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考试 百分网手机站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章节要点详解(2)

时间:2020-08-24 17:38:47 自学考试 我要投稿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章节要点详解

  第三章

  要点:鲁迅小说的创作简况。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阿Q正传》、《祝福》分析。鲁迅小说的思想艺术成就。郭沫若诗歌的创作简况。《女神》的时代精神和艺术特色。

  一.鲁迅小说创作简况

  鲁迅一共创作了三部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前两部以现实生活为题材。取名《呐喊》,意指作者受新文化运动的鼓舞,以呐喊“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取名《彷徨》,表现了作者在五四运动之后的退潮期,新文化队伍分化后的思想苦闷和内心寂寞,同时,也表现了他不断探索的可贵精神。

  二.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

  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受科举制度毒害的、一心追求功名利禄的封建文人,如孔乙己、陈士成等,他们是封建制度的牺牲者;二是灵魂完全腐朽的文人`滓,如四铬、高尔础,他们是封建制度的追随者;三是具有进步要求和变革愿望的现代知识分子,如吕纬甫、魏连殳、涓生、子君等,他们是封建制度的反叛者,也是鲁迅笔下最重要的知识分子形象。

  三.《阿Q正传》

  1. 阿Q形象的一般特征

  阿Q是未庄的雇农,一个没有土地的流浪汉,因而在他的性格中,除了憨厚、质朴的农民性格外,又明显地沾染着游手之徒的油滑。他不但经济上受剥削,政治上受压迫,而且,在思想上也受到封建正统观念的束缚,讲男女之大防,认为造反就该杀头等等,但卑贱的社会地位的逼迫,也使他产生出变态的反叛心理,神往革命和革命党。

  2. 阿Q的精神胜利病和产生的原因

  阿Q形象的核心,是他性格中表现出来的“精神胜利病”。这就是他的自欺欺人、自轻自贱、自嘲自解、自甘屈辱,而又妄自尊大、自我陶醉等种种表现。产生这种病态精神的主要原因是:(1)封建阶级的残酷压迫。农民从一次次失败的造反中错误地得出了造反没有出路的教训,而不造反又难以忍受现实的生活,于是,只好寻求精神上的安慰,或求神拜佛,或自我解嘲;(2)自然经济的闭塞环境。农民在小国寡民、自给自足的生活中,稍有满足便夜郎自大,便盲目排外;(3)以封建家长制为特征的家庭生活。无论家的规模、地位如何,作为一家之长就有其应有的权威,所以,越是在外受辱受压,就越是在家中看重权威,维护权威。社会地位的卑贱,完全被家庭地位的尊严所抵消。

  3. 阿Q和革命

  由于流氓无产者的地位和本性所决定,阿Q身上的革命因素是始终存在的,“中国倘不革命,阿Q便不做,既然革命,就会做的”。阿Q的革命带有流氓无产者革命的性质,带有农民革命的特色,具有自发性、破坏性和私有性。革命的行动就是破坏、掠夺、杀掳,革命的目的就是占有、改换门庭,最后被革命者取而代之。阿Q的革命是失败的革命。革命党不但不准他革命,而且,还被作为抢劫犯被革了命。这是阿Q的悲剧,更是辛亥革命的悲剧。鲁迅对阿Q的悲剧性处理,揭示了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性教训。

  四.《祝福》

  1. 封建四权对祥林嫂的摧残

  (1) 夫权:没有姓名,因丈夫叫祥林而被称作祥林嫂,受夫权思想影响,丈夫死后,抱定了从一而终的决心;

  (2) 父权:她婆婆凭借父权思想,对鲁四老爷家的佣人也敢“先斩后奏”,而鲁四老爷也只能愤愤然;

  (3) 族权:祥林嫂的继夫贺老六、儿子阿毛相继死去,贺家大伯便依据族权将她逐出家门;

  (4) 神权:祥林嫂违反了“从一而终”、“一女不嫁二夫”的道德伦理,便再不能沾祭祀的边,后来,虽然捐了一条门槛作为替身,仍未能得到宽恕。

  2. 祥林嫂受到的思想毒害和精神奴役

  鲁迅没有过多地写祥林嫂怎样在经济上受剥削,而突出地写了她在精神上所受到的奴役和摧残。这主要表现在她决心守寡,在再嫁过程中拼命地反抗,满足于在鲁家做女佣,甘愿捐门槛等描写之中。

  五.鲁迅小说的思想成就

  1. 鲁迅小说的启蒙主义思想

  鲁迅小说首先注意的是人的精神,是“愚弱的国民性”,是病态社会中的不幸人们。所谓“不幸”,主要指人们身受惨重的压迫而不觉悟,不思为改变命运而抗争,反而苟活着,甚至庆幸暂时做稳了奴隶。诸如孔乙己的深受科举之毒,华老栓的愚昧麻木,闰土的屈服于命运,阿Q的“精神胜利法”,祥林嫂的坚守礼教等等。

  2. 鲁迅小说的现实主义精神

  鲁迅小说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不瞒不骗,十分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后,这一时期里中国社会现实的某些重要方面:最先觉醒的革命者在寂寞中死去,自己的血做了愚昧群众的送命药(《药》);一心坚守封建礼教的妇女,却正被礼教所吞噬(《祝福》)等等。鲁迅在真实、冷静地描写血淋淋的人生时,溶进了他的感受和思考,提出了许多重大的社会问题,如礼教吃人、群众的启蒙、国民性的改造、知识分子的悲剧性格、辛亥革命的失败原因等,都直接关系到中国革命的紧要问题。这是鲁迅小说具有高度的思想性的根本原因。

  3. 鲁迅小说在题材上的开拓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在农民(或农村)题材上,鲁迅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为普通农民塑像的作家,他展现了农村各阶层的面貌,塑造了闰土、阿Q、祥林嫂等现代不同类型的不朽的农民形象。不仅深深地同情他们的不幸,而且深刻地揭示了他们的思想局限,从而,真实地描绘了农民运动低潮时期中国农村的社会面貌。(2)在知识分子题材上,既描写了现代知识分子为个性解放所作的抗争,又揭示了个人反抗的无力,比同时期的同类作品要深刻得多。

  4. 鲁迅小说的时代特征

  鲁迅小说深刻地反映了一个时代,它的“忧愤深广”的情绪具有极鲜明的时代特征,是时代情绪的表现。通过鲁迅小说可以看到当时的时代: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已经觉悟,不少人已经献出了生命,但旧势力仍然十分强大,广大群众还非常愚昧麻木,新的道路正等待着革命者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