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百分网手机站

土地资源教学设计

时间:2020-11-27 10:06:10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土地资源教学设计

  土地资源

土地资源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初步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初步分析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原因。

  2.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使学生了解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以及中国土地资源存在的问题。

  3.教育学生树立土地是立国之本、要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资源观,培养资源保护意识。

  内容点析和教学建议

  1.土地资源的特点

  教材用一首诗来描述“什么是土地?”,启发学生解释这几句话的涵义。这样的安排比直白的说明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

  以图片的形式展现了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并结合文字说明,体现由于自然环境和自然条件的差异,人们对土地的利用方式和途径不同。这种更注重感官体验的教学十分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时应启发学生注意观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地貌差异及经济差异。

  教材就我国的土地资源现状,力求引导学生,结合我国的地形和气候等知识,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方面做出分析。

  有利条件:国土辽阔,地形复杂多样,气候复杂多样;土地资源总量丰富,土地利用类型齐全;有利于在农业生产上因地制宜,开展多种经营。

  不利条件: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土地资源构成比例不合理,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且破坏严重等。其中,教材着重对我国耕地不足的现状做了分析。

  以数据和统计柱状图的形式说明了我国人均耕地少及土地构成不合理的问题。而“阅读材料”补充说明了“我国耕地后备资源匮乏”的国情现状。应当通过指导学生读图,使其学会初步分析我国土地构成的状况及问题所在,尤其要引导学生关注人口与耕地的矛盾:我国人口众多,耕地作为农业之本,承担着解决十余亿人口的吃饭问题的重责。一方面,我国本来就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另一方面,由于人口的不断增长,建设用地将不断增加,耕地还将进一步减少;而人为破坏,不合理的乱占耕地现象,以及自然界中土壤沙化及水土流失日益加剧,则使本来就不容乐观的耕地、林地不足问题更加突出。耕地后备资源匮乏,又使得以上问题变得雪上加霜。

  教材中的“活动”不是作为课后反馈练习出现在这里的,而应作为学生们学习新课的一个重要活动加以展开。建议教师指导学生先结合课文提供的资料以及前面学习过的地形、气候知识,对我国土地资源的优、劣做出评价,再深入分析我国土地资源的国情现状及问题。

  我国土地资源分布不均的特点,既可作为我国土地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可作为一个单独的专题加以学习。

  如果和“中国地形图”、“中国季风区图”、“中国干湿地区图”配合使用,将起到更直观的效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列表比较,自行归纳总结出我国土地分布的规律,并说明各类地形分布与地形区、季风区及干湿地区的相互关系。

  2.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通过以上内容的铺垫,保护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已不言自明。教材中特别指出:土地作为可再生资源,如果利用恰当,能够供人类永续利用,如果利用不当,或遭人为破坏,则可丧失其生产能力,不能再生。

  我国各类土地资源都遭受着不同程度的破坏,教材选择了最具代表性问题──水土流失、乱占耕地及土地荒漠化来加以说明。在这一部分教学中,充分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指导学生们收集更多的资料和新闻报道,结合自身的体验,例如北方沙尘暴越来越频繁,农村私建住房乱占耕地、墓穴占地等现象,通过自学和班内交流的方式,列举更多的土地资源遭受破坏并造成严重影响的实例,来共同加深对国土资源现状的关注。

  参考资料

  中国的土地资源问题

  1.土壤的水蚀和风蚀现象严重。目前需要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积为356万平方千米,其中水力侵蚀面积为165万平方千米,风力侵蚀191万平方千米。我国每年表土流失量在50亿吨以上,居世界之首。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已治理了水土流失面积53万平方千米。

  2.沙漠面积不断扩大,土地受到荒漠化的威胁。我国荒漠化的面积每年增加1 000多平方千米,甚至在我国南方也出现了沙荒地。近半个世纪,土地沙化面积扩大了500万公顷。其中90%是滥垦滥伐和过度放牧等造成的。

  3.土地出现次生盐碱化现象。特别是用水灌溉的干旱地区更为明显。

  4.耕地面积减少,质量下降。由于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特别是工业交通和城乡建设大量占用农田,从1949年到1983年,我国共失去耕地近0.67亿公顷,同时新开垦耕地0.54亿公顷,净减耕地0.13亿公顷。人均耕地面积由20世纪50年代初0.18公顷下降到20世纪末的0.1公顷。这样,每公顷耕地平均养活的人口从5.5人上升至10人。耕地不仅数量减少,土地肥力也有所下降,耕地有机质含量仅为1.5%,明显低于美欧等国家的2.5%~4%的水平。

  荒漠、沼泽是否属于土地资源?

  自然资源是指直接从自然界中获得的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土地资源是自然资源中的一种,由此不少同学可能会认为,荒漠、沼泽目前人类不能大规模的利用,所以不属于自然资源。其实不然,土地资源与土地的'关系就像水资源与水的关系一样,两者很难划清。所以人们将当前可以利用和预见将来能大规模利用的土地,都作为土地资源。其实人们对荒漠和沼泽的利用早就开始了,例如人们将沙漠作为核试验和卫星发射基地;古埃及人通过灌溉,将沙漠变成绿洲;我国东北三江平原多沼泽地,经开垦,昔日的“北大荒”,如今良田成片,变成了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成了祖国的“北大仓”。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荒漠、沼泽一定会得以大规模地开采和利用。

  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

  东方网xx年6月25日消息:国土资源部负责人日前在长沙向记者透露,xx年底,我国人均耕地为0.1公顷,仅为世界人均耕地的45%。据预测,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我国人多地少的矛盾将更加尖锐。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保护耕地,是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对我们提出的迫切要求。

  从“十五”计划开始,我国改革和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西部大开发、城镇化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重大战略举措的实施,对如何保障我国耕地资源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和更高、更迫切的要求。

  一段时期以来,一些地方热衷于外延式扩张建设,土地利用率低下;有的地方片面强调“以地生财”,违反规划盲目批地,造成土地闲置浪费。统计显示,1997年至xx年间,我国耕地净减少180万公顷,大多是城郊平坦优质的耕地。

  一方面我国的耕地被大量占用,另一方面可供开发的后备耕地资源有限。目前,我国人均占有耕地后备资源不到1分地,而我国土地垦殖率已达13.5%,超过世界平均水平3.3个百分点。

  有关人士指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经济结构的调整必然带来生产要素的重组,要保护好耕地就必须综合规划、合理利用好土地资源。要转变土地使用方式,走内涵式资源节约型的经济发展之路。这就要求在调查评价的基础上,科学编制土地使用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付诸实施。

  我国西北部和北方的沙漠及沙地

  我国主要有8大沙漠,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它们分别是: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新疆,是我国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面积33.76万平方千米;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中部,面积4.88万平方千米;库姆达格沙漠,位于新疆南部东端,面积1.95万平方千米;柴达木沙漠,位于青海柴达木盆地,面积3.49万平方千米;巴丹吉林沙漠,位于内蒙古高原西南,面积4.43万平方千米;腾格里沙漠,位于内蒙古,面积4.27万平方千米;乌兰布和沙漠,位于河套平原西南,面积0.99万平方千米;库布齐沙漠,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北部,面积1.86万平方千米。

  我国的4大沙地分别是:浑善达克沙地,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面积2.14万平方千米;科尔沁沙地,位于西辽河中下游,面积5.06万平方千米;毛乌素沙地,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东南部,面积3.21万平方千米;呼伦贝尔沙地,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高原,面积近1万平方千米。

  中国今后十年将退耕380多万公顷

  东方网xx年6月22日消息:按照《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要求,今后xx年,我国预计须退耕还林(还草、还湖)380多万公顷。

  近年来,我国的耕地保护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1997~xx年,年均建设占用耕地18.4万公顷,与1991~1996年的年均30万公顷相比,下降了37%。但国土资源部部长田凤山表示,保护耕地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田凤山说,经济发展对土地的需求将持续增长,耕地紧缺的状况难以缓解。按照《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安排,到xx年,非农建设用地需占用耕地196.7万公顷,实际上xx年前,已经占用了73.7万公顷。也就是说,未来xx年,仅有123.3万公顷左右的控制指标。据预测,到xx年,我国仅交通建设一项,就将新增用地60多万公顷。耕地保护的压力越来越大。

  除此之外,还有三个制约因素影响耕地保护工作。一是人口持续增长和人均耕地减少的趋势难以逆转;二是耕地总体质量下降的趋势短期内难以遏制,补充耕地的空间越来越小;三是传统的用地观念和土地利用方式尚未得到根本转变。

【土地资源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论语》 教学设计

2.枣儿教学设计

3.争吵教学设计

4.《金子》教学设计

5.台阶教学设计

6.功教学设计

7.《鸟语》教学设计

8.船长教学设计

9.位置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