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百文网手机站

介子推不言禄的故事介绍

时间:2022-10-24 10:07:00 历史人物 我要投稿

介子推不言禄的故事介绍

  介之推是春秋时代晋国的忠臣,作为不慕虚名不计报酬的晋国国君晋文公的忠厚臣僚,留下了很多故事,被民间社会广为传颂。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介子推不言禄的故事介绍,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介子推不言禄的故事介绍

  故事简介

  介子推不言禄写的是重耳在封赏时,介子推和介子推的母亲之间的对话,全是一些不贪图功名利禄的言行举止。

  晋国的公子因为内战,在外逃窜十九年,后来成了晋国的帝王,晋文公复位后加封进爵于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人,谄媚的人太多导致重耳忘记了封赏介子推淡泊名利,几次三番的劝解君王清明持正,但是君王重耳根本就没有听见去。就在重耳想起介子推时,介子推高风亮节,早已经归隐山林和老母亲过上了舒适的田园生活,远离世俗。由此可以看出介子推是一个淡泊名利的人。

  介子推不言禄,一方面反映了他的忠于君主忠于国家的爱国思想,另一方面突出了他不贪图功名利禄的高贵品质

  介子推不言禄暗藏了精神营养中的精华,人人都应该学习介子推的那种礼贤下士、两袖清风,淡泊名利、除恶荐贤的高尚情操。做人应该保持一颗公正的心态,做一个正气凛然的中华人。

  介子推不言禄也告诉了我们要有一颗无心奉献的心。介子推的不言禄完完全全的体现了古代文人曾写过的一句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介子推不言禄之所以流传了下来,就是希望我们继承他的优良的精神与高尚的道德品质,并且发扬光大。现在的社会上确实有许多的不良风尚,甚至还有一些人道德败坏。贪图荣华富贵先不说,有些人连尊严都不要了。实在是不善之举啊。

  人物介绍

  介子推又名介之推,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人,出生年月日不详细,死于公元前六百三十六年,后来又被叫做介子。对于介子推简介历史书籍很少记载,自传什么的也没有,不过关于他大名鼎鼎的典故还是有很多的。介子推舍命爱国的故事,让后人格外的铭记。同时,如今我们每一年过的“清明节”都是跟他有关的呢。

  介子推本身是百姓人家,为了挣钱养家便去了有钱人家里做事糊口,也就是晋国公子重耳的家里。春秋时期,战乱纷纷,晋国内部也发生了战争,当时的晋献公昏庸无道、沉迷美色,特别是妃子姓骊名姬的娘娘,于是千方百计的想要废掉太子申生,让骊姬娘娘的儿子做太子。晋国内部一片混乱,为了求生只好带着家属四处逃窜,介子推很忠心,不但没有逃跑,还一路追随重耳。逃窜的日子很是可怕,饥寒交迫,病厄交加。就在这个时候,介子推挺身而出,为了不让公子重耳饿死,就割下自己身上的肉来维持重耳的性命。

  在十九年的生死逃亡中,重耳终于迎来了黎明前的光束,他摇身一变就成了晋国的.帝王,介子推也成了重耳的左膀右臂。介子推一心爱国,热衷于国,他不断的在重耳说出一些忠言,但是却无济于事,他没有办法改变重耳,只好和母亲归于山林。之后也在重耳放的大火中和母亲一起丧失性命。

  以上就是介子推简介,一生最为出名的也就是他的这个故事了。

  介子推和重耳的关系

  介子推重耳是什么关系?介子推是奴仆,重耳是主子。可是他们却是生死之交,介子推跟着重耳出生入死,在他最为难的时候并没有舍他而去,而是割肉给他充饥。

  在重耳发达时,介子推也没有和那些贪图功名利禄的人去和重耳主动邀功,他觉得那是重耳必然得到的东西,而自己之所以会那么做完全是做了一个仆人该做的事情,根本就没有什么论功行赏的资格,同时也认为自己去邀功也是一件非常羞耻的事情,从这里可以看出介子推对重耳的特别的忠心。当然也可以看出介子推有着“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情操。

  在重耳听信他人的奉承,和着那些奸人臣子一起昏庸无道,贪图享乐,沉迷美色,大肆加封进爵之时,介子推在重耳面前毕表诉那些是积极错误的,却没有一丁点的对晋文公的不满和怨念,也没有对那些功名利禄的向往和羡慕,有的只是对于那些贪图富贵的人的鄙夷,就连死时还留下血诗,全是对重耳的忠言。

  重耳在得知介子推退隐山林后,开始后悔自己的忘恩负义,派人四处寻找介子推,因为心急也做了荒唐的事情,那就是派人烧了山,最后在树下发现了介子推和介子推老母亲的尸骸,重耳悲痛欲绝,还安葬了他们的遗体,从此也勤政爱民。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重耳还是一个很好的明君,懂得知恩图报,爱惜人才,重情重义。

  扩展资料:

  《介子推不言禄》是春秋时左丘明创作的一篇散文。介子推备受后世儒学文人推崇,我以为这是因为要打造一个“谦卑、不居功的臣子”的形象。

  介子推说晋文公成为“主晋祀者”是“天实置之”,即天命如此,因此作臣下的不应该“贪天之功,以为己力”,即作为臣子,不应邀功,因为君王成功是天命,而不是臣子的功劳。所以说介子推很符合儒家文化里恪守臣子之道的忠臣形象。

  然而,《介子推不言禄》这个散文里所传达的观点并不是单方面的,它同样对理想中的君王也有所期待。

  故事开头就说:“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翻译成现代话就是:“晋文公赏赐跟从他流亡的人,介之推不谈爵禄,因此爵禄也没有给他。”

  故事的结尾:“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直到介子推隐居深山,晋文公才意识到自己错了:不应该介子推自己不言禄就不赏赐他应得的。通过晋文公的“吾过”,表明了一个贤明的君王应该识人之忠、识臣之功并自觉对忠良臣民善待。

  也就是说,《介子推不言禄》通过“介子推不言禄”和晋文公的“以志吾过,且旌善人”规整出一个君臣各守其道、关系和谐的君臣之礼。

  其实,读《介子推不言禄》,读者会感觉到介子推的为难:他既想得到赏赐,但又耻于主动言索,因此当他看到有人向晋文公邀功,他是不屑与之为伍,可是晋文公赏赐了别人,却因为自己不言禄而忘记赏赐自己时,他又是非常失落失望的。他说:“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他不愿与这样的君臣相处,所以他选择了隐居。

  这个故事的好处在于最后晋文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过来,对后世的君王具有告诫意味。

  总之,《介子推不言禄》很符合儒学那套君臣关系,所以在后世备受推崇。

【介子推不言禄的故事介绍】相关文章:

介之推不言禄原文及赏析12-09

清明又思介子推10-26

介子推的性格特点形象11-24

春秋晋国名臣介子推的生平10-30

一半-介子平散文07-02

单位推信介绍范文03-23

著名武学家孙禄堂著作介绍是什么10-30

推免复试英语自我介绍范文04-08

小学生推普小报内容介绍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