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宫之难的介绍真相是什么

时间:2023-05-26 16:39:59 诗琳 历史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下宫之难的介绍真相是什么

  晋景公即位后,利用诸卿族之间的矛盾,于公元前583年对赵氏痛下杀手,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下宫之难”。下面是百分网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下宫之难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

  下宫之难的介绍

  下宫之难,又称下宫之役、原屏之难、庄姬之乱、孟姬之乱,据《左传》、《史记·晋世家》是指前583年晋国赵氏家族原屏两支被灭,赵武一系夺回宗主的历史事件。

  此事对赵氏打击不小,直到晋悼公时期赵武才让家族复兴。

  《史记.赵世家》《史记.韩世家》误记其事发生在前597年,虚构出“赵氏孤儿”的传奇故事,不过赵武复立确实是在前583年。

  《国语.晋语九》:夫郤氏有车辕之难,赵有孟姬之谗,栾有叔祁之诉,范、中行有亟治之难,皆主之所知也。

  《左传.襄公21年》:赵氏以原、屏之难怨栾氏。

  下宫之难的`真相

  1、《史记》的自相矛盾是由于采用了不同来源的资料。

  如上,《晋世家》的来源可能是《左传》或者晋国的历史资料,因此于《左传》大体吻合。而《赵世家》与《韩世家》则可能采信的是赵国的历史资料(《世本》)与韩国的相关资料。

  而“赵氏孤儿”故事在赵国史书里面的“演义”,则无疑是出于赵国人对祖先事迹的掩饰与美化。试想,赵国国君的直系祖先、老祖母赵庄姬与自己的旁系祖先赵婴通奸,这说出去无论如何是祖先的耻辱、也是自己的耻辱,但是赵氏的那场劫难是无法抹杀的,于是就把一切责任推到了一个“屠岸贾”的人的头上。屠岸贾不属于当时的任何一个强大家族,即使真的是当时的司寇,并且真的参与了陷害赵家的行动,其实力和能量也是相当有限,因此《左传》中根本没有提到这个人。而《左传》的作者引用的可能是春秋末期晋国的史书,所以没有什么单独特意为赵家掩饰的必要,一切都如实记录的。

  而司马迁为什么在《晋世家》、《赵世家》与《韩世家》中保留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呢?似乎也不能武断地推断为他的粗心和不负责任,更大的.可能是:他在看到晋国、赵国、韩国乃至魏国史书的不同记载后,一时懒于或者难以判断事实的真相,干脆本着存疑的态度,就把两个版本的“赵氏孤儿”故事双双留给后人,让他们自己去判断好了。但无论如何,在不同章节中出现如此重大的矛盾而不分析或者说明一下,总是体例上的一种不负责任。

  2、“赵氏孤儿”故事是否还有迷失的真相?

  但是,太史公难以判断两个不同“赵氏孤儿”故事版本,似乎也有更为深层的原因存在。虽然《左传》明言故事发生在前583年,但实际上,从前597年的邲之战,赵朔这个人在《左传》中就似乎失踪了,没有任何记载,于是我们只能根据其他地方中的记载来推断赵朔的卒年和最后阶段的活动。也就是说,《左传》关于赵朔的死亡很可能也存在隐晦不说的情况。

  而且,那些被隐晦的内容很可能十分难言,是赵家的难言之隐,甚至同时也是晋国国君的难言之隐。否则,单单为赵庄姬与赵婴通奸,赵国的史书似乎也没必要做如此重大而漏洞百出的“改编”,一种可以考虑的情况是,赵庄姬与赵婴早在赵朔生前就已经开始私通,为了更加“方便”,他们合谋害死了赵朔这个障碍。而作为“赵氏孤儿”的赵武,也很可能是庄姬与赵婴通奸的产物,而不是赵朔的儿子。这样的事件对赵家的子孙来说无疑构成奇耻大辱,因此才有拼命掩盖和“修正”的必要。

  当然,一切都只是无稽的猜测而已。但我相信,关于赵朔的死,真的还有一些关键的事实被时间埋没了,这个真相也许比“赵氏孤儿”的戏曲、甚至比我们的任何想象更加传奇……

  下宫之难的左史对比

  两个故事的主要分歧这两个故事的差异实在是太大了,最根本的差别在于:

  (1)时间。关于赵氏劫难发生的时间,《左传》与《晋世家》记为前583年;而《赵世家》与《韩世家》则记为前597年,整整早了14年;

  (2)关于加害人。前者记为赵庄姬与栾、郤两家,对屠岸贾没有任何交代;而后者记为屠岸贾与“诸将”,而对赵庄姬与赵婴的丑事没有任何交代。

  (3)关于被害人。前者记为赵同、赵括;而后者记为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多了两个。

  ——至于其他情节,差异也很巨大。

  通盘分析,个人以《左传》与《史记·晋世家》的记载为可信;而史记中《赵世家》与《韩世家》的记载漏洞太多,基本不可信,理由如次:

  1、《赵世家》的记载与《左传》所载其他部分不合处太多:

  (1)关于赵武的年龄。《左传·襄公三十一年》记载,前542年春,鲁国的叔孙穆子说:“赵孟将死矣……且年未盈五十,而谆谆焉如八九十者,弗能久矣。……”叔孙穆子参与赵武的会盟在前543年,根据这个记载,赵武在前543年不满50岁,则其出生大致不会早于前592年。而根据《赵世家》的说法,赵朔于前597年即死,则赵武的出生不可能晚于前596年;

  (2)关于赵同的活动。《左传》记载:前594年,晋军打败了赤翟并下灭了赤翟建立的潞国,派赵同到周王朝那里去献俘虏,周的刘康公看见赵同十分傲慢不敬,就预言:“不及十年,原叔(赵同)必有大咎(大难),天夺之魄矣。”而而根据《赵世家》,赵同此时早已被杀,不可能如周献俘。

  (3)关于赵括的事迹。《左传-成公三年》记载:晋景12公年,即前588年,“晋作六军。韩厥、赵括、巩朔、韩穿、荀骓、赵旃皆为卿,赏鞍之功也”。但据《赵世家》,赵括已经死了9年了。

  (4)关于赵庄姬。《左传》记载:前587年,赵婴因与赵庄姬私通。而《赵世家》对此并没有任何交代。

  (5)关于赵婴的归宿。《左传》记载:前586年,赵婴因与赵庄姬私通,于前586年被放逐至齐国。而据《赵世家》,赵婴已死于前597年。同时,对赵庄姬与赵婴的丑事,《赵世家》并没有任何交代。

  《左传》的上述记载分散、繁杂而具体,应该可以排除生造的可能,而《赵世家》与之尽皆矛盾,似乎不可理解。

  2、《史记》不同章节的内部矛盾

  (1)《晋世家》与《赵世家》的矛盾。《晋世家》记载:“(晋景公)十七年,诛赵同、赵括,族灭之。韩厥曰:“赵衰、赵盾之功岂可忘乎?柰何绝祀!”乃复令赵庶子武为赵後,复与之邑”。这个记载与《左传》完全吻合,但司马迁在《赵世家》中又记载了与之完全矛盾的事件。一方面说明司马迁的粗心,同时表明他自己对《赵世家》中的“美丽传说”似乎也不大有信心。

  (2)关于赵旃的结局。按照《赵世家》的说法,屠岸贾陷害赵家,罪名就是他们曾经杀死了晋灵公。但是亲手杀死灵公的是赵穿,这点《赵世家》也明确记载了,赵旃就是赵穿的亲儿子,按照这个逻辑,赵旃无疑是罪魁祸首,但是在《赵世家》中,被杀的却没有这个主犯后代,只有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这无论如何也是不合常理和逻辑的。

  (3)关于“赵婴齐”的.名字。《左传》里赵婴又名“赵婴齐”,有人认为“赵婴齐”是真名,而赵婴的称呼是为了和两个哥哥“对称”,是省略的称呼。这个说法似乎值得怀疑:第一,古人取名字,一般兄弟的名字大体字数都是相同的,不大可能出现哥哥叫“赵同、赵括”而弟弟突然叫“赵婴齐”的现象;第二,即使他真的本来就是“赵婴齐”,后来又流亡齐国,如此巧合,让人难以信服。因此比较合理的解释为:赵婴流亡齐国,所以后人在名字后面加上地名,才叫“赵婴齐”,这种叫法在当时是正常的。而《赵世家》一方面沿用“赵婴齐”的名字,一方面又否定了他流亡齐国的事迹,未免自相矛盾。

  3,《左传》记载内容的一致性

【下宫之难的介绍真相是什么】相关文章:

移宫案如何发生的真相是什么06-09

《齐宫》诗词介绍06-20

景灵宫的介绍06-09

叙事作文之难题07-03

青礁慈济宫与白礁慈济宫的介绍01-20

真相经典散文06-19

黄月英怎么死的历史上的真相是什么01-22

秦武王怎么死的历史上记载的真相是什么12-02

壬寅宫变由谁发起的背景是什么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