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作业 百分网手机站

高一语文下学期暑假作业及答案

时间:2020-08-18 12:28:49 暑假作业 我要投稿

高一语文下学期暑假作业及答案

  小学生们在享受假期的同时,也要面对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做暑假作业。今天应届毕业生小编为大家带来了高一语文下学期暑假作业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语文下学期暑假作业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谈吟诵 陈向春

  吟诵是什么?或者,今天我们所理解的吟诵是什么?吟诵是传统文化、古典诗词不可或缺的一种美的表现形式,有着独特的文化和艺术内涵。

  初次接触到吟诵的人们,新奇之后,往往会问:古人是这么“吟”的么?这是原汁原味的古调子么?事实上,现在所有古典诗词的吟调,包括出自那些已经八九十岁、曾经接受过私塾教育的老人之口的吟调,都非古调。理由很简单,一是数千年语音变迁,所谓的“正宗”古音并不存在。其次,古人吟诵皆口耳相授,声音实况没有记载。古调绝响,无从谈起。但是,语音变迁之中,仍有不变的因素。比如“入声”被认为是一种“原生态”,华东、华南、西南以及台湾地区的方言就有入声,还保留了某些中古语音的特征,当地一些八九十岁老人还能以此为我们传递唐诗宋词微妙的声情韵味。

  吟诵这个词,其意既可指吟,也可指诵;或者两者兼有,泛指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诵读。吟诵合称,表明至少有两种方式,即吟和诵。从有利于传承的角度说,概念或者叫法还是统一为好。台湾统一叫吟唱,大陆统一叫吟诵。吟诵的叫法,好在把吟和诵组合在一起,提醒人们:吟是从诵之中来的。吟唱的“唱”也并非一般的歌唱,是从吟读之中自然生发出来的,且不受固定乐谱束缚的自由唱。或许,比较方便简单的分类有三:诵、吟、唱。这当中,“诵”为基础,“吟”是结果,“唱”是升华。一个现代人,要想达到古人那种自由吟诵的境界,一是要吟出自己的调,二是要随“调”随出,想吟就吟,三是音情并茂,韵味十足。

  其实吟诵的根并不是一般说的古诗词文,而是传统蒙学【注】经典。传统蒙学的本意在于“播种于心,求其日后自己发芽”,用“经典”打底,扎根在童心之内,故所读所诵必为精挑细选出来的好书好文好诗。中华文明,日积月累,不断生发,产生了众多的人文经典。多且文字繁难的经典,须经过“中介”的智慧,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这个转化的结果,便是各种蒙学教材的诞生。于是,中华“经典”的核心思想化作朗朗上口的韵读文字,随着熟诵、吟诵渗入人心。

  古人把作诗称之为“吟咏情性”,诗在性情里,把诗从情性里吟咏出来,即为诗。而诗的鉴赏,则是从相反方向进行,靠吟咏作出来的诗,还须回到声音里体会。所以,“吟咏”的作用,不单是所谓“语言的艺术”问题,或艺术的审美问题,最根本的是它内涵着传统的“性情”。

  (选自2012.3.29《人民日报》,有删改)

  【注】蒙学,即蒙馆,启蒙的学塾,相当于现在的幼儿园或小学。

  1.关于“吟诵”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吟诵是传统文化、古典诗词不可或缺的一种美的表现形式,有其独特内涵。

  B.吟诵,其意既可指吟,也可指诵,就是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诵读。

  C.大陆“吟诵”的叫法,把吟和诵组合在一起,提醒人们吟是从诵之中来的。

  D.台湾地区“吟唱”的“唱”,是从吟读中随意生发出的不受固定乐谱约束的自由唱。

  2.对于吟诵具有“独特的文化和艺术内涵”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语音变迁中有不变的因素,我国一些方言中还保留了某些中古语音的特征。

  B.儿童吟诵精选出来的好书好文好诗,播种“经典”以“求其日后自己发芽”。

  C.中华“经典”的核心思想凭借蒙学教材化作韵读文字,通过吟诵渗入人心。

  D.鉴赏诗歌要反向而行,通过吟咏(诵)在声音中体会其情感美和艺术美。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我们不能吟诵出原汁原味古调的原因是数千年的语音变迁使“正宗”古音已不存在。

  B.吟诵比较简便的分类为诵、唱和吟,这三类可以分别看做基础、结果和升华。

  C.今人学吟诵,一要吟出自己的调,二要想吟就吟,三要有声有情,韵味十足。

  D.吟咏(诵)不是语言的艺术,也不是审美的艺术,而是内涵着传统性情的艺术。

  二、古代诗文阅读(25分)

  (一)文言文阅读(1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剑侠 王士祯

  某中丞巡抚上江。一日,遣使赍金数千赴京师。途宿古庙中,扃钥甚固。晨起,已失金所在,而门钥宛然。怪之。归以告中丞,中丞大怒,亟责偿官。吏告曰:“偿固不敢辞,但事甚疑怪,请予假一月,往踪迹之。愿以妻子为质。”中丞许之。

  比至失金处,询访久之,无所见。将归矣,忽于市中遇瞽叟,胸悬一牌云:“善决大疑。”漫问之。叟忽曰:“君失金多少?”曰:“若干。”叟曰:“我稍知踪迹,可觅露车乘我。君第随往,冀可得也。”如其言。

  初行一日,有人烟村落。次日,入深山,行不知几百里,无复村庄,至三日,亭午抵一大市镇。叟曰:“至矣。君但入,当自得消息。”不得已,第从其言,比入市,则肩摩毂击【注】,万瓦鳞次。忽一人来讯曰:“君非此间人,奚至此?”告以故,与俱至市口,觅瞽叟,已失所在。乃与曲折行数街,抵一大宅,如王公之居。历阶及堂,寂无人。戒令少待。顷之,传呼令入。至后堂,堂中惟设一榻,有伟男子科跣坐其上,发长及骭。童子数人,执扇拂左右侍。拜跪讫,男子讯来意,具对。男子颐指,语童子曰:“可将来。”即有少年数辈,扛金至,封识宛然。曰:“宁欲得金乎?”吏叩头曰:“幸甚,不敢请也。”男子曰:“乍来此,且好安息。”即有人引至一院,扃门而去。馈之食,极丰腆。

  是夜,月明如昼。启后户视之,见粉壁上累累有物。审视之,皆人耳鼻也。大惊,然无隙可逸去。彷徨达晓,前人忽来传呼。复至后堂,男子科跣坐如初。谓曰:“金不可得矣。然当予汝一纸书。”辄据案作书,掷之,挥出。前人复导至市口,惝恍疑梦中,急觅路归。

  见中丞,历述前事。叱其妄。出书呈之。中丞启缄,忽色变而入。移时,传令吏归舍,释妻子,豁其赔偿。久之,乃知书中大略斥中丞贪纵,谓勿责吏偿金,否则,某月日夫人夜三更睡觉,发截三寸,宁忘之乎?问之夫人,良然。始知其剑侠也。

  (选自《虞初新志》卷九,原文出自《池北偶谈》卷二十三)

  【注】肩摩毂击:人同人相碰,车轮同车轮相撞。形容行人车马来往之多。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即有人引至一院,扃门而去 扃:关闭

  B.君第随往,冀可得也 第:次第

  C.发截三寸,宁忘之乎 宁:难道

  D.问之夫人,良然。始知其剑侠也 良:的确

  5.这篇故事充满着传奇色彩,下列选项中都能表现故事传奇色彩的一项是 ( )

  ①途宿古庙中,扃钥甚固。晨起,已失金所在,而门钥宛然。

  ②与俱至市口,觅瞽叟,已失所在。

  ③不得已,第从其言,比入市,则肩摩毂击,万瓦鳞次。

  ④某月日夫人夜三更睡觉,发截三寸,宁忘之乎?

  ⑤某中丞巡抚上江。一日,遣使赍金数千赴京师。

  ⑥见粉壁上累累有物。审视之,皆人耳鼻也。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⑤⑥ D. ②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

  A.有一个巡抚,曾派遣专差送几千两银子到京城去。途中,差官住在古庙里,门户、箱子都锁得严严实实。早晨起来,银子不翼而飞,门上的锁仍然锁得好好的。

  B.差官在一所如王公之居的大宅中见到了一位伟男子,伟男子了解到差官来意后说,将来可以把黄金交还给差官。可是后来伟男子又出尔反尔。

  C.差官被瞎老头带到一个大户人家后,受到了拘禁,关押差官的地方是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地方,那里的粉墙上堆迭了很多人的耳朵鼻子。差官惊恐极了,然而没有机会可以逃得出去。

  D.剑侠托差官给巡抚捎上一封书信,斥责巡抚贪婪无度,告诫他不要责罚差官赔偿银子,如若不然,就要在某月某日半夜三更睡觉时,将巡抚夫人的头发截断三寸。

  7.把上面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偿固不敢辞,但事甚疑怪,请予假一月,往踪迹之。(4分)

  (2)移时,传令吏归舍,释妻子,豁其赔偿。(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山店 卢纶

  登登山路何时尽?决决溪泉到处闻。

  风动叶声山犬吠,几家松火【注】隔秋云。

  【注】松火:即燃烧松木以照明的火.

  8.这首诗题为“山店”,那么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写山店的?请简要赏析。(4分)

  9.全诗反映出了诗人心情怎样的变化?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4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9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 ,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②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功在不舍。

  ③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④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⑤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⑥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 。

  ⑦楚天千里清秋, 。

  ⑧遥想公瑾当年, ,雄姿英发。

  ⑨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

  乙 选考题

  文学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 (以下有两类选考题,一类为文学类文本阅读,另一类为实用类文本阅读,考生只需选择其中的一类作答并将相应的题号涂黑,否则会影响成绩)

  四、(一)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庹其五 石鸣

  ①庹其五是个茶客。或者说,退休前,庹其五是个老师,退休后,庹其五是个茶客。退休前,庹其五每周六天去学校上课;退休后,庹其五每周六天到巷子尽头老孙家的茶铺子里坐着喝茶。

  ②老孙家的茶铺子很小,茶几椅子就摆在院子里。院里的照壁是早就毁了,站在院外的路上往里看,一眼就能看个通透。庹其五就坐在通透处的一棵银杏树下。银杏高四五丈,郁郁苍苍,总有上百的年岁了吧?庹其五有时抬眼望着银杏树,不免感叹一声:“银杏自然是好,要是有这么粗大的一棵茶树立着,不是更佳?”听见的人就把老孙叫过来,对老孙说:“老孙,改天你将这银杏刨了,庹老师说,种棵茶树才更好呢。”老孙听了,也抬眼看看银杏,对庹其五说:“庹老师,这银杏可算得上是我爷爷辈的呢。”庹其五和喝茶的人就笑起来,庹其五对老孙说:“老孙,他们说玩笑话呢。这么好一棵树,谁舍得刨?”

  ③在老孙家茶铺子喝茶的,多是熟客,认得庹其五的,都叫他“庹老师”,不认得的,互相谈起来,问起姓名,庹其五就会蘸着茶水在茶几上写一个“庹”字,指点着说:“很多人开口就念度,那不对。这个字念庹,同稳妥的妥一样的音。”同他的姓难念一样,有时他说的话也让人觉得突兀。比如,有时侯庹其五将装茶叶的小瓶子从口袋里掏出来,将茶叶仔细放进茶碗,看着老孙一柱滚鲜鲜的开水注进去,就说:“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说的是陆羽《茶经》开首一句,但和庹其五一道坐着喝茶的人都不知道,所以接着话往下说的人很少。一道喝茶的人听不懂庹其五说的那些话,庹其五却并不觉得孤单,并没有知音不遇的失落。自己的心绪能懂自己的话,就够了,所以别人听不太懂的话,庹其五常常是说几句就止住了。

  ④庹其五来老孙的茶铺子喝茶,是喜欢自己带茶来。老孙的茶太普通,没有他自己的茶好。庹其五无儿无女,老伴也走了,生活清淡,钱能做的用途不多,说来算去也就是个喝茶。庹其五也是有个儿子的,上山下乡的时候,儿子到山区插队,一年夏天放牛,走在山沟里,遇上山洪,儿子忙着赶牛,却将自己留在了山洪里。庹其五和妻子赶到儿子插队的村庄,站在山沟边一阵痛哭,又一阵痛哭,才移动步子,山坡上种下一株远道带来的茶树,又沿山沟向下一路洒了五斤茶叶。乡里人都奇怪,只以为是城里人在破旧,却不知庹其五是在给儿子安魂。儿子喜欢茶,若不是来了上山下乡的运动,本是该去农业大学学习,然后去培育他愿望中的优质茶树的。天不假人以时日,庹其五只能让一株茶树在山坡上让儿子凝望。茶树是儿子未下乡前在花盆里试种的,树干树枝上都有他抚摸的痕迹,如今人茶两相望,也算是互为慰藉。

  ⑤有一段时间,庹其五外出走了一圈回来后,突然开始喝老孙配备的茶了。这情况以前少见,一同喝茶的人就奇怪。问,也没问出个所以然。庹其五说:“喝茶,喝的是心绪,在乎茶的好坏?”这就让大家不好说了。谁说喝茶不是喝心绪呢?可是细想,又似乎不是庹其五喝茶的习惯。当然,似乎而已,也就是个感觉,所以虽存疑惑,也不再罗嗦刨问。老孙的茶庹其五一喝竟持续了一年,让人渐渐忘了他有自己带茶的习惯。

  ⑥大伙儿想起来他有这习惯,是第二年的清明后。庹其五又自己带茶叶来了,而且给相熟的人每人都送一小包。茶是新茶,雀舌,一看就是明前的新芽。问,才知道是庹其五儿子以前插队的那个村寄来的。再问,才知道庹其五去年到山里看儿子,发现当年载的那株茶树长得竟好。村里人依旧穷,庹其五就想着让他们种茶,于是请了他茶研所的一个专家朋友去看,专家说气候土壤都适合,便说动村长引进茶苗,聘了人指导种植和焙制。村里人家家户户少余钱,庹其五就先垫了请人的'费用,告诉村长茶叶赚了钱再补给他。一年过去,果然就出了茶来。茶还是打顶采的,量少,制得也不算好,但庹其五喝着,也觉得浓郁清爽。

  ⑦此后每年村里都寄上新茶来。三年后茶叶开始正常开采,竟是越制越好,渐入佳境。庹其五带上新茶,看着老孙将一柱水冲进茶碗,就说:“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这话,一道喝茶的人都已经听熟了,他们偶尔也重复一下,都以为是庹其五写的诗句。

  (1)庹其五这一人物形象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2)第②段描写老孙家茶铺子里的银杏树,有什么作用?(6分)

  (3)第③⑦段庹其五反复说:“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包含怎样不同的情感?(5分)

  (4)“喝茶”作为这篇小说构思的关键,有人物塑造、情节结构、主题思想等多方面的考虑。请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8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拿什么捍卫自己 侯拥华

  1831年12月10日,还在剑桥大学读书、酷爱自然科学的大学生达尔文,有幸参加了英国政府“贝格尔”号军舰前往南美洲最南端作地形调查。这次环球旅行,彻底改变了达尔文一生的志向。让曾经接受父亲的建议在剑桥大学主修神学的他.从此踏上了艰难的科学探索之旅。

  在长达5年之久的环球旅行中,他迅速成长为一位出色的博物学家。旅行归来后,他将沿途采集的大量动植物和地质“标本”进行了深入研究。不久,他通过学术演讲和出版著作,陆续发表了许多地质学、植物学和动物学方面的研究新成果,1842年,他初步构建出“进化论”思想的框架,提出伟大的“进化论”学说。

  “进化论”学说公布于世后,立刻在学术界掀起了轩然大波。“进化论”学说的遭遇,犹如当年哥白尼提出“日心说”一样,一经出世,就受到世人瞩目,备受争议。在人们看来,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是对神学的“上帝创造论”的一个公开挑衅。达尔文的支持者,为了捍卫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进行了长达十余年的抗争。在十余年斗争的过程中,达尔文思想及其本人,常常遭到粗暴的、恶毒的和不公平的攻击。为此,达尔文的朋友和拥护者经常在公开场合和学术期刊上,发表支持的言论。

  在人们为进化论学说据理力争的时候,达尔文却是另一番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