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常识 百文网手机站

广府学宫的介绍及其历史

时间:2021-06-08 11:37:39 历史常识 我要投稿

广府学宫的介绍及其历史

  广府学宫御书阁建于乾道三年(1167年),这是有文字记载的广州最早的藏书之所,可以看做是广州有官立图书馆的滥觞。下面是百分网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广府学宫的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

广府学宫的介绍及其历史

  广府学宫的介绍

  广府学宫,又称广州府学宫,位于广东省广州市文德路与文明路交界处,现广州市第一工人文化宫一带。广府学宫,学宫教育场所,岭南尊孔崇儒基地。广府学宫,从宋代到清代,都开设课程、有人执教。广府学宫(广州府官办的'最高学府,是岭南尊孔崇儒基地)始建于宋代,清代为鼎盛时期,其范围包括今中山路、文德路、文明路至府学西街之间的一大片区域。如今的市第13中学、中山图书馆少儿部、文德路小学、第一工人文化宫等都在其遗址上建成。

  广府学宫兴废史

  广府学宫——元代、明代,广府学宫几经兴废。明初,征南大将军廖永忠重修广府学宫,内辟射圃。天顺三年(1459)巡抚都御使马昂在府学内创建杏坛、燕居亭于番山北部。杏坛,本为当年孔了讲学授徒之所。各地的学宫从仿而建之,以表示得圣人之传。明嘉靖十九年(1540)再建,把敬一亭迁到番山。万历二十八年(1600),教授董应举呈请督学副使袁茂英重建殿、庑、亭、阁及启圣、名宦等祠堂,收回府学以西被占地方建学舍廊及射箭场,开城墙为府学正门,名为“文明门”。

  广府学宫——清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年间,几度重修、扩建。咸丰七年(1857),府学毁于战乱。同治元年(1862),知府李福泰等发起筹款修建,按原来规模修葺一新。文昌宫后来改为仰高祠,易地建文昌宫,清理出宫墙外被民居侵占的地方改建旧阁,补建东西圣域、贤关两石坊。50年代,由于筹建广州市第一工人文化宫,广府学宫原有建筑因年久失修成为危房被逐步拆除,学宫建筑现已不存(现在的市第一工人文化宫就是昔日的广府学宫)。

  广府学宫——南汉皇帝曾在山上修筑宫苑,后来宋军攻陷城池,烧为废墟。宋绍圣三年(1096)在废墟上兴建广州府学,又称广府学宫,规模十分宏大,从市一宫到十三中,都属学宫范围。很多广州人都叫它夫子庙,因为学宫里有一座气象森严的大成殿,供奉着万世师表孔子和七十二贤牌位。学宫东西两侧各有一条小街,西边叫府学西街,东边叫府学东街。府学西街至今尚存,宽仅四米,我们可以想象,府学东街大概也相差无几在1918年大规模城市改造运动中,府学东街被扩建为15米宽的大马路。因为在文明门东边有一条文德里,扩路时就借用了文德里的名字,命名为文德路。

  广府学宫的历史概况

  宋庆历(1041~1048)中,皇帝下令兴学,广州在西城番市(今光塔路一带)利用旧孔庙作学校。后经数次迁徙。绍圣三年(1096),广州知府章次呆重视教育,认为教化所始莫先于学,人伦之序莫先于教,于是在广州大兴学校。因为原广州府学宫与尼寺为邻,有伤风化,遂将府学迁到城东南的番山(今广州市十三中校园内)下。嗣后,又增建御书阁、亭斋泮池、观德亭。淳祐四年(1244),经略使方大琮在广府学宫建飞阁,旁边排列文、行、忠、信四斋,因孔子的《论语 述而》有“子从四教:文、行、忠、信”。设此四斋有尊崇孔学之意。经多次扩建,宋代广州府学已颇具规模,成为岭南第一儒林。

  广府学宫的横排对称建筑物主要有:戟门的东西两边分别建有“贤关”、“圣城”两个石碑坊。大成门的东边有文昌庙(约在今省教育活动中心),西边有乐器室。大成殿前建有东西二庑,放置着历代先儒哲人牌位。西庑的西边有郡学西斋,东庑之东有郡学东斋,东西二斋是生员学习之地。大成殿西边有御碑亭,东边紧靠府学东街的有仰高祠。

  与崇圣殿并列的建筑有三座,西有乡贤祠,东有明伦堂(讲学聚会之地),明伦堂之东,紧靠府学东街的是名宦祠(约在原省作家协会一带)。

  番山东边有孝弟祠(今广州市第13中学),祠的周边空地是射圃(习射之场)。孝弟祠北边是翰墨祠。

  1919年,府学东街开辟成文德北路,紧靠街边的名宦祠、仰高祠等均被拆掉。

  上世纪20年代后期,学宫被军队占作医院。1938年-1945年日军占据广州期间,学宫的围墙大半被毁,宫内瓦砾遍地。抗战胜利后,广东省政府于1947年1月在学宫南面部分设立广东省文献馆。1949年后,文献馆建筑逐步被拆除,建起了广州市第一工人文化宫等建筑。

【广府学宫的介绍及其历史】相关文章:

和平宫的介绍及其历史12-13

临水宫的介绍及其历史12-15

关雎宫的介绍及其历史简介12-13

月溪宫的介绍及其历史12-14

重华宫的介绍及其历史12-14

连昌宫的介绍及其历史12-14

德寿宫的介绍及其历史12-15

洞霄宫的介绍及其历史12-15

建福宫的介绍及其历史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