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百分网手机站

高一下学期历史知识框架

时间:2017-10-19 15:31:17 历史 我要投稿

高一下学期历史必备知识框架

  到了高一下学期,我们学习的时候,可以借助知识框架来理清楚历史事件。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下学期历史必备知识框架,希望对大家有用!

高一下学期历史必备知识框架

  高一下学期历史必备知识框架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1、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2、能全面反映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3、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表现:

  (1)释放被捕学生;

  (2) 罢免曹、陆、章三人职务;

  (3)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4、五四运动能取得胜利的最主要原因: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5、五四运动的性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6、五四运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7、中共“一大”(1921年7月23日 上海):

  (1)党的中心工作: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2)党的中央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书记)

  8、1923年中共“三大”: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9、1924年国民党“一大”(孙中山 广州)——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实现

  10、1926年北伐——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11、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2、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

  13、大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陈独秀坚持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革命领导权

  高一下学期历史知识总结

  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背景: (1)十月革命后,在落后的俄国诞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2)十月革命后,协约国帝国主义对苏俄进行了武装干涉,妄图扼杀刚刚诞生的苏维埃政权。(3)国内战争爆发,苏俄面临着极为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

  面对极为残酷的战争环境,苏维埃政府提出“一切为了前线”,采取了一系列非常措施,即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内容:实行余粮征集制,农民除保留口粮、种子粮和饲料粮食外,其余粮食以极低价格交售国家;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将大中企业收归国有,对小企业实行监督;取消商品贸易,一切生活必需品都由国家集中分配;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

  3、评价:(1)进步性: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实行的,在当时最大限度的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

  (2)局限性:它的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后来战争基本结束,情况不仅没有缓解,反而进一步加强。其原因在于,布尔什维克党幻想以此直接过渡到纯粹的社会主义经济形式。

  (二)新经济政策:

  1、背景:国内战争胜利后,苏维埃亟需恢复遭到战争破坏的`经济,但是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与日俱增,频繁发生暴动。国家也没有能力直接领导和组织所有企业的生产。

  2、实施:为了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1921年3月,俄共(布)召开了第十次代表大会,会上决定以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由此开始了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过渡。

  3、内容:(1)在农业方面,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纳税后剩下的粮食由农民自己支配,粮食税的数额大大低于余粮征集制。(2)在工业方面,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仍归国家所有,由国家经营;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外国和本国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3)在流通方面,由产品交换转为允许自由贸易。

  4、意义:(1)理论意义:它的实施,表明俄共布放弃了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这是列宁对在小农占优势的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一步探索的结果。他找到了一条使落后的俄国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途径,这就是确立与落后的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2)实践意义: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受到广大工人和农民的支持,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

  高一下册历史知识

  1、新经济政策

  (1)从原因看,其出现有深刻的历史和社会原因,主要从两方面分析。首先,直接原因是为了克服由直接过渡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所造成的消极后果,摆脱面临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其次,从深层次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作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种模式在实践中遭到失败。

  (2)从本质特征看,新经济政策是坚定的无产阶级政策,目的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其本质特征是在无产阶级掌握政治、经济领导权的前提下:第一,允许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恢复和发展,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第二,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建设社会主义;第三,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利用物质利益,调动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2、20世纪初苏俄(苏联)四次经济政策的调整

  调整过程:①1917年,苏俄十月革命胜利之初,把私有银行、铁路、大企业收归国有。垄断对外贸易。②1918—1921年,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③1921~1927年,实行新经济政策。④从1927年起,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政策。

  (2)启示:①制定经济政策一定要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②要从国情出发,保证农、轻、重工业平衡发展。

  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比较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维埃政权在1918~1921年国内战争期间实行的一系列经济政策。战争结束后,鉴于形势的变化,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重新考虑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于1921年提出了新经济政策。两种政策都是无产阶级政权实施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措施,第一文库网具有明显的社会主义性质,同时也存在着明显的对立。

  (1)在目的方面:前者是集中力量应付战争,后来借此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后者则是恢复发展生产,在此基础上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2)在内容上:前者取消商品和货币关系,按照共产主义原则分配产品;后者则是利用商品和货币关系,实行国家资本主义,以此发展和壮大社会主义经济。

  (3)在成效方面:前者有利于集中力量战胜敌人,但在战争结束后引起了社会动乱;后者则促进经济的恢复发展,巩固了工农联盟,稳定了社会秩序,进一步巩固了苏维埃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