表现自己对脸谱的认知和情感。出现了一些比较富有创造的作品,笔触虽然稚拙却生动富有想象。

  忽视的环节:在教学活动中,我高估了孩子们的自主性绘画的能力,忽视了由于是第一次绘画脸谱,与幼儿平时绘画的人物是完全的颠覆,一定会有孩子感到困难。所以出现了有少数幼儿拿着画笔无从下手,或者画出的脸谱更趋向与普通人物的脸部形态。看来对于京剧脸谱这样一个特殊的案例,更加需要教师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

  篇三:大班的美术活动反思

  情景描述:

  一盆盆的红黄蓝绿颜料在孩子们的桌子上摆放着,一张张小纸盘在他们的手中折叠着,他们把纸盘一个角一个角的轮流用不同的颜料渲染,然后轻轻地举起,一声惊呼“哇!真漂亮!”这是我们班小朋友在尝试在纸盘上进行绘画。 评价分析:

  《纸盘画》是大班建构式教材主题《创意美术》中的一节美术活动课,主要的活动目标:能用画、剪、粘贴等方式装饰纸盘;萌发大胆创造的愿望。由于我们大班小朋友刚从中班升上来,对于染色活动还接触的比较少,再加上怕他们在动手操作时不注意卫生把衣服弄脏,因此在准备这次的活动时,我还是想了很多的办法,最后决定采用参观纸盘画展览这一内容来引出课题,问问孩子们喜欢哪个纸盘?让幼儿观察这些纸盘都是怎样做出来的?

  激发幼儿的观察欲望和探究的积极性。 给纸盘做装饰是孩子们第一次尝试的活动,因此,他们在操作前,教师示范时就已经是兴奋不已,一个个都是蠢蠢欲动,绘画对于孩子来说都没问题,但是,把纸盘图上颜料时,孩子们一个个都犯难了,因为纸盘的颜料会到处跑,再加上孩子们的动手能力也不是很强,让他们小心地轻轻地上色就更加的难了,于是一个个都喊了起来:“老师,你来帮我啊,我不行了”我过去一帮忙,发现也有点困难,但是,我事先已经做过实验了啊!后来一想,对啊!我自己在操作时颜料不是很多,而且我的动作也比较快,颜料还没上去时已经开始擦干,所以效果非常好。但是孩子们就不一样了。所以,在这一次的活动中,孩子们尝试到了用纸盘画的作画方法,也看到了老师纸盘作画后出现的效果,但是他们在自己操作中没有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是这次活动的遗憾。

  篇四:大班的美术活动反思

  在培训中,我们观摩了大班的美术绘画活动《花儿朵朵》,受益匪浅,在观摩中学习、在参与小组讨论中评析、在聆听讲座后反思,学习观评活动的过程中,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对该活动的思考。

  一、目标制定体现适宜性

  目标是活动的起点与归宿。它的科学性十分重要,老师在说课时呈现的目标设定充分考虑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发展方向、最近发展区,体现了适宜性。重难点的定位恰当。如,重点:大胆用水粉颜料表现花的特点。难点:学习组织画面,表现花的形状、色彩美。

  二、教师提问体现有效性

  通常,教师在活动中运动得最多的引导方式就是提问,提问是否有效直接关 系到孩子的学习是否有效。老师的预设提问与追问都充分考虑到这一点。

  1、在欣赏花的图片的环节,老师问:“你喜欢哪朵?说说它的形状、颜色。” 分析:这是老师在活动前经过精心思考设计的预设提问,这样的提问紧紧围绕本次活动的目标进行,意在让幼儿在观察花的形状、颜色时,把握画花的关键要素:形状、颜色。为后面绘画环节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

  2、欣赏名画《向日葵》时,老师问:“看看这朵花像什么?”有孩子回答:“花心像洗脚盆、花瓣像辣椒”。在充分观察《向日葵》后,老师及时追问:“你准备画一朵什么形状的花?”

  分析:老师启发幼儿将花与生活中的事物联系起来。为后面部分幼儿创想花的形状作铺垫。教师的追问:“你准备画什么形状的花?”即是在前一问题的基础上及时引导幼儿发散思维,大胆将生活中看到的形状设计成花的形状,如,有孩子的回答:“心形、梯形等等”孩子的回答充分体现了老师层层深入的递进性提问的有效性。

  三、绘画工具的使用体现合理性

  美术绘画活动注重幼儿使用绘画工具的良好操作习惯、卫生习惯的培养。要 培养好这两种习惯,老师提供的绘画工具与示范操作要考虑从合理性。老师的活动就充分考虑到这一点。事先为每桌有序、整洁摆放好颜料、画笔、纸巾,为幼儿营造了一个干净的绘画环境。绘画活动中,老师在做教学准备时,操作工具能

  摆放得艺术,其实是能为孩子的良好绘画习惯培养起到很好的暗示作用的。

  老师在示范绘画环节,每一个细节动作都注重了对孩子良好绘画习惯的培养,如:将笔上沾的多余颜料轻轻刮在颜料瓶颈,防止颜料洒落在地上、桌面上。细节往往是孩子潜移默化学习的重要地方。老师注重细节式的操作方式充分体现了绘画工具使用的合理性。

  四、 欣赏与作品展示、评价体现审美性

  审美性是美术活动基本要素。要让孩子在活动中感受到美,他们才能更好的 发现美、创造美。

  1、开始的引入环节,老师让孩子欣赏几种有代表性的花的图片。

  分析:美丽的花,冲击着孩子的视觉,把孩子带入花的世界。仿佛置身于花的海洋,丰富的视觉感知为孩子在后面部分表现花的美,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

  2、在孩子绘画完后,作品一一呈现出来时,观摩的老师们不禁感叹:“好美呀!”孩子们也在互评中,纷纷表达自己的喜欢的作品、表达自己欣赏到的美。

  分析:细细分析,作品让人感觉这么美的原因——老师展示作品的方式很讲究艺术气息,将黑卡纸为背景的画贴在白纸做的长纸卷上,黑白搭配的“装裱”方式,十分具有视觉美感。让欣赏者有艺术享受、让绘画者有创作成就。这正是美术活动审美性的充分体现。

  3、谈谈自己一点的疑惑:在幼儿绘画时,老师用PPT展示了许多美丽的花的图片。而孩子在专注作画,没有欣赏图片,也没有从图片中得到绘画启示。这些图片是否在本次活动前,作为前期准备让孩子欣赏了,丰富了孩子的经验,如果没有在活动前欣赏,只是在本次活动中第一次呈现。那这些图片在孩子绘画时呈现,是否起到了暗示引导的作用?

  观评活动中,自己一直力求从浅思考者向深探究者发展,经验的积淀是必备条件。为此,作为一名经验欠缺的一线教师,我将努力在观摩、学习、研讨中循序提高自己观评活动的能力。

  篇五:大班的美术活动反思

  “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这颇有哲理的标语挂于美国华盛顿图书馆的墙上。它说明了无论做什么事光听是不行的,过后不久就会忘记。光看也还是不行的,虽然比光听的效果好,能记住一些,但能理解吗?也不一定。如果亲自尝试了,其中道理就能明白了,运用起来就得心应手。

  一 吊起胃口,让幼儿主动去探究。

  课堂上,好多老师总是担心幼儿听不懂,上课总是自己在上面讲啊讲啊,结果幼儿不感兴趣,教学效果很不好。所以中幼儿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幼儿听”的学习方法,努力培养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理解知识、应用知识。

  首先让幼儿产生制作的欲望。只有有了兴趣,幼儿才会积极主动地去观察自学。活动伊始,我并不急于让幼儿动手制作,而是通过网络让幼儿欣赏世界各地的风车,欣赏老师制作的各种漂亮的风车来激发幼儿的兴趣。几分钟下来幼儿学习动手制作的胃口已被吊得高高的了。趁着这股热乎劲,我开始把幼儿引上正题,要求幼儿先自学书本,然后自己制作。如果有个别幼儿觉得无从下手,就对他们进行个别的辅导,把他们引上路。

  二 鼓励幼儿质疑,解疑。

  问题是幼儿学习的起点。幼儿有了强烈的问题意识,也就有了强烈的求知欲。因此,不少教育专家都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幼儿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开放式的课堂,要确保幼儿发现问题,思考问题。

  在玩风车的过程中,幼儿发现并提出了很多问题:为什么小风车会转而风筝不会转?为什么有风的时候风车会转得快?为什么自己的风车侧面吹比正面吹要转得快,而老师的却相反?为什么老师的两个风车转的方向不一样?……对这些问题教师必要重视,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集体的智慧解决问题。老师特别应该耐心听取一些看似荒唐的问题,给他展示的机会,可能会从中发现幼儿创新的火花,使幼儿的学习收获远远高于预期的效果。

  三 开放教学,让幼儿在合作中探究。

  开放式教学,可以让让幼儿放开手脚地活动,第一他们很高兴,第二他们很认真,第三他不会时就想去求教老师,这样做效果是明显的。大家可以看当今世界第一强国美国的课堂实录,他们就是这样要求幼儿的。他们以幼儿敢于提问题为起点,以幼儿能自己解决问题为终点,而方法的核心就是放手让幼儿活动。

  不少教育专家也提出这样一个观点:幼儿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开放式的课堂,为幼儿提供了自由发表意见的时间和空间,使幼儿敢于质疑,敢于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在问题的讨论中促进信息的探究,以获取知识和技能。幼儿在制作小风车的过程和讨论过程中,放手让他们进行小组合作。在玩中发现问题,争论问题,从而共同解决问题,有利于从小培养幼儿的合作习惯和合作精神。

  活动更多地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让他们成为活动的主角。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中去

【大班的美术活动反思】相关文章:

大班美术活动的反思03-17

大班美术教学活动反思03-19

大班美术活动教学反思03-16

大班美术活动的教学反思03-06

大班美术区域活动反思03-17

大班美术变脸活动反思03-17

大班美术活动梦反思03-17

大班城堡美术活动反思03-17

大班美术活动数星星反思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