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百文网手机站

高中历史必修练习题

时间:2021-06-19 11:44:49 历史 我要投稿

高中历史必修练习题

  一、选择题

高中历史必修练习题

  1.孔子的教学内容,可称之为六艺。其中礼谓天地阴阳之秩序,乐谓取得和谐。后人学者曾评论:在孔子的哲学中,道德与音乐居于同等地位。这表明孔子的教学特点是

  A.强调道德教化的功能 B.注重维护等级制度

  C.主张严格遵守礼法  D.教学与音乐相结合

  2.面对乱世,孔子周游列国,希望以他超越时代的思想和智慧来影响春秋诸国的历史进程,但其政治理念最终破灭于现实面前,对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表述最准确的是

  A.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  B.当时各国忙于争霸,无暇接待孔子

  C.孔子的儒学思想脱离当时的社会现实 D.孔子及其弟子都是没有实权的文人

  3.孔子作为伟大的教育家,所提出的有教无类思想的进步意义在于

  A.打破了贵族对教育的垄断C.肯定了私学的合法性 B.推动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D.增加了学生成才的可能性

  4.2015年在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孔子第78代嫡孙孔维克提案建议将教师节改期到孔子诞辰日,即9月28日。下列属于孔子教育思想的是

  A.民贵君轻 B.无为而治 C.因材施教 D.兼爱非攻

  5.《论语雍也第六》载: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这段记载反映了孔子教育的基本思想是

  A.启发诱导 B.循序渐进 C.因材施教 D.有教无类

  6.美国物理学家卡泼勒曾将老子的哲学思想与现代物理学进行过比较,他认为‘道’暗示着‘场’的概念,‘气’的概念与量子‘场’的概念也有惊人的类似。对卡泼勒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老子的思想为现代物理学提供了哲学框架

  B.老子的道的观点蕴含了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

  C.老子的哲学思想与量子论有相同的科学价值

  D.老子的思想是现代物理学发展的理论源泉

  7.孔子所追求的理想社会可称为仁—礼社会,其中礼的作用是

  A.缓和阶级矛盾 B.维护等级秩序 C.建立新的'社会秩序 D.维护地主阶级利益

  8.孔子主张人在修养的过程中,来自内部的自由、自律和来自外部的他由、他律,应当是相辅相成的。孔子主张的他律指的是

  A.君主意志 B.爱人之心 C.内心自省 D.礼乐制度

  9.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就其性质而言,它是中国历史上一场

  A.政治运动

  B.启蒙运动

  C.思想文化运动

  D.思想解放运动

  10.孔子看到鲁国季氏用了天子的乐舞,便愤然谴责道:是可忍,孰不可忍!这则材料反映出孔子的思想之一是

  A.仁者爱人C.克己复礼 B.忠恕之道 D.中庸之道

  11.据说冉雍的父亲是个贱而恶的人,但孔子仍收冉雍为其弟子,这体现了

  A.因材施教的原则

  B.有教无类的思想

  C.没有贵贱之分的思想

  D.循循善诱的说教

  12.家中的老人时常教育后代说:为人处世不可有贪心,衣能遮体,食能果腹,足矣,遇事要冷静,做到以静制动。显然,老人继承了传统文化中的

  A.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 B.儒家思想 D.法家思想

  13.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因关心环保议题,拍摄纪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记录地球生态所将面临的浩劫,而获得2007年诺贝尔和平奖。面对地球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你认为中国哪一思想学派最能回应此议题

  A.道家C.儒家B.墨家 D.法家

  14.墨子主张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反对骨肉之亲无故富贵。这表达了手工业者

  A.怀念小国寡民的社会

  B.要求提高政治地位的愿望

  C.要求建立政令统一的中央政权

  D.要求为新兴地主阶级选拔人才

  15.人为两字合起来,就是一个伪字。与材料观点相符的学派是

  A.墨家

  C.儒家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下面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的言论:

  材料一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材料二 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自贵且智者为政乎愚且贱者则治,自愚且贱者为政乎贵且智者则乱,是以尚贤之为政本也。

  材料三 不尚贤,使民不争……大道废,存仁义……法令滋章,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材料四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衰,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  B.道家 D.法家

  以国安而不起。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请回答:

  (1)以上言论都围绕着什么中心问题?各则材料所提主张的核心是什么?

  (2)为什么在同一问题上,当时社会出现各种不同的主张?

  (3)上面的主张哪种对当时的影响最大?原因是什么?上面的主张哪种对后世影响最大?

  参考答案

  1-5ACACC 6-10BBDDC11-15BAA BB

  16.(1)围绕的中心问题:如何治理国家才能巩固统治。材料一主张用德和礼,材料二主张尚贤;材料三主张无为;材料四主张重罚。

  (2)社会大变革时期;代表不同阶层的士人提出不同主张。

  (3)材料四严刑重罚的主张。因为适应了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有利于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材料一的主张。

  人教版历史必修3第1单元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练习

  一、选择题

  1.汉武帝时期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下列与此相关事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

  B.大一统的文化体制形成

  C.民间私人办学蔚然成风

  D.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

  2.西汉初,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在此背景下,西汉政府立国的指导思想是(  )

  A.墨家思想C.道家思想  B.法家思想 D.儒家思想

  3.董仲舒一生最大的努力,是将先秦的各种不同学派糅合成一个相当庞大的学术系统,所有的先秦学术在他手上成为一个综合体。材料中的不同学派包括(  )

  ①儒家 ②法家 ③道家 ④兵家 ⑤阴阳五行家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4.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开始成为统治思想,主要是因为(  )

  A.道家无为思想不能解决现实问题

  B.汉武帝急需从无为转向有为

  C.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儒家思想有利于汉武帝的大一统

  5.西汉时灾异频发。每当灾害发生,皇帝常下罪己诏。据黄仁宇先生统计,《汉书》中记载皇帝颁布罪己诏多达三十三次。分析皇帝颁布罪己诏受哪一学说或主张的影响(  )

  A.天人感应学说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C.大一统的主张

  D.三纲五常学说

  6.董仲舒在论证人性与教化的关系时写道: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可见,他把教化民众的权力和责任首先归之于(  )

  A.圣人 B.儒者 C.官吏 D.帝王

  7.西汉武帝时期,某人父亲与他人斗殴,其子帮忙用木棍去打他人,不料却误伤其父。按照当时法律,殴伤父亲是应处枭首的死罪。廷尉张汤请教董仲舒应如何处理。董仲舒认为:父子是最亲近的,听说父亲与人斗殴,儿子自然紧张,要拿木棍去救护父亲,至于误伤父亲并非本意,应该无罪释放。该段材料反映了西汉(  )

  A.已经废除了严刑峻法

  B.儒家伦理思想影响到法律

  C.开始推行判例审判制

  D.废除了原始社会同态复仇原则

  8.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指的是(  )

  A.独尊儒术体现了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

  B.法家思想是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

  C.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了先秦的民本特色

  D.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全面吸收

  9.史载:汉初萧(何)曹(参)为相,镇以无为,从民之欲而不扰乱。它反映出汉初的统治思想是(  )

  A.儒家主张

  B.墨家主张

  C.道家主张

  D.法家主张

  10.汉兴之初,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70余年后刘彻强行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这种文化政策变化的路径实际上反映了(  )

  A.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此消彼长的残酷性

  B.从立国安邦到皇权专制的现实变化与需要

  C.道学理论的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

  D.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突

  11.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说: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四政若四时,通类也。这句话反映的是(  )

  A.大一统理论B.罢黜百家C.天人感应D.仁政思想

  12.有人认为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这一观点主要是看到了董仲舒(  )

  A.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C.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

  D.认为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

  13.董仲舒说: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君为臣纲B.天人感应C.君权神授  D.君臣共主

  14.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董仲舒的这一思想主张(  )

  A.意在规劝皇帝实行仁政

  B.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

  C.认为天人是相互感应的

  D.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15.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这一学说(  )

  A.反映了国家衰败在所难免

  B.成为皇权神化的理论依据

  C.对君权有一定的限制作用

【高中历史必修练习题】相关文章:

高中历史必修知识要点总结11-18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10-18

高中历史必修二单元知识框架02-18

高中历史必修二必备知识框架10-20

高中历史必修3必备知识框架01-27

高中历史必修三必备知识框架01-27

高中历史必修一必备知识要点01-26

高中历史必修二必备知识汇总11-11

高中历史必修知识点归纳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