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时间:2023-08-29 10:46:00 偲颖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精选10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精选10篇)

  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1

  教学要求:

  1.学会13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认识3个新字。完成课后有关词句练习。能说出趋向动词的不同用法。

  2.理解课文内容,回答课后问题。初步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3.仔细看图,讲述图意,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和表态能力。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要保护青蛙。

  4.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正确理解动词。

  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或幻灯片)、蝌蚪贴图、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时数: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昨天,老师捡到了一张“寻人启事”,你们想看看吗?

  2.(出示寻人启示)读:我是小蝌蚪,当我看到别的小动物们欢快地和自己的妈妈一起玩耍时,我多羡慕呀!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是谁?它在哪?听说一(1)班的小朋友是最聪明的,请你们帮我找找妈妈吧!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蝌蚪找妈妈》。(板书:小蝌蚪找妈妈)

  二、引导看图

  1.图片中,哪些是小蝌蚪?小蝌蚪在什么地方?(指名看图)说说小蝌蚪的样子。

  (学生试说: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黑的,长着长尾巴。)

  2.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见了谁?(鲤鱼乌龟)教师相机板书:乌龟

  三、自学课文

  老师提出要求,对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一句一句、一段一段地读懂。读后想一想:课文是怎样写小蝌蚪找妈妈的?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它有什么变化?

  四、检查、交流自学情况

  1.学习生字新词。

  (1)在课文里找出生字,画下来,读一读,相互正音。

  (2)同桌相互说说生字的结构特点,然后写一写。

  (3)教师重点指导:

  蝌蚪,kēdǒu,都是左右结构,虫字旁。群,qún,13笔,左右结构。灰,huī,6笔,半包围结构,右下是“火”。腿,tuǐ,13笔,左右结构,右边是退。姨,yí,9笔,左右结构,左边女字旁,右边夷字边。注意“女”作偏旁时,横不要出头。宽,kuān,三拼音,10笔。嘴,zuǐ,要读准平舌音,注意写好右边的笔画。龟,guī,7笔,注意下边的写法。摆,bǎi,左右结构,13笔,追,zhuī,翘舌音,9笔。要写好右边。肚,dù,左右结构,7笔。鼓,gǔ,左右结构,13笔,注意写好右边的笔画。

  2.试着回答问题:小蝌蚪是什么样的?小蝌蚪怎样长成青蛙的?青蛙长得什么样?

  五、课堂练习

  认记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新词。

  2.听写:蝌蚪

  一群灰色

  乌龟宽嘴巴

  鼓眼睛

  3.说说小蝌蚪和青蛙的样子。

  二、导学课文

  1.导读第1自然段

  (1)课文里是怎么描写小蝌蚪的呢?(一群小蝌蚪,长着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在池塘里游来游去。)教师一边讲评一边板书:池塘一群黑灰色

  (2)小蝌蚪现在在做什么呀?(快活地游来游去)

  (3)小蝌蚪在池塘里快活地游来游去,我们也来快活地读读书,请齐读第一段。

  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怎么了?(长出了两条后腿。)(师贴长后腿的画于黑板上)

  (4)小蝌蚪太想念自己的妈妈了,于是鲤鱼妈妈决定帮助它们找妈妈,它是怎样回答的呢?课文又是怎样写的呢?我们就是这群小蝌蚪,再来读读他们的话。(生读蝌蚪的话)

  (5)(出示——鲤鱼)老师现在来当鲤鱼妈妈,谁来当小蝌蚪,向我打听?(请学生当小蝌蚪来练习)

  (6)交换,学生念鲤鱼妈妈,教师念小蝌蚪。

  理解“迎上去”在句子中的作用。师生对读,边读边做动作)

  (7)从鲤鱼妈妈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知道蝌蚪妈妈的特点是什么?(四条腿,宽嘴巴。)

  2.导读第3自然段

  (1)小蝌蚪听了鲤鱼妈妈的话,继续游啊游,过了几天,小蝌蚪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又长出了两条前腿。)(师贴长前腿的画于黑板上)

  小蝌蚪又错把乌龟当妈妈。(乌龟同青蛙一样是四条腿,宽嘴巴)

  理解“追上去”在句子中的作用。(从背后赶上去打招呼)表演动作。

  3.导读第4自然段。

  (1)指名朗读本段。青蛙妈妈什么样?找出描写大青蛙的句子。

  板书:四条腿(蹲)

  宽嘴巴

  大眼睛(鼓)

  绿衣裳(披)

  白肚皮(露)

  理解“游过去”在句子中的`作用。(小蝌蚪找到了真正的妈妈,心里很高兴、很踏实)表演动作。

  4.齐读第5自然段。

  (1)小蝌蚪象我们同学一样聪明,认定了青蛙就是自己的妈妈,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又会发生什么变化昵?(小蝌蚪尾巴变短了)(师贴出小蝌蚪尾巴变短的图片)小青蛙以后跟着妈妈做什么?(捉害虫)

  5.小结: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专门吃害虫。青蛙善于捕捉害虫,一只青蛙一天要吃害虫40~50只,多的达到200多只。一只青蛙一年能吃15000多只害虫。所以,我们要保护青蛙)

  三、课堂练习

  1.读写生字新词。

  2.仿写句子。

  地点有什么样子干什么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脑袋,黑灰色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有一群鹅

  有一群小鸡

  有一只猴子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看拼音,写汉字。

  Qīngwāmāmayǒusìtiáotuǐ,

  kuānkuāndezuǐba,

  gǔzhedàyǎnjing,

  pīzhebìlǜdeyīshang,

  lòuzhexuěbáidedùpī。

  2.说说小蝌蚪是怎样一步一步变成青蛙的——开始什么样?后来呢?教师板书:

  大脑袋

  黑灰色

  长尾巴→长两条后腿

  长两条前腿尾巴变短

  尾巴不见了→脱掉了尾巴→换上了绿衣裳。

  二、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把课文内容讲一讲

  老师提示线索:池塘里……小蝌蚪游呀游……小蝌蚪游呀游……小蝌蚪游呀游……,不知什么时候……

  四、总结

  课文里通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讲述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每一段的写法都是一样的:先写小蝌蚪的变化,再写小蝌蚪看见了谁,最后用对话来结束。

  通过本课学习,我们不但掌握了生字、新词,而且知道了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作者根据图画的主要内容,合理想象,按顺序写出了这样一篇好文章,对我们今后的看图作文会有帮助。

  五、课堂练习

  1.说说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好青蛙和蝌蚪。

  2.完成课后习题3。

  板书:

  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变→青蛙

  大脑袋→长了两→长了两→尾巴→不见

  黑灰的身子条后腿条前腿变短尾巴

  长尾巴↓↓↓

  找妈妈→鲤鱼→乌龟→大青蛙→捉害虫

  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2

  一、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使学生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生字、生词。

  2、观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三、教具准备:

  生字词小黑板、教学插图、教学录像带

  四、教学地点:

  多媒体综合电教室

  五、教学课时:

  三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认识青蛙吗?(生:认识!)那大家也都知道我们的朋友如按好坏来分可分为好朋友和坏朋友。蚜虫是庄稼的坏朋友,那青蛙就是庄稼的好朋友。你们喜欢青蛙吗?那又有谁知道青蛙小时候是长什么样儿的?它又是怎样长大的呢?(幻灯片出示小蝌蚪插图,然后指出这就是青蛙小时候的样子,它名字叫——小蝌蚪)那么,小蝌蚪又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呢?学了今天这一篇课文大家就知道了。

  (板书课题)

  二、初识图意。

  1、提出看图要求:图上画了些什么?它们都在干些什么?(幻灯出示第一幅插图)(生答)

  2、逐图出示另三幅图,引导学生观察小蝌蚪在身体上有什么变化?再连续播放四幅图,让学生说说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分别遇到了谁,揭示这也就是——小青蛙成长的过程。

  3、提问:大家看到最后两幅图了吗?小蝌蚪最后变成了什么?它们找到妈妈了吗?它们的妈妈是谁?(生述)

  4、小结: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四幅图,想想小蝌蚪每次去找妈妈时身体都出现了哪些变化?开头怎样?过了几天怎样?后来又怎么样?最后变成什么了?(生述)

  三、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1、自轻声朗读课文。思考:小蝌蚪找妈妈找了几次才找到?它都遇到了谁?

  2、纠正读音(群、捕、迎、裳等)

  3、回答思考问题,师生初步分角色朗读课文。(师:叙述部分;小蝌蚪、鲤鱼、乌龟及青蛙妈妈由四组学生分别扮演。)

  四、讲读第一自然段。

  1、讲读第一自然段,看第一幅图。

  提问:课文中是怎样写小蝌蚪的样子的?找出相关词句,说一说,并用笔划出来。

  提问:我们池塘里的小蝌蚪有几只?(生:有一群。)师讲解“一群”的意思,然后再指导生给“群”组词。

  指导学生看图,体会小蝌蚪心情如何?问:从图上小蝌蚪的什么动作可以看出?自然段中哪一些词语描写了小蝌蚪很“快活”呢?(师指导生联系小蝌蚪甩尾巴的情景回答。)

  2、指导学生看图,师复述小蝌蚪外表。

  3、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小蝌蚪有趣、快活的神情。

  五、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作业第二题(1)小题

  第二课时

  一、图文对照,讲读第二段。

  1、看第二幅图,提问:现在我们的小蝌蚪跟第一幅图模样有什么不同?

  2、读第二自然段,说说蝌蚪有什么变化。

  3、再读(指名个别读)

  4、看图,讲述小蝌蚪是为什么会游向鲤鱼妈妈?理解“迎上去”意思。

  述:因为小蝌蚪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于是想到自己也该有妈妈,但又不知妈妈长得怎么样,所以就游过去问。

  述:正面向前叫“迎”。在这里既表示礼貌,也为了让鲤鱼妈妈能发现自己——小蝌蚪。

  5、根据讲读内容,提问:鲤鱼妈妈告诉小蝌蚪,它的妈妈有什么特点呢?

  6、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我们的`”“哪儿”要读重音;鲤鱼妈妈的回答要用长辈式亲切的语气读出来。)

  二、看图,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

  1、看图,提问:小蝌蚪过了几天身体上又起了什么变化?

  生读第三自然段。

  2、学生回答,师板书。

  3、小蝌蚪为什么会把乌龟错认为是自己的妈妈呢?课文中为什么要用“追上去”,而不用“迎上去”呢?(师引导学生回答:一是,一前一后要用“追”;二是,体现出了它们以为找到了妈妈时的高兴、迫切的心情。)

  4、乌龟妈妈告诉小蝌蚪,它们妈妈的特点是什么?(让学生划出文中语句并读一读)

  5、指导朗读第三段。小蝌蚪“连忙追上去叫”这一句,要读出急于找到妈妈的迫切心情。

  6、轻声朗读第四、五两段,指导生边读边看图,思考:

  1)小蝌蚪过了几天,身体上又起了什么变化?(板书)

  2)小蝌蚪到底有没有找到妈妈呢?他们的妈妈究竟是谁呢?它们是怎么认出来的?

  (生联系图及有关句子回答:回顾乌龟介绍的青蛙妈妈的特征,还有前面鲤鱼妈妈讲的“四条腿,宽嘴巴”,小蝌蚪了解妈妈的特征全面了,也就可以找到妈妈了。)

  7、第四段主要讲了什么?先读再说。(自由读后再指导学生说出段意)

  “小蝌蚪已经是青蛙了”,为什么加上个“已经”?小蝌蚪是怎样跳到荷叶上去的呢?(蹬、蹦、跳)

  8、小青蛙跟着妈妈干什么?这说明了什么?(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怎样对等青蛙呢?(生:我们要保护好我们的好朋友——青蛙)

  三、巩固练习。

  1、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全文。

  2、完成课后第一道题。

  3、完成课后第三道题。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分角色看图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按顺序说说小蝌蚪是怎样长大的。

  (大脑袋、长尾巴——长出两条后腿——长出两条前腿——脱掉尾巴、换上绿衣裳)

  3、指导完成课后第二题。

  二、指导有感情地分组朗读课文。

  三、识记生字,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观看生字表教学录像带,激发学生兴趣。

  2、指导学习生字。

  3、难写、易错字形分析:

  塘:共13画,第八画右边要出头,第10笔一竖上下都要出头,左边是。

  迎:半包围结构,里面的不要多写一撇。书空。

  龟:共7笔,上边是,下边是不是“电”。书空。

  裳:共14画,下边是“衣”。

  鼓:右边是“支”不是,也不是,本课是“凸起”的意思。

  4、运用测试及书写。(师巡视指导并及时对学生进行表扬)

  四、总结课堂。

  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3

  教科书分析

  1.课文是一篇科技小品文,用童话的文体讲述了蝌蚪到青蛙的生长变化过程,叙述与对话相结合,生动有趣、具体形象地告诉学生青蛙是怎么长成的。

  2.本课是二年级上学期的课文,学习语言运用的任务比一年级重了,但是“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这一个课标要求没有变,因此,要注意教学时间、精力等的合理分配,突出“识字与写字”这个教学重点。

  3.课文课后练习提供小蝌蚪生长成青蛙各阶段变化的图片,要求学生按顺序连起来后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这个练习体现了从阅读理解到内化转换再到说话表达的学习语言运用的全过程,对于刚刚升上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难点。组织学生亲历这个学习语言运用的全过程,是突破难点的保障。

  4.本课会认读的字和会写的字与一年级的相比,数量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这就要求我们的识字写字教学,更加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记忆心理规律,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策略,优化识字写字教学,提高识字写字教学的效益。

  学情分析

  1.经过一个学年的学习,课堂常规、课堂纪律已经形成,有意学习的意识也初步形成,但由于刚升上二年级学习,学生要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及学习仍是一定困难,仍有必要将学习过程融入一定的激励、激趣活动中,寓学于玩中,以唤起注意,维持学习兴趣。(注:这类激励、激趣活动应根据教师教学风格、习惯不同而选择设置,并成为常态,故教学设计无需呈现这类活动的设计。)

  2.经过一年级的学习,学生的汉语拼音拼读基本过关,具有了一定的用普通话朗读、借助插图了解词语句子意思、借助插图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知道了按照要求提取文字信息、与同学交流读文后的感想体会等学习要求,相关的能力也得到一定的训练,这些都是进行二年级语文教学的基础。

  3.通过一年级的学习,学生已经会认700个字和会写300个字,这些会认的字和会写的字里有不少形近字、音近字,这些形近字、音近字对学生知记会写的字的字形会带来干扰,因此,会写字教学中的字形教学必须进一步加强。通过组织学生说说用什么方法记认字形,进行形近字、音近字比较、组词,引导学生通过音形义相结合知记字形。

  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注意感叹号和问号,读好对话,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课文内容及叙述顺序,通过课后按顺序连图片,能讲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知道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

  3.能正确认读“塘”等14个生字新词;读记“脑袋”等12个词语;正确认读多音字“教”在本课的读音,能据音组词或据词定音。

  4.能正确读写“两”等10个字,注意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努力做到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正确。

  5.通过读一读,借助课文的短语了解“披”等四个词语的意思,能仿照例子各说一句话。

  教学重点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能正确认读“塘”等14个生字新词,读记“脑袋”等12个词语;正确认读多音字“教”在本课的读音,能据音组词或据词定音。

  3.能正确读写“两”等10个字,注意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努力做到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正确。

  教学难点

  1.注意感叹号和问号,读好对话。

  2.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课文内容及叙述顺序,通过课后按顺序连图片,能讲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知道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

  教学准备

  教师:“塘”等14个会认读的字的字卡和词卡(字卡不注音,词卡会认读的字注音。),多音字“教”的字卡(注本课读音),“两”等10个会写字的田字格字卡;课文图画PPT。

  学生:每人一套“塘”等14个会认读字字卡(不注音的)。

  教学时数

  两—三课时。

  教学过程:(注:教学过程中的“反馈指导”指的是采用班级的组织形式进行交流汇报,以获取学生学习结果以及思维过程,相机进行指导达标。)

  01

  激趣导入,释题,明确主要教学目标

  (一)激趣导入。

  导语:同学们,在长长的暑假里,你们有安排读书活动吗?有谁读过关于科技、科普的书?能告诉同学你读过哪本科技、科普书吗?读科技、科普的书,能学习到科技知识,了解到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今天我们学习的第一篇课文,也是一篇科普课文。是一篇什么科普课文呢?请看老师板书课题。

  1.老师板书题目:①小蝌蚪找妈妈(“蝌蚪”注音)

  2.出示任务:自己借助拼音读准题目。

  3.反馈指导:指名拼读“蝌蚪”后读题目;订正后全班齐读课题。

  (二)释题,明确主要教学目标。

  1.释题。

  提问:同学们,读了课题,从课题你们知道课文写的是关于谁的故事?(预设:小蝌蚪)写了小蝌蚪的一个什么故事呢?(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你们知道“蝌蚪”是什么吗?

  2.明确主要教学目标。

  导语:同学们的课外知识真丰富!蝌蚪是青蛙的幼体,相当于我们人类的婴儿。那么,小蝌蚪找妈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科学知识呢?我们学习了这课的生字新词,把课文读准确通顺了,借助插图了解了课文内容,就能知道了。

  02

  学习朗读课文,学习会认的字

  (一)尝试朗读课文,学习会认的字。

  1.出示任务:

  (1)请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拼读一下字上的音节,看看自己能不能将课文朗读下来。

  (2)读完课文后,在课文里把会认读的字圈画出来,找出这些字宝宝的好朋友,用横线画出来,然后借助拼音把这些字宝宝读准。

  (3)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反馈指导:

  (1)订正自然段标序号和会认的字、词语的圈画。

  (2)出示会认字的词卡(注音),指名拼读(学习速度中等的2—3个学生)相机指导。(读法举例:t—ánɡ,tánɡ,塘、塘、塘,池塘的塘。)

  (3)自由拼读、全班齐拼读。

  (4)指名拼读(学习较慢的学生)相机指导。

  3.学习多音字“教”。

  (1)导语:除了要读准这些会认的字外,这一课还有个多音字要读准。(出示“教”和其在本课的读音音节)

  出示任务:自由拼读,然后想一想这个读音可以与生活中哪个字宝宝组成词语?

  个体拼读思考。

  (2)反馈指导。

  组词预设:教书教唱歌教画画

  指名拼读组词后,自由练读读音读词,齐读读音读词;再指名反馈指导。

  (3)出示任务:这个“教”字,我们学过还有什么读音?这个读音可以组什么词语?

  同桌交流。

  (4)反馈指导。

  预设:读音:jiào组词:教育教学请教

  (5)齐读读音和词语。

  (二)会认读的字音难字学习,读准课文学习。

  1.导语:会认读的字宝宝我们都读准了,那么,将会认读的字宝宝放回到课文中,你能把它们都读准吗?请同桌互相检查是不是真的能读准课文。读的同学要注意读准会认的字的读音。听的同学要精神集中注意听,同桌读错了会认的字的读音,就在下面做个记号;同桌读完后,帮助他纠正。

  出示任务:同位互读课文,注意读准会认的字;如果同桌读错了,做上记号,在他读完后帮助纠正。

  2.反馈指导:

  提问:您帮助同桌纠正了哪个字的读音?或:同桌帮助你纠正了哪个字的读音?

  预设:后鼻韵母的:塘、迎、顶;鼻音的:脑。

  正音后,单字开火车检查、巩固(直呼)。

  3.出示任务:自由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

  4.反馈指导。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重点注意反馈指导会认的字的读音。

  (三)读通顺课文学习和继续学习会认读的字。

  1.导语:刚才我们读准了会认的字和多音字的读音,接下来我们学习把课文读通顺,继续学习会认读的字。

  出示任务:朗读课文,在读准音的基础上,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注意句子中间的停顿,注意标点符号的停顿。

  个体练习。

  2.反馈指导。

  (1)示会认的字在课文里的词语,会认的字注音,直呼读字读词,方式如:“塘、塘、塘,池塘的塘”。齐读,自由读。

  (2)“塘、脑、袋、灰、捕、迎、宽、顶、鼓”口头组词,其中重点引导“塘、袋、迎”组词。

  ①(贴出这些会认的字的字卡后)出示任务: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些字在生活中,它们会和哪个字宝宝组成词语的呢?

  同桌交流。

  ②反馈指导。

  逐一反馈,学生组词正确的,就以字卡为中心板书成词语;如学生用同音字组词的,则把这个词语板书在副板书位置,以示区别和纠正。

  ③(把口头组的词语带读一、两遍后)小结:同学们真用心,能在生活中知道那么多的词语,其实生活就是一个大课堂,我们可以通过生活认识很多字,知道很多词语的。接下来,就要检查大家的朗读了,读的时候注意标点符号的停顿和句子中间的停顿,不要把字宝宝的好朋友拆开了。

  (3)反馈指导读通顺。

  通过分自然段个别指名读检查,注意指导读好下面句子的停顿: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大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他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就迎上去,问:“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

  他们看见一只乌龟摆动着四条腿在水里游,连忙追上去,叫着:“妈妈,妈妈!”

  他们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3.自由朗读,齐读全文。

  4.总结(该环节的学习状况及相关知识点:1.逗号、句号的停顿;2.以短语为单位读好句子中间的停顿。)。

  (四)会认的字认读的初步评价。

  1.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2.游戏认字(注:所出示的字脱音节)。

  03

  图文结合,品读语句,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主题

  导语:我们学习了会认读的字,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了,下面我们结合课文的图画,了解课文内容,看看小蝌蚪找妈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科学知识。

  (一)图文结合,了解课文内容。

  1.图文结合,了解第2自然段意思,学习分角色朗读。

  (1)(PPT示课文图画1)出示任务:仔细观察图画,想一想,图中的小蝌蚪长成什么样了?他们正在干什么?

  个体观察思考,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预设:(学生答案,只要求意思相同,不要求文字雷同。后面的要求相同,不再说明。)

  问题1:小蝌蚪长出了两条后腿了。

  问题2:他们向鲤鱼妈妈询问妈妈在哪里。

  (3)出示任务:自由读读课文,想一想,课文的哪个自然段写了这幅图的意思的?你是根据哪些话判断的,用波浪线分别画出来。

  个体操作。

  (4)反馈指导。

  预设:

  问题1:第2自然段。

  问题2:第1句话和一问一答两句话。

  (5)采用个体朗读、同桌分角色朗读,以及班级汇报交流等组织形式,指导朗读一问一答,强调读好问号和感叹号的语气。

  2.图文结合,了解第3自然段意思,学习分角色朗读。

  (1)导语:鲤鱼阿姨告诉小蝌蚪们,他们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那他们按照这样的样子找到了妈妈了吗?我们继续看图学文。

  (PPT示课文图画2)出示任务:仔细观察图画,想一想,图中的小蝌蚪长成什么样了?他们正在干什么?

  个体观察思考,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预设:

  问题1:小蝌蚪长出了两条前腿了。

  问题2:他们追上去喊乌龟做妈妈。

  (3)出示任务:自由读读课文,想一想,课文的哪个自然段写了这幅图的意思的?你是根据哪些话判断的,用波浪线分别画出来。

  个体操作。

  (4)反馈指导。

  预设:

  问题1:第3自然段。

  问题2:第1句话和应答对话句子。

  (5)采用个体朗读、同桌分角色朗读,以及班级汇报交流等组织形式,指导朗读应答对话句子,引导区分句号和感叹号语气的不同,读好两个感叹号。

  3.图文结合,了解第3自然段意思,学习分角色朗读。

  (1)导语:鲤鱼阿姨小蝌蚪们按照鲤鱼阿姨说的,没找到妈妈。那么,他们最后找到了妈妈了吗?我们继续看图学文。

  (PPT示课文图画3)出示任务:仔细观察图画,想一想,图中的小蝌蚪长成什么了?他们正在干什么?

  个体观察思考,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预设:

  问题1:小蝌蚪的尾巴没有了长成了小青蛙。

  问题2:他们和妈妈一起过着愉快的生活。

  (3)出示任务:自由读读课文,想一想,课文的哪个自然段写了这幅图的意思的?你是根据哪些话判断的,用波浪线分别画出来。

  个体操作。

  (4)反馈指导。

  预设:

  问题1:第6自然段。

  问题2:自然段的两个句子。

  (5)采用个体朗读、同桌分角色朗读,以及班级汇报交流等组织形式,指导感情朗读。

  4.想像插图,了解余下自然段意思,学习分角色朗读。

  (1)导语:小蝌蚪最后变成了小青蛙,与妈妈一起捉害虫,愉快地生活。那么,小蝌蚪们是怎样找到妈妈的?课文余下的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意思呢?我们继续学习。

  出示任务:朗读课文第1和4、5自然段,想象一下,根据这些自然段的意思,你会画几幅图画,分别是怎样的'图画?你是根据哪些词句想象出图画的。

  个体读书思考,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采用读中理解汇报、理解汇报中读的策略进行;在过程中进行分角色朗读训练,训练组织形式见上三幅图的教学。)

  预设:

  根据这些自然段的意思,应该画两幅图。

  图1:一群小蝌蚪在池塘里快活地游来游去的图。依据的词句: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快活地游来游去。

  图2:小蝌蚪找到妈妈的图。(追问:这幅图中的小蝌蚪是什么样子的?预设:小蝌蚪的尾巴变短了或小蝌蚪是短尾巴的。)

  PPT出示想象图画。

  5.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说小蝌蚪找妈妈故事,感悟课文主题。

  1.说说小蝌蚪长成小青蛙的过程,感悟课文主题。

  (1)导语:我们通过图文结合以及根据课文自然段意思想象图画,读懂了课文各个部分的意思了,那么,你知道了小蝌蚪长成小青蛙的过程了吗?

  出示任务:(PPT出示课后小蝌蚪变化图)翻开课本第4页,请按照顺序用线条把图片连起来,然后说说小蝌蚪长成小青蛙的过程。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①订正按照顺序用线条连图片(PPT演示)。

  ②预设长成过程说话:小蝌蚪长着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长长的尾巴。过了几天,它们就长出了两条后腿。又过了几天,它们长出了两条前腿。又再过了几天,它们尾巴变短了。不知道过来多少天,它们的尾巴不见了,小蝌蚪长成了小青蛙。(重点指导各阶段的连接,使说话通顺连贯。)

  (3)小结:通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同学们了解到小青蛙生长的过程,真会学习!那么,你能讲讲小蝌蚪找妈妈这个故事吗?

  2.学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1)(PPT出示课文插图和想象的图画)出示任务:按照小青蛙生长过程的顺序,参照图画,讲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要求:用普通话按顺序讲;内容完整,语句通顺。

  个体练习。

  (2)反馈指导。

  按要求组织评议,重点是内容完整,语句通顺。

  (3)按评议的内容,同桌互讲互评。

  (4)反馈指导。

  (三)总结:

  课文通过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让我们了解了小青蛙的长成过程。大自然中还有很多知识等待着我们去了解,只要我们在生活中多留心观察,多读课外书,就一定能了解到大自然更多的密码知识。

  04

  了解“披”等四个词语的意思,仿照例子说话

  (一)读题明要求。

  (二)(PPT出示题目)出示任务:读一读这四个词语,联系生活和课文想一想带点的词是什么意思,用动作表示表示。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三)(反馈动作表示后)出示任务:参照例子,用带点的词各说一句话。

  个体练习说话。

  (四)反馈指导。

  每个词语分别找两—三个学生说话。评议重点:1.是否符合句子规范;2.带点词用得是否正确。

  (五)个体再练习,同桌交流后再反馈评议。

  05

  会认读的字认字的评价与课后词语读记

  (一)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二)游戏认字(注:所出示的字脱音节,关注学习慢的学生。)。

  (三)课后词语读记。

  1.出示任务:借助拼音自由读“读一读,记一记”的词语。

  2.反馈指导:

  指名读、齐读。

  3.评价:

  (1)同桌相互读背词语,看谁正确率高。

  (2)指名读背词语,师生评议。

  06

  写字指导

  (一)字形教学。

  1.PPT示会写的字,读一遍。

  2.同桌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然后班级交流。

  3.根据结构给这些会写的字分类。独体字:两、皮;左右结构:就、哪、顶、睛、肚、孩、跳;上下结构:宽。

  (二)指导书写。

  1.指导书写“两”“皮”的书写。

  (1)指名说说笔画笔顺,订正后全体一起书空说笔画笔顺。

  (2)观察并说说“两”“皮”各笔画起止位置。

  (3)范写“两”“皮”,分别提示各笔画位置、起止。

  (4)学生在教科书上描一个写一个,反馈纠正后改错,写另一个

  2.指导“顶”“睛”“肚”“孩”的书写。

  (1)观察并说说“顶”“睛”“肚”“孩”各部件的占位和书写要注意的笔画。

  (2)(小结:都是左窄右宽。)范写“顶”“睛”“肚”“孩”,分别提示:“顶”字右比左上下都突出一点,第7笔竖撇穿插靠“丁”的竖勾右下方。“睛”字左矮小右高大,左位于右中部;“青”第3横靠着左“目”起笔。“肚”字左右上下有点错位,右边“土”字第一横在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位置起笔。“孩”字左右几乎等同高,只是第4笔点稍稍出头第7笔撇要穿插靠近竖弯钩,第8笔撇要与第7笔距离相等。

  (3)学生在教科书上描一个写一个,反馈纠正后改错,写另一个。

  3.指导“就”“哪”“跳”“宽”的书写。

  (1)观察并说说“就”“哪”“跳”“宽”各部件的占位和书写要注意的笔画。

  (2)范写“就”“哪”“跳”“宽”,分别提示:“就”字右比左上方突出一点;右边的“京”第8笔变小点缩上让位,右边“尤”的横靠近“京”的“口”在横下起笔,长撇穿插靠近“小”的竖勾右下方。“哪”字的“口”书写在横中线上,矮小;第7笔穿插到“口”下方,舒展。“跳”字右比左上下都突出一点,右边“兆”的提在左“足”的提上方起笔,竖撇穿插到左“足”的提下方。“宽”字宝盖头包住草字头,“见”的横折的横写在横中线上,撇和竖弯钩要舒展,底相平。

  (3)学生在教科书上描一个写一个,反馈纠正后改错,写另一个。

  07

  总结

  (学习状况和知识能力点)

  08

  写字练习

  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有条件的和家人分角色朗读课文。

  2.给家人或同伴讲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4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仔细观察、虚心求教的习惯,培养热爱自然、观察动物的兴趣,具有热爱生命的情操。

  2、学会本课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别”;理解16个新词的意思,能在句子中找出“发现、孤独、确实”的近义词。

  3、能仿照例句,根据规定的内容,用“原来……怪不得……”写一句话。

  4、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5、能有条例地写出青蛙蝌蚪和蛤蟆蝌蚪的不同。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懂“不合群”,并能了解合群何不合群的蝌蚪的区别。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能读准多音字“调、觉、难、别”的读音,掌握16个词语。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质疑

  1、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请他们把比较有价值的写在黑板上。如:小蝌蚪为什么不合群?不合群的小蝌蚪是怎样的?作者为什么要写不合群的小蝌蚪?

  二、带着问题读课文

  1、学生自己读课文。

  2、指名读感兴趣的小节,并纠正读音。(调、别、仍、难、觉)

  三、默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题问题

  1、默读。

  2、同学间交流。

  3、集体交流。

  四、抓主要问题

  1、请学生选择哪些问题是比较重要的。

  2、再请学生选择一个次要的问题,带着两个问题到书中寻找答案。

  五、讨论

  不合群的小蝌蚪是怎样的?

  从形体上看,独游的小蝌蚪比群游的小蝌蚪略微大一点;从颜色上看,独游的蝌蚪是青灰色的,而群游的却是黑色的。(指导朗读时,注意读出不同点)请学生讲一讲两类蝌蚪的不同。

  课文中哪些地方是写小蝌蚪不合群的?

  1、我发现有只小蝌蚪孤零零地在游,好像在跟那些成群结队的小蝌蚪闹别扭似的。

  理解:闹别扭换个词。

  指导朗读,读出小蝌蚪那种可怜的样子。

  2、不料,那只小蝌蚪又从队伍中钻出来,单独游到一旁去了。

  和“孤零零”的`意思差不多的词语是什么?

  (朗读时,强调“又”和“单独”)

  3、可是,过了一会儿,他仍旧从队伍中钻了出来,自个儿悠闲地游来游去。

  朗读时强调“自个儿”。说说“悠闲”的意思或做做样子。

  4、我们在课文中找到了那么多和“孤零零”的意思差不多的词,你想怎么评价小作者?(体会汉语的丰富性,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

  5、作者写得那么好,我们怎样把它读好呢?(齐读1、2两段)

  这就是不合群的小蝌蚪,它跟成群结队的小蝌蚪是不一样的

  教师小结:同学们真能干,在读一篇文章的时候,不仅能提出自己的疑惑,还能自己解决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仔细分析原因,知道小蝌蚪不合群的原因。

  2、能为青蛙妈妈写一则寻人启示。

  3、能用“原来……怪不得……”说写一句话。

  4、明白生活中有许多科学知识,懂得要学会生活中的科学知识,需要做到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并虚心求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读词语。

  合群孤零零成群结队闹别扭孤独不料队伍单独调皮仍旧悠闲略微难道疑问蛤蟆怪不得

  2、你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吗?

  二、讨论,解决上节课中的另外两个问题

  1、上节课我们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知道了不合群的小蝌蚪是怎样的?

  但是,课文中的两位同学和我们都一样,虽然有了这样的发现,却不知道原因。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我和永明的疑问吗?这个问句还可以怎么问?

  2、如果我们平时碰到不懂的问题,有哪些办法可以解决呢?

  (如:查百科全书,上网查询,问老师)

  3、书上的小朋友采用了问老师的办法。他们是怎么问的呢?怎样才能让老师很快地听明白?那么,我们在问的时候,就要求讲清楚,用一句话说明白,不罗嗦。谁会问?

  (先请学生说,在不能说清的情况下,出示两个句式。)

  句式:老师,我发现有些小蝌蚪……,这是怎么回事?

  老师,我发现有两种不同的小蝌蚪,一种……一种……,您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4、小朋友,你们能解释这个原因吗?

  用书上的话说说原因,自由说、同桌互说、指名说。

  5、小朋友们明白了吗?

  书上那个句子说明他们明白了?你能用“原来……怪不得……”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你明白了什么吗?(指导朗读)

  6、讨论到这里,小朋友们有没有找到另一个问题的答案呢?在3月25日,这么一个晴朗的日子里,我们去春游。作者为什么在日记中不写写小朋友们是怎么玩的,而写这么几只小蝌蚪?

  三、综合提高

  我们的问题解决了,可青蛙妈妈还在烦恼呢!你看,这只不合群的小蝌蚪就这样离开家,在外面玩,青蛙妈妈可着急了。你能帮帮它,为它写一则寻人启示吗?讨论:启示中应该写些什么?(外形特征,性格脾气)

  【板书】

  外形特征性格脾气

  灰色略大独游变成青蛙

  黑色稍小群游变成癞蛤蟆

  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灰”、“迎”等8个生字,会写“有”、“在”两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生长变化。

  2、过程与方法:

  (1)主动识字汉字,探索多种识记方法。

  (2)仔细看图,讲述图意,培养观察、思维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识记生字,了解蝌蚪的成长变化。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动物图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揭题

  小朋友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出一个谜语给你们猜:圆圆脑袋黑黝黝,长长尾巴水中游,长大是庄稼的好朋友。(课件出示蝌蚪图片)你们知道蝌蚪长大后会变成什么吗?那么,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34课《小蝌蚪找妈妈》,老师相信认真听课的小朋友就可以知道答案了。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第一幅图,请看小蝌蚪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指名看图)谁来用完整的话介绍这幅图,注意抓住小蝌蚪的特点来说。

  (学生试说:一群小蝌蚪,长着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在池塘里游来游去。)

  2、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就是这样写的,齐读。

  三、初识图意

  过渡:刚才我们就是用看图意—读文的方法学习了第一自然段的。现在我们可以尝试使用这种方法读懂课文的大概意思。请看:

  1、提出看图要求:图上画了些什么?它们都在干些什么?

  逐一出示另三幅图,引导学生观察小蝌蚪在身体上有什么变化?再连续播放四幅图,让学生说说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自己也长大了的过程。

  2、提问:大家看到最后两幅图了吗?小蝌蚪最后变成了什么?它们找到妈妈了吗?它们的妈妈是谁?

  四、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初读课文

  同学们都能看着图画说出小蝌蚪的成长变化,下面我们看看课文又是怎样描写这几幅图的呢?请同学们认真地朗读课文。

  读书要求:

  (1)借助插图,读懂课文意思。

  (2)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通句子。

  (3)不懂的地方,自己做个记号。

  2、检查、交流自学情况

  (1)指名带读生字。(同学们读得很认真,把小蝌蚪也吸引过来了,你们看,这八只小蝌蚪都有自己的名字,谁能大声叫出他们的名字呢?如果他叫对了蝌蚪的名字,大家一起跟他读好吗?)

  (2)读音上有什么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吗?

  (3)(课件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词。)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读不带拼音的生字。

  师:拼音宝宝躲起来了,你们还会读吗?我们开火车读读。

  (4)同桌交流识字方法,认识生字。

  师:怎么记住本课的生字呢?现在请同学们和同桌一起讨论交流你的识字方法,比一比哪对同桌学得最认真。

  (5)同学们交流识字方法特别积极,你们都记好这些生字了吗?林老师出个字谜来考考你们,有信心吗?“十颗豆来又十颗”(鼓)指名说说识字方法。

  (6)学生齐读词语。

  师:词语宝宝也跳出来了,我们一起把它读出来吧。

  五、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的生字词学得真不错,现在词语宝宝都跑回课文中去了,你们有信心读好吗?老师相信你们课文能读得更棒!

  1、自由读课文,再数一数,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6段)同学们可以离开座位,去找你的好朋友一起读课文。

  2、课文一共有多少个自然段呢?请六位同学开火车接龙读课文。

  3、学生评议。(评出读得好的和读得有进步的同学。)

  4、听录音朗读,边听边想:课文写了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见了谁?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它有什么变化?

  6、学生汇报,教师贴板书。

  遇见了(鲤鱼、乌龟、青蛙)

  身体变化(小蝌蚪——长出后腿——长出前腿——尾巴变短——青蛙)

  7、课中小练习。

  口头填空说一说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他们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xx,又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xx,没过多久,xx不见了,变成了一只只能捉害虫的xx。

  六、指导书写:有、在

  1、刚才同学们学习生字和读书表现得都很不错,小蝌蚪们都很佩服你们哦,现在又有两只小蝌蚪想考考你们的写字表现,大家看,这是什么字?(出示“有”、“在”两个字)你们有信心能写好它们吗?

  “有”字上面的横要长,下面的“月”字,撇要变成竖。

  “在”字上面的横要短,下面的竖要超出撇一点点。

  2、学生书写“有、在”。(学生书写生字前先回顾正确的写字姿势要求:头正肩平,背直足安,胸离桌子一拳,眼离本子一尺,手离笔尖一寸。)

  3、评比书写。

  七、小结。

  师小结:《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有趣的科学童话,除了告诉我们小蝌蚪成长变化的知识以外,其实课文的描写也十分有趣生动,下节课我们再继续细细地读这篇有趣的课文。

  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6

  一、教学内容分析

  《小蝌蚪找妈妈》本文是一篇溶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科学童话,文字浅显易懂。课文以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了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经过“长出后腿——长出前腿——尾巴变短——尾巴消失”四个阶段,最后变成了青蛙,说明了青蛙生长过程形体变化,蕴含了从小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1、认知目标

  (1)、认识“故、迎、阿、姨、追、顶、披、鼓”等八个生字,会写“有、在、什、么、变、条”等六个生字。

  (2)、了解蝌蚪与青蛙的特点,认识蝌蚪与青蛙。

  2、能力目标

  (1)、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及其外形特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准确理解和运用“蹦、跳、蹬”等课文中出现的动词。

  3、情感目标

  (1)、通过课文的学习,增强学生对科学童话的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体会从小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三、课文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重点:(1)、了解青蛙成长过程中的形体变化。

  (2)、体会文中用词的准确性。

  难点:理解并体会课文中出现的表示动作的词在运用上的准确性。

  四、教学对象的分析及采用的学法指导:

  本课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由于孩子们年龄小,缺乏生活经验,易接受感性的知识,且思维方式偏重于形象思维,表现欲强,爱模仿,对一切新鲜事物都充满好奇心,爱说爱问,活泼天真,根据这些特点,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引导学生学习: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根据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我将以动画的形式再现课文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主要通过课件演示的形式,让学生区别动词;鉴于学生表现欲强,爱模仿,主要以表演的形式引导学生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2、引导探索、开拓思路。

  由于低年级学生爱说爱思爱问,对一切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我将以多媒体出现青蛙生长过程四个阶段的图片,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发现青蛙形体的变化,同时引导和鼓励学生发现文中没有说明的细节。如眼睛的变化等。

  3、课外延伸,积累知识。

  根据低年级学生聪明、好学、求知欲强的特点,我将运用多媒体向学生介绍青蛙的知识,丰富学生知识面,鼓励学生能从课外寻求获取知识的方法。

  五、教学理念与教学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对新教材的阅读教学要求“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有所感悟和思考,在实践中认识,在感受中领悟”。

  《小蝌蚪找妈妈》是篇科学童话,为体验、感悟型阅读提供了条件。在教学设计时,我力求优化老师主导作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参与精神,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学习能力的发展,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发展,多媒体课件设计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发挥老师主导作用,调动学生主体学习行为。

  1、创设情境、理解课文。

  运用多媒体创设课文情境,播放动画、展示图片、出示练习、播放朗读,使学生在看、听、说、练的过程中渐渐进入课文内容,在调动感官功能的基础上熟悉小蝌蚪的生长过程,认识青蛙的特点,理解课文内容。

  2、加强朗读,感悟语文。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的训练,使学生在读中感受领悟课文内容,如带着问题朗读,领会用词的准确性;分角色朗读,感受小蝌蚪找妈妈的不易,从而体会小蝌蚪独立生活与勇于探索的精神。

  3、启发教学,提高认识。

  运用多媒体课件营造想象氛围,以青蛙对话的形式想象青蛙母子相识后的交流,巩固知识,加深认识,开拓思路。另外,结合多媒体课件提供的课外知识,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青蛙是益虫。

  六、教学课件设计。

  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采用自制的和收集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本课课件穿插于教学过程中,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

  1、导入新课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小蝌蚪的外形,引导学生抓住小蝌蚪的脑袋、身子、尾巴的特点观察并说话,既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学生对小蝌蚪的外形有了深刻的印象,在引导说的过程中学习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2、感知课文时,结合多媒体课件播放动画,使学生在兴致勃勃地观察当中了解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及形体变化。

  3、理解词语“迎上去、追上去、游上去”时,以课件演示动画,使学生体会领悟这三个词的区别。在认识青蛙特点时,以课件出示图片,了解青蛙的形体特点,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4、在发散思维训练时,安排了青蛙鸣叫的课件演示,启发学生想象小青蛙与妈妈的对话内容。

  5、以电脑小博士的形式展示青蛙图片及文字资料,并播放文字资料的录音。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七、教学流程分析与设计意图。

  〈一〉、导入课文。

  1、师引语:今天我们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猜猜它是谁?

  【课件演示】说谜面:大脑袋,园肚子,细尾巴,黑身子,变变变,长出四条腿,丢了细尾巴。吃饱了,呱呱叫,抓害虫,顶呱呱。

  2、生交流,说谜底。(板书:小蝌蚪)

  3、【课件演示】出示小蝌蚪图片,说说小蝌蚪长得是什么模样?

  4、引语:今天请大家听听《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设计意图:以猜谜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初步认知小蝌蚪。通过图片演示,学生对小蝌蚪的印象又深一层,通过看图填空的说话练习,引导学生抓住特点观察描述小蝌蚪的外形,培养和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二〉、感知课文。

  【课件演示】播放录音,要求大家听完故事后想一想,说一说。

  小蝌蚪的身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引语:刚才,大家听故事时都非常认真,也非常专心。现在,谁最想说一说。

  3、【课件演示】出示画面,引导学生说一说。

  4、自读课文,用“——”在课文中画出描写小蝌蚪身体变化的句子。

  (设计意图:动画是低年级学生喜欢的形式,将其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既能集中学生注意力,又能增添学习乐趣。同时让学生在观察中了解小蝌蚪的成长过程及形体变化。引导学生读、思、说,结合课件点拨,使低年级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三〉、理解课文。

  1、默读课文,想想说说。

  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了谁?他们是怎样接近这些小动物的?他们都说了些什么话?

  2、比较、体会、领悟: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课件演示】播放语句,引导学生边读边做动作,体会“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的区别。

  A、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就迎上去。

  B、小蝌蚪看见一只乌龟摆动四条腿在水里游,连忙追上去。

  C、小蝌蚪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就游过去。

  (设计意图:运用课件演示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区别三个词,同时引导学生领会用词的准确性;以表演的形式引导学生将内化的语言以身体语言表现出来,符合低年级学生爱模仿的特点。)

  3、分角色朗读。

  (1)、小组分角色练习朗读,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指导分角色朗读。要求:戴上头饰,配上动作,表演朗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分角色朗读,选择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体会语感。)

  〈四〉、启发思考。

  引语:为什么小蝌蚪认定大青蛙就是他们的妈妈?

  1、点拨朗读。

  鲤鱼和乌龟是怎样向小蝌蚪描述他们的妈妈的?用“~~”画一画,读一读。

  2、看图填空。

  引语:小蝌蚪见到的大青蛙是什么样子的?

  【课件演示】出示图文练习:

  (1)、选词填空。披、鼓、蹲、露

  他们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叶上()着一只大青蛙,()着碧绿的'衣裳,()着雪白的肚皮,()着一对大眼睛。

  (2)、引导学生一边朗读,一边配上动作。

  暗示——小蝌蚪独立生活,遇事能主动探索,真了不起。

  (设计意图:借助鲤鱼、乌龟之口感知青蛙外形特点,从学生初步感受抓住特点描述的方法并引导学生想象青蛙的模样。结合课件,看图填空,体会用词的准确性。以表演的形式再现青蛙状态,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以暗示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小蝌蚪独立生活与主动探索的精神。)

  〈五〉、发散思维。

  引语: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变成了青蛙,听到了妈妈的招呼,他们是怎么做的?

  1、【课件演示】结合动画,选词填空。

  蹦、跳、蹬

  他们后腿一(),向前一(),()到了荷叶上。

  2、【课件演示】播放青蛙鸣叫的声像,引导学生想象说话,小青蛙和妈妈都说了些什么?

  3、夸夸想想。

  (1)、你们喜欢小青蛙吗?能夸夸他们吗?

  (2)、当妈妈不在你们身边的时候,你们遇到困难该怎么办呢?

  (设计意图:低年级儿童爱幻想,抓住文中的“空白”引导学生想象青蛙母子的对话,给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开拓学生思维,引起学生的注意。表扬是教学中常用来激励学生的有效手段,让学生去表扬小蝌蚪,有助于学生领悟小蝌蚪独立生活与主动探索的精神。)

  〈六〉、课外延伸。

  1、你们还知道哪些关于青蛙的知识?

  2、听听小博士的介绍:

  【课件演示】播放介绍有关青蛙知识的文字资料。

  青蛙的品种繁多,据统计,全世界有1900多种,我国就有150种左右。著名的弹琴蛙,是我国的特产,它鸣声婉转,仿佛古代仕女于花前月下操琴。而生活在北美洲的牛蛙,则鸣声低沉粗犷,好像男低音在歌唱。

  蛙声除了给人以“音乐”的欣赏外,它还能预报天气。唐诗中有“水旱卜蛙声”的诗句,元代的《田家五行》一书中也有“三月初三听蛙声,卜水旱”的记载。近代,我国有不少农谚也是反映蛙鸣与天气的关系的,如“雨后蟾蜍叫,不久大雨到”,“八月青蛙叫,干得犁头翘”,等等。

  青蛙还是捕食昆虫的健将。当青蛙尚处于幼虫(蝌蚪)时,它一天就能吃掉100多只孑孓;而到成蛙时,用它灵巧的舌头,平均每天可吃掉70只左右的害虫。

  青蛙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特别是我国特有的中华大蟾蜍,经处理晒干成干蟾,可治疗小儿疳积。从它的耳后腺、皮肤腺中提取的分泌物,经处理后制成的六神丸、蟾酥丸以及消化解毒丸等药品,具有强心、镇痛、止血和治疗疔疮等作用。青蛙是益虫,所以必须加以保护,不准捕杀。

  (设计意图:以课件演示的形式延伸课外知识,扩大学生知识面,对于学生深入了解青蛙,保护青蛙是十分有益的,在轻松愉悦氛围中结束本课。)

  〈七〉、板书设计:

  小蝌蚪找妈妈

  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7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塘、群、灰、捕、迎、龟、裳、碧、鼓这9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

  2、开展活动,让学生表演来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等三个词语及所处句子的意思。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和想象、表达能力。

  3、掌握小蝌蚪变成青蛙过程中的变化情况。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让学生懂得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青蛙。

  二、重点,难点

  1、学会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4、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的不同用法。

  三、教具准备

  课文中各种动物的头像和小蝌蚪变化过程中的不同特征图及字条。

  四、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解题:

  同学们,你们见过小蝌蚪吗?它长得什么样?(投影出示,认识小蝌蚪),小蝌蚪是怎样长大的?它的妈妈是谁?学习了这一课我们就知道了。(板书课题)

  (二)看图,了解图意:

  1、出示挂图,学生从左至右观察,边看边想:这几幅图向我们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2、利用投影出示,看图说说:图上画了谁在干什?看第一幅图着重观察小蝌蚪是什么样的?看第二幅图说说小蝌蚪遇见了谁?会说些什么?它的身体有什么变化?用观察第二幅图的方法自己观察三、四幅图,自由说说图意,适当进行想象,教师予以指导点拨。

  (三)借助拼音,结合图画,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四)学习生字词

  1、借助拼音认识生字,标出自然段,用在文中画出生字新词,练习读并读准字音。

  2、检查预习情况,出示生字,请学生来读并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3、注意指导学习以下生字。

  塘:左右结构,13画,第8画右边要出头,第十画上下都要出头。

  迎:半包围结构,与柳字相比较,里面的卬要看清,不要多写一撇。龟:共7画,下边是不是电。

  裳:共14画,下边是衣。

  鼓:13画,第九笔是一,右边是支不是攴,也不是父。本课是凸起的意思。

  碧:第四笔是提。

  塘,迎裳这几个字是后鼻韵母,要读准。

  群:读qun,不要错读成q0n。捕:声母是b,不能读成p。

  裳:读轻声shang,衣裳(shang)。

  (五)布置作业:

  1、完成字词的抄写。

  2、朗读课文。

  3、在实践中观察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第二课时

  一、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小蝌蚪是怎样找到妈妈的

  1、读第一段,看第一幅图,问:

  (1)小蝌蚪是什么样的?

  (2)结合课文,找出相关语句,在下面画上横线,读一读。

  (3)自由读第一段,说说你能够读懂那些词?

  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注意指导以下几个重点词语:一群:指许多小蝌蚪聚在一起,结合学生平时生活实际还可以说人群,建筑群。

  对甩着、快活、游来游去几个词的理解要对照画面,启发学生想象。最好通过观察实物或录像。在朗读中体会甩这里是摆动的意思,例如牛甩着尾巴。

  快活,游来游去能够说明小蝌蚪的心情很高兴。自由自在地在水中游着。

  2、指导朗读第一段,要读出有趣、高兴的语气。

  3、投影出示课后练习2的(1)题,口头填空,齐读句子。

  (1)________里有________小蝌蚪,大________,________的身子,________长长的`尾巴,________地游来游去。

  二、图文对照,读讲第二段。

  1、出示第二幅图问:过了几天,小蝌蚪有什么变化?再结合课文,说一说。

  2、继续观察:小蝌蚪遇见了谁?它会说些什么?会怎样想?再结合课文阅读,找出有关句子,再回答。

  领会长出了两条后腿捕食迎上去以及鲤鱼妈妈讲的青蛙特征四条腿宽嘴巴。

  (1)结合看图,弄清蝌蚪先长出两条腿的位置。

  (2)迎上去:正面主动上前叫迎,在这里表示有礼貌,也表示鲤鱼是迎面而来。

  3、分角色朗读:要读出孩子问话那种天真的语气。鲤鱼妈妈要读出亲切、长辈式的语气。

  过渡语:小蝌蚪听了鲤鱼妈妈的话以后,有没有找到自己的妈妈?

  小结第二段的学习方法:1、先看图,想想他们都会说些什么,小蝌蚪有什么变化。2、再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反复读读。3、领会重点词语。

  三、讲读理解第三段。

  1、用学习第二段的方法试着自学第三,四,五段。小组内讨论,然后汇报。师引导。

  2、体会:追上去表明小蝌蚪和乌龟前进的方向相同,也表现了小蝌蚪知道妈妈的特征和位置后急于找妈妈的心情。

  3、解决疑点:为什么小蝌蚪错把乌龟当妈妈?联系第二段鲤鱼妈妈介绍的特征来体会。主要原因是小蝌蚪了解妈妈的特征不全面。

  4、引申扩展:我们平时看事物要全面,做深入细致的调查,否则就会闹笑话。

  5、品析重点词语:比较游过去与迎上去追上去的不同,体会小蝌蚪找到妈妈那种高兴的心情。表明青蛙是蹲在荷叶上,小蝌蚪不急着追赶,也说明小蝌蚪认准了青蛙是自己的妈妈,已对妈妈的长相有了全面了解,相信自己不会认错了,所以不慌不忙。

  6、引导学生思考小蝌蚪是怎样认出妈妈的?回顾鲤鱼和乌龟所介绍的特征与青蛙妈妈的样子相符合,这回小蝌蚪了解全面了,所以找到了妈妈。

  7、学生自由读课文,体会思想感情,练习朗读。

  8、进行思想教育,引申扩展,通过学习第五段,你懂得了什么?(进行保护青蛙的教育)

  9、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开展活动:

  1、指导学生戴头饰表演这一课的小故事。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等三个词语及所处句子的意思。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和想象、表达能力。

  2、拿出己打乱顺序的青蛙各个生活阶段的照片、卡片或图片依次排列,小声说小蝌蚪怎样变成青蛙的?让学生排出正确的顺序。

  四、练习,巩固:投影出示练习题:

  1、小蝌蚪先长出两条________,过了几天,长出两条________,又过了几天,________变短了,成了________。正确答案:后腿、前腿、尾巴、青蛙。

  2、青蛙四条腿,________嘴巴,________一对大眼睛,披着________,露着________。正确答案:宽、鼓着、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

  五、板书设计:贴图贴字条

  小蝌蚪青蛙

  长出后腿四条腿、宽嘴巴

  长出前腿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

  尾巴变短不见绿衣裳、雪白的肚皮

  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8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8个二类字,指导美观书写“变”“披”两个一类字;

  知道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正确分辩“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三个词的意思;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能力;

  培养学生大胆表演、想像、表达的能力;

  3、情感目标:了解青蛙是益虫,懂得保护青蛙。

  重点难点:

  重点是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难点是分角色朗读和表演。

  教具准备:

  头饰、课中操音乐多媒体课件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亲爱的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大家猜一个谜语:

  1、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呀游。板书:小蝌蚪

  2、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板书:青蛙

  3、小蝌蚪和青蛙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板书:妈妈

  4、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板书:找

  齐读课题:第34课小蝌蚪找妈妈

  二、观看动画,理清思路:

  1、先请大家看这篇文章的动画片,边看边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回答:

  (1)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小蝌蚪去找她的妈妈,先碰到了鲤鱼,又碰到了乌龟,最后才找到了他们的妈妈青蛙。

  (2)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小蝌蚪怎样变成青蛙的'过程。

  随机板书:找鲤鱼乌龟变

  (3)在田字格里指导学生写“变”字(强调撇点的方向要往外)。

  三、配乐朗读,初步感知:

  1、师配乐范读,学生回答: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在书上标出,给不认识的字注音。

  2、学生配乐按自然段接读课文。

  3、出示课件:认读二类字。(先认读,再组词读)

  灰迎阿姨顶披鼓

  4、指导写“披”字(强调右边的皮,横勾别丢掉)

  5、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看课件演示青蛙的生长过程)

  板书:长后退长前腿尾巴变短

  四、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1、那蝌蚪长什么样呢?(出示课件)学习第一段

  帯动作表演读,突出快活的语气。

  2、长成后的青蛙又是什么样呢?学习第四段:

  采用换角色自述的方式,让孩子们进一步加深对青蛙外形的认识。如——

  例:我是一只大青蛙,我头上鼓着一对大眼睛,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四条腿,宽嘴巴。

  3、跳课中操《小青蛙找家》过渡句:哦,小青蛙多可爱啊,我们也来当当可爱的小青蛙,跳起来吧!

  4、通过对比我们知道,青蛙小时候和长大后,样子有这么大的变化啊!课文中讲,小蝌蚪在变成青蛙的过程中,遇到了鲤鱼和乌龟,最后才见到了青蛙妈妈,它们都说了些什么,让我们读一读,演一演吧!(用情景模拟和看课件演练的形式,让学生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三个词的意思;并板书:迎追游)

  (1)学习第二段:(鲤鱼)(突出礼貌教育):

  读出小蝌蚪的焦急语气和鲤鱼妈妈的温和语气

  学习小蝌蚪的礼貌板书——迎

  (2)学习第三段:(乌龟)(培养想像和写作能力)

  读出乌龟慢吞吞的语气板书——追

  培养想像能力:小蝌蚪们看到乌龟,会怎样说?——咦?前边那只动物就是四条腿、宽嘴巴,它可能就是我们的妈妈吧!快,追上它!

  培养写作能力:为什么小蝌蚪把乌龟当成它们的妈妈呢?(因为乌龟也有个大嘴巴)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白:之所以小蝌蚪认错,是因为鲤鱼妈妈没有把青蛙的全部特征描写清楚,才造成这样的误会。以后我们在描写人物外貌的时候一定要描写全面和具体,把特征说全。另外,小蝌蚪也不对,不能根据身体的部分的特征就去判断,也就是说看事物要全面,做深入了解。

  (3)学习第五段:(青蛙)(培养表演能力)

  读出青蛙的慈祥和疼爱的语气小蝌蚪欣喜的语气板书——游师生共演这一段

  五、板书总结,回顾全文:

  1、这篇课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找,讲了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鲤鱼阿姨就迎上去问,看到乌龟像它们的妈妈就追上去喊,最后看到大青蛙才游过去叫妈妈。同时在找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先长出两条后退,再长出两条前腿,最后尾巴变短不见了,变成了青蛙。

  2、师生分角色朗读全文。

  (师:作者一组:小蝌蚪二组:鲤鱼三组:乌龟四组:青蛙)

  3、课堂练习:

  小蝌蚪先长出(),过了几天,又长出(),再过几天,()变短了,渐渐的,()已经不见了,变成了()。

  六、资料汇报,知识拓展。

  1、你喜欢青蛙吗?为什么?(资料汇报)

  2、你打算怎样保护青蛙?

  3、他们这样做对吗?看课件明辨是非

  4、出示宰杀青蛙和做成菜的图片,让学生谈感受。

  5、师总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是庄稼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保护青蛙。出示课件:保护青蛙保护动物保护环境(学生大声齐读)

  七、课外延伸,布置作业:

  养几只小蝌蚪,观察它们的发育过程,然后放归到大自然中去。

  34、小蝌蚪找妈妈

  长后腿长前腿尾巴变短

  变

  小蝌蚪————————————————————————青蛙

  找

  鲤鱼(迎)乌龟(追)妈妈(游)

  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9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本课“灰、迎”等8个生字,会写“河、姐”等6个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指导学生能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

  4.指导学生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不断提高自主识字、自主阅读能力。

  5.使学生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增强学生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借助图画或其他手段识字、读书。

  2.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谜语:“大脑袋,圆肚子,细尾巴,黑身子,变变变,长出四条腿,去了细尾巴。吃饱了,呱呱呱,抓害虫顶呱呱。”你知道它是谁吗?

  学生猜谜,开展讨论。

  2.课件出示小蝌蚪和青蛙。

  3.板书课题:小蝌蚪找妈妈。

  二、创设情境,感知课文

  1.同学们知道小蝌蚪去哪儿找妈妈吗?怎么找的?找到了没有?观看动画课件。

  2.组织学生自己读课文。

  (1)巡视自读情况,发现学生读课文中的困难,及时解决。

  (2)组织学生借助小组互助学习,达到初读的目的。

  (3)汇报学习结果。

  三、合作互助,识记生字

  1.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组织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8个生字。

  2.指导学生识记重点字和难字,教师在巡视时记录各组同学普遍识记有困难的字。

  3.课件再次出现本课要认识的“灰、迎、阿、姨、追、顶、披、鼓”8个生字,教师检查识字效果。

  4.巩固识字,找朋友。

  四、讨论交流,整体感知内容

  1.学生看着图,自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有哪些变化?小蝌蚪的妈妈是什么样的?

  2.讨论交流:初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些什么?想到了些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五、学写生字,培养习惯

  1.出示要求会写的6个生字。

  2.组织学生交流笔顺。

  3.教师范写。

  4.学生描写、临写。

  六、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图文对照,读讲第二自然段

  1.出示课文第二幅插图问:过了几天,小蝌蚪有什么变化?再结合课文,说一说。

  2.继续观察:小蝌蚪遇见了谁?它会说些什么?会怎样想?再结合课文阅读,找出有关句子,再回答。

  理解这一自然段着重领会“长出了两条后腿”“捕食”“迎上去”以及鲤鱼妈妈讲的青蛙特征“四条腿”“宽嘴巴”。

  (1)结合看图,弄清蝌蚪先长出两条腿的位置。

  (2)捕食:捉取食物。

  (3)迎上去:正面主动上前叫“迎”,在这里表示有礼貌,也表示鲤鱼是迎面而来。

  3.指导朗读:要读出孩子问话时那种天真的语气。鲤鱼妈妈要读出亲切、长辈式的语气。

  过渡语:小蝌蚪听了鲤鱼妈妈的话以后,有没有找到自己的妈妈?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用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方法试着学学第三自然段,先试说图意然后图文对照,读读第三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哪些词和哪些句子?最后小组讨论,交流意见。

  2.体会:“追上去”表明小蝌蚪和乌龟前进的方向相同,也表现了小蝌蚪知道妈妈的特征和位置后急于找妈妈的心情。

  3.解决疑点:为什么小蝌蚪错把乌龟当妈妈?联系第二自然段鲤鱼妈妈介绍的特征来体会。主要原因是小蝌蚪了解妈妈的特征不全面。

  4.引申拓展:我们平时看事物要全面,做深入细致的调查,否则就会闹笑话。

  5.听录音,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要读出小蝌蚪找妈妈那种急切的心情,要读出乌龟和蔼可亲的语气。

  三、学习理解第四、五自然段

  1.小组讨论:通过看图和朗读第四、五自然段,你又学会了什么?小蝌蚪怎样找到妈妈的?它们的妈妈是谁?

  2.品析重点词语:比较“游过去”与“迎上去”“追上去”的不同,体会小蝌蚪找到妈妈那种高兴的心情。表明青蛙是“蹲”在荷叶上,小蝌蚪不急着追赶,也说明小蝌蚪认准了青蛙是自己的妈妈,已对妈妈的长相有了全面了解,相信自己不会认错了,所以不慌不忙。

  3.引导学生思考小蝌蚪是怎样认出妈妈的?回顾鲤鱼和乌龟所介绍的特征与青蛙妈妈的样子相符合,这回小蝌蚪了解全面了,所以找到了妈妈。

  4.说说这两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5.学生自由读课文,体会思想感情,练习朗读。

  四、学习第六自然段

  1.齐读第六自然段。

  2.进行思想教育,引申拓展,通过学习第六自然段,你懂得了什么?(进行保护青蛙的教育)

  五、练习,巩固

  投影出示练习题:

  1.小蝌蚪先长出两条________,过了几天,长出两条________,又过了几天,________变短了,后来尾巴不见了,成了________。

  正确答案:后腿、前腿、尾巴、青蛙。

  2.青蛙四条腿,________嘴巴,________一对大眼睛,披着________,露着________。

  正确答案:宽、鼓着、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

  五、布置作业

  小青蛙一找到妈妈,就跟妈妈学捉害虫的本领。他们天天捉害虫,一天能捉到多少害虫呢?我们也去探究一下,好吗?

  六、板书设计

  34小蝌蚪找妈妈

  长出后腿

  ↓

  长出前腿

  ↓

  尾巴变短→不见

  四条腿、宽嘴巴

  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

  绿衣裳、雪白的肚皮

  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10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富有童趣的经典童话故事。内容生动有趣,以对话为主,深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好材料。教材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蕴含了从小能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设计理念:

  读中观、读中练、读中思、读中悟,读中表情,读中达意,读中明理。

  教学目标:

  1、认识“蝌、蚪、迎”等13个生字,,初步理解“甩、迎、追、蹲、披、露、鼓、蹬、跳、蹦”表达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的成长过程,知道青蛙是有益的动物。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试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1、了解小蝌蚪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

  2、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1、青蛙生长过程以及在不同阶段的形态变化。

  2、品悟小蝌蚪身上体现出来的人性优点。

  教具准备:小蝌蚪各个时期形态图画五幅,词条卡五张,字卡四张。(注:本课是最最常规的家常课,未使用cai课件)画有小蝌蚪的卡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本课为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复习巩固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小蝌蚪找妈妈》,跟着活泼可爱的小蝌蚪走进了一个童话的世界。这里有坚持不懈找妈妈的小蝌蚪,这里有温柔慈爱的鲤鱼妈妈,这里有热心善良的乌龟大叔,最后小蝌蚪们成长为想妈妈一样的田园卫士。同学们,你们喜欢他们吗?

  1、板书课题,生谈看到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

  2、带着问题自由读文。

  3、拆换伙伴,巩固读词。

  a、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许多生字,接下来我要考考大家,有信心吗?

  b、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呢?(生答)

  c、自己试着读(课后“读一读”)

  d、开火车读

  e、对游来游去进行扩词。如:跑来跑去……

  f、用“你追我赶”说句话。

  4、课文分了几个自然段,用手势告诉老师。

  二、走进正文,各有侧重

  (一)、启(第一自然段):想象画面,步入佳境。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注意欣赏描写小蝌蚪外貌的词语。

  师:描写小蝌蚪外貌的词语都有什么呀?

  生:灰黑色的身子。

  生:长长的尾巴。

  师补充大大的脑袋,并将词条贴于板上。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

  师:一群长着大大的脑袋,灰黑色的身子,长长的尾巴的小蝌蚪在池塘里你追我赶快话的'游来游去。(贴第一幅蝌蚪图)睁开眼睛,说说你见到了一群怎样的小蝌蚪?

  生:可爱的

  生:顽皮的

  生:时尚的

  生:快活的

  师: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呢?

  生:甩着

  师:你能做一下动作吗?生做动作。

  师:还从哪个词看出?

  生:游来游去

  ……

  师:那么,结合词语说一说,你应该怎样读呢?

  生:读出高兴劲儿

  生:读出快乐的心情

  (生模仿老师有感情读)

  (二)承(第二三自然段):抓重点词句,指导朗读。

  师:快活的小蝌蚪游哇游踏上了他寻找妈妈的旅途,在路上他先遇见了谁呢?生答,出示第二幅图。后来又遇见了——出示第三幅图。

  1、鲤鱼阿姨,乌龟大叔和小蝌蚪都说了什么呢?请同学在文中用直线画一画,再读一读。

  2、指两名同学分别读二、三自然段。

  3、小蝌蚪问话前都用了表示动作的词。

  生答“迎”和“追”。

  4、结合图画理解“迎”(面对面)。

  师:(指图,指导朗读)当小蝌蚪看见鲤鱼阿姨哺育小鲤鱼的温情画面时,更是按捺不住内心的思念,他急忙迎上去问:(生读)

  师:你似乎不怎么想念妈妈,(再读)。

  师:那么鲤鱼阿姨是怎么答的呢?(生读鲤鱼妈妈话)

  5、结合生活、结合图画理解“追”。

  师:小蝌蚪告别了鲤鱼阿姨继续向前游,当他看见乌龟大叔在水中悠闲地漫步时,连忙追了上去。

  a、我们通常在什么情况下追?试举例

  b、他为什么追呢?

  c、这时心里头会是怎样?

  师:误以为前方游动的就是自己妈妈的小蝌蚪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高声叫着——

  生边读边评价

  师:你是一只想念妈妈的小蝌蚪。

  师:你是一只无比激动的小蝌蚪。

  (随机用小蝌蚪卡片进行奖励)

  师:可乌龟大叔仍旧慢吞吞地说(“说”声音变粗)——(生读)

  6、分角色朗读。

  (三)拨(第四自然段):宣泄情感,以读养心。

  师:鲤鱼阿姨的温柔慈爱,乌龟大叔的热心善良温暖着小蝌蚪,给了他继续前行的信心和力量,那么他找到妈妈了吗?用最响亮的声音读一读第四自然段。(粘贴图四)

  1、用浪线画出描写妈妈外貌的语言,再大声地读一读。

  2、出示小黑板,指名读“荷叶上蹲着……一对大眼睛。”教师同时贴词条:(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并出示()的(),让学生进行扩词训练。

  3、积累背诵青蛙妈妈的外貌描写。

  a、师: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多美的文字呀,你能背下来吗?

  b、生背诵。

  c、(教师指图)辅助背诵,增识词语。

  师:荷花旁边,荷叶上面,蹲着——(生接语,同时教师贴“蹲”字于青蛙妈妈侧,以下同),披着——(贴“披”于另一侧),露着——(贴“露”于肚皮上),鼓着——(贴“鼓”字于眼睛上部)。

  师:这是小蝌蚪们的妈妈吗?

  生:是

  4、爱的呼唤,荡涤心灵;真情告白,启迪人生。

  师:小蝌蚪们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见到了日思夜想的妈妈,心情会是无比地——

  生:激动

  生:兴奋

  师:于是小蝌蚪大声的呼唤——

  生:妈妈,妈妈——

  师:这是来自心底的呼唤。

  (生再读,师再评价。)

  师:此时此刻,妈妈就在眼前,小蝌蚪还可能对妈妈说什么呢?

  生:妈妈我真想念你呀!

  生:妈妈我终于见到你了!

  生:妈妈我找你找得好苦呀!

  生:妈妈我再也不离开你了!

  师:(顺势而为)妈妈也再不离开宝贝啦!

  师:(引读)妈妈低头看见了自己的孩子,她笑着说——

  生:(读青蛙妈妈语)。

  师:细心的同学可能早就发现,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指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找一找,读一读,用括号形式标记一下。

  (师指图与学生共同回顾小蝌蚪的变化并在五幅挂图间板书)

  长出后腿——长出前腿——尾巴变短——尾巴消失

  (四)合(最后一段):内外延伸,厚实立体。

  1、巧妙过渡,走进文末

  过渡:执着的寻找让青蛙母子得以相见,身体的改变让青蛙变得跟妈妈一样,尾巴已经不见(贴图五)

  师:同学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指图)看,小青蛙跟在妈妈的后面又启程了,他将和妈妈一起并肩作战,捉害虫,保庄稼,去谱写一个又一个美丽的童话。

  2、适当小结,谈论收获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生:小蝌蚪很可爱。

  生:小蝌蚪很勇敢也很坚强。

  生:不对,应该说是很执着。

  生:我知道了小蝌蚪刚出生时跟妈妈不在一起。

  生:我知道了小蝌蚪要经过四次变化才能跟妈妈一样。

  生:小蝌蚪身上有许多我要学习的东西。

  3、由内向外,拓展放大

  师:关于青蛙你还知道些什么?

  (同学汇报搜集的资料)

  生:青蛙每年能吃掉1万5千只害虫,是庄稼的保护神。

  生:青蛙天生就是个歌唱家。

  生:青蛙是益虫,但有的青蛙有毒。

  生:关于青蛙的诗: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和资料的了解,我们更了解了青蛙是我们的朋友,我们不但呀喜欢他,还要爱护他保护他,请同学们带着喜爱之情再回读一遍课文。(生读)

  三、布置作业:

  回家后继续读课文并和爸妈演一演,下节课上我们进行分角色表演。

【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03-02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02-15

《小蝌蚪找妈妈》优秀教案设计(精选9篇)08-30

《小蝌蚪找妈妈》大班教案11-08

课文《小蝌蚪找妈妈》的优秀教案08-26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精选7篇)09-07

【必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4篇05-12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通用10篇)07-19

小蝌蚪找妈妈幼儿园教案12-12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通用9篇)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