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细胞的生活教学设计

时间:2023-06-05 16:40:03 欧敏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细胞的生活教学设计(精选15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细胞的生活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细胞的生活教学设计(精选15篇)

  细胞的生活教学设计 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说出细胞中的各种物质是进行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2.举例说明细胞膜的作用。

  3.解释线粒体、叶绿体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二)能力目标

  运用类比和推理的方法,说明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同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二、教学重点

  1.细胞中含有的物质的种类、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2.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

  1.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2.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四、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都知道这个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故事的片段:

  在下着雪的大年夜,卖火柴的小女孩蜷缩在墙角。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

  她又擦了一根,仿佛看见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桌子上里摆满了苹果和梅子,烤鹅也正在冒着香气。火柴又灭了,烤鹅也不见了。最后,卖火柴的小女孩冻饿而死。

  怎样才能改变故事的结局呢?

  同学们心中可能已经有了答案,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当我们觉得冷,觉得饿得没力气的时候,是身体里缺少了能量,我们需要消耗能量来维持我们的体温和体力。而当吃了足够的食物的时候,除了觉得有力气了,同时也觉得暖和了。可见,食物为生命活动提供了所需要的能量,同时也转化成了热量维持了体温。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那么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归根到底是在细胞中进行的,因此,我们身体里的每个细胞的生活都是需要物质和能量的`,植物以及植物细胞的生活同样也需要物质和能量。

  【设计意图】从童话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深入浅出。

  (二)细胞中的物质

  1.问题探究:请根据下列问题或事实推测细胞内可能含有哪些物质。

  (1)吃西瓜或苹果等水果时,你有什么感觉?

  (2)小麦磨制后能得到面粉。

  (3)从花生中可提炼出花生油,从大豆中可提炼出大豆油。

  与学生充分讨论后得出:细胞中含有多种物质,如:水、糖类(包括淀粉)、脂类、蛋白质等,此外还有无机盐和核酸等。

  【设计意图】从日常生活中的常识,认识细胞中含有的物质。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2.细胞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什么?

  水是细胞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有一个发生在水中的现象大家一定都非常熟悉。

  演示实验:糖在水中溶解。请学生尝试分析糖在水中溶解消失的原因。

  结合课件的图片解释溶解的分子机制,说明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而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设计意图】从日常生活中的常识,初步形成物质的概念。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3.演示实验:燃烧小麦种子,初步形成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概念。细胞中的水和无机盐属于无机物,而糖类、脂类、蛋白质和核酸则属于有机物。

  【设计意图】初步形成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概念,为理解有机物中贮存化学能做铺垫。

  (三)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1.请同学思考:这些物质是否进出细胞?物质进出细胞时要通过什么结构?细胞膜是否将细胞完全封闭起来呢?

  2.请同学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1)把萎蔫的青菜放到清水里,会怎样?

  (2)据测定,某海藻细胞中镁的浓度仅为周围海水中镁浓度的万分之一,这是为什么?

  (3)为什么海带中的碘的浓度比周围海水的浓度高很多?

  3.展示细胞膜控制物质出入细胞的图片,学生通过观察图片,认同细胞膜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

  【设计意图】从日常生活中的常识,初步形成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的概念。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四)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1.物体的运动和生物的生活都是需要能量的。能量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

  为了进一步认识能量,我们做个技能训练,你能说出各项中的能量形式吗?

  电能转变为光能、热能,化学能转变为光能和热能,化学能转变为动能。

  2.食物中有能量吗?属于哪种形式呢?

  我们知道,食物中含有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化学能。食物中的化学能是我们观察不到的,食物中到底有没有能量,我们怎样来证明呢?

  将一粒花生种子点燃,花生种子中含有有机物,点燃后,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转变成光能和热能释放出来了。由此我们知道食物中的有机物确实储存着能量。

  3.食物中的有机物储存的能量又是怎样转变为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的呢?说到底,这些有机物是来自于这些生物体内的细胞,答案要到细胞中去寻找。

  展示图片,细胞中有两个能量转化器――叶绿体和线粒体。叶绿体可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则能将细胞中的一些有机物分解,并将有机物里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细胞生活。绿色植物中多数细胞是没有叶绿体只有线粒体,它们释放能量所需的有机物是从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中获得的。

  【设计意图】从日常生活中的常识,认识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深入浅出,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六、板书设计

  第四节 细胞的生活

  1.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无机物:分子较小,一般不含碳,如:水、无机盐

  有机物:分子较大,一般含碳,如:糖类、蛋白质、脂质

  2.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3.线粒体、叶绿体是能量转换器。

  细胞的生活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了解并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2、学习通过模型方法进行生物学的研究;

  3、学习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和根据数据获得结论的方法。

  教学重点

  1、细胞分裂的过程;

  2、细胞分裂的意义。

  教学难点

  1、活动“研究细胞体积与表面积的关系”中预测的提出、数据的处理、结论的获得;

  2、染色质、染色体等概念以及在分裂中的变化。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启发式教学

  板书设计

  第3节细胞通过分裂而增殖

  一、细胞体积为什么这么小——活动“研究细胞体积与表面积的关系”

  二、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

  1、什么是细胞分裂

  2、细胞分裂的过程——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

  3、细胞分裂的特点:遗传物质平均分配

  4、细胞分裂的`意义

  学生学校情况

  由于内容高度抽象,学生趣味性不强,但学生天性好奇又好动,可以选择有学生动手操作来获得知识。

  教学过程

  本节围绕“细胞为什么这么小?细胞怎样保持较小的体积?”这两个问题进行的。由问题引出活动“研究细胞体积与表面积的关系”,学生完成下表:

  标题研究细胞体积与表面积的关系50

  目的要求

  材料器具

  方法步骤

  讨论1、立方体的体积增大时,表面积与体积之比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减小。

  2、细胞大小会不会影响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

  会。一般说来,细胞越小,其表面积越大,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的面积越大。

  通过活动中的计算和讨论,理解细胞体积较小与物质交换的关系,进而引出如何保持较小的体积的问题。

  细胞分裂过程的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边画图边理解。其中,染色体的变化是个难点要特别注意观察。

  课堂作业(讲评)p54思考与练习1、2题

  (1)动物细胞分裂时,细胞核首先一分为二,然后细胞质也一分为二,每部分细胞质包含一个细胞核,这样一个动物细胞分裂为两个动物细胞。在植物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中央还形成了新的细胞壁,使一个植物细胞成为两个植物细胞。 (2)单细胞生物通过细胞分裂进行繁殖;多细胞生物通过细胞分裂使新个体由小长大,使生物体内衰老死亡细胞不断更新,保证生物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同时,细胞分裂也与新个体的产生有关。

  布置作业《伴你学生物》

  预习作业

  教学反思

  本节单靠教师讲解,许多学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在教学上运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直观性、生动性,借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增加学生学习知识的乐趣。

  细胞的生活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了解动物细胞的结构。

  2、了解植物细胞的结构。

  3、区别动植物细胞的异同点。

  教学重、难点:

  区别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异同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我们通过之前的学习,生物的特征知道,生物体的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除了病毒之外,其他的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印象中的细胞是怎么样的呢?有没有人听说过有些细胞是能够通过肉眼看到的?那是什么?(鸵鸟蛋是最大的细胞)鸵鸟蛋真的是最大的细胞?我们来看一下相关的资料是怎么说的?(看资料)那我们应该怎么说才正确呢?(鸵鸟的蛋黄才是最大的细胞)。

  二、显微镜的发展历史:鸵鸟的蛋黄有10CM长,可以通过我们的肉眼看到,但并不是所有的细胞都像鸵鸟的细胞那样容易看到,对于我们体内的细胞,植物体内的'细胞我们靠肉眼是看不到的,这就必须要通过一种工具来帮助我们观察这些细胞,那你们知道这工具叫什么吗?(显微镜)。显微镜,就是把一些微小的物体显示出来。那一开始是怎么有显微镜出现的呢?书本P40~41介绍了显微镜的发展过程,同学们先自己找出显微镜的发展过程是怎么样的?

  三、植物细胞的结构特点:通过显微镜,我们能看到生物的细胞,并作出比较,那你们猜想一下,植物和动物细胞结构是不是一样的?不同在哪呢?给你们时间自己找出书本上关于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介绍。让学生认清植物细胞各部分的结构,并简单介绍我们下星期做实验的植物细胞观察图。植物细胞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介绍各部分的作用。

  四、动物细胞的结构特点:把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作比较,让学生讨论为什么叶绿体、液泡、细胞壁是植物细胞所特有的。

  五、动物细胞、植物细胞的异同点:进一步比较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异同点,让学生真正理解到两者的区别。做课后练习。显微镜下的气泡和细胞的区别。

  六、介绍典型的动物细胞,植物细胞。

  教学反思:

  细胞的结构讲起来比较单调,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必须与我们的生活相联系,好像我们吃的西瓜里流出来的汁液和甜味来自细胞中的液泡,细胞膜是控制物质进出的,让有用的物质进来,没用的物质挡在外面,细胞产生的废物也排出外面。

  细胞的生活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能复述故事内容,理清结构脉络。

  2.通过分析、讨论,了解人物性格,理解文章主旨。

  3.学生初步确立从小事做起,脚踏实地的生活态度。

  重点难点:

  重点: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鲜明的个性。

  难点:理解文章的主旨,只有以普通人的身份,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方能成就一番大事业。

  教学步骤:

  一、检查导入

  请学生说说心中的伟人是谁,并说明理由。

  教师:细胞是什么?

  学生探究:查字典或看生物书上细胞的图片。

  学生交流、发言:细胞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的单位,就像造房子的砖!

  教师:“伟人细胞”是什么意思?(学生讨论)

  明确:伟人应该具有的素质。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秦文君的小说《伟人细胞》。课件演示贾里画像

  二、简介作者

  学生简介,教师补充。

  秦文君,当代女作家,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代表作有《男生贾里新传》、《女生贾梅新传》、《小鬼鲁智胜》等,先后40余次获得国家图书奖提名奖、冰心儿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其中《男生贾里》、《小鬼鲁智胜》、《家有小丑》等10余部作品被改为电影、电视剧先后播映。

  三、检查预习

  1.填充下列成语

  茅()顿开一()惊人无动于()

  咬文()字不屈不()道听()说

  其貌不()出谋()策鸡毛皮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自诩荟萃宿怨跻身查老师

  保佑履历豁达硬撑骷髅

  四、整体感知课文

  1.自由阅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学生阅读课文自由讲述)

  2.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提示:人+事)

  学生发言。

  教者总结:本文记叙了初中一年级学生贾里追求轰轰烈烈的人生,实现伟人计划的曲折过程。

  3. 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思考探究:

  (1)贾里认为伟人应该具有哪些细胞呢?

  学生交流,相互评价。

  教师明确:才智不凡、爱憎分明、勇往直前、豁达洒脱、旗帜鲜明、有爱有恨、轰轰烈烈。

  (2)他追求伟人细胞经历了哪几件事呢?请在书上作好圈点勾画。(学生自学课文)

  学生发言,教师总结并明确课文内容结构

  第一部分(1——18节)化敌为友。贾里有爱有恨,恨邱士力,结果“恨不起来,却成了朋友”。

  第二部分(19——29节)矮个风度。贾里追求“矮个风度”而参加健美班训练,结果却被人认为他的`体型符合新潮观念而不了了之。

  第三部分(30——44节)打工计划。贾里打算“一鸣惊人”去大工厂打工,结果把借来的名牌西装的羽纱剪了一个口子,让朋友足足笑了1分50秒。

  细胞的生活教学设计 5

  一、教学目标

  1、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鲜明的个性。

  2、深入研究课文,理解文章的主旨。

  3、处理好现实与理想间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教学设想

  1.安排一教时完成学习任务。

  2.布置预习任务,要求学生充分预习,熟读全文。

  3.制作多媒体课件。

  4.注意教学的互动。

  三、导学流程

  (一)课文导入:

  1.多媒体展示伟人图片,包括孔子、邓小平、杨利伟、爱因斯坦等,最后展示一位同学们不太熟悉的工程师让同学们猜,从而导入课文。

  2.提问:“伟人细胞”是什么意思?——伟人应该具有的素质。

  3.过渡:秦文君的《男生贾里》一文中,主人公贾里也想成为一个伟人。

  (二)课文探究

  1.过渡:贾里认为伟人应该具有哪些细胞呢?他追求伟人细胞经历了哪几件事呢?

  (1)请同学们用5分钟时间速读课文,思考这两个问题,请在书上作好圈点勾画:

  ①贾里认为一个伟人应该具有哪些细胞?

  ②贾里追求伟人细胞经历了哪几件事情?请各用四个字概括。

  (2)学生自学课文5分钟,圈点勾画。

  (3)学生交流,相互评价。教师板书。

  (伟人细胞:才智不凡、爱憎分明、勇往直前、豁达洒脱、旗帜鲜明、有爱有恨、轰轰烈烈。)

  (经历的事情:

  ①化敌为友。贾里有爱有恨,恨邱士力,结果“恨不起来,却成了朋友”。

  ②矮个风度。贾里追求“矮个风度”而参加健美班训练,结果却被人认为他的.体型符合新潮观念而不了了之。

  ③打工计划。贾里打算“一鸣惊人”去大工厂打工,结果把借来的名牌西装的羽纱剪了一个口子,让朋友足足笑了1分50秒。

  ④意外成功。贾里当伟人的计划失败后,心里闷闷不乐。后来却因为主动要求把那套破损的书分给自己的区区小事而引起了轰动,获得了意外的成功。)

  2.过渡:贾里追求伟人细胞,经历了一个曲折的成长过程,贾里是怎样看待自己的呢?

  (1)请同学们精读课文,思考问题:

  ①贾里认为自己刻意做的三件事都失败了,他认为自己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②你认为贾里是完全失败的吗?理由呢?

  ③假如你是贾里的好朋友,你会对他说句什么话呢?

  ④贾里所认为的小事为何“被当成了不起的大事”?这件小事告诉你什么道理?

  (2)小小组讨论交流,集思广益。

  (3)集体交流,教师评价。

  (贾里失败和成功之处。

  ①化敌为友:失败:由于不能轰轰烈烈的去恨,不符合他的伟人标准。成功:用“大师风度”律己,运动会上反对播放软绵绵的流行音乐,有正义感。以军乐号压倒了流行音乐,振奋了运动员的竞技精神,化敌为友,被说成是初一的“两条好汉”之一。

  ②矮个风度:失败:想通过改变体形以成为公众瞩目的人物,这个想法本身是很可笑的,结果仍是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符合某些人新潮的观念。成功:胳膊硬了,腿也结实了,

  ③打工计划:失败:本来准备“一鸣惊人”,结果把借来的西装的羽纱剪了一个大口子,“曾剪过线头”这一履历也不能添多少光彩,让好朋友足足笑了1分50秒。成功:主动推荐自己,勇于实践。

  ④意外成功:失败:对于一心想做伟人的贾里来说,这件事跟过去为实现伟人计划而干的可歌可泣的事相比,简直不值一提。成功:体现了不怕吃亏的思想。)

  3.过渡:是啊,从小事做起方能干成大事。做小事,也许很普通很平凡,但平凡中孕育着伟大。大家看屏幕。

  展示“张永江图片及文字介绍”,联系上课伊始的悬念,强调文章主旨。

  (三)拓展延伸

  1.讨论:现在你认为伟人应该具有哪些细胞呢?

  2.讨论:你认为贾里是否能够实现自己的伟人之梦?

  3.过渡:贾里有一个伟人梦,作为他的同龄人,你也可以有伟人梦。

  提问:请同学们设想一下,假如伟人细胞能够移植,你想移植哪个伟人的细胞,为什么?

  学生交流。教师评价。

  (四)课堂小结

  结束语:实现伟人之梦的历程虽然充满艰辛和坎坷,但我相信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勇往直前这些优秀的伟人细胞,一定会帮助你们走向成功之路!老师对你们充满信心!

  四、作业:

  请以“我的伟人之梦”为题,写一篇随笔。

  细胞的生活教学设计 6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

  2、观察自己制作的临时标本,练习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

  能力目标:

  1、学会制作临时装片

  2、进一步熟悉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3、仔细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

  情感目标:

  学生合作完成临时装片的制作及绘图。

  二、教学重点

  学会洋葱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的制作。

  三、教学难点

  学会洋葱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制作的基本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四、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回忆显微镜使用的基本步骤。(请同学回答,并进行实际操作)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如何计算的?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有什么特点?如何移动玻片标本?

  ①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X物镜;

  ②显微镜下观察的'物像成倒立的像;

  ③学会移动玻片标本是为了辨别玻片上有无污点的存在和玻片标本在不在显微镜观察的视野中。

  情景导入:

  亲爱的同学们当我们学会使用显微镜之后,一定想看看真实的细胞。我们把一个叶片放到显微镜下是看不到里面的细胞的。我们使用的显微镜是光学显微镜,只有将生物实验材料处理的薄而透明,让光线透过,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

  (二)玻片标本的分类

  自主学习:这一环节由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并简单归纳得出:

  1、材料的处理:薄而透明

  2、根据材料取得方法不同,玻片标本的分类:

  切片: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

  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

  装片:用从生物体上撕下或挑起的少量材料制成;有的生物非常微小,可以直接制成装片。

  3、根据保存的时间长短,玻片标本的分类:

  临时的标本和永久的标本

  (三)洋葱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的制作

  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生阅读教材:

  1、实验的目的:

  教师简要介绍实验桌上的有关实验材料

  洋葱鳞片叶、新鲜的黄瓜、清水、稀碘液、镊子、刀片、滴管、纱布、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

  2、以多媒体的展示,示范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并作简要说明。(学生动手环节,需巡视观察并及时进行知道纠正)

  3、由小组合作完成,结合导学案,并把观察到的植物细胞绘图。(强调绘图步骤)

  4、小组完成后,请同学总结回答。

  5、学生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并绘制简图(展示)。

  6、学生整理实验桌和收好显微镜。

  (四)课堂总结

  学生整理实验桌以及清洁收显微镜;

  学生完成技能训练中的测量与计算;

  (五)课堂练习

  (六)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

  细胞的生活教学设计 7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学生能说出细胞中含有的物质、以及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②能够描述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2.能力目标:

  通过类比、推测、分析、归纳等方法理解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及信息,同时尝试运用本节课知识对一些相关生活现象进行解释。

  3.情感目标:

  通过对细胞中的物质、能量及信息的理解,使学生能够认同细胞生命活动具有物质基础,细胞的生活是物质、能量和信息变化的统一,逐步建立“细胞是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这一生物学基本观点。同时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科学奥秘的情感,养成科学思维习惯。

  2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能够区别动植物细胞的异同点。但对于细胞是如何生活的却不是很了解,本节的内容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是一个比较抽象的内容,学生在充满好奇心的同时也对该节的内容难以理解。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细胞中含有的物质种类、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2)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教学难点:

  (1)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2)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5分钟)

  通过复习细胞结构,引入细胞是怎样生活的?

  展示PPT

  活动2【讲授】新课

  二新课

  (一)细胞中有哪些物质

  1.探究细胞内的物质

  (1)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处于不断运动中

  演示实验:

  1红墨水滴到清水的过程。

  2白糖溶于水的过程。

  设计思路:课堂通过观察一滴红墨水使烧杯中的水慢慢变红的过程,体会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处在不断地运动之中,目的是使“细胞中的物质”的教学具体化。教师再通过让学生观看白糖溶于水中的过程,从而突破物质是由分子构成、分子是运动的这一知识难点。

  小结:水和糖都是细胞中的重要物质。

  过渡:细胞中还有哪些物质呢?

  (2)细胞内含有的物质

  讲解:细胞中的物质分两类:一类是无机物,分子比较小,一般不含碳原子,如水、无盐、氧等 (不能燃烧部分);一类是有机物,分子比较大,一般含有碳原子,如糖类、脂类、蛋白质和核酸等(能燃烧部分)。

  演示实验:小麦粒燃烧的小实验。

  用铁丝穿一粒小麦粒,把它放到酒精灯上燃烧。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燃烧时发出光(光能),感到热(热能),小麦粒是否会完全被燃烧。

  燃烧后的小麦粒与未燃烧的小麦粒作比较,引导学生说出小麦粒中的物质分为能燃烧(有机物)的和不能燃烧(无机物)两部分。

  设计思路:通过小麦燃烧的对照实验,现象中明显可以看到能燃烧部分与不能燃烧部分,燃烧现象中放出光和热,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同时渗透对照实验的原则、现象中光与热为后面的学习能量的不同形式作了知识的铺垫。

  (二)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1问题过渡,细胞有物质组成,物质如何进出呢?

  讲述细胞膜的功能:

  ①能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

  ②把其它物质挡在细胞外

  ③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

  2举例:

  1.甘薯被晒成甘薯干有什么现象发生?

  2品尝地瓜干:吃地瓜干会感到甜味又说明了什么?(糖类没有出来) 3炎热的夏天人们容易出汗,尝一下,汗有什么味道?含有什么?

  问题:红苋菜放入清水中不会变色,但煮它的过程中汤却是红色的,为什么?

  (活细胞才能控制物质的进出)。

  设计思路:通过对生活常见几种现象问题的思考,以及品尝感受到有些物质能从细胞膜到细胞外出来,有些物质并未通过细胞膜到达细胞外,由此形象地引出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

  (三)细胞质中的能量转换器

  1回忆小麦粒燃烧时的现象:放出光(光能)和热(热能),说明小麦中储存着能量,知道能量的多种形式,

  2类比:汽车奔跑需要什么(汽油),汽车中的什么装置能使汽油燃烧让汽车跑起来?(发动机)发动机起什么作用?(能量转化作用)

  3教师设问导出下一问题:发动机是汽车中的能量转换器,那么细胞中是否也能能量转换器?

  讲解:植物细胞中叶绿体的作用,将光能转化成贮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线粒体作用将贮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使用,

  小结:细胞质中的能量转换器是叶绿体和线粒体。

  植物细胞的能量转换

  叶绿体:光能转换成贮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线粒体:将贮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动物细胞的能量转换

  有机物来自食物

  线粒体:将贮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设计思路:对于初一的学生理解能量转换器是个难点,小麦的燃烧、从汽车奔跑的生活经验中导出能量转换器的概念、通俗地解释细胞通过叶绿体和线粒体实现了能量的转变,从而突破这一难点。

  活动3【活动】小结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叶绿体和线粒体是能量转换器。可以认为,细胞的生活是物质、能量和信息变化的统一。

  活动4【练习】练习

  1、如果把细胞比作汽车的话,相当于汽车发动机的是( )

  A、线粒体 B、叶绿体 C、细胞膜 D、细胞核

  2、在植物细胞的细胞质中,与植物制造有机物有关的结构是( )

  A、液泡 B、线粒体 C、细胞液 D、叶绿体

  3、给花浇水的时候,一些有害的物质不能进入到植物细胞内,因为细胞内有控制物质出入的结构,它是( )

  A、细胞膜 B、细胞壁 C、细胞质 D、细胞质

  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有机物?( )

  A.糖类和脂类 B.蛋白质 C.核酸 D.水和无机盐

  5、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结构是 ( )

  A. 细胞壁 B. 细胞膜 C. 液泡膜 D.细胞质

  6、动物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是( )

  A. 液泡 B. 染色体 C. 线粒体 D. 叶绿体

  7、细胞含有 _______和_______两大类物质 。

  8、细胞的生活离不开_____和______。

  9、请你将下列细胞的不同结构与其相应的功能用线连起来。

  细胞膜 细胞的控制中心

  叶绿体 将化学能转变成细胞能利用的能量

  线粒体 控制物质进出

  细胞核 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

  第四节 细胞的生活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细胞的生活教学设计 8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明细胞的分化。

  (2)举例说明细胞全能性。

  (3)进行有关干细胞的研究进展于人类健康的资料搜集和分析。

  2.能力目标

  (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列举细胞全能性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实例,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的生物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尝试搜集和分析资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形成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

  (2)养成关注生物科学发展、关注人类健康、关注社会热点等的科学素养。

  学情分析

  一、教材和学情分析:

  “细胞的分化”是人教版必修一·第六章·第二节的内容,课标要求“说明细胞的分化”、“举例说明细胞的全能性”、“搜集有关干细胞的研究进展和应用的资料”,都属于理解水平,是知识性目标的较高要求。

  细胞分化既是细胞生命历程中的重要阶段,又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细胞全能性的知识是选修课本中细胞培养这一生物技术的理论基础,所以本节内容既是对细胞结构、功能、分裂等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又为学习遗传、变异打下基础。同时这节课与当今国际上生命科学的发展、疑难病症的治疗以及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密切相关。

  初中阶段,学生已学习过有关组织、器官、系统的知识,因此对于细胞的分化有感性认识,容易理解细胞分化对于各种组织、器官、系统的建成的重要意义。关于分化的本质和细胞全能性的原因,由于学生还没有学习基因的表达,所以会比较抽象难懂。干细胞知识是新课标教材新增的内容,与科技前沿联系紧密,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比较高。在学完“细胞的增殖”后学习本节,使学生对生物的个体发育有一个系统的理解。因此,结合图像信息、多媒体课件等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够达成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细胞分化的概念和意义。

  (2)细胞全能性的概念及实例。

  教学难点:

  (1)细胞分化的概念。

  (2)细胞全能性的概念。

  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教学流程图

  (一)教学流程图

  通过图片展示、设疑、分组讨论,学习细胞分化。

  展示植物组织培养、多利羊克隆实验等,获得关于细胞全能性的初步认识。

  通过资料收集、表达交流、图片展示,了解干细胞及其应用与研究进展。

  根据教师板书,学生串联教材核心知识,进行课堂小结。

  从学生熟悉的生命现象设疑、步步追问,导入新课。

  活动2【讲授】教学进程

  教学程序

  教师行为

  学生活动

  设计思路

  导入

  (3分钟)

  问题引入:

  1.多细胞生物通过什么方式增加细胞数目?

  2.细胞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在形态、结构上是否有差别?

  3.人体是由许多细胞构成的,构成皮肤和肌肉的细胞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相同吗?为什么?

  4.如果人体是由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完全相同的细胞构成,会是什么情况?

  由此引入——细胞分化

  板书:细胞的分化

  学生集体回答

  1.细胞分裂

  2.没有差别

  3.不同。但不能回答出原因或阐述不清

  4.讨论热烈,气氛活跃,学生会描述出多种情景。

  从学生熟悉的知识和现象引入新课,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积极参与到新课的学习中细胞分化及其意义(15分钟)

  播放PPT课件:给学生提供人体的有关细胞形态、结构多样的图像信息。

  提问:你们观察到的就是细胞分化的现象,请你们由此总结出细胞分化的概念。

  教师对回答给予肯定的同时,通过绘图引导学生完善概念

  学生观察、对比、并阅读教材P117倒数第二段,各小组讨论后推荐一人发言。

  学生的回答不完善,学生在教材上勾划概念,找出概念中的关键词,课件展示不同的细胞的图片,给予学生感性认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力、概括力。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感悟概念。

  提问学生:例举细胞分化的其他实例。

  学生跃跃欲试,教师请2—3位学生进行例举,然后评价。

  激起学生兴趣,培养迁移能力。

  紧接着继续追问:

  1.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的什么时期发生呢?

  学生对发生时期描述不完整,但都能联系生活的常识谈到一些,教师通过分析受精卵的分裂形成胚胎、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为各种血细胞、皮肤细胞脱落后,新细胞的补充等事例引导。

  教师讲述:细胞分化后形成了不同种类的细胞和组织,进而形成各种器官、系统,构成了多细胞生物体。

  2.从上述分析中,你们认为细胞分化有什么特点?

  教师再描述科学实验事实:离体培养的上皮细胞,始终保持为上皮细胞,而不会变成其他类型的细胞,直到死亡。由此说明,细胞分化还有什么特点?

  教师总结说明:细胞分化具有持久性、不可逆性(即稳定性)

  3.现在请同学们比较“细胞分化”的结果与“细胞有丝分裂”的结果有何不同?

  想一想:现代社会有多少种职业?如果没有职业分工,社会的运转状况会是怎样的?

  教师总结并提出新问题:一个社会要正常的高效运转,就需要有多种多样的职业分工。那么如果仅有细胞增殖而没有细胞分化,情况会怎样呢?细胞分化也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细胞、组织等,这有什么好处呢?

  多媒体展示讨论题:

  细胞分化的意义是什么?

  就一个个体来说,体内不同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呢?

  教师在点评的基础上继续引导:

  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一般多细胞生物体的发育起点是一个细胞(受精卵),细胞的分裂只能繁殖出许多相同的细胞,只有经过细胞分化,才能形成胚胎、幼体,并发育成成体。细胞分化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细胞分化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多细胞生物的每一个体细胞都是由同一个受精卵通过有丝分裂形成的,所以它们具有与受精卵相同的遗传物质,只是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不同的细胞中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在某些细胞中,控制某性状的基因是打开的,而控制另一些性状的基因是关闭的。

  学生分组讨论,由小组推选1人表达小组意见。

  学生总结归纳:发生在整个生命进程中。

  学生答:长期性、连续性等。

  教师总结:持久性

  学生答:分化具有稳定性(或不可逆性)。

  学生积极讨论,教师请2个同学阐述自己的分析结果(答案大同小异,教师及时引导归纳)

  (分化产生不同类型的细胞,最后形成组织;分裂增加细胞数目。)

  学生异常兴奋,发挥想象,众说纷纭。

  学生齐声答:也是为了让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高效运转。

  学生阅读教材P118第二段和第三段,然后由两个学习小组归纳后回答。

  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问题的能力。系新知识,回顾旧知识,培养学科能力。类比引起对下一问题的思考。

  回问新课导入时的“为什么”,再次激起学生深入思考。

  这部分内容较为抽象,主要由老师来介绍可以提高课堂效率,也利于学生的掌握细胞的全能性。

  (15分钟)

  承上启下发问:细胞分化具有稳定性、不可逆性,是不是细胞一旦分化就不再具有分裂分化能力了呢?

  教师不予评价,指出:1958年,美国科学家斯图尔德带着这样的疑问做了这方面的探究,请同学们观看PPT。

  PPT演示:胡萝卜的组织培养过程

  问:由胡萝卜韧皮部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培养成完整胡萝卜植株,这说明了什么?

  教师总结:这就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即: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学生有的说“是”,有的说“不是”。

  学生观看,并要求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培养过程。

  学生总结描述:

  组织培养过程:离体的高度分化的植物体细胞→愈伤组织→胚状体→试管苗→新植株

  答: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又能恢复分裂、分化的能力,并培养成完整植株。

  学生在教材勾划,找出概念的理解要点。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设计实验求证的科学思维;让学生感悟科学家的实验过程和方法。

  培养学生对概念实质的领悟力。

  表达与交流:

  结合这里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体现的细胞全能性,请同学们根据收集的资料和信息,谈谈植物组织培养有哪些重要应用?

  由课前收集该资料的2个小组推荐代表进行阐述,然后师生共同归纳:

  【快速繁殖花卉和蔬菜等作物,拯救珍稀濒危物种、与基因工程结合培育作物新类型等】

  通过资料收集,培养学生多渠道获取知识的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提出新问题:

  1.高度分化的动物体细胞具有全能性吗?

  PPT演示非洲爪蟾的蝌蚪核移植实验和多莉羊的克隆实验过程

  问:多莉羊“长得”会和哪个“母亲”更相似呢?

  在学生观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119第3段,交流讨论

  2.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以及高度分化的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为什么具有全能性?

  引导学生从细胞有丝分裂结果,染色体和DNA数目的变化来分析

  3.那么,克隆人能不能实现?为什么?

  师生共同总结:克隆人虽然在理论上是可以的,但它违背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人类的'伦理道德,所以不会实现。但我们可以利用克隆技术来克隆人的器官,以解决某些病人的疾苦。

  设疑: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高度分化的植物体细胞和动物细胞核具有发育为完整个体的潜能,但在生物体内,细胞分化是不可逆的,一般分化了的细胞不再恢复分裂能力,那么生物体如何补充衰老死亡的细胞?在生物体内,还有没有能较长时间保留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呢?

  教师播放PPT,进行总结和点评

  答:多莉羊与提供乳腺细胞核的“母亲”在外貌和形态上都相同,而与另外两个“母亲”都不同。

  结论:动物的体细胞很难表现出全能性,但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学生分析:通过有丝分裂所产生的每一个子细胞具有相同的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细胞分化后也不改变细胞内的遗传信息。因此分化的细胞中仍具有该生物的全套遗传信息。

  学生马上兴奋起来,讨论热烈,提请两个小组阐述各自的观点。

  学生阅读教材P119第4段

  答:有,干细胞。

  课前收集干细胞类型的小组汇报收集的成果,提到造血干细胞、胚胎干细胞等。

  培养学生“观察→对比→分析→得出结论“的思维方法。

  教师循循善诱,问题逐步深入,在一定的提示之下,学生能力得到提高。

  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学生通过资料收集了解科学知识,激发学生关注生物科学、关注健康。

  提出问题。

  1.根据自己平时从各种渠道获得的信息说说对白血病的了解?

  2.现代医学上什么方法治疗白血病?为什么?

  PPT演示“骨髓中造血干细胞分化出各种血细胞”的图片

  教师点评:这仅是干细胞的应用之一,下面请课前收集“干细胞研究进展及意义”的两个小组,汇报收集的信息。

  教师播放PPT,了解干细胞技术及应用。

  讲述:目前科学家已能在体外以干细胞为种子培育成功一些组织器官,来替代病变或衰老的组织器官。假如在年老时能使用上自己或他人婴幼儿或青年时期采集保存的干细胞及其衍生组织,那么人类长期追求的长生不老的梦想就有可能成为现实。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治愈白血病和某些遗传性血液病的惟一希望,在肿瘤和难治性免疫疾病的治疗中也有其独特的作用。

  答:白血病就是血癌;白血病患者的血液中正常的血细胞明显减少;免疫力下降等。

  答:骨髓移植。原因表述不清。

  总结出原因:移植的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可以分化出各种血细胞,使体内血细胞数目恢复正常。

  两个小组各推荐一个代表表达交流。

  通过问题,了解学生对身边科学的关注度。激励学生探索未知世界,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课堂小结

  (2分钟)

  请学生根据教师板书的网络图,概述本节课的核心知识。

  【可能的概括是:细胞分化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生命现象,细胞分裂是细胞分化的基础,通过细胞的分裂和分化,生物体才能完成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过程。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人类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通过组织培养,生产出大量的植物优良品种,拯救珍稀物种,为人类造福。对动物和人体干细胞的研究,将为人类战胜病魔带来福音。】

  请1—2名学生进行概括。其他学生同步思考,串联教材核心知识,训练学生概括和表达能力。

  课堂练习(5分钟)

  布置课堂教材练习,当堂反馈。

  布置课后练习。

  分别请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学生做记录。

  巩固新知。

  活动3【练习】作业布置及处理

  作业布置及处理。

  教材课后的基础题,在课堂结束前花1分钟,学生作答后教师订正。留较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拓展题,让学生结合课堂所学进行概括、迁移分析,由学习小组讨论、归纳后发表看法,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和提炼。

  细胞的生活教学设计 9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运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的装片。

  2、识别单细胞生物草履虫的细胞结构。

  3、说明单细胞生物是依靠一个细胞完成生命活动的。

  (二)过程与方法

  1、合作互助:学生在课前收集草履虫有关生命活动的资料(自主学习,初步认识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并可在课堂交流。

  2、实验验证:设计实验,实施实验,验证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

  3、得出结论: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同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2、实验过程中,养成实事求是和形成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3、培养学生热爱生物学的情感,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学情分析:

  1、本课教学内容针对的是七年级的学生,由于年纪小,大脑兴奋中心容易疲劳,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断变换教学方式给予刺激和加强。而我教授的七年级19/20/21班,班级的学习氛围浓厚,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敢于讨论和发表自己的看法,也愿意动手进行实验操作,从在课前分组布置收集资料任务时,马上就表现出相应的热情。

  2、通过之前的学习,该班学生已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即显微镜操作和临时装片的制作,具有小组合作的探究能力。

  3、学生对单细胞生物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是学生对单细胞生物如何生活,以及其具体结构还缺乏系统的认识。

  三、教材分析

  本节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章第三节。以实验观察一个细胞的生物体生命活动为主线,以细胞的结构、生活以及是构成多细胞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等知识为基础,通过合作学习、实验验证等多种方式让学生理解一个细胞的生物体可以独立生活,多细胞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的单位仍然是细胞,所以本节是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的归纳和总结──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单位。

  通过这节课学习还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质,如让学生分组收集其小组对草履虫有关生命活动感兴趣的资料,再对草履虫进行实际观察,设计草履虫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的探究实验等,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描述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难点:

  1、运用显微镜观察制作草履虫装片

  2、探索观察草履虫的各项生命活动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的资料收集

  在课前安排学生分学习组,利用网络和书籍收集,请每个小组针对自己所感兴趣的草履虫的生命活动查找资料,在课前将所收集的资料制作成PPT幻灯片。教师可以提示包括:

  1、草履虫的结构特点:观察草履虫的图片,认识草履虫的形状特点、了解其身体结构、运动情况、如何取食、怎样进行生长繁殖等。

  2、草履虫的生活环境:草履虫是生活在陆地还是水中?一般出现在哪里?它对环境生活的.要求有什么?

  通过课前资料的收集,一方面做到课内与课外的结合,在动态之中进行自主性学习;另一方面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与知识面,拓展课本中的内涵;此外,在课堂的教学中这些知识可以作为学生设计实验的依据,同时也能在实验中让学生验证所收集到的资料的真实性,从中又可以做到收集与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在其过程中不仅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还加强了小组合作能力。

  (二)课堂流程设计

  1、合作展示,激趣引入

  1.1合作展示:在本节课之前呢,老师布置任务,希望大家利用书籍和网络,查找收集有关草履虫生命活动的资料,制作ppt传到老师的电脑里,通过学生分组收集资料自主学习,在课堂前花大约五分钟的时间,让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小组收集的对草履虫相关生活感兴趣的资料,谈谈每个小组对草履虫的认识。学生在讲时,教师快速在黑板上板书他们收集的资料。

  1.2激发兴趣:总结每个小组的收集情况(学生收集到草履虫的资料有草履虫的细胞图片、名字的由来、生活环境、运动方式、取食消化,繁殖的方式等),从资料上认识到草履虫是一个具有生命体的生物,但是学生并未亲眼见到草履虫,它真的具有生命体的特点吗?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自然的过渡到新课题。

  2、步步拓展,完成探究

  为什么要选择草履虫作为我们观察的材料?原因是因为草履虫和好培养,可以利用稻草(由于草履虫在水稻田干涸时往往以包囊形式附着在稻草根部),加水培养出来(展示实物)。我们每位同学的实验桌上都放有草履虫的培养液,请学生用肉眼观察一下草履虫。你能看到他们吗?有的同学说什么也看不见,有的同学说看见一些白色的小点,总之草履虫体型很小,如果用肉眼很难看清他的生命活动,那么,要观察它,就需要借助──显微镜了,大家还记得显微镜是怎样操作的吗?

  2.1环节一:回忆显微镜的操作,请一位学生上来实际操作显微镜的使用,边讲解边操作,如果有操作错误,可请同学进行纠正(养成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意识)。第一步,取镜安放;第二步,对光,强调用低倍镜对光,视野雪白为止。

  2.2环节二:进行临时装片的制作,请一位同学上来实际进行草履虫临时装片的制作,边讲解边操作,第一步取洁净载玻片;第二步取草履虫培养液(注意他取的是上层还是下层);第三步盖上盖玻片(是否用棉花);第四步是观察玻片。利用显微投影仪,观察他做的装片。根据其装片情况提问题。

  教师预设问题:

  (1)草履虫的数量:为什么草履虫出现的少?取的是下层;为什么草履虫出现的多,取的是上层,解释这是因为草履虫喜光,而且其生活需氧,故其主要生活在水层的上层,所以取的时候要取培养液的上层。

  (2)草履虫跑得快我们能看到草履虫但是它的运动却很快,利用实验桌上的实验器材,想个什么办法呢?学生的回答用盐水,但是可能引起细胞失水;利用棉花纤维阻挡。强调棉花的量不能太多,否则不易观察。展示教师提前做的一张片子,进行示范。

  2.3环节三:探究草履虫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我们在学习生物的特征时,知道生物可以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称之为应激性,让学生回忆应激性的意义──趋利避害。那么草履虫可以做出这样的反应吗?引导学生从草履虫喜欢什么样的环境(利),讨厌什么样的环境(害)思考,再依据之前所学的科学的探究方法──实验法(通过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设计实验进行探究,结合学案,完成上面的相应内容,讨论出方案的同学可以分享其实验方案。请学生上讲台讲解他们的设计方案(互助合作学习,完善实验方案)。

  教师设置几点疑问:第一:我们能不能盖上盖玻片?不能,所以注意不要让水滴打湿镜头。第二:观察应激性该用低倍镜还是高倍镜呢?低倍镜,看到的数量多,易于统计。

  2.4环节四:实际操作观察草履虫,让学生有15—20分钟的操作时间,观察草履虫的结构、运动方式,结合教材70页的草履虫的结构图,思考这些结构和草履虫的生命活动有什么关系?完成草履虫应激性实验,同时将观察到的结构、现象记录在学案上。

  3、归纳整理,总结交流

  3.1请同学说说草履虫的运动是怎样完成的:草履虫的体表周围有许多的纤毛,草履虫是纤毛摆动着旋转运动的。

  3.2请同学说说草履虫的观察到的细胞结构:能看到食物泡吗?草履虫身体里所有的食物泡一样大吗?说明了什么?

  教师利用不同颜色的兵乓球代表食物、食物泡、食物残渣,利用草履虫模型,展示食物消化的过程:草履虫食物是微小的细菌和浮游生物,通过口沟纤毛摆动,细菌和微小浮游生物进入细胞内,形成食物泡。食物泡随着细胞质的流动逐渐消化和吸收。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由胞肛排出体外。

  3.3让学生谈谈你所观察到的应激性的实验结果:在清水和培养液中,草履虫选择待在培养液一边;当在培养液中加入食盐后,草履虫往清水一边移动,说明其可以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3.4同学们还观察到它的其他生命活动吗?可能会有学生会谈到他的分裂生殖。或者呼吸方式等。

  通过上述教师引导性提问,让学生总结出:通过我们的实验观察,了解到草履虫虽然只有一个细胞,但是它一样可以运动,可以消化食物,排除食物残渣,也能够对外界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有的同学还观察到草履虫通过细胞分裂产生下一代进行繁殖等特征,得出结论──单细胞生物也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所以我们说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4、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70页的内容,谈谈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益的一面是:单细胞生物是鱼类的饵料,草履虫能净化污水(展示未处理的生活污水和草履虫处理过的生活污水的差别);有害的一面是:寄生于人体,危害人类健康。如疟原虫、痢疾内变形虫,造成赤潮,危害渔业(展示视频今年夏季在我国深圳东部地区的赤潮现象)。

  5、结束(并引出下节课的思考),细胞是对大多数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但是在自然界中还是有一些特例,下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病毒,是如何生活的。

  六、课后反思

  生物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研究自然界中一切物质的运动、物质结构及变化、物质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科学的严谨性。而新课程标准的三大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倡导探究性学习”,在教学设计中通过具体的点滴的教学环节逐步实现。如本节课让学生收集资料自主合作学习,对单细胞生物生命活动的观察,体验到“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也可以独立进行生命活动”。

  尽管我们提倡学生从自主的探究学习中寻找问题的答案。但短短的课堂时间、简单的实验室设备和学生现有的科学素养都不可能完成对所有问题的探究活动。所以为了满足学生在短时期学到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学科结构的目的,在许多情况下探究学习的过程被简化。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就着重提出了“设计实验”这一环节中几个小而关键的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既体现了探究式学习的理念,也降低了学习难度。

  细胞的生活教学设计 10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会举例说明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2)知道分离各种细胞器的科学方法。

  (3)了解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

  2、能力目标

  (1)让学生通过类比认识细胞内各细胞器及其分工。通过课本内容的阅读和实际的问题的引导,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进而发展综合的能力。

  (2)利用课本插图和课件,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读图能力,提高分析、类比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建立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部分与整体统一的观点,有利于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细胞中的几种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

  2、教学难点

  (1)掌握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尝试构建细胞模型。

  (2)将这些细胞器的功能和生物体的相关生命现象联系起来并灵活运用。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利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氛围,同时应用自主探究法、讲述法、比较法等,引导学生思考一系列问题,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动手、观察、比较和总结的能力。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1)复习细胞的基本结构。

  (2)介绍亚显微结构,提示细胞内有很多具有不同功能的结构――细胞器。

  (3)提示学生分离细胞器的方法――差速离心法。

  2、自主学习

  让学生自主阅读书本P45-47,了解书本的细胞器种类以及各种细胞器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的特点。

  3、“你我来抢答,猜猜我是谁”

  (1)教师在屏幕上分别投影出八种细胞器的特点介绍,让学生猜测所描述的是哪种细胞器,并进行抢答,答对的小组将加分。

  (2)每一种细胞器猜测完成后,教师均对每种细胞器进行进一步的介绍,并且对具有相似结构的细胞器进行分析比较,帮助学生更好地分辨细胞器。

  4、细胞器特点的分类和归纳

  (1)八种细胞器的特点介绍完成后,教师再对细胞器的分类进行巩固,重温双层膜、单层膜和非膜结构的`细胞器分别有哪些。

  (2)通过动植物细胞的比较,让学生了解动物和植物细胞当中特有的细胞器,并能根据图对细胞的种类进行辨别。

  5、尝试组装特定的细胞模型

  (1)教师介绍不同功能的细胞,所含有的细胞器种类有所不同。

  (2)教师提出需要组装合成胰岛素的细胞。

  (3)学生上台,从八种细胞器中选取需要的细胞器,粘贴到相应的细胞中,

  细胞的生活教学设计 11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目前根据统计,人类因病死亡的总死亡率中,癌症居第二位,且日趋年青化,专家预测我国癌症死亡率将逐年上升。依据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课程理念与课程标准制定的内容标准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本节课知识目标确定为:

  知识目标:

  1、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2、讲出致癌因子

  3、预防和减少癌症发生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目标:本节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有密切联系,癌症的防治是社会关注的问题,因此,应突出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讨论癌症防治等情感教育目标。

  二、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关键,是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实施的办法可以通过名种教学活动来达到,让学生亲自体验和感悟,可通过评价的激励机制和导向来实现。为实现以上目的,教学设计采取如下方法进行:在课前1-2星期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主要内容有:

  1、危害人体健康的疾病有哪些

  2、调查生活周围人群中癌症患者及癌症的种类及患者的生活习惯等

  3、引起癌症的因素有哪些

  4、调查不同生活环境中(如工厂、化工厂、农村、城市)人群中癌症发病率的调查,

  5、如何预防癌症

  6、癌症是不治之症吗

  7、走访抗癌英雄,了解抗癌事迹。要求学生记录并统计调查结果,上课时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讨论、交流,加深认识,掌握知识目标的同时,达到情感教育目标。

  三、教学程序:

  程序 教师组织与指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言:目前威胁人类健康造成死亡的主要疾病有那些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什么叫癌细胞。 学生根据调查到的情况讨论发言:

  1、心血管病

  2、癌症

  3、艾滋病

  4、糖尿病

  5、恶性的传染病 等 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及对癌症的关注。

  探讨癌细胞的概念特 征 组织学生对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的比较研究进行讨论。 学生展示他们的调查成果。幻灯或投影展示癌细胞病理切片、图片。分组讨论得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1、无限增殖

  2、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3、容易在体内扩散 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

  讨论致癌因子 组织学生分组汇报,引导学生从物理、化学、生物三方面对致癌因子分类。投影正常细胞和紫外线照射的色素细胞图片,引导学生讨论:

  1 、晒太阳对体有什么好处

  2、如何正确处理日光浴与预防紫外线过度辐射之间的联系

  3、为什么臭氧层破坏会导致皮肤癌患者增多引导学生对日光浴的利弊进行辩证思考,并引发学生关注臭氧空洞这全球性环境问题,同时引导学生了解为什么不提倡吸烟。

  各小组调查代表展示他们的调查成果、阅读阅读材料1、2、3讨论得出致癌因子有:

  1、物理致癌因子:主要指辐射,如紫外线、x射线等。

  2、化学致癌因子有数千种,主要有:无机物如石棉、砷化物、铬化物、镉化物等;有机物如黄曲霉毒素、亚硝胺、联苯胺、烯环烃等。

  3、病毒致癌因子:如rous肉瘤病毒。

  4、引导学生讨论环境污染是导致癌症的重要因素。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认识和关注身边的致癌因素。

  致癌因子为什么会导致细胞癌变 让学生阅读课文、讨论分析细胞癌变的原因,引出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概念。

  指出原环境中的致癌因子会损伤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使细胞中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细胞。 学生阅读课文、进行讨论分析交流。

  培养学生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

  怎样预防癌症 组织学生进行教材资料分析和讨论:病从口入用于癌症是否合适自己和家人的日常生活中 , 那些做法会增加患癌的机会 那些做法有利于预防癌症 学生阅读阅读材料

  4、讨论、举例课前调查到的不良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 让学生通过活动讨论,养成以健康的生活方式防癌的情感。

  人类将彻底战胜癌症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讨论、分析:确信人类将彻战胜癌症。

  学生阅读、讨论、分析得出结论。 落实科学、技术、社会相互关系的教育,进一步开阔学生的眼界。

  课堂学习 引导学生讨论拓展题 1和2。 学生讨论分析、派代表发言。 用以评估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高中生物细胞的癌变知识点归纳

  细胞的癌变是指在生物体的发育中,有些细胞受到各种致癌因子的作用,不能正常的完成细胞分化,变成了不受机体控制的、能够连续不断的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

  癌细胞具有能够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癌细胞表面发生了变化的特征。

  能使细胞发生癌变的致癌因子有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病毒致癌因子。

  物理致癌因子:主要是辐射致癌;化学致癌因子:如苯、坤、煤焦油等;病毒致癌因子:能使细胞癌变的病毒叫肿瘤病毒或致癌病毒。

  细胞癌变的机理是癌细胞是由于原癌基因激活,细胞发生转化引起的。

  预防细胞癌变的措施: 避免接触致癌因子;增强体质,保持心态健康,养成良好习惯,从多方面积极采取预防措施。

  细胞的生活教学设计 12

  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主要讲述了细胞的衰老及细胞编程性死亡这两个细胞生命活动的正常现象。细胞分裂使细胞数量增加,细胞分化使细胞种类增加,此外正常的细胞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还在不断的衰老,最后死亡,这种由基因控制的细胞的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称为凋亡;但如果在细胞的正常发育过程中受到损伤或中断那么其死亡成为坏死。通过本节的学习能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凋亡是细胞发育中的正常现象。

  2)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细胞衰老和凋亡是细胞生长发育中的正常现象

  细胞凋亡的概念理解

  难点:理解细胞衰老和凋亡是细胞生长发育中的正常现象

  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的区别。

  学情分析:

  本节课前我们学习了细胞的增殖、分化,所以对抽象的细胞生长发育过程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每一个都要经历生老病死的过程,但是微观抽象的细胞衰老又是怎么样的呢,是否能通过研究细胞衰老,凋亡来延年益寿呢等等这些问题都将会引起学生的兴趣。与此同时,学生认知能力不断完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等都有了明显的提高,结合学生以上的特征,我将运用一些图片等来创设大量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和概括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细胞衰老与个体衰老的关系,及衰老细胞的基本特征,举例说出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是一种正常的生命活动。

  技能目标:

  学生能针对具体问题开展讨论,培养合作交流和讨论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所展示的实例提问,培养学生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让同学正确理解细胞衰老,衰老是生物界普遍的正常现象。增强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及对生命的珍爱。

  教学策略:

  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本节课主要采取问题讨论法,同时兼用了分析资料等多种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时,创设一定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能积极思考问题。通过对比教学使学生对知识有着更深入的理解,注重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

  学法指导:

  本节课主要采取讨论学习法。细胞的衰老和凋亡只是较抽象,故在启发式教学的基础上,创设大量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处理讨论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激发学习兴趣的双重目的,也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如在学习细胞凋亡概念时,向学生展示胎儿手的发育过程变化,和学生一同讨论概括出细胞凋亡的概念。与此同时本课还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学习法进行学习,引导学生对衰老的细胞和人体的衰老进行对比,通过对比更好的理解细胞衰老与个体衰老的联系,清晰的理解衰老细胞的特征。

  教学过程设计

  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

  电影《童梦奇缘》中刘德华四个年龄段的图像

  提问:

  (组织学生之间讨论,完善一下的`答案)

  1.人体衰老是有哪些表现

  教师总结:

  衰老的人体通常表现为皮肤褶皱,头发斑白,行动迟缓,出现老年斑。

  过渡提问:

  老年人体内是否存在幼嫩的细胞年轻人体内是否有衰老的细胞从而引入今天的内容。

  2.给予相关信息:人体细胞每天的更新率为1%~2%.也就是说,每100个细胞当中,每天有1~2个细胞更新。其中肝细胞寿命为18个月,皮肤细胞的寿命为十多天,消化道内壁细胞寿命只有几十个小时。

  总结:个体的衰老是因为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

  提问: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间有什么联系呢(组织学生讨论,完善结果)

  总结:单细胞生物 细胞衰老=个体衰老 多细胞生物 个体衰老细胞衰老

  3. 过渡:我们上课前分析了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衰老,那么我们如何才可以判断一个细胞是否衰老呢,人体衰老与人体细胞衰老有什么联系么

  活动:列举人体衰老的各特征,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人体会表现出这些特征

  总结:衰老细胞线粒体数目减少,体积增大;细胞核体积增大,颜色变浓等等

  4.过渡: 生物体内的细胞因衰老而死亡,但是正如人的死亡一样细胞的死亡也有意外和自然死亡两种,前种称之为坏死,而后者则是我们接下来、要将的细胞的凋亡。

  展示图片:

  胎儿手的发育过程图片

  提问:让学生解释这个原因

  总结:在胎儿手的过程中,五个手指最初是愈合在一起的,后来随着时间的细胞自动死亡,清除多余的细胞,才发育为成形的手。这个过程是由基因决定的。介绍蝌蚪发育的过程

  提问:从以上两个例子,哪位同学能总结出,细胞凋亡是什么吗,它的作用是什么

  总结: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过程。其功能为清除多余的细胞。

  5. 设题 巩固:

  下列哪个属于细胞凋亡,哪个属于细胞坏死。

  1.利用紫外辐射杀死细胞

  2.出车祸导致受害者股骨头坏死

  3.单性植物中花器官的退化

  4由于营养缺失导致的死亡

  板书设计

  4.3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

  1.细胞的衰老与个体衰老的关系

  单细胞生物 细胞衰老=个体衰老 多细胞生物 细胞衰老个体衰老

  2.细胞衰老的特征

  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 体积变小,代谢减慢

  2. 细胞内酶的活性降低

  3. 细胞内色素逐渐积累

  4. 细胞内呼吸速率减慢

  5. 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能力降低

  6. 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

  细胞的生活教学设计 13

  目的要求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初步知道什么是细胞,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教给学生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物体的方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挂图或投影片——洋葱表皮细胞、其他植物的细胞、动物的细胞、人的细胞、显微镜。

  2.洋葱、镊子。

  3.显微镜、滴管、碘酒、吸水纸等。(有条件的学校准备。如果只有一台显微镜,可以让各组代表进行观察,其他同学在完成本课教学任务之后再轮流观察。撕洋葱表皮、装切片、调焦等需当堂操作,以使学生感到更真实。如果有多台显微镜,可以分组观察,留一台显微镜当堂装片、调焦,其余几台在课前放好洋葱表皮切片并调好,以节约教学时间。)

  教学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1.谈话:在自然课中,我们已经认识了很多自然事物。其中哪些是有生命的?

  2.讲解:

  植物、动物、人都是有生命的。由于它们都是有生命的,所以把它们归为一类,统称“生物”。自然界中无生命的物体——砂、岩石、水、空气等,称为无生物。

  植物、动物、人,从外表看是很不相同的,那么它们的身体是否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个问题。

  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细胞

  讲述:下面,我们先来进行一项观察。每个组都有一块洋葱(俗称葱头),用镊子在洋葱表面撕下一层薄薄的膜(教师演示一下),这是洋葱的表皮,观察它是什么样的?

  分组观察。

  汇报观察结果。

  讲述:

  用肉眼看,我们只能看出洋葱表皮是一层薄薄的、软软的、近似透明的膜。要看得更清楚,需要通过显微镜来观察。

  (出示显微镜或图。)

  2、显微镜是一种精密的放大仪器,由镜座、镜柱、镜筒、镜头(目镜和物镜)、反光镜、载物台、准焦螺旋等部分构成。

  讲解、演示:通过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的方法是这样的……(略,详见参考资料。有显微镜的学校,教师可边讲边演示;没有显微镜的学校,教师可利用图讲。通过讲解,使学生粗略地了解显微镜的用法。)

  分组观察。

  汇报:你在显微镜中看见了什么?你能在黑板上简单地画一画吗?

  讲解:

  (出示洋葱表皮细胞构造图,或看书。)

  通过用显微镜观察,我们发现洋葱的表皮并不是像用肉眼看到的那样,仅仅是一层近似透明的薄膜,而是由很多小格子构成的。这些小格子是细长的,两头比较尖,一排排的,排列得很整齐、很紧密。这些小格子叫做细胞。(板书课题)每一个小格子是一个细胞。

  细胞由四部分构成:周围是细胞壁和细胞膜,中间有细胞核,细胞核与细胞膜之间是细胞质。

  细胞很小,用肉眼看不见,在显微镜中看到的大约放大了××倍,一小片洋葱表皮由很多很多细胞构成。

  3、提问:

  洋葱表皮是由什么构成的?

  洋葱表皮细胞由哪几部分构成?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植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

  讲解:这是一幅通过显微镜拍摄的叶的纵切照片,这是叶的正面,这是叶的背面,这是叶脉。

  观察:

  叶的构造与洋葱表皮的构造有什么相同?

  指出哪些是细胞?分别是什么形状的?

  叶细胞的大小相同吗?哪个部位的细胞比较大?哪个部位的细胞比较小?

  (3)观察根的纵切

  出示根的纵切图(或看书)。

  讲解:这是一幅在显微镜下拍摄的根尖纵切的照片。

  观察:

  根是由什么构成的?指出哪是根的细胞?

  根细胞的形状、大小相同吗?

  (4)观察茎的横切

  出示茎的横切图(或看书)。

  讲解:这是一幅在显微镜下拍摄的幼茎横切照片。这是茎的表皮部分,这是茎内的导管部分。

  观察:

  茎是由什么构成的?指出哪是茎的细胞?

  茎的细胞形状、大小相同吗?哪个部位的细胞比较大?哪个部位的细胞比较小?

  (5)教师小结:通过以上观察,我们知道植物的根、茎、叶等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植物各部分的细胞有大有小,形状不尽相同。

  2.指导学生认识动物体、人体也是由细胞构成的`

  (1)出示挂图或投影片——蝾螈的表皮细胞,蟾蜍的卵细胞,人的血细胞、骨细胞、口腔粘膜细胞和神经细胞。

  (2)讲解:动物体也是由细胞构成的。这是两栖动物蝾螈的表皮细胞、蟾蜍的卵细胞,这是人的血细胞(红血球)、骨细胞、口腔粘膜细胞和位于脑和脊髓中的神经细胞。

  (3)观察:

  这6种细胞分别是什么样的?

  哪种细胞比较大?

  (4)教师小结:通过观察,可以知道人和动物的身体也是由细胞构成的,各部分的细胞形状、大小不同。

  3.总结关于细胞的知识

  (1)讨论:通过以上观察,我们知道植物是由细胞构成的,动物是由细胞构成的,人体也是由细胞构成的。根据以上事实,我们可以进一步得出什么结论?(或问:根据以上事实,你能用一句更简单的话来总结吗?)

  (2)讲解:

  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最小单位。每个细胞都是有生命的,有生、有死,能生长、能繁殖,需要不断吸收营养,也要不断向外排出废物。

  有些低等生物只由一个细胞构成。大部分生物由很多很多细胞构成。生物的生长发育、衰老死亡都与细胞有关系。例如,植物的生长过程,就是各部分的细胞不断长大的过程;如果人的某个部位的细胞大量坏死了,这个部位的机能就会丧失了。

  巩固应用

  1.讲述:这节课我们研究了生物体构造的相同点。

  2.提问:

  (l)各种生物外表不同,身体构造有什么相同?

  (2)说一说,关于细胞你都知道了哪些知识?

  3.讲述:

  对于细胞的研究,是现代生物科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阶段,我们只是初步认识了细胞,以后到中学,还要进一步学习关于细胞的更多的知识。

  布置作业

  搜集关于细胞的资料。

  板书设计:

  细胞构成生物体

  (生长繁殖变化)决定细胞

  课后反思:

  本节课对于细胞的观察是非常重要的,要会绘制细胞图,让学生弄清楚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

  细胞的生活教学设计 1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细胞有哪三种分裂方式。

  2.掌握细胞周期的概念。

  3.深刻理解并掌握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及各个时期变化特征。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3.培养学生概括总结及语言表达能力。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及各个时期的变化特征。

  【教学难点】

  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的变化情况。

  【教学方法】

  探究式。

  【课前准备】

  flash动画、多媒体、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导语] 在现实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有的同学比较爱脱头皮屑,头皮屑就是死亡的表皮细胞。尽管头皮屑天天脱,但是我们这些同学的脑袋并没有因为头皮屑的脱落而一天天的减少吧?这是因为通过细胞的分裂产生了新的细胞补充了上来。细胞是如何进行分裂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探讨的内容:

  [板书] 第三节 细胞的增殖

  [投影] 展示教学目标。

  学生:阅读教学目标并简单记录,了解本节课知识、能力、德育应达到的具体要求。

  教师:细胞分裂的结果都是一样的,都是实现了细胞数目的增加。那细胞分裂的过程是不是遵循同一个模式呢?不是的。

  有丝分裂

  [板书] 一、分裂方式 无丝分裂

  减数分裂

  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其中的一种分裂方式——有丝分裂。

  [板书] 二、有丝分裂:

  (一)细胞周期:

  [指导阅读] 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具有一定的周期性,我们把它称为细胞周期。那么,什么是细胞周期?请阅读课本34页第一段。

  投影展示阅读提纲:

  1. 什么是细胞周期?

  2. 一个细胞周期包括哪几个阶段?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培养自学能力)

  教师提问,找1—2名学生回答。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学生脱离课本回答)

  细胞周期: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如右图所示细胞有丝分裂一个细胞周期所用的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①甲→乙的过程表示分裂间期

  ②乙→甲的过程表示分裂期

  ③一个细胞周期是指甲→甲

  ④一个细胞周期是指乙→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③ D.④

  学生:思考并回答。

  [指导观察]请同学观察课本34页图11。

  教师提问:通过看图你可以发现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是间期所占的'时间长还是分裂期时间长?

  学生:带着问题看图。

  学生回答:在细胞周期中,间期比分裂期长。

  教师:下面以植物细胞为例来讲述一个细胞周期中细胞内发生的变化

  [板书] (二)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教师: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间期细胞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板书] 1.间期:完成组成染色体的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DNA复制的结果是一个变成两个。

  详细讲述染色体的复制(边绘图边讲解):

  ①基本形态:染色体上具有着丝点

  染 形态:一条染色体形成两个完全一样的姐妹染色单体,但是

  色 ②复制结果 共用着一个着丝点

  体 数量:一条染色体复制完毕仍然是一条(着丝点数目没变)

  强调:染色体复制的结果并不是染色体数目的增加,而是DNA加倍,而且在间期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是长的细丝,呈染色质状态。

  教师:间期准备工作结束之后,细胞分裂便进入分裂期。人们为了研究方便,人为地把它分为前、中、后、末四个时期。

  [板书]2.前期:

  [演示动画] 首先介绍动画上各部位的名称,然后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细胞内所发生的变化。

  教师提问:在前期细胞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大家阅读课本35页最后一段,并简单概括为几点

  学生:仔细观察(培养观察能力),带着问题阅读课本并总结概括。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前期特征:

  [板书] (1)染色质变成染色体,散乱分布。

  (2)核膜逐渐解体,核仁逐渐消失。

  (3)出现了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学生:做笔记。

  教师:在前期结束之后,细胞分裂便马上进入中期。

  [板书] 3.中期

  [演示动画] 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在前期散乱分布的染色体到中期染色体的位置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用语气强调“位置”二字)

  教师:你看到了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染色体的着丝点移向细胞中央。

  教师引导:如果把细胞当做一个地球,这个位置(指动画上细胞中央)相当于什么?

  学生回答:赤道。

  教师介绍赤道板的概念

  教师再问:染色体的着丝点怎样到的赤道板?

  学生回答:纺锤丝的牵引。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中期特征:

  [板书] 纺锤丝牵引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教师讲述:在中期由于纺锤体清晰可见,染色体的形态比较固定,因此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最好在中期。

  教师:中期结束之后,细胞分裂便进入后期

  [板书] 4.后期

  教师边讲解边演示动画,学生边听边观察。

  教师讲述:在后期,每个着丝点都分裂成两个,原来共用着一个着丝点的两个姐妹染色单体随着着丝点的分裂而分开成为两条独立的染色体。

  教师提问:到了后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发生了怎样变化?

  学生回答:染色体的数目增加一倍。

  教师讲述:着丝点一分为二,染色体数目加倍以后,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分离开的染色体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这样一来,细胞的两极就各有一套形态和数目完全相同的染色体。

  [板书] 着丝点一分为二,染色体数目加倍,纺锤丝牵引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

  学生:整理课堂笔记。

  教师:染色体到达细胞两极之后,细胞分裂便进入最后一个时期——末期。

  [板书] 5.末期

  教师演示动画,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细胞内发生的变化

  教师:在末期细胞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大家阅读课本38页第二段,简单概括为几点,并与前期做比较。

  学生:仔细观察,带着问题阅读并概括总结。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

  [板书]

  (1)染色体恢复到染色质状态。

  (2)纺锤体逐渐消失。

  (3)出现了新的核膜、核仁,形成了新的细胞核。

  (4)出现了细胞板,细胞板向四周扩展形成了新的细胞壁。

  学生:整理课堂笔记。

  教师提问:有哪些结构在前期出现而到末期消失,又有哪些结构在前期消失而到末期又重新出现?

  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回答。

  师生共同归纳整理:在前期出现的染色体、纺锤体到末期消失了,在前期消失的核膜、核仁到末期又出现了。

  教师:等到新的细胞壁形成之后,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子细胞,这一细胞周期结束,新产生的子细胞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的分裂间期状态,体现出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周期性。

  [小结]

  动画展示有丝分裂的全过程,师生一起回顾在一个细胞周期内发生的连续的变化及特征。

  《细胞增殖》知识点总结

  1、染色质:在细胞核中分布着一些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这些物质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在细胞分裂间期,这些物质成为细长的丝,交织成网状,这些丝状物质就是染色质。

  2、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期,细胞核内长丝状的染色质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就形成了光学显微镜下可以看见的染色体。3、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在细胞有丝分裂(包括减数分裂)的间期进行自我复制,形成由一个着丝点连接着的两条完全相同的染色单体。(若着丝点分裂,则就各自成为一条染色体了)。每条姐妹染色单体含1个DNA,每个DNA一般含有2条脱氧核苷酸链。

  4、有丝分裂:大多数植物和动物的体细胞,以有丝分裂的方式增加数目。有丝分裂是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亲代细胞的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

  5、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这是一个细胞周期。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从细胞在一次分裂结束之后到下一次分裂之前,叫分裂间期。分裂期:在分裂间期结束之后,就进入分裂期。分裂间期的时间比分裂期长。

  6、纺锤体:是在有丝分裂中期细胞质中出现的结构,它和染色体的运动有密切关系。

  7、赤道板: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准确地排列在纺锤体的赤道平面上,因此叫做赤道板。

  8、无丝分裂: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的变化。例如,蛙的红细胞。

  公式:

  1)染色体的数目=着丝点的数目。

  2)DNA数目的计算分两种情况:

  ①当染色体不含姐妹染色单体时,一个染色体上只含有一个DNA分子;

  ②当染色体含有姐妹染色单体时,一个染色体上含有两个DNA分子。

  语句:

  1、染色质、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的关系:第一,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细胞中的两种不同形态。第二,染色单体是染色体经过复制(染色体数量并没有增加)后仍连接在同一个着点的两个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当着丝点分裂后,两染色单体就成为独立的染色体(姐妹染色体)。

  2、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的关系和变化规律: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以染色体着丝点的数目来确定的,无论一个着丝点上是否含有染色单体。在一般情况下,一个染色体上含有一个DNA分子,但当染色体(染色质)复制后且两染色单体仍连在同一着丝点上时,每个染色体上则含有两个DNA分子。

  细胞的生活教学设计 15

  教学目标:

  1、读课文,理清思路,学习本文安排做事情的巧妙

  2、分析贾里的人物形象,了解他的行为与思想的联系

  3、联系生活实际,认识只有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才能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

  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2

  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3

  教学设计:

  读课文,合作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并进行概括

  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田小菲少年时的理想是能进北大学习,并在她13岁时实现了这个梦想。是不是所有的理想都会成为现实,所有的人都能品尝到成功的甘甜?今天我们来看另一个故事。

  2、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词语意思,并把注释中的拼音标到文中相应位置,划出文中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

  3、合作学习:

  把自己共同有疑问的字、词举手提出来,全班共同解决。

  4、强调重点:自诩荟萃茅塞顿开

  5、读课文:思考:

  (1)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2)概括故事大概内容(用一两句话)

  (3)故事共写了几件事,分别给它们加一个简短的小标题。

  (a.化敌为友b.矮个风度c.打工计划d.意外成功)

  6、试着给“打工计划”编一个剧本

  提示:地点——某服装厂劳资科

  人物——贾里劳资科接待者

  要求:模拟当时的情形,揣摩人物的心理。

  7、总结:

  8、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造句:荟萃茅塞顿开道听途说一鸣惊人

  无动于衷可歌可泣沸沸扬扬

【细胞的生活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细胞分化教学设计04-29

伟人细胞教学设计09-15

《单细胞生物》教学设计10-28

《细胞》教学设计(精选8篇)02-28

细胞分化教学设计3篇01-23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教学设计12-06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教学设计09-23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优秀教学设计03-14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教学设计01-19

高中生物细胞的癌变教学设计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