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考指导 百文网手机站

环境化学专业考研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时间:2021-12-04 11:51:08 报考指导 我要投稿

环境化学专业考研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我们在进行环境化学专业考研的时候,面对一些测试题,我们需要掌握好答案。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了环境化学专业考研指南攻略,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环境化学专业考研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环境化学专业考研复习测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大气稳定度

  2大气逆辐射

  3化学形态

  4标化分配系数

  5核衰变

  6生物转运

  7天然水的碱度

  8Kow

  二、回答下列问题

  1大气中有哪些主要自由基?

  2请简述对流层中光化学氧化剂-O3的主要来源?

  3试分析具有温室效应作用的“臭氧”与平流层的“臭氧”差别?

  4试分析水体中的污染物的种类。

  5分析有害废物的特征及鉴别标准?

  6水中有机污染程度的指标是什么?并分别加以说明。

  三、计算题

  某有机物分子量为192,溶解在含有悬浮物的水体中,若悬浮物中85%为细颗粒物,有机碳含量为5%,其余粗颗粒物有机碳含量为1%,已知该有机物在水中溶解度为0.05mg/L,那么,计算其分配系数Kp?

  四、分析论述题

  1依据下图分析光化学烟雾形成的机理?

  2以铅为例分析重金属在水环境中迁移转化途径。

  3试论述汞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途径?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大气稳定度:指大气的稳定程度,或者说大气中某一高度上的气块在垂直方向上相对稳定程度。

  2大气逆辐射:CO2和H2O吸收地面辐射的能量后,又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将能量放出。这种辐射是向四面八方的,而在垂直方向上则有向上和向下两部分,向下的部分因与地面辐射方向相反,称为“大气逆辐射”。

  3化学形态(chemical species),指某一元素在环境中以某种离子或分子存在的实际形式。如Hg可以Hg2+、Hg(OH)2、HgCl2-、HgCl42-、CH2Hg+等形态存在。

  4标化分配系数:即以有机碳为基础表示的分配系数。

  5核衰变:放射性核素自发地改变结构形成另一种核素的过程。

  6生物转运:污染物被机体吸收后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分布到全身各组织器官,在组织细胞内发生化学结构和性质的变化,形成代谢物,吸收、分布和排泄具有类似的机理,均是反复通过生物膜的过程使外来化合物在体内发生移位,统称生物转运。

  7天然水的碱度:指水中能与强酸发生中和作用的全部物质,亦即能接受质子H+的物质总量。

  8Kow:辛醇-水分配系数,既化学物质在辛醇中浓度和在水中浓度的比例。

  二、回答下列问题

  1大气中有哪些主要自由基?

  氢氧自由基、HO2、烃基、烃类含氧基、过氧基等。

  2请简述对流层中光化学氧化剂-O3的主要来源?

  对流层中O3的天然源最主要的有两个:一是由平流层输入,二是光化学反应产生O3。自然界的光化学过程是O3的重要来源,由CO产生O3的光化学机制为:

  CO+·OH→CO2+·H

  ·H+O2+M→HO2·+M

  HO2·+NO→NO2+·OH?

  NO2+?hν?→NO+O

  O+O2+M→O3+M

  O3的人为源包括交通运输、石油化学工业及燃煤电厂。

  3试分析具有温室效应作用的“臭氧”与平流层的“臭氧”差别?

  地球上90%的臭氧分布在距地面25km的平流层,另外约10%存在于对流层。

  对流层臭氧是一种温室气体,它的浓度随纬度、经度、高度和季节变化而变化。对流层臭氧浓度北半球比南半球高。

  平流层中的臭氧吸收了太阳发射到地球的大量对人类、动物和植物有害的紫外线,为地球提供了一个防止紫外线辐射的屏障。

  通过观测发现,平流层中的臭氧含量减少,而对流层中的臭氧含量增加。由于有90%的臭氧在平流层,所以总量在下降。

  对流层臭氧形成人为来源:NO2的光解反应是它在大气中最重要的化学反应,是大气中O3生成的引发反应,也是O3唯一的人为来源。(见第七节)

  南极上空平流层臭氧(臭氧层)浓度减少,形成了臭氧空洞。

  4试分析水体中的污染物的种类。

  美国科学家把水体污染物分为八类:

  耗氧污染物;致病污染物;合成有机物;植物营养物;无机及矿物质;由土壤、岩石冲刷下来得沉积物;放射性物质;热污染

  5分析有害废物的特征及鉴别标准?

  有害废物的特性通常包括易燃性、反应性、腐蚀性、浸出毒性、急性毒性、放射性和疾病传染性。根据这些性质,世界各国均制定了自己的鉴别标准和危险废物名录。

  6水中有机污染程度的指标是什么?并分别加以说明。

  答: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种类繁多、组成复杂,现代分析技术难以分别测定它们的含量。因此,只能利用它们共同的特点,用一些指标间接反映水体中有机物的污染程度。

  常见的指标有:溶解氧、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量。

  三、计算题

  某有机物分子量为192,溶解在含有悬浮物的水体中,若悬浮物中85%为细颗粒物,有机碳含量为5%,其余粗颗粒物有机碳含量为1%,已知该有机物在水中溶解度为0.05mg/L,那么,计算其分配系数Kp?

  解:lgKow=5.00-0.670lg(SwX103/M)

  Koc=0.63Kow

  Kp=Koc[0.2(1-f)XocS+fXocf]=6.63X103

  四、分析论述题

  1依据下图分析光化学烟雾形成的机理?

  答:(1)清晨大量的碳氢化合物和NO由汽车尾气及其他源排入大气。由于晚间NO氧化的结果,已有少量NO2存在。当日出时,NO2光解离提供原子氧,然后NO2光解反应及一系列次级反应发生,·OH基开始氧化碳氢化合物,并生成一批自由基,它们有效地将NO转化为NO2,使NO2浓度上升,碳氢化合物及NO浓度下降;当NO2达到一定值时,O3开始积累,而自由基与NO2的反应又使NO2的增长受到限制;当NO向NO2转化速率等于自由基与NO2的反应速率时,NO2浓度达到极大,此时O3仍在积累之中;当NO2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就影响O3的生成量;当O3的积累与消耗达成平衡时,O3达到极大,

  (2)12个化学反应概括了光化学烟雾形成的整个过程:

  引发反应:NO2+hν→NO+O

  O+O2+M→O3+M

  NO+O3→NO2+O2

  链传递反应:RH+·OH→RO2·+H2O

  RCHO+·OH→RC(O)O2·+H2O

  RCHO+hν→RO2·+HO2·+CO

  HO2·+NO→NO2+·OH

  RO2·+NO→NO2+R′CHO+HO2·

  RC(O)O2·+NO→NO2+RO2·+CO2

  终止反应:·OH+NO2→HNO3

  RC(O)O2·+NO2→RC(O)O2NO2

  RC(O)O2NO2→RC(O)O2·+NO2

  2以铅为例分析重金属在水环境中迁移转化途径。

  答:(1)含铅的稀释、扩散;

  (2)水体中胶体物质对重金属的吸附作用:

  无机胶体:

  次生黏土矿物;铁、铝、硅、锰等水合氧化物;

  有机胶体:蛋白质、腐殖质。

  (3)氧化-还原转化:各价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4)溶解和沉淀反应:

  (5)配合反应:无机配体:OH-Cl-CO32-HCO3-F-S2-

  有机配体:氨基酸、糖、腐殖酸

  生活废水中的洗涤剂、清洁剂、NTA、EDTA、农药等

  (6)生物甲基化作用.

  (7)生物富集作用

  3试论述汞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途径?

  要点:汞的氧化还原特征、微生物对汞的甲基化、土壤及成分对汞的固定和释放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汞的氧化还原特征

  土壤中汞形态分为:金属汞无机结合汞有机结合汞

  无机汞:HgSHgOHgCO3HgSO4HgCl2Hg(NO3)2

  有机汞:甲基汞土壤腐殖酸结合态汞有机汞农药醋酸苯汞

  土壤环境的EhPH决定着汞的存在形态,三价态相互之间的转化反应为:

  氧化作用:Hg0----Hg22++Hg2+

  歧化作用:Hg22+--Hg2++Hg0

  土壤微生物作用:Hg2+---Hg0

  环境化学专业考研测试题型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气温垂直递减率

  2光化学反应

  3吸附等温线

  4盐基饱和度

  5生物放大

  6天然水的碱度

  7Kow

  8标化分配系数

  二、回答下列问题

  1过氧自由基HO2·的主要来源有哪些?

  2简述大气污染物汇的机制。

  3简述环境污染物的三致作用。

  4简述土壤的缓冲性能及其原理。

  5水中有机污染程度的指标是什么?并分别加以说明。

  6简要回答河流中的泥沙对重金属的迁移转化的影响,并举例加以说明。

  三、计算题

  有如下两个单体系,其中一个是Cu2+、Cu+(pE0=5.82,[Cu2+]=10-5mol/L,[Cu+]=10-4mol/L),另一个是Fe3+、Fe2+(pE0=13.05,[Fe3+]=10-3mol/L,Fe2+=0.1mol/L)。如果各取1升,将其成为一个混合体系,并假定Fe3+被Cu+还原完全,试计算哪个体系是决定电位?

  四、分析论述题

  1.某市一家铅锌冶炼厂的含铅废水经化学处理后排入水体中,排污口水中铅的含量为0.3~0.4mg/L,而在下流500m处水中铅的含量只有3~4μg/L,试分析其原因?

  2.确定酸雨pH界限的依据是什麽?

  3.下图是C3H6、NO、空气(O2、N2)混合物经紫外线照射后的时间成分关系图。从图中可知,随NO和C3H6等初始反应物的氧化消耗,NO2和醛量增加;当NO耗尽时,NO2出现最大值。此后,随着NO2的消耗(浓度下降),O3和其他氧化剂如过氧乙酰硝酸酯(PAN)产生了。试利用大气环境化学原理分析可能发生的环境现象,并阐述其机制。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气温垂直递减率:

  气温随高度的变化通常以气温垂直递减率(Г)表示,即每垂直升高100m,气温的变化值: T-绝对温度,K;Z-高度。

  2光化学反应:光化学反应:一个原子、分子、自由基或离子吸收一个光子所引发的反应,称为光化学反应。

  3吸附等温线:在恒温等条件下,吸附量Q与吸附物平衡浓度c的关系曲线称为吸附等温线,其相应的数学方程式称为吸附等温式。适用于水体颗粒物对污染物的吸附等温式有Henry型、弗莱特利希(Freundlich)和朗格缪尔(Langmuir)三种等温式。

  4盐基饱和度:盐基饱和度(%)=交换性盐基总量/阳离子交换量X100%

  5生物放大:同一食物链上的高营养级生物,通过吞噬低营养级生物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使其在机体内的浓度随营养级数提高而增大的现象

  6天然水的碱度:指水中能与强酸发生中和作用的全部物质,亦即能接受质子H+的物质总量。

  7Kow:辛醇-水分配系数,既化学物质在辛醇中浓度和在水中浓度的比例。

  8标化分配系数:表示有机毒物在沉积物(或土壤)与水之间的分配系数,以有机碳为基础。Koc=Kp/Xoc。

  二、回答下列问题

  1过氧自由基HO2·的主要来源有哪些?

  HO2·的主要来源是大气中甲醛(HCHO)的光分解:

  HCHO+?hν→H·+HC·O

  H·+O2→HO2·

  HC·O+O2→CO+HO2·

  2简述大气污染物的汇的机制

  重力沉降,与植物、建筑物或地面(土壤)相碰撞而被捕获(被表面吸附或吸收)的过程,统称为干沉降。

  大气中的物质通过降水而落到地面的过程称为湿沉降。

  污染物在大气中通过化学反应生成其他气体或粒子而使原污染物在大气中消失的过程,称为化学去除

  3简述环境污染物的三致作用。

  三致作用定义;

  致突变作用;

  致癌作用;

  致畸作用。

  4简述土壤的缓冲性能及其原理。

  答:定义:土壤缓冲性能是指土壤具有缓和其酸碱度发生激烈变化的能力,它可以保持土壤反应的相对稳定,为植物生长和土壤生物的活动创造比较稳定的生活环境。

  溶液的缓冲作用:

  无机酸(碳酸等)+有机酸(腐殖酸、其他)

  酸酸和碱

  胶体的缓冲作用:

  对酸的缓冲作用:胶体-M+HCl胶体-H+MCl

  对碱的缓冲作用:胶体-H+MOH胶体-M+H2O

  Al离子对碱的缓冲作用:

  5水中有机污染程度的指标是什么?并分别加以说明。

  答: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种类繁多、组成复杂,现代分析技术难以分别测定它们的含量。因此,只能利用它们共同的特点,用一些指标间接反映水体中有机物的污染程度。

  常见的指标有:溶解氧、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量。

  6简要回答河流中的泥沙对重金属的迁移转化的影响,并举例加以说明。

  答:(1)河流泥沙中主要有蒙脱石、高岭石、伊利石等,其中粒径小于50μm的占82%;研究表明,泥沙的粒径越小,比表面越大,吸附重金属的量也越大;当重金属浓度不变时,随着河流泥沙量增大,对重金属的吸附量增大;河流泥沙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符合弗莱特利希等温线;

  (2)泥沙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量随pH的升高而增大;河水pH8.3左右,重金属离子在此条件下有不同程度的水解、沉淀、配合和被悬浮物吸附,控制了河水中可溶性重金属离子的浓度;

  (3)泥沙中有机质含量随季节而变化,悬浮物中有机质大于沉积物中有机质的含量,泥沙中重金属的吸附量与有机质的含量呈正相关;重金属在河水、悬浮物、沉积物中的分配比是:悬浮物大于沉积物,而沉积物和悬浮物远远大于河水中重金属含量。

  由此可见,河流中泥沙对重金属的迁移转化有很大的影响。

  三、计算题

  有如下两个单体系,其中一个是Cu2+、Cu+(pE0=5.82,[Cu2+]=10-5mol/L,[Cu+]=10-4mol/L),另一个是Fe3+、Fe2+(pE0=13.05,[Fe3+]=10-3mol/L,Fe2+=0.1mol/L)。如果各取1升,将其成为一个混合体系,并假定Fe3+被Cu+还原完全,试计算哪个体系是决定电位?

  解:有两个单体系

  Cu2++e===Cu+pE0=5.82

  当[Cu2+]=10-5mol/L,[Cu+]=10-4mol/L时,

  pECu2+/Cu+=4.82

  Fe3++e=Fe2+?pE0=13.05

  当[Fe3+]=10-3mol/L,Fe2+=0.1mol/L时,

  pEFe3+/Fe2+=11.05

  如果各取1升,将其成为一个混合体系,并假定Fe3+被Cu+还原完全,则有

  [Fe3+]=(10-3-10-4)/2=4.5×10-4mol/L

  [Fe2+]=(10-1+10-4)/2=5.005×10-2mol/L

  混合体系的电位为:

  pE混合=pEFe3+/Fe2+=pE0Fe3+/Fe2++lg[Fe3+]/[Fe2+]

  =(13.05+lg4.5×10-4/5.005×10-2=11.00

  由上可知,混合体系的pE处在铜单体系与铁单体系电位之间,并与含量较高的铁单体系的电位相近。所以铁体系为决定电位。

  四、分析论述题

  1.某市一家铅锌冶炼厂的含铅废水经化学处理后排入水体中,排污口水中铅的含量为0.3~0.4mg/L,而在下流500m处水中铅的含量只有3~4μg/L,试分析其原因?

  (1)含铅废水的稀释、扩散;

  (2)水体中胶体物质对重金属的吸附作用:

  无机胶体:

  次生黏土矿物;铁、铝、硅、锰等水合氧化物;

  有机胶体:蛋白质、腐殖质。

  (3)氧化-还原转化:各价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4)溶解和沉淀反应:

  (5)配合反应:无机配体:OH-Cl-CO32-HCO3-F-S2-

  有机配体:氨基酸、糖、腐殖酸

  生活废水中的洗涤剂、清洁剂、NTA、EDTA、农药等

  (6)生物甲基化作用.

  (7)生物富集作用

  2.确定酸雨pH界限的依据是什麽?

  (1)酸雨是最常见酸性降水,酸性降水是指通过降水,如雨、雪、雾、冰雹等将大气中的酸性物质迁移到地面的过程。这种降水过程称湿沉降。

  (2)降水pH主要推导方程式。

  (3)多年来国际上一直把pH值为5.6作为判断酸雨的界限,pH值小于5.6的降雨称为酸雨。

  (4)通过对降水多年观察,对pH值为5.6作为酸性降水的界限以及判别人为污染界限有了不同观点,主要因为:

  a,在清洁大气中,除有CO2外还存在各种酸、碱性气态和气溶胶物质,它们通过成云和降水冲刷进入雨水中,降水酸度是各物质综合作用的结果;

  b,硝酸和硫酸并不都是人为源;天然源产生的SO2等都可进入雨水;

  c,空气中碱性物质中和用,使得空气中酸性污染严重的地区并不表现出来酸雨;

  d,其他离子污染严重的降水并不一定表现强酸性。

  3.下图是C3H6、NO、空气(O2、N2)混合物经紫外线照射后的时间成分关系图。从图中可知,随NO和C3H6等初始反应物的氧化消耗,NO2和醛量增加;当NO耗尽时,NO2出现最大值。此后,随着NO2的消耗(浓度下降),O3和其他氧化剂如过氧乙酰硝酸酯(PAN)产生了。试利用大气环境化学原理分析可能发生的环境现象,并阐述其机制。

  答:光化学烟雾:汽车、工厂等污染源排入大气的碳氢化合物(HC)和氮氧化物(NOx)等

  一次污染物在阳光中紫外线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一些氧化性很强的O3、醛类、

  PAN、HNO3等二次污染物。人们把参与光化学反应过程的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其中有气体和颗粒物)所形成的烟雾,称为光化学烟雾。

  可以认为上述反应是大大简化了的光化学烟雾形成的基本反应。1986年Seinfeld用12个化学反应概括了光化学烟雾形成的整个过程:

  引发反应:NO2+hν→NO+O

  O+O2+M→O3+M

  NO+O3→NO2+O2

  链传递反应:RH+·OH→RO2·+H2O

  RCHO+·OH→RC(O)O2·+H2O

  RCHO+hν→RO2·+HO2·+CO

  HO2·+NO→NO2+·OH

  RO2·+NO→NO2+R′CHO+HO2·

  RC(O)O2·+NO→NO2+RO2·+CO2

  终止反应:·OH+NO2→HNO3

  RC(O)O2·+NO2→RC(O)O2NO2

  RC(O)O2NO2→RC(O)O2·+NO2

  环境化学专业考研模拟测试题及答案

  一 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30分)

  电子活度

  专属吸附作用

  敏化光解

  共代谢

  湿沉降

  可吸入颗粒物

  二次污染物

  PCBs

  盐基饱和度

  土壤酸度

  离子交换吸附

  三致效应

  标化分配系数

  b氧化途径

  拮抗作用

  二 公式推导(每题5分,共10分)

  1 写出天然水体碱度的组成,并推导碳酸盐水体的总碱度的表达式(仅与H+和平衡常数有关)。

  2 推导出与大气中CO2平衡的降水的pH计算式。

  三 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

  1 写出天然水体的八大离子,并解释电中性原理。

  2 简述丙酮酸的生物转化过程。

  3 大气中HO·自由基的主要来源。

  4 简述土壤的酸碱性。

  5 简述汞的甲基化过程。

  四 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含镉废水通入H2S达到饱和并调整pH值为8.0,请算出水中剩余镉离子的浓度。(已知CdS的溶度积为7.9*10-27,饱和水溶液中H2S浓度保持在0.1mol/L,H2S离解常数K1=8.9*10-8,K2=1.3*10-15)

  2计算水的氧化-还原限度,并计算在氧饱和时天然水体的pE,相应的氧化反应的pE0=+ 20.75。

  五 综合题(每题15分,共15分)

  从环境化学角度综合分析我国酸雨的地域分布和形成过程。

  测试题答案

  一 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30分)

  电子活度: 将氧化剂和还原剂定义为电子给予体和电子接受体,上式中 表示水溶液中电子的活度。 是平衡状态下(假想)的电子活度,它衡量溶液接收或迁移电子的相对趋势,在还原性很强的溶液中,其趋势是给出电子。

  专属吸附作用:在吸附过程中,除了化学键的作用,尚有加强的憎水键和范德华力或氢键在起作用。用来解释吸附过程中表面电荷改变符号,甚至使离子化合物吸附在同号电荷表面的现象。

  敏化光解:一个光吸收分子可能将它的过剩能量转移到一个接受体分子,导致接受体反应,造成水中有机污染物降解,称为敏化光解。

  共代谢:某些有机污染物不能作为微生物的唯一碳源和能源,必须有另外的化合物存在提供微生物碳源和能源时,,该有机物才能被降解,这种现象称为共代谢。

  湿沉降:通过降雨降雪等使大气中的颗粒物从大气中去除的过程。

  可吸入颗粒物:易于通过呼吸进入呼吸道的粒子。目前国际标准化组织建议将其定义为

  ≦ 二次污染物:大气中某些污染组分之间或这些组分与大气成分之间发生反应生成的污染物。

  PCBs:多氯联苯,由联苯经氯化而成,是水体中常见的有机污染物之一。

  盐基饱和度:在土壤交换性阳离子中盐基离子所占的百分数称为土壤盐基饱和度。

  土壤酸度:酸度可分为活性酸度(来源于土壤中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的碳酸和有机酸等)和潜性酸度(来源于土壤胶体吸附的可代换性阳离子),二者可以互相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处于暂时平衡状态。

  离子交换吸附:在吸附过程中,带负电荷的胶体每吸附一部分阳离子,同时也放出等量的其它阳离子,因此把这种吸附称为离子交换吸附。

  三致效应:包括致畸作用(使生物体发生先天性畸形的过程);致突变作用(指生物细胞内DNA改变,引起的遗传特性突变的作用)和致癌作用(使细胞不受控制增长的作用)。

  标化分配系数:有机毒物在沉积物与水之间的分配比率用分配系数表示,分配系数与沉积物中有机碳的质量分数的比值称为标化分配系数。

  β氧化途径:指有机物在辅酶的作用下,β位上的烟原子被氧化的现象。

  拮抗作用:指联合毒物的毒性小余气中各毒物成分单独作用毒性的总和。

  二 公式推导(每题5分,共10分)

  1.写出天然水体碱度的组成,并推导碳酸盐水体的总碱度的表达式。

  在水体中存在着各种能与强酸发生中和反应的全部物质,包括强碱、弱碱和各种碳酸盐等强碱弱酸盐。

  碳酸盐水体中,含有化学反应及平衡常数如下所示:

  pK0=1.46

  依据亨利定律及平衡常数可知:

  依据电中性原理,有:

  联立,得:

  2.推导出与大气中CO2平衡的降水的pH计算式。

  在未被污染的大气中,可溶于水且含量比较大的酸性气体是二氧化碳,如果只把其作为影响天然降水pH的因素,根据其全球大气浓度330mL/m3与纯水的平衡: 式中,KH—CO2水合平衡常数,即亨利系数

  K1,K2—分别为二元酸 的一级和二级电离常数。

  它们的表达式为:

  各组分在溶液中的浓度为:

  按电中性原理,有:

  上述方程联立,得:

  式中: _ CO2 在大气中的分压

  Kw 水的离子积

  三 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

  1.写出天然水体的八大离子,并解释电中性原理。

  天然水中的主要离子组成:K+、Na+、Ca2+、Mg2+、HCO3-、NO3-、Cl-、SO42- 为天然水中常见的8大离子,占天然水中离子总量的95~99%。

  在所有溶液或其他体系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量相等,代数和为0,体系对外呈电中性。

  2.简述丙酮酸的生物转化过程。

  在有氧氧化条件下,丙酮酸通过酶促反应转化为乙酰辅酶A,它与草酰乙酸经酶促反应生成丙酮酸,再经酶促反应生成草酰乙酸,与上述丙酮酸持续转变成的乙酰辅酶A生成柠檬酸,再进行新一轮的转化,称为TCA循环。在无氧条件下丙酮酸通过酶促反应,往往以其自身作为受氢体被还原为乳酸,或以其转化的中间产物做受氢体,发生不完全氧化生成低级的有机酸、醇及二氧化碳等。

  3.大气中 自由基的主要来源。

  对于清洁大气而言,O3的光离解是大气中HO的重要来源;

  对于污染大气,如有HNO2和H2O2存在,它们的光离解也可以产生HO:

  其中,HNO2的光离解是大气中HO的重要来源。

  4.简述土壤的酸碱性。

  土壤中存在着各种化学和生物化学反应,使之表现出不同的酸碱度。其酸度可分为活性酸度(来源于土壤中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的碳酸和有机酸等)和潜性酸度(来源于土壤胶体吸附的可代换性阳离子),二者可以互相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处于暂时平衡状态。土壤中碱度主要来源于碳酸盐碱度和重碳酸盐碱度,当土壤胶体上吸附的阳离子饱和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会引起交换性离子的水解作用,使土壤呈碱性。

  5.简述汞的甲基化过程。

  辅酶为甲基钴铵素,此辅酶把负甲基离子传递给汞离子形成甲基汞,本身变为水合钴氨素,后者由于其中的钴被辅酶FADH2还原,并失去水而转变为五个氨配位的一价钴氨素,最后,辅酶甲基四叶氢酸将正甲基离子转于五配位钴氨素,并从其一价钴上取得二个电子,以负甲基离子与之络合,完成甲基钴铵素的再生,使汞的甲基化能够顺利进行。

  四 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

  1. 含镉废水通入H2S达到饱和并分别调整pH 值为8.0时水中剩余镉离子的浓度。

  K1,2=[H+]2[S2-]/[H2S]=K1*K2=1.16*10-23

  KSP= K1,2*[H2S]= 1.16*10-24

  pH 值为8.0时,[S2-]=1.16*10-8

  [Cd2+]= KSP2/[S2-]=6.8*10-19

  2.计算水的氧化还原限度,并计算在氧饱和时天然水体的pE,相应的氧化反应的pE0=+20.75

  水的氧化限度

  水的还原限度:

  pE0=0.00

  氧饱和时,水中 0.21*105Pa,将[H+]=10-7代入氧化限度式,得, 五 综合题 (每题15分,共15分)

  从环境化学角度综合分析我国酸雨的地域分布和形成过程。

  我国酸性降水主要是由于硫氧化物的排放引起的。其形成过程为:

  式中:[O]表示各种氧化剂。

  影响酸雨地域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1.酸性污染物的排放及其转化条件:我国西南地区煤中含硫量高,并且很少经过脱硫处理,直接用作燃料燃烧,二氧化硫排放量很高,再加上这个地区气温高,湿度大,有利于二氧化硫的转化,因此造成了大面积的强酸性降雨区。

  2.大气中的氨:主要来自于有机物分解和农田施用的含氮肥料的挥发,随pH值的上升而增大,我国北方地区土壤pH值高于南方,而且土壤偏酸性的地区,风沙扬尘的缓冲能力低,这可以解释我国酸雨多发生在南方。

  3.颗粒物酸度及缓冲能力:经实验绘制缓冲曲线发现,无酸雨地区颗粒物的pH值和缓冲能力均高于酸雨区。

  4.天气形势的影响:如果气象条件和地形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则大气中污染浓度降低,酸雨就减弱,反之就加重。重庆和贵阳一带气象条件和多山的地形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所以成为强酸性降雨区。


【环境化学专业考研测试题及参考答案】相关文章:

考研化学专业排名08-16

2017化学专业考研高校排名08-20

爱情测试题及参考答案07-18

考研化学工艺专业的指南攻略11-06

环境工程专业考研面试指导10-17

中考历史测试题及参考答案12-06

国际商务硕士专业考研的综合测试题12-04

考研热门专业环境科学就业分析指南10-18

环境科学工程专业就业前景考研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