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阅读 百文网手机站

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时间:2022-11-07 12:40:27 英语阅读 我要投稿

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在英语阅读教学方面,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引导他们参与各种有趣的课堂活动,并体验英语阅读的乐趣。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英语阅读教学策略,希望能帮到大家!

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阅读作为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手段,具有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开拓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听、说、写能力的发展等功能。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对小学生在阅读方面做了要求,规定小学生在毕业前至少应该达到二级目标,能够借助图片阅读简单的英语文章。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启蒙期和关键期,所以,教师应该抓住小学这个关键阶段,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和能力,从而为以后进行更加复杂的阅读任务做好充分准备。那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教师应该怎么做才能有效地培养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呢?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摒弃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法,转而采用更加积极、有趣的阅读教学法。

  教学形式并不重要,只要能够达到教学的目的——培养学生在某方面的能力;但教学形式又很重要,因为它能决定实际的教学效果。在任何教学活动中,真正的主体是学生,教师的作用是有意引导他们培养某方面的能力。同样地,在英语阅读教学方面,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引导他们参与各种有趣的课堂活动,并体验英语阅读的乐趣。只有学生对英语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才会主动去阅读英语,并使用有效的阅读策略;久而久之,他们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通常,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可分为三大步:读前(Pre-reading),读中(While-reading)和读后(Post-reading)。教师在做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读前、读中和读后这三个阶段的特色,灵活设置丰富、适当的活动改善英语阅读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读前活动(Pre-reading)

  读前活动是教学活动的预热阶段,可以利用此阶段做一些与阅读材料有联系的趣味活动,既能达到使学生了解阅读材料背景、熟悉阅读中新词的目的,又能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效果。阅读前激发学生阅读动机的方法灵活多样,教师一定要根据阅读语篇材料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年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式设置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阅读效率。

  在实际英语阅读教学中,究竟采取什么样的活动来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并没有规定的模式。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把握。例如,在处理难度不大而且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阅读内容时,我们可以采用Free talk 这种方式。具体做法是让学生们在课堂上自由谈论与阅读文章相关的话题。这种方法既能激活学生头脑中的生活体验,使他们在阅读中建构起与阅读话题之间的联系,同时也可以缓解学生读前的紧张心理,使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无穷的乐趣。

  另一种缓解学生阅读前紧张心理的方法是让他们听音乐,因为音乐可以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使人身心放松、头脑清晰。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有效方法,在英语阅读课中运用音乐欣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但这并不意味着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毫无目的地随意选取英语歌曲;相反,教师应该根据阅读材料的需要选择合适的音乐或歌曲。例如,在指导学生进行英语阅读时,如果涉及到天气这个话题,那么可以选取How Is the Weather 这首歌曲。这样,既可以使课堂氛围变得十分活泼,也可以使学生在快乐中学到许多有用的英语表达。

  在调动了课堂氛围、学生们心情放松的前提下,教师还可以采用一些活动为后面学习做准备,其中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看图猜生词。当然了,没有必要呈现阅读中出现的所有生词,只需要呈现那些对阅读理解形成重大障碍的生词,因为学生会在课文的语境中判断出生词的含义(根据语境判断课文中生词的含义是一项阅读策略)。教师可以挑出难度比较大的单词,以图文搭配的形式呈现其含义,也可以在学习新词的过程中渗透拼读规则。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学生可以借助图片提前认识生词,而且有趣的图片可以使他们加深对单词的记忆。

  除了以上的读前活动之外,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与阅读内容相关的谜语或问题,或者是呈现故事的图片,请学生猜测故事的主题。这些活动能够使学生适度了解文章内容,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可以说,读前活动的效果影响着整个阅读的效果。总之,不管采用何种形式的读前活动,其目的都是为了使学生为后面的阅读做好准备。

  读中活动(While-reading)

  在整个英语阅读教学中,读中活动是核心部分。在该环节,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对阅读材料进行深入理解,教他们使用有效的阅读技巧,来理解文本大意、获取文本信息。最终实现培养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的目的。和读前活动相似的一点是,读中活动也要能够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因此教师应该采取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这样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比较文本来说,图片承载的信息更多更有趣,而低年级的阅读材料中图片较多,这一点正好符合低年级学生喜爱图片的特点。教师可带领学生进行图片环游,有顺序地展开故事情节,并捕捉文本中未曾呈现的细节。此过程是对文本内容的拓展和延伸,也是为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奠定基础。

  如果说图片环游主要是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那么任务型阅读这种方法则是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在处理高年级阅读材料时,任务型阅读主要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寻找问题的答案,从而培养其快速捕捉关键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另外,这种方法还可以增强学生阅读的自信心,不断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但在学生开始阅读之前,教师应提出一两个指导性问题,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带着问题快速阅读,其目的是给学生的第一次阅读确定一个目标或任务,实现对阅读过程的监控。接着教师再抛出一些细化的问题,要求学生细读课文,然后学生之间或师生间展开交流、讨论,共同梳理全文信息。

  经过图片环游或者完成任务型阅读之后,学生已经全面深入地接触到了阅读材料,此时再播放阅读材料的录音,唤起学生头脑中对阅读内容的想象。通过声音文件的强化,使阅读素材所承载的内容由学生的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

  另外,在阅读过程中,为了使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有必要利用录音机、电脑或点读笔等播放工具带领学生跟读课文。在学生跟读完后,教师对他们的发音纠正,然后让学生们自己朗读,检验他们的阅读效果。朗读,是了解学生是否能够出声读最基本的方法。

  阅读中可以采用的活动各种各样,教师不必拘泥于一定的模式。教师要记住,在这个环节中一定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从而使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来阅读和思考。另外,活动的形式可简单可复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阅读能力,具体选择。总之,不管选择哪种形式,其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真正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

  读后活动(Post-reading)

  在进行完读前和读中活动后,最后一个环节是读后活动。虽然这是整个阅读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但它同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阅读后的活动是检查阅读理解效果和巩固运用语言材料的阶段。教师不但要让学生练习、巩固和扩展在阅读过程中新学到的语言知识,还要发展其说和写的能力。在这个环节,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活动促进学生对阅读内容的内化和吸收,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技巧。

  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炼阅读文本的主要内容,把握文本的主体结构。在英语阅读教学的初期,教师可做若干次复述活动的示范,以后可逐步过渡到学生自己完成这样的活动。相对直接回答问题以及朗读等任务要求来说,复述文本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更高,可通过小组任务的形式组织,鼓励学生合作完成。在培养阅读能力的同时,通过复述短文可激活学生储存于长期记忆中的知识能力模块,进而提高学生的语言和言语表达能力。

  除了引导学生复述文本之外,还可以利用写作来强化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广东著名特级教师丁有宽说:“读写结合, 事半功倍,读写分离,两败俱伤。”可见阅读与写作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阅读过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依据所阅读的材料进行笔头练习(如角色扮演、采访活动),让学生阅读之后把短文内容表达出来,这样能帮助学生对课文整体进行吸收与运用,从而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图片不仅在阅读前和阅读中起着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而且在阅读后的活动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教师可以抓住学生喜爱图片的特点,在阅读后活动中引导他们根据阅读材料进行配图活动,或根据图片复述材料大意等。甚至可以让学生们自己动手为文本绘画插图、做手抄报等。这样,学生在绘画中加深了对阅读内容的理解。

  有关读后活动的另一重要方面是,教师不应局限于一套教材或一篇阅读材料,因为它们提供的内容远远不能满足足够阅读量的要求。因此教师要利用各种方法,来拓展学生的阅读渠道,从而保证学生能够拥有足够的词汇量及语言知识,为以后的阅读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在阅读完成后,教师可以增加适量的补充阅读材料,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随意添加,这样不仅会增加学生的负担,而且会使他们对阅读产生厌烦情绪,不利于英语阅读教学。相反,添加的材料应该与课文的题材、体裁相类似,或者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在课下自主阅读,并要求他们在自主阅读时运用所学的阅读技巧。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小学英语教学进行了详尽介绍:其中读前活动是基础和前提,有效的读前准备能够为以后的阅读打下基础;读中活动是核心和重点,是培养学生阅读技巧和能力的关键环节;而读后活动可以检验阅读教学的效果,并强化学生已经获得的阅读技能。上面提到的各种方法可以作为参考,教师没有必要完全照搬。当然了,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学任务灵活设计教学活动,最终实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目的`。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方法

  1、从生活实际入手,引入话题

  PEP小学英语在中高年级课本中已经出现了Let’s read, story time、绕口令等阅读材料,同时所列功能项目也是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内容,突出了语言学习与学生生活经历相联系。课文基本上是以单词、对话、阅读的形式编排的,一课一个专题,图文并茂,即围绕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某个熟悉话题展开,提供相关画面。教材的这种编写特点也决定了小学阅读教学要求突出“用”字,要让学生学习、理解与传递必要的信息。

  2、 层层推进,逐步操练

  在小学阶段,我们强调教师抓住小学英语教学的三个要点:兴趣+情景+活动,采用诸如Look and Say这一类的方法,借助图片、录像或假设的情景,让学生对语言的的感知,对课文内容的感知,使他们产生阅读的欲望。

  再通过一个Let’s be a painter.的教学活动,即让学生留在脑中最深刻的一次假期通过画笔画下来并进行讨论。并记录下来在小组之间进行传阅。既实现训练任务向实践型任务的过渡,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又解决了阅读材料少的问题。让学生轻松地在同学之间找到了感兴趣的阅读材料,同时也让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3、视听着手,解决问题

  以问题推动学习,通过解决问题来感知整体的阅读材料。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借助课文图片,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呈现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录音。就这样,通过设计问题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鉴赏文章的切入点。即教师设计问题, 要遵循循序渐近的原则, 要把问题建筑在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之上,服务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水平的目标需要。

  但是在循序渐进的原则下要尽量做到:a.提问要诱发学生兴趣设计问题:应该在学生现有的知识积累基础上,在现有的逻辑思维水准下,换不同的角度提问。b.提问设计须有“度”,从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实际出发,利用有关提示引导,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c.提问设计应“巧”

  4、过程指导,适当调控

  阅读习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阅读的效率。小学生刚刚接触英语,并不知道如何很好地去阅读,大部分学生要靠老师正确的指导,而阅读习惯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养成的。为此,阅读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具体有:a.培养学生默读的习惯; b.培养学生根据意群认读的习惯c.培养学生猜词的习惯,最终鼓励学生积极地进行阅读。

  5、渗透异国文化,拓展阅读空间

  语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英语学习中有许多跨文化交际的因素,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对英语的学习和使用,因此通过文化背景的渗透来培养文化意识有助于学生真正学好、用好英语,“流”向课外。

  在My holiday的教学中我也积极地渗透西方节日及文化。如Christmas, Thanksgiving Day, 等等,同时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去搜寻更多的相关信息。这样,让学生在主动,有兴趣的条件下自主地拓展了课外阅读的空间。

  6、要增加语言实践量, 延伸英语阅读空间

  从培养阅读能力的角度来看,仅限于课文的阅读教学是远远不够的。阅读课的课堂教学内容绝不能只停留在封闭的教室、狭窄的一本书里, 而是要面对更广阔的社会生活, 以拓宽阅读内容视角,摆脱传统的英语阅读教材的束缚, 以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具体做法:

  (1)可开辟一个课室,里面摆设着各种儿童英语读物,这些读物生动有趣,语言地道,丰富了学生课外阅读的资源。

  (2)网上阅读: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普及为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契机,注入了活力,借助这一优势,我们可以把网上阅读作为阅读教学和课外阅读的形式之一。同时,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的智能化优势,建立英语学习资料库,为学生提供个别化阅读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可以根据各自的需要,调看有关材料,以便让学生自我拓展阅读的空间。

  7、要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渗透人格教育

  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是当前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阅读教学应结合教学内容, 寓思想品德教育于英语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因此,教师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 以知识为载体,适时适度地渗透思想品德以及爱国主义教育。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提示背景知识,初步感知

  文化背景知识是学生整体感知阅读材料内容的必要条件。比如,在学生阅读有关复活节、圣诞节等材料时,教师可以播放西方国家这些节日的录像,并对比中国的传统节日,如中秋节、春节等,结合语言文字做进一步讲解。

  如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5A Unit 4 Halloween 板块A之前,教师可通过pumpkin lantern 引出Halloween,再启发学生说一说Halloween 的文化风俗习惯。教师在总结学生所说的基础上,还可以播放Flash,详细介绍Halloween。这样的教学设计有利于给学生呈现完整的语境;有利于引导学生对万圣节的背景知识形成整体感知;还有利于学生求知欲的激发。

  (二)完整呈现篇章,整体认知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先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语篇,教学中应从阅读和理解全文开始,然后再逐步挖掘其它教学内容,如课文细节、词汇等;同时,教师应围绕语篇整体展开听、说、读、写的教学活动。

  以《牛津小学英语》4B Unit 9 Breakfast 中A 板块谈论的早餐问题为例。教师在课的一开始询问学生What’s forHelen’s breakfast?如果学生不看完全文卡通,就会误以为早餐是妈妈说的Milk, bread and eggs.其实不然,只有完整地看了全文卡通,才会发现妈妈的建议并不是Helen最终的早餐。

  因此,教师在任务设计时不能局限于一个或几个语言片段,应做到全文的前后兼顾。教师不仅要懂得借助恰当的教学手段完整地呈现语篇内容,而且要善于“瞻前顾后”地设计任务,“化整为零”地创设情境,从而达到进一步优化语篇教学、提升课堂教学实效的目的。

  (三)确定文本主线,整合语篇

  小学英语阅读文本多以对话形式出现,对话中人物繁多、事件具细,学生在学习中不易整体把握。另外,对于语言知识积累尚不丰富的他们,很容易将阅读学习的重点放于词汇、句型、语法的理解上,从而忽略了语言的交际功能。因此,依据话题确定一条主线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显得尤为重要,这是学生全面、透彻理解文本的前提。主线是教学内容的核心和本质,是知识结构网络中的主脉。教学主线是教师在反复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形成的比较成熟的教学思路。

【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相关文章: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04-18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综合英语阅读教学策略文12-02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研究》心得体会11-07

英语阅读精选11-17

英语阅读-鼓励孩子阅读11-10

小学英语阅读精选《小学生英语阅读精选》10-15

英语阅读美文10-10

阅读英语美文10-10

经典英语美文阅读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