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百分网手机站

浦东新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word完整版

时间:2020-11-15 13:49:52 试题 我要投稿

2015年浦东新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word完整版)

  浦东新区2015年初三二模语文试题

2015年浦东新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word完整版)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39分)

  (一)默写(15分)

  1、夕阳西下, 。(《天净沙· 秋思》)

  2、山河破碎风飘絮, 。《过零丁洋》

  3、 ,脉脉不得语。《迢迢牵牛星》)

  4、关河梦断何处, 。(《诉衷情》)

  5、 ,皆出酒食。(《桃花源记》)

  (二)阅读下面的诗和曲,完成第6-7题(4分)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6、诗中"万籁"的意思是 ;"钟磬"中的"磬"是古代用 制成的曲尺形的打击乐器。(2分)

  7、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是一首无言律诗,颈联对仗工整。

  B、首联交代时间、地点,景物清新明丽,写出了诗人对佛地的向往之情。

  C、"深"字写出了禅寺的优雅宁静之美,"空"字写出了禅寺的空灵悠远之美。

  D、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游览名胜的喜悦和隐逸山林的志趣。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8分)

  出师表(节选)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 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 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 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 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 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8、《出师表》中的"表"是 的一种文体。(2分)

  9、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为实现先帝遗愿,诸葛亮此次出师的目的是平定南方。

  B、"卑鄙"一词是指诸葛亮原本"布衣"的身份。。

  C、"由是感激"的原因是先帝三顾茅庐,以当世之事咨之。

  D、划线句中"大事"指刘备临终"托孤",希望诸葛亮辅佐刘禅。

  10、选文表达了作者 的真挚感情。(3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分)

  临终遗表

  诸葛亮

  伏 念臣赋性拙直,遭时艰难,兴师北伐,未获全功,何期病在膏肓,命垂旦夕。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于先君,存仁心于寰宇,:提拔逸阴 以进贤良,屏黜奸谗以厚风俗。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注释】①伏:谦辞,可不译译 ②逸阴:隐逸的贤才

  1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4分)

  ①兴师北伐( ) ②自有余饶( )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13、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诸葛亮希望后主广开言路。

  B、诸葛亮因子孙衣食无忧,而感激先帝、报恩后主。

  C、诸葛亮认为兴师北伐未获全功的原因是时运不济。

  D、诸葛亮在《出师表》、《临终遗表》中都建议后主亲贤远佞。

  14、从上文看,诸葛亮是一个 的人。(3分)

  二、现代文(4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18题(18分)

  指纹:早于四大发明的伟大发明

  ①唐代法律规定,国家、民间的契约要加盖指纹--"按指为契"。1000多年后,这种 "按指为契"的方式传到西方,引起了英国、德国科技工作者的惊叹。当时,其他国家都缺少认定人的身份的手段,没想到中国的指纹技术能如此简单、准确地区别人与人的不同。因此,有人说,这是比四大发明更早的伟大发现。

  ②提到指纹,人们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其在破案中的神奇功效。殊不知,利用指纹破案 并非现代技术。根据考古发现和文献记载,早在2500年前的战国,古人就已经开始利用犯罪现场遗留下来的指纹进行破案。1975年,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十一号墓出土了一批战国时期的秦简,即著名的"云梦竹简"。其中就记录了一起疑犯挖洞入户盗窃的案件,官府根据现场遗留的指纹、掌纹等证据找到了罪犯。元朝人姚燧在其所著《牧庵集》中,记载了一个用卖身契上的指纹比对来破案的故事。

  ③就像世上没有两枚完全一样的树叶,指纹也很难找到两个一模一样的。据研究,两个 不同的人具有相同指纹的概率仅为几百亿分之一。正是指纹具有的独一性和排他性,使其被 公认为"证据之首"。

  ④古人还把指纹应用在其他方面。以秦汉时代盛行的封泥制为例,当时的人为了保密, 在送出书写在竹筒木牍上的文书时,除用绳捆缚,还要在绳端结合处用泥封闭,泥上加盖印章,或者以指为印,以防有人偷拆。而到汉唐时,指纹已广泛用于田宅契、婚姻家庭、人口 买卖和财物借贷等民事契约的签署。此后,按手印成了中国人缔结契约的传统。

  ⑤尽管中国古人很早就通过肉眼观察到了指纹的人际差异,但指纹的独一性得到科学验 证和世人公认却经历了一番曲折。1858年,在英国驻印度殖民地民政机构任职的威廉.赫谢 尔,偶然发现来孟加拉的中国商人用涂着墨汁的大拇指在合同上按手印,于是开始进行指纹

  的 、 、 。1877年,他在《手之纹线》一文中提出"指纹是不会重复的"观点,可他向官方提出的指纹识别建议却被看成"精神错乱的`产物"。直到1897年6月,孟加拉警察总监、英国人亨利发明的指纹分析法才被印度的英殖民政府正式采用,之后,英国本土、德国、美国、法国乃至全世界都开始使用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