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百分网手机站

《竹影》教学设计

时间:2020-09-08 12:57:14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竹影》教学设计模板

  《竹影》教学设计模板

《竹影》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设计]创意说明:以合作的形式,层层深入地探究,是本设计的特点。这篇自读课文看似浅显,不过是写了童年时期一个有趣的游戏,其实作者在这个游戏的回忆中,有两个发人深思的问题:艺术与游戏的关系;家长对孩子游戏的引导。教学步骤:一、导入简介丰子恺。二、小组探究1.用一句话概括本文主要内容。2.你认为作者主要是为了写游戏,还是写游戏与艺术的关系的,或者还有别的目的?3.你认为文中“父亲”这一角色可有可无吗?4.你有过夹杂艺术因素的童年的游戏吗?与作者相比,你的遭遇如何?三、课堂交流1.概括本文内容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写了一则童年游戏,它还包括在游戏中萌生艺术的兴趣,以及大人对这种兴趣的呵护。2.本文在写游戏与艺术的关系时,处理得十分自然,这也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因为艺术与游戏的关系确实很微妙,若刻意为之,便会弄巧成拙,索然寡味。(这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补充一点中国画理方面的知识。)3.“父亲”这个角色不可忽视,这是一个很高明的父亲,能给我们很多启示。4.第4个问题,学生一定有许多感慨,但不要扯得太远,要紧扣课文。四、语言品析让学生找文中写得最生动的句段,并谈谈自己的理解。[资料整合平台]课文扩读材料童趣/留白(摘自网上)儿子从小就对绘画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每天趴在桌前不停地画,花、鸟、虫、鱼无所不通。向来抱着“给儿子一个快乐童年”的观念,我对周围人建议儿子进美术班接受早期培养的劝说无动于衷,由着他在纸上放马驰骋,自由想象。儿子有段时期迷恋画十二生肖,并且喜欢对我们进行提问。这下麻烦来了,因为纸面上十二个奇形怪状的动物似是而非,让人难以辨别。好在我发现了一个秘密:儿子画的老虎无论像猫还是像鼠,额头上无一例外地标着个“王”字。掌握了这一诀窍,每次提问,我都踊跃回答,抢先将老虎说出,赢得儿子一个赞许的微笑,剩下的难题留给老公。儿子对大阳有个贴切的比喻:大阳像个小刺猬。理由是大阳发出的光线看上去像刺猬身上的刺。这比喻令我大跌眼镜,晴朗的日子看天,想起儿子绝妙的比喻,不由对着那只刺猫发笑。儿子对说谎的人深恶痛绝。一次全家到公目玩,老公陪儿子玩“海陆空”游戏。管理员对老主顾实行优惠政策,老公假称自己也是老主顾。儿子听了大叫:“爸爸说谎变长鼻子!”某一日老公到0幼儿园接儿子,骑车走在路上,夕阳西照,人的影子拉得老长。儿子忽然对着影子大喊:“瞧,爸爸的鼻子变长了!”这一发现让儿子重新记起老公在公园的恶行,恍然得出结论:原来说谎的人鼻子真的会慢慢变长呀。我和老公无语。儿子坐在车背后,诗兴大发:“小孩子说谎,大了变长鼻子;大人说谎,老了变长鼻子;老人说谎,死了变大象。”最后一句出人意料,无限的诗意在里面。儿子的文学“才能”初露端倪。我听了感慨万千:有儿如此,夫复何求?使用建议:选文与课文皆取材于童真童趣,然立足点正好相反,所表示的话题也同中有异。若将两篇文章以及同学自己的某些童年经历放在一起仔细探究,定然会发现一些有趣而又深刻的道理。

  《竹影》教案教学设计17

  教学目标 1、 掌握生字词,能读准字音,分辨字形,知道意思。 2、 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 教学重、难点 1、 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 2、 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3、 领会蕴涵在童稚的活动中的艺术和美。 教学过程 一、谜语激趣,导入新课: 我们来猜个谜语:你有我有他也有,黑身黑腿黑黑头,灯前月下跟你走,就是从来不开口。(影子) 请同学们再来听首儿歌: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影子是个小黑狗,常常跟着我,影子在左,影子在右,影子是个好朋友,常常陪着我。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影子的文章——《竹影》。 2、简介作者:丰子恺先生从游戏里、生活里创造了艺术之美。他是一位在音乐、绘画、散文等多方面卓有成就的艺术大师。他是如何从游戏里、生活里创造出了美呢?今天我们走进丰子恺的《竹影》,一起从游戏里、生活中去发现并领略美吧! 二、 朗读课文,整体感悟 1、检查预习,抽生读,齐读,记住这些词语。 2、请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思考:(1)课文题为竹影,它是以写景为主还是以写人物活动为主(人物活动),然后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主要叙述了我和小伙伴夏夜乘凉时看竹影,描竹影的游戏,听爸爸给我们讲解中国画知识,得到了一次艺术体验,从中获得了艺术美的发现) (2)本文表现了怎样的主旨?明确:本文表现了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3、上学期,我们曾学过一篇古文《童趣》,描写了小孩子眼中的奇特的世界。本文也是写孩子眼中的世界。请同学们再次阅读课文,速度可以稍快些,看看文中的小伙伴在夏夜乘凉时都看了些什么?做了哪些富有童趣的事情? ——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 ——研究天空中光线、颜色的变化;讨论人影头上有烟气的原因;用画笔描地上的人影和竹影……三、 品味赏析,体验童趣 课文写我和小伙伴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充满童趣。你觉得文中哪些描写最生动地表现了童趣?为什么?找出来,有感情地朗读。

  1、第二、三小节的几处描写最有趣: A、华明“在水门汀上热心地描写自己的影。描好了,立起来一看,真像一只青蛙,他自己看了也要笑。”(描自己的影子,把自己描成一只青蛙竟然还笑。而大人这时候往往就会赶紧趁无人注意,把这影子涂掉,因为会觉得这是一种丑化。) B、我学他的口头禅喊他“对起,对起,给我也带一枝来!” C、门口一个黑影出现,好像一只立起的青蛙,向我们跳将过来。 D、他不待我们回答,一屁股坐在藤椅上,剧烈地摇他的两脚。 2、作家在写作时往往会运用能显示自己独特风格的语言表达方式。

  (1) 传神的用词。(丰子恺先生学过佛理,性格内敛,因而语言显得古朴简约,力求明白易懂。) A、“月亮已经升得很高,隐在一丛竹叶中。”“隐”字把月亮完全人格化,将月亮像人一样很害羞的样子形象地表达出来。 B、他从身边摸出一枝半寸长的铅笔来,在水门汀上热心地描写自己的影。”“热心”二字本来是用作待人态度,但用在这里,非常新鲜,同时又成功地描述了华明认真的模样。 (2) 精巧的修辞修辞运用使文章生色不少,本文中几处比喻就写得非常传神 A、“天空好像一盏乏了油的灯,红光渐渐地减弱”,形象地把天空上的光线变化过程展现出来。 B、 “门口一个黑影出现,好像一只立起的青蛙,向我们跳将过来”,既突出了小孩的顽皮劲儿,又较好地点出光线不明给我们视觉带来的模糊印象,符合生活常理。 (这些比喻被作者运用得如此生动,一方面是作者平时注意观察生活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作者想像力丰富的原因。) 3、总结:通过大家的细细品味,我们可以发现本文的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同时借助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把我们带入了孩子们的童稚活动中,也让我们进入了美的世界。4、其实每个人都有过童年,也有过充满童趣的心灵和思维,只是许多人在长大后就渐渐把童心丢失了。我们在童年时常常做游戏,用泥巴捏小动物,偷砖头垒房子,在墙壁、在地上到处画画……还可能因此被家长、老师责怪。其实这就是一种艺术的创造。如果有人在这个时候关心你、引导你,也许你就会有艺术上的发现,也许日后,你就会在这些方面有所成就。文中的父亲就是这样一位很好的引导者。读一读文章中对父亲的描写,评价一下这是一个怎样的父亲?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父亲的善于引导,简要地作些评价。 (爸爸能从孩子的游戏引入艺术的教育,说明他因势利导,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主要有三处: A、第3小节:忽然一个大人的声音在我们头上慢慢地响出来:“这是管夫人的!”……他明明是来得很久了。 (父亲早就来了,却耐心地在一旁观察孩子的作为,在合适的时机参与话题,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引导孩子。) B、第3小节:爸爸似乎很理解他的意思,立刻对着他说道:“谁想出来的?这画法真好玩呢!我也来描几瓣看。” (能细心体察孩子的心情,并为他们解围,这真是难能可贵的长者风度。) C、第8小节:我回到堂前,看见中堂挂着的立轴——吴昌硕描的墨竹,似觉更有意味。那些竹叶的方向、疏密、浓淡、肥瘦,以及集合的形体,似乎都有意义,表示着一种美的姿态,一种活的神气。 (童年时的作者活学活用,审美水平马上有了提高。这正是有了实践经验作为指导的结果,胜过多少空洞的理论教育。) 总结:由此可见,大人对孩子的指导,特别是引导孩子步入艺术的殿堂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丰子恺有这样一个好父亲,也许,这就是他后来之所以能成为艺术大家的原因之一吧。 四、拓展欣赏 2、丰子恺的父亲是怎样说明西洋画和中国画的区别的?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中国画与西洋画区别的语句。讨论一下,结合自己的认识,归纳一下。

  (1)中国画不注意"像不像",不像西洋画那样画得同真物一样

  (2)颜色方面: 中国画以墨和朱砂为颜料

  西洋画则以事物的本来颜色为颜色

  归纳:中国画重神似、神韵;

  西洋画重形似、写实。

  五、拓展延伸,走入生活 1、这次描写画竹影的童年趣事,我们领略到了如此精妙艺术。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过快乐的童年,也做过许多充满童趣的游戏。但当时没能像作者那样从中获得艺术美的体验,所以大多已成了过眼烟云,学了这篇文章,你现在回过头来想想,你是否也曾经进行过一种艺术上的创造,是否也有艺术上的发现呢? 学生思考交流,教师适时点评。 堆雪人、堆积木、玩泥巴——建筑雕塑艺术 过家家、老鹰抓小鸡——戏剧表演艺术 涂鸦、在身上画手表、在手指头上画人脸——绘画类 女孩子跳橡皮筋、跳房子、丢手绢——舞蹈类 起外号、编故事、猜谜语、瞎掰歌词——文学类 剪纸、做纸船纸飞机——手工艺 2、艺术并非是高不可攀的东西,它就蕴含在孩子们童稚的游戏中。 一去不返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你拥有一颗童心,你就能拥有阳光般的快乐;只要你拥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你就会发现在平凡的生活中,美无处不在。罗丹也曾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希望同学们能走进生活这个语文大课堂,用你们的慧眼去发现、去描绘、去赞美生活的美。 3最后让我们一起朗诵一首诗,在朗诵中结束这堂课。 时光带走我们的童年,让我们长大;岁月增长我们的阅历,让我们成熟。但只要我们怀着一颗纯真的童心,睁大聪慧的双眼,展开想象的翅膀,那么一片绿叶是一首诗,一抹斜阳是一首歌,一个游戏是一种创造…… 六、作业设计 搜集有关竹的名句名篇。

  板书设计:

  竹影

  “我”、弟弟、华明 父亲

  描竹影 中国画

  游戏 艺术

  中国画:神似、神韵

  画

  西洋画:形似、写实

  《竹影》教案16

  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本文生字词。

  2、熟读课文,复述课文。

  3、掌握本文的主要人物活动,体会本文突出的童真、童趣。

  4、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区别

  教学重点:1、文中“爸爸”的领路人作用

  2、本文主要人物活动

  教学难点:本文人物活动的分析以及童真、童趣的体现

  教学媒体:多媒体

  教学方法:朗读、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在进入今天的新课之前,请大家猜一个谜语“你有我有他也有,黑身黑腿黑黑头,灯前月下跟你走,就是从来不开口。”(打一事物)谜底(影子)。在这个世上不仅人类有影子,动物、植物以至于宇宙万物都有影子。我们曾学过“猴子捞月”的故事,讲的是月亮的影子,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一课,讲的是《竹影》。(1分钟)

  二、 常识了解

  文学指:散文、小说、诗歌、剧本四大文学样式。

  艺术指:音乐、舞蹈、戏剧、美术等。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竹影》是一篇散文,下面我们介绍一下散文的特点:散文的特点在于取材广泛,表现形式不拘一格,主题思想集中而又统一,这就是所谓的“形散神聚”。 “一切景语皆情语”,情景交融是散文的又一特点。一篇优美的散文使人陶醉,这就是美的享受。下面让我们进入丰子恺的《竹影》这篇优美散文的学习,体会作者在全文中所表达的童真、童趣。(1分钟)

  三、 字词过关(3分钟)

  注音:Piě zhàn yōu qiè

  撇 蘸 幽暗 惬意

  chán cēn cī xiāo

  口头禅 参差不齐 萧萧

  tīng jiè pái huái

  水门汀 芥子园 徘 徊

  词语解释:

  惬意: 满意、称心、舒服。

  弥漫: 遍布。

  参差: 长短、高低、大小不齐。

  包罗: 包括(指大范围)

  口头禅: 指经常挂在口头上的词句。

  徘徊: 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豫不决,也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浮动、起伏。

  四、知人论事(1分钟)

  丰子恺(1898—1975),原名丰润,浙江崇德人,我国现代著名画家、散文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

  他风格独特的漫画作品影响很大,多以儿童为画面的主人公,内涵深刻、耐人寻味,深受人们喜爱。(展示两张丰子恺的漫画)

  他的散文在我国新文史上也有较大的影响,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率真集》等。这些作品大多是叙述他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和日常接触的人事,表现浓厚的生活情趣。

  五、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请同学们快速朗读(10分钟)课文,用一句最简洁的话概括文章内容。(2分钟)

  (我们在月光下看竹影,画竹影,听爸爸给我们讲解中国画的知识.)

  (二)请同学们填写下表(5分钟)(找学生回答)

  时间 一个夏天的晚上

  地点 我家屋后的院子里

  人物 “我”、弟弟、华明、爸爸

  人物活动 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画竹影、谈艺术

  (时间、地点在第一自然段。)

  (人物活动先由同学自己寻找,其他学生补充,最后教师补充。提示同学:人物活动可以从看和做两方面来寻找。文章中的人物看了什么,做了什么)

  (教师展示ppt。直接展示出人物活动。也可大致讲一下。)

  (三)课文题为“竹影”,它是以写景为主,还是以写人物活动为主? (找学生回答)(2分钟)

  明确:

  1、这篇文章以几个少年描描画画的游戏,引出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

  2、 人物活动。

  (而且景物描写所占的篇幅较少。)

  (四)本文中除了写人物活动外,还涉及哪一方面的内容?作者在本文中究竟要表现什么样的思想?(3分钟)

  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最后一自然段。作者在听过爸爸讲述中国画的知识后对吴昌硕的墨竹的体验。前文已经介绍过艺术包括音乐、舞蹈、美术、戏剧。墨竹属于美术,是一种艺术,因此作者的感触应当是艺术的体验。)

  本文表现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本文的主要内容是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画竹影、谈艺术的人物活动以及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而这些人物活动正体现了儿童强烈的好奇、心细致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极强的模仿力。表现了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五)文中写道“大家吃了一惊,立起身来,看见爸爸反背着手立在水门汀旁的草地上看我们描竹,他明明来得很久了。”这句话中以及后来爸爸的表现,你觉得爸爸是个怎么样的人? (学生讨论,三分钟的时间讨论。前后左右动起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答案只是参考)(5分钟)

  (文中的“爸爸”是一个好爸爸,他随意、平和,尊重孩子的天性。爸爸对孩子描竹影的游戏是支持和鼓励的,爸爸善于保护孩子的童真、童趣,善于保护孩子的创造力。 “爸爸 ”是以艺术领路人的身份出现,他适时地利用孩子的游戏因势利导地给孩子们上了一堂艺术入门课。(爸爸的作用))

  (六)孩子们与父亲一同探讨中国画,哪句话最能体现西洋画和中国画的区别? (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3分钟)

  (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

  照相是对事物真实的反映,

  符号是抽象地指称事物。(符号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内容,二是形式。关 键是内容,而不是形式。)

  由此可见出:

  中国画重写意,重神似,

  西洋画则重写实,重形似。

  (中国画和西洋画的欣赏)(2分钟)

  (七)课文写几个小伙伴看天看月看竹影,充满童趣.品味文中生动的语言, 并说说好在哪里?

  用“————— 句好,好在 ———————————— ”这一句式评点。

  (温馨提示:可从某个词、句式、修辞、写法等方面进行品评。说得越多越好。)

  (八)作业:

  喜欢画画的,给童年生活画一幅画。

  擅长写作的,将童年生活写一篇文。

  爱好唱歌的,给童年生活写一首词。

  懂得写诗的,给童年生活写一首诗。

  《竹影》教案15

  18 竹影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

  1、把握文章内容,体会为文章所表现出的童真、童趣。

  2、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3、味本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把握课文内容。

  2、通过合作探究,老师点拨深入感受绘画之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确艺术并非高不可攀的东西,它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使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把握文章内容,体会为文章所表现出的童真、童趣。

  2、难点: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将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写在作业本上。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明确目标

  童年时,你最感兴趣的事情是什么?学生说童年。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丰子恺的童年生活,了解他的童年趣事。

  二、预习检查

  1、作者简介。

  丰子恺,浙江崇德(今桐乡)人。我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漫画家和翻译家,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

  他的文章风格雍容恬静,漫画多以儿童作为主人公,幽默风趣,耐人寻味,深受人们喜爱。

  2、字词

  惬意 水门汀 口头禅 撇 蘸 参差不齐 徘徊

  三、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简洁的一句话概括课文的内容。

  2、课文题为“竹影”,它是写景————竹之影呢?还是主要写人物活动?

  明确:1、这篇文章以几个少年描描画画的游戏,引出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

  2、 人物活动。

  四、研读课文

  1、梳理父亲讲述的中国画特点及有关画家的一些知识,了解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点。

  2、本文除写人物活动外,作者在本文中究竟要表现什么样的中心?

  3、课文写“我”和小伙伴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充满童趣。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你觉得哪些描写最为生动?试着说明理由。

  五、点拨提升

  1、梳理:(1)中国画不注意“像不像”,不像西洋画那样画得同真物一样。

  (2)颜色:中国画以墨和朱砂为颜料;西洋画则以事物的本来颜色为颜色。

  归纳:中国画重神似、神韵;西洋画重形似、写实。

  补充:中西方在画法方面的基点区别:

  (1)中国画盛用线条,西洋画线条都不显著

  (2)中国画不注重透视法,西洋画极注重透视法

  (3)中国画人物画不讲解剖学,西洋画人物画很重解剖学。 ( 艺术解剖学)

  (4)中国画不注重背景,西洋画很重背景

  (5)中国画题材以自然为主,西洋画题材以人物为主

  2、童心是天真烂漫的,童趣是发自天性的。孩子们的游戏之中蕴藏着他们独特的“艺术”创造。

  3、如:原来月亮已在东天的竹叶中间放出她的清光。院子里的光景已由暖色变成寒色,由长音阶(大音阶)变成短音阶(小音阶)了。

  大家蹲下去,用木炭在水门汀上参参差差地描出许多竹叶来。

  六、拓展延伸 走进童年。

  1、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做游戏,比如用泥巴造城堡,用雪堆娃娃,用野花编花环……留心一下,想一想,你是否也在进行着一种艺术上的创造,是否也有艺术上的发现呢?

  2、说出自己熟悉的一种艺术形式(如:音乐、舞蹈、绘画等)以及它带给你的乐趣。

  七、小结

  通过大家的细细品味,我们可以发现本文的作者不仅运用生动、形象的词语,同时借助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把我们带入了孩子们的童稚活动中,让我们进入了美的世界。一去不返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你们拥有一颗童心,就能拥有童年般的快乐;看似平凡的生活美好的,只要你们拥有一颗爱心和一双敏锐的眼睛,你们就能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东西无处不在--------正如法国著名雕刻家罗丹曾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八、作业

  1、识记字词。

  2、填《练习册》习题。

  3、喜欢画画的给童年生活画一幅画;擅长写作的将童年生活写成一篇文章。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竹影》伴你学及答案

  第18课 竹 影

  丰子恺

  伴 你 学

  一、目标定位

  1、理解重点字词和课文内容,了解中国画独特的艺术魅力。

  2、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课文表现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景物变化,抓住特点描写的方法。培养从生活中感受艺术的能力。

  4、领略国画的内在美,提高艺术修养,初步形成审美观、价值观。

  二、课前预习

  字词疏通

  1、注音

  恺(kǎi) 惬意(qiè) 水门汀(tīnɡ) 口头禅(chán)

  参差不齐(cēn cī)徘徊(pái huái) 撇(piě) 丰硕(shu)

  2、释义

  惬意:满意;称心;舒服。

  幽暗:昏暗。 包罗:包括(指大范围)。

  参差:长短、高低、大小不齐;不一致。

  大意疏通

  1、文中的“爸爸”从孩子的游戏引入艺术的教育,谈谈你对爸爸教育方法的看法。

  “爸爸”给孩子们讲了中国画的艺术特征,对孩子们热爱绘画的热情进行正确的引导,“爸爸”这样做,保护了孩子们独特的艺术创造,有利于兴趣爱好的发展。

  2、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做一些如用泥巴造城堡、用雪堆娃娃、用野花编花环等游戏,结合画竹影的文意,那么你认为游戏和艺术有什么关系?

  “游戏”指的是不带任何功利目的的“自由的精神游戏”。“自由”是艺术活动的精髓。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的游戏可以说和这种精神的游戏很相似。如从堆雪娃娃、泥巴造城堡中有独特的艺术创造体验和发现,充满童趣。

  三、课中探究

  重点讲解

  1、课文怎样表现童趣的,勾画出你认为描写生动的语句,并举例评述。

  (1)“天空好像一盏乏了油的灯,红光渐渐地减弱”。运用“一盏乏了油的灯”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天空中红光渐渐地减弱。

  (2)“院子里的光景已由暖色变成寒色,由长音阶(大音阶)变成短音阶(小音阶)了”,句中的“长音阶”“短音阶”运用借代手法,指月亮在冬天的竹叶中间放出的清光。

  难点突破

  1、文中“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两种审美体系两种绘画形式的不同。中国画重写意,与我们民族传统的审美观有很大的关系,重神似而不重形似;而西洋画重写实,也和西方文化重实验相关。

  四、课后巩固

  五步点击

  1、认识一个字:蘸

  蘸,zhàn,意思是在液体、粉末或糊状的东西里沾一下就拿出来,如:蘸水钢笔,大葱蘸酱。文中写到画朱竹时是用笔蘸了朱砂来撇的。就是用笔沾了红色或棕红色的一种颜料,画出的就是红色的竹子。

  2、掌握一个词:水门汀

  水门汀:吴方言,水泥,是一中建筑材料,灰绿色或棕色粉末,用石灰石、黏土等加工制成。加水拌和,干燥后变硬。Cement的音译。这里指用水泥抹的地。

  3、品味一句话:月亮渐渐升高了,竹影渐渐地与地上描着地木炭线相分离,现出参差不齐地样子来,好像脱了版地印刷。

  “参差不齐”描写出了竹影与孩子的“墨竹”创作渐渐脱开移位的情形。“好像脱了版的印刷”比喻新颖贴切,生动描绘出月亮渐高,竹影与地上孩子先时画的竹影不吻合,形成叠影的美妙画面,从而可以看出,作者观物入微,联想丰富,笔下文字很有生活情趣。

  4、揣摩一个点:自然过渡的写法

  文章以“我”与小伙伴的行踪微线索,记叙的地点、事件连续变化,但衔接紧凑,毫无凌乱之感。其中运用了较多的承上启下的句子,如“我和弟弟就搬了藤椅子到屋后院里去乘凉。”“来得是弟弟和同学华明”,“华明的注意转向了别处……”“我也来描几瓣看”等等情节自然承下,毫无造作痕迹。

  5、背诵一联诗: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

  这联诗出自宋苏轼《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其一》。意思是诗文与绘画的要求及艺术规律有一致性和共同性,那就是以自然、天成、清新为上。诗为无形画,画为无形诗。诗画都要用形象思维,都要意境优美清新。

  中考链接

  1、考题示例:对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警。”(“争渡,争渡”反复,表现了诗人急着寻路回家,奋力划船的情状)

  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运用对偶描绘了一幅天空日丽、红碧交辉的彩色图画,令人心旷神怡)

  C“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运用反问表现女主人公对在外服役的丈夫深切的思念心情)

  D“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出”字运用了夸张写出青山的动态美)

  选自《1997年南京市中考语文试题)

  2、考题分析:解析此题以选择题的形式将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结合起来考查,比单纯考查辨认修辞手法又前进了一步。这类试题有一定的难度,要求能辨认常见的修辞手法,并且要求能体会常见的修辞手法在句子中的表达效果。此题ABC三项对修辞手法的判断及其作用的分析都是恰当的, D项‘出’字的意思是”来",写出了青山的动态美,把青山当作人来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3、考题答案: D项。

  伴 你 练

  第一部分:基础锤炼(20分)

  1、下面句子中“竟”的意思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5分)

  A.这样宏伟的建筑,竟然只用了十个月时间完成了。 B.我真没有想到他竟敢当面撒谎。

  C.在这深山区里竟有一所这么好的学校。 D.有志者事竟成。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5分)

  A.童心天真烂漫,孩子们的童趣是发自天性的。

  B.本文的作者丰子恺是我国现代著名的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

  C.本文中“爸爸”的出现,因势利导地给孩子们上了一堂艺术入门课。

  D.本文以几个少年描描画画的游戏,写出了中国画的艺术特征。

  3、你能根据拼音填写出相应的汉字吗?(4分)

  qiè( )意 mí( )漫 ténɡ( )椅 yōu( )暗 wǎn( )救 zhēnɡ( ) 发tǎnɡ( )然 shū( )密

  4、在下面横线上填一组同义词构成成语。(6分)

  (1)东____西____ (2)熟____无____ (3)手____脚____

  (4)天____地____ (5)生____死____ (6)____听____说

  第二部分:课文精读(30分)

  阅读下文,完成5~9题。

  徘徊之间,我们同时发现了映在水门汀上的竹叶的影子,同声地叫起来:“啊!好看啊!中国画!”华明就拿半寸长的铅笔去描。弟弟手痒起来,( )(连忙 赶紧 赶快)跑进屋里去拿铅笔。我学他的口头禅喊他:“对起,对起,给我也带一枝来!”不久他拿了一把木炭来分送我们。华明就收藏了他那半寸长的法宝,改用木炭来描。大家蹲下去,用木炭在水门汀上参参差差地描出许多竹叶来。一面谈着:“这一枝很像校长先生房间里的横幅呢!”“这( )(一丛 一束 一枝)很像我家堂前的立轴呢!”“这是《芥子园画谱》里的!”“这是吴昌硕的!”忽然一个大人的声音在我们头上慢慢地响出来:“这是管夫人的!”大家吃了一惊,立起身来,看见爸爸反背着手立在水门汀旁的草地上看我们描竹,他明明是来得很久了。华明难为情似的站了起来,把拿木炭的手藏在背后,似乎害怕爸爸责备他弄脏了我家的水门汀。爸爸似乎很理解他的意思,立刻对着他说道:“谁想出来的?这画法真好玩呢!我也来描几瓣看。”弟弟连忙拣木炭给他。爸爸也蹲在地上描竹叶了,这时候华明方才放心,我们也更加高兴……

  5、给加点的字注音。(5分)

  徘徊( )( ) 手痒( ) 收藏( ) 水门汀( )

  6、给文段空缺处选填合适的词。(5分)

  7.“爸爸似乎很理解他的意思”,理解了吗?说一说从哪里可以看出来。(5分)

  8.概括本段内容。(5分)

  9、请说出“他明明是来得很久了”一句的含义?(5分)

  10、文段写“我”和小伙伴看竹影,充满了童趣。结合描写生动的句子说说表现了孩子们什么样的特点?(5分)

  第三部分:同文互读(30分)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当我第一次看到《蒙娜丽莎》原画的时候,心情十分激动,不禁想起少年时代,我的心回到了黄河之畔。那时候我在中国最偏僻、最穷苦的农村读书,一个十分偶然的机会,在一位中学老师的家里,第一次看到了一张32开大小的《蒙娜丽莎》。老师告诉我,画的名字叫“永恒的微笑”,作者是意大利人。她还讲,达·芬奇为了画出《蒙娜丽莎》迷人的微笑,曾献出了五年的心血。起初,他希望模特儿蒙娜丽莎能装出一些笑来帮助他完成已经画好身姿、手的位置及双目光彩的画,但没有成功。真正的笑是从灵魂里流出来的,装出来的假笑,是没有生命的。后来他不惜千金,用各种鲜花、奇异珍宝希望能引出从她灵魂流溢的神秘的微笑,但又没有达到目的。但达·芬奇没有灰心,又请来很多名音乐家在她面前演奏最美的音乐,她听得入了迷,忘记了一切,终于从她的眼神和嘴角溢出了从心灵发出的达·芬奇期待已久的那种微笑。他将那一刹那所捕捉到的笑貌,融入天才的画笔,创造了从各个角度看,蒙娜丽莎都在微笑的不朽的艺术……

  也许是达·芬奇创作的精神感动了我,打那以后,蒙娜丽莎的微笑一直留在我的心中。我曾细心观察过很多人的微笑,但却似乎没有见过蒙娜丽莎那种无法形容、不可名状的微笑。

  一个古代的、外国画家的作品,竟能打动一个中国的、无知的乡下孩子的心,我想真正的艺术是有生命的、有力量的,也是无国界的,像《蒙娜丽莎》,它是人类的精神财富。

  11、作者第一次见到《蒙娜丽莎》原画的时候,为什么“心情十分激动”?(6分)

  12、达·芬奇都用过什么办法使蒙娜丽莎微笑?结果怎样?(6分)

  13、“真正的笑是从灵魂里流出来的,装出来的假笑,是没有生命的”怎样理解?(6分)

  14、根据自己的理解,请在“蒙娜丽莎的微笑”前加上修饰语。(6分)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的蒙娜丽莎的微笑

  15、你看过《蒙娜丽莎》这幅画吗?简单谈谈你的感受。(6分)

  第四部分:语段仿写(40分)

  1、语段引用:“竹为什么不用……不更像吗?”“中国画不注重‘像不像’,不像……所以不妨用红色来描。”

  2、特点提示:这段文字用对话的形式,写父亲进一步解答孩子的提问,循循善诱地讲解中国画和西洋画地区别在于中国画求神似,西洋画求形似的特点。教给我们一些绘画方法和知识。请你以“介绍某个节日”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在文中合理的运用语言描写。

  3、语段仿写

  答案:

  1、D 2、D 3、惬 弥 藤 幽 挽 蒸 倘 疏4、(1)张 望 (2)视 睹 (3)忙 乱 (4)长 久 (5)离 别 (6)道 途5、pái huái yǎnɡ cánɡ tīnɡ 6、连忙 一丛 7、理解了。爸爸说:“这画法真好玩呢!我也来描几瓣看。” 8、孩子们用木炭描竹影,并联想到平时见过的画图。9、一方面说明“我们”玩得兴致很高,连爸爸的到来都没有发觉,另一方面也说明爸爸看到我们玩兴正浓,不忍打断我们。10、看竹影的部分,表现了“我们”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联想力和想象力。11、①见到原画真迹不容易,心情很激动。②令作者忆起往事,儿时见过这幅画且留下深刻印象,今日再见,心情很激动。12、①让蒙娜丽莎装出一些笑,但没成功。②不惜千金,想用鲜花,奇异珍宝引出微笑,也没成功。③请乐队演奏最美的音乐,蒙娜丽莎终于露出从心灵发出的不朽的微笑。13、笑这种面部表情是内心感情的外在体现,体现真善美内蕴的感情世界是笑的基础,艺术作品应表现这种真正的笑。14、神秘 从心灵里发出 不朽15、言之成理,流畅即可。

  《竹影》教案14

  竹 影

  渠县第三中学 向 超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多种阅读方式,熟悉文章内容,掌握字词,品味文章语言。

  2.领会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的艺术和美。 学习作者仔细观察景物的变化并抓住特点描写的方法。

  3.体会本文生动形象充满童趣的描写。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课文表现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重点难点

  1.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鼓励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2.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对艺术的向往和热爱之情,培养学生文化意识。

  教学设想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学,体会课文表现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导入:

  设计(一):

  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过沈复的一篇追忆童年趣事的散文,(学生抢答《童趣》)的确,一种平常的景物或事物,在天真烂漫的童年活动中也许是奇特而富含情趣的。今天我们学习的丰子恺的《竹影》,就记叙了从描竹影的游戏中对中国画特质的一次体验。亲切之中对艺术也许会有深层的体悟。(板书文题、作者)

  设计(二):

  (多媒体展示墨竹画和江南绿竹绕宅的风情画)同学们,请以审美的眼光去比照这富含诗意的画图,尤其是对绿竹的艺术表现的线条、色调、背景设置,这也就是中国画的独特魅力。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丰子恺的《竹影》,去体会它的意韵和神气。

  设计(三):

  我们来猜个谜语:你有我有他也有,黑身黑腿黑黑头,灯前月下跟你走,就是从来不开口。

  儿歌:影子在前,影子再后,影子是个小黑狗,常常跟着我,影子在左,影子在右,影子是个好朋友,常常陪着我;每当这时,我就想起自己的童年,想起和儿时的伙伴玩踩影子等各种有趣的游戏,从中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影子的文章—-竹影。

  竹是中国人最喜爱的植物之一,“梅、兰、竹、菊”古称“四君子”,在诗歌、文章、图画中到处可见它的身影。那么,在几个小伙伴的眼里,竹影又有些什么样的特殊趣味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丰子恺先生的文章,感受竹影的趣味吧。

  2.丰子恺(1898—1975),我国现代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丰子恺风格独特的漫画作品影响很大,深受人们的喜爱。他的作品内涵深刻,耐人寻味。

  丰子恺的散文,在我国新文学史上也有较大的影响。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随笔二十篇》《甘美的回忆》《艺术趣味》《率真集》等。这些作品除一部分艺术评论以外,大都是叙述他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和日常接触的人事,表现浓厚的生活情趣。

  3.词语积累

  蘸(zhàn) 惬意(qiè) 朱砂(shā)参差(cēn cī)一缕(lǚ)肥硕(shu)

  幽暗(yōu) 丰子恺(kǎi) 口头禅(chán) 赵孟頫(fǔ) 水门汀(tīng)

  惬意:满意;称心;舒服。 包罗:包括(指大范围)

  参差不齐:长短、文化、大小不齐;又引申为有差别,不一致。

  二、整体感知

  1.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本文以几个少年月下描竹影的游戏,引出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获得了艺术美的发现。(主旨)表现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教师点拨、归结主要情节:“我”和弟弟、华明日夜相聚、探讨弟弟提出的问题、依照竹影描竹、爸爸讲中国画的艺术特征。

  根据回答把文章分为两部分。(板书)

  第一部分:(1—6)段:晚饭后,“我”和弟弟到屋后的院子乘凉,在游戏中爸爸引导我们走进艺术殿堂。

  第二部分:(7—8)段:夜深人散,我欣赏竹画,心底升起对中国画的由衷爱意。

  或者:

  第一部分(第1段):晚饭后,“我”和弟弟在后院乘凉,交代绘画的时间、地点。

  第二部分(第2~6段):我们描描画画的游戏,爸爸引导我们走入艺术殿堂。

  第三部分(第7~8段):夜深人散,“我”欣赏堂前的竹画,心底升起对中国画的由衷爱意。

  2.童心童趣是天真烂漫的,孩子们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在婆娑的'竹影中,他们感受了到美。你觉得文中哪些描写最生动地表现了童趣?(第三自然段)

  有趣的发现:①细看月光下的人影,头上有烟气。②水门汀上的竹影像中国画。

  3.文章开头交代天气闷热的目:引出下文,为下文画竹影做铺垫。

  4.文中写到“大家吃了一惊,立起身来,看见爸爸反背着手立在水门汀旁的草地上看我们描竹,他明明来得很久了。”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孩子以为自己做错了事情,而且已全被父亲看在眼里,担心会受到父亲批评。

  5.文章对父亲的描写,表现了父亲的善于引导主要有三处:

  第3小节:忽然一个大人的声音在我们头上慢慢地响出来:“这是管夫人的!”……他明明是来得很久了。

  ——父亲早就来了,却耐心地在一旁观察孩子的作为,在合适的时机参与话题,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引导孩子。

  第3小节:爸爸似乎很理解他的意思,立刻对着他说道:“谁想出来的?这画法真好玩呢!我也来描几瓣看。”

  ——能细心体察孩子的心情,并为他们解围,这真是难能可贵的长者风度。

  第8小节:我回到堂前,看见中堂挂着的立轴——吴昌硕描的墨竹,似觉更有意味。那些竹叶的方向、疏密、浓淡、肥瘦,以及集合的形体,似乎都有意义,表示着一种美的姿态,一种活的神气。

  —— 童年时的作者活学活用,审美水平马上有了提高。这正是有了实践经验作为指导的结果,胜过多少空洞的理论教育。

  6.小伙伴和爸爸的谈话主要围绕两个方面来进行:

  一方面:竹是否难画的问题;另一方面:画竹所用的颜料问题。

  7.文中的孩子有怎样的天性?爸爸是个怎样的人?

  孩子们有天真烂漫的童心和好奇心;爸爸和蔼可亲,善解人意,不仅精通艺术更精通教育,尊重孩子的兴趣,从兴趣中进行引导教育。

  8.爸爸的表现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爸爸给孩子们讲了一番中国画的艺术特征,因势利导地给孩子上了一堂艺术入门课,把孩子带入艺术殿堂。

  三、研读探究:

  1.为什么用“竹影”作为本文的标题,而不是“谈画”或者“童年趣事”?

  “竹影”实际是本文的叙述的缘由;也是文章的线索,即:看竹——画竹——品竹。用“竹影”做标题,比用“谈画”或者“童年趣事”更具体、实在。

  2.请用自己的语言简单说说,中国画有什么特点?西洋画有什么特点?

  ①中国画重神似、神韵;西洋画重形似、写实。(中国画不注意“像不像”,要求“传神”。所谓“神”,就是活的神气,神韵。西洋画则看重写实,要求“画得象”,“画得同真物一样”。)

  ②颜色方面: 中国画以墨和朱砂为颜料。西洋画则以事物的本来颜色为颜色。

  补充:中西方在画法方面的几点区别

  (1)中国画盛用线条,西洋画线条都不显著

  (2)中国画不注重透视法,西洋画极注重透视法

  (3)中国画人物画不讲解剖学,西洋画人物画很重解剖学。

  (4)中国画不注重背景,西洋画很重背景

  (5)中国画题材以自然为主,西洋画题材以人物为主

  3.课文中说“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你怎么理解?

  这个比喻形象说明两种绘画形式的不同。中国画重写意,重神似而不重形式;西洋画重写实,要求与实物一样。

  所谓“符号”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是内容(所指),二是形式(能指),关键是内容,而不在于形式。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两种审美体系两种绘画形式的不同。

  每个民族都有本民族的文化,影响到本民族生活的各个方面。艺术是文化的鲜明的载体。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希腊—罗马一脉相承的西方文化有相当大的差异,表现在哲学、宗教、艺术、科学等多个领域。中国画重写意,与我们民族传统的审美观有很大的关系,重神似而不重形似;而西洋画重写实,也和西方文化重实验相关。

  4.竹子在中国画中,体现出一种什么样的“神”?即一种什么样的内在精神?

  提到竹,我就会想起宋朝大诗人苏轼的诗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 竹在中国人心中之所以会有如此重的份量,是因为它象征着一种风度,一种精神,一种气节。正像明朝著名画家,“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所赞颂的:“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锤万磨还节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5. 学生齐读课文充满童趣的前半部分。勾画出你认为描写生动的语句,并简要评述。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评述:

  (1)“天空好像一盏乏了油的灯,红光渐渐地减弱”。运用“一盏乏了油的灯”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天空中红光渐渐地减弱。

  (2)“我把眼睛守定西天看了一会儿,看见那光一跳一跳地沉下去,非常微细,但又非常迅速而不可挽救。”句中“一跳一跳”写出了霞光行将消失的动态。“不可挽救”形容夕阳以一种不可阻挡的力量、极其快的速度下山的情景,含有不可逆转的意思。“细微”是指太阳一跳一跳沉下去时跳的幅度小,变化不大,“迅速”是指太阳下落的节奏快,速度快。

  (3)“院子里的光景已由暖色变成寒色,由长音阶(大音阶)变成短音阶(小音阶)了”,句中的“长音阶”“短音阶”运用借代手法,指月亮在冬天的竹叶中间放出的清光。

  (4)“大家蹲下去,用木炭在水门汀上参参差差地描出许多竹叶来”充满童趣。

  6. 学生齐声诵读全文后,思考:

  (1)文中的“爸爸”从孩子的游戏引入艺术的教育,谈谈你对爸爸教育方法的看法。

  文中“爸爸”的出现,给孩子们讲了中国画的艺术特征,因势利导地给孩子们上了一堂艺术入门课,把孩子们热爱绘画的热情进行正确的引导,“爸爸”这样做,保护了孩子们独特的艺术创造,有利于兴趣爱好的发展。

  (2)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做一些如用泥巴造城堡、用雪堆娃娃、用野花编花环等游戏,结合画竹影的文意,那么你认为游戏和艺术有什么关系?

  游戏说是关于艺术起源问题的一种学说,这种“游戏”指的是不带任何功利目的的“自由的精神游戏”。游戏说的代表人物德国美学家席勒认为艺术是一种以创造形式外观为目的的审美自由的游戏。“自由”是艺术活动的精髓。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的游戏可以说和这种精神的游戏很相似。如从堆雪娃娃、泥巴造城堡中有独特的艺术创造体验和发现,充满童趣。

  (3)课文描写几个孩子正在争论当中,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华明的注意力却转向了别处”,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明确:孩子们对这个世界非常好奇,吸引他们的事情多得很,我们不能要求他们像成年人一样专注。

  (4)“中国画大都如此”一句中“如此”指的是什么?

  不去写实,只看重一种美的姿势,一种活的神气。

  四、课堂小结

  1.多媒体展示,配音乐欣赏。

  一次童稚的游戏,在一位独具慧心的艺术启蒙人"爸爸"的引领下,"我"和伙伴们从一次无意的游戏,走进了艺术的殿堂,并领略了中国画与西洋画各自的魅力,下面让我们借这次语文课,也来简单欣赏一下东西方文化不同的艺术魅力。

  2.一句话来概括感受、收获:艺术并非是高不可攀的东西,它就蕴涵在孩子们童稚的游一去不返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你拥有一颗童心,你就能拥有阳光般的快乐;只要你拥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你就会发现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罗丹也曾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希望同学们能走进生活这个语文大课堂,用慧眼去发现、去描绘、去赞美生活的美

  朱光潜先生说:“模仿只是创造的始基;没有做到这步功夫和做到这步功夫就止步,都不足以言创造。凡是艺术家都须有一半是诗人,一半是匠人。他要有诗人的妙悟,要有匠人的手腕。”现在让我们假设一个人,这个人已经完成了模仿阶段,现在他要真正的去创作,比如说他站在一丛竹前,现在要你来告诉他怎么画,你会

  说些什么?每人说一句话!戏中。

  3.竹之悟:有人说,竹--每前进一步都要做一个小结;也有人说,竹--外强内干。月光下的竹影牵动了无邪的心,孩子们在婆娑的竹影中,感美到美的创造;爸爸平实的语言,因势利导地讲述艺术入门——中国画的独特内涵,不知不觉中孩子们领悟到美的一种表现形式。真可谓“引入门墙无意中,寓教于乐见匠心”。

  4. (小结)一去不返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你们拥有一颗童心,就能拥有童年般的快乐;看似平凡的生活美好的,只要你们拥有一颗爱心和一双敏锐的眼睛,你们就能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东西无处不在----------

  五、课堂练习(分发讲义资料)

  1.给加点字注音。

  (1)惬( )意 (2)丰硕( ) (3)参差( )( )(4)水门汀( )(5)蘸墨( )

  2.给下列多音字注音组词。

  3.填写恰当的量词。

  (1)一( )细烟 (2)一( )黑影 (3)一( )竹叶 (4)一( )油灯

  4.在括号中写出相应加点字的反义词。

  (1)院子里的光景由( )色变成寒色,由长音阶变成( )音阶了。

  (2)这选择和布置很困难,并不比画马( )。

  (3)其实竹叶的方向,疏( )、浓( )、肥( ),以及集合的形体,都要讲究。

  5.在下面横线上填一组同义词构成成语。

  (1)东____西____ (2)熟____无____ (3)手____脚____

  (4)天____地____ (5)生____死____ (6)____听____说

  6.用“/”断句,准确表达出括号里的意思。

  (1)贝贝找不到爸爸妈妈非常着急。(贝贝着急)

  (2)贝贝找不到爸爸妈妈非常着急。(妈妈着急)

  (3)贝贝找不到爸爸妈妈非常着急。(爸妈着急)

  参考答案:1.qiè shu cēn cī tīnɡ zhàn

  2.(1)piē撇开 piě撇捺 (2)chán禅师 shàn禅让

  (3)chā差价 chāi出差

  3.(1)缕 (2)个 (3)丛 (4)盏

  4.(1)暖 短 (2)容易 (3)密 淡 瘦

  5.(1)张 望 (2)视 睹 (3)忙 乱 (4)长 久 (5)离 别 (6)道 途

  6.(1)妈妈/非常 (2)爸爸/妈妈 (3)找不到/爸爸

  六、布置作业

  1.用一小段文字描述日出东方的景色。

  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当我第一次看到《蒙娜丽莎》原画的时候,心情十分激动,不禁想起少年时代,我的心回到了黄河之畔。那时候我在中国最偏僻、最穷苦的农村读书,一个十分偶然的机会,在一位中学老师的家里,第一次看到了一张32开大小的《蒙娜丽莎》。老师告诉我,画的名字叫“永恒的微笑”,作者是意大利人。她还讲,达·芬奇为了画出《蒙娜丽莎》迷人的微笑,曾献出了五年的心血。起初,他希望模特儿蒙娜丽莎能装出一些笑来帮助他完成已经画好身姿、手的位置及双目光彩的画,但没有成功。真正的笑是从灵魂里流出来的,装出来的假笑,是没有生命的。后来他不惜千金,用各种鲜花、奇异珍宝希望能引出从她灵魂流溢的神秘的微笑,但又没有达到目的。但达·芬奇没有灰心,又请来很多名音乐家在她面前演奏最美的音乐,她听得入了迷,忘记了一切,终于从她的眼神和嘴角溢出了从心灵发出的达·芬奇期待已久的那种微笑。他将那一刹那所捕捉到的笑貌,融入天才的画笔,创造了从各个角度看,蒙娜丽莎都在微笑的不朽的艺术……

  也许是达·芬奇创作的精神感动了我,打那以后,蒙娜丽莎的微笑一直留在我的心中。我曾细心观察过很多人的微笑,但却似乎没有见过蒙娜丽莎那种无法形容、不可名状的微笑。

  一个古代的、外国画家的作品,竟能打动一个中国的、无知的乡下孩子的心,我想真正的艺术是有生命的、有力量的,也是无国界的,像《蒙娜丽莎》,它是人类的精神财富。

  (1)作者第一次见到《蒙娜丽莎》原画的时候,为什么“心情十分激动”?

  (2)达·芬奇都用过什么办法使蒙娜丽莎微笑?结果怎样?

  (3)怎样理解“真正的笑是从灵魂里流出来的,装出来的假笑,是没有生命的”这 句话?

  (4)根据自己的理解,请在“蒙娜丽莎的微笑”前加上修饰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蒙娜丽莎的微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蒙娜丽莎的微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蒙娜丽莎的微笑

  (5)你看过《蒙娜丽莎》这幅画吗?简单谈谈你的感受。

  参考答案:1.一轮红红的太阳从东方升起来了,圆圆的火球在淡雅朝霞的映衬下是如此艳丽。大地万物都被照亮了,那么静谧,那么安详。

  2.(1)①见到原画真迹不容易,心情很激动。②令作者忆起往事,儿时见过这幅画且留下深刻印象,今日再见,心情很激动。

  (2)①让蒙娜丽莎装出一些笑,但没成功。②不惜千金,想用鲜花,奇异珍宝引出微笑,也没成功。③请乐队演奏最美的音乐,蒙娜丽莎终于露出从心灵发出的不朽的微笑。

  (3)笑这种面部表情是内心感情的外在体现,体现真善美内蕴的感情世界是笑的基础,艺术作品应表现这种真正的笑。

  (4)神秘 从心灵里发出 不朽

  (5)言之成理,流畅即可。

  ●板书设计

  《竹影》教案教学设计13

  《竹影》教案

  郭庄中学 鲁传魁

  [教学目标]

  1、感受游戏中的童心童趣,唤起共鸣;

  2、初步领悟“儿童的游戏中蕴含艺术和美”的道理;

  3、由“意会”(理解文本、超越文本)达到“会意”(心灵交汇),发掘生活中游戏中所蕴含的艺术和美。

  [教学难点]

  l、感受童心童趣,与自身经验相契合,形成个性体验、个性感悟。

  2、领悟、挖掘游戏中的艺术和美,在基础理解层面上有发展理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理解“光”之美和“光”之用。

  1、展示画有“竹”和“影”并含有“光”的图片,欣赏后,根据图片提问,让学生说出课题——竹影

  2、根据课题设问:影从何来?——”光”也。那么作者又是怎样写光的呢?以此引导学生阅读课文1、2小节。

  重点领会:

  ①这两段写出了光的——? (写出了光的特点,变化过程)

  ②这两段写出了孩子对光的——感情。(喜爱,挽留)

  3、除了1、2两节,还有哪里同样表明孩子们喜欢月光的呢?引导学生读第3节中描写月光的语句,并让学生把“赞美”一词具体化。可问问学生他们是如何赞美的,试着赞美一番。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小结: 光,对孩子们来说,是留恋的、喜爱的。晚霞下沉时的“守定西天”和“不可挽救”,月光升起时的“赞美一番”,就表现了孩子们当时的心情。没有“光”,就没有“影”,没了“影”就无以描,这不仅影响孩子们游戏,文章也就不真实。所以先引导学生阅读“光”的描写,不仅为下文教学作铺垫,也有利于学生明白平时写作要求真的道理。

  二、寻趣说趣——体验童趣和童真。

  清风明月的夜晚是多么的美好,竹叶萧萧的声音又是多么动听,孩子们在这清风明月的夜晚,竹叶萧萧的声音中,玩了什么?怎么玩?他们玩的有趣吗? (幻灯显示)后让学生一一找出并体验。

  重点体验:

  1、猜烟气。放手让学生猜,不求科学准确,只求从大胆的猜想中,体验孩子们的那股猜劲,从体验中培养学生联想能力、创新意识。

  2、描竹影。通过比较阅读,读出语气,读出感情,体验孩子们自我欣赏的情趣。

  教师小结:

  趣事和趣味,学生们都有过。如何避免以教师分析代替学生的体验,让年岁稍长于文中的孩子们的学生有同样的体验,就得让学生自己去读,去品味。本环节的两个体验重点,前者让学生自己猜,后者让学生比较读,其目的就是多给学生自己体验。体验时,还应指导学生回到童年,沉浸在童年的生活中。

  三、审美赏美——从影到画,深入浅出。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好问——是求知的前提。在清风明月的夜晚,竹叶萧萧的园子中,孩子们的玩是充满童趣的,他们提出的问题也是非常天真的。请说说他们提了什么问题,爸爸又是怎样深入浅出地说明的,从孩子们和爸爸的问答中,你们懂得了什么?(幻灯显示)

  重点明确:

  1、模仿和创新的意义。——描和画,其实就是模仿和创新问题。模仿有模仿的意义,创新也有创新的作用。因事因时而异,有的需先模仿后创新,如练字、画画之类:有的更强调创新,如科技发明。可让学生结合生活体验,发表见解,说说模仿和创新的不同意义。

  2、中国画和西洋画的区别。——在基本明确中西画风格之别后,展示两幅画,让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重点欣赏中国画。欣赏的方法是让学生给中国画拟标题,在与原题比较中印证文本知识,加深对文本“活的神气”的理解。

  教师小结: 孩子的问是天真的,爸爸的答是理性的。要让学生理解深奥的道理,必须与他们熟悉的生活联系,才能体会“创新”和“活的神气”的意义。联系练字和画画,展示中西画并拟题,正是让可感的生活来解释抽象的道理。

  四、跳出文本——体验生活,欣赏艺术

  (一)引向生活

  孩子们的问天真有趣,爸爸的答深入浅出。从爸爸的深入浅出的回答中,我们知道:就画画而言,有模仿有创新,我们要追求创新:有形似和神似,我们要讲求神气。但创新不能脱离生活,神气也离不了形似。前面孩子们的描人影描竹影,就是他们的生活,就是艺术的起步。诸如此类与艺术有一定联系的儿童游戏生活,你们也一定有过,也一定很好玩,我们不妨再回过头去想想,小时候你做过的哪些游戏也蕴含着艺术和美呢?比一比,谁的游戏更富有艺术和美。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大致明确:

  堆雪人、堆积木、玩泥巴、玩沙子——建筑雕塑艺术

  骑竹马、过家家、捉强盗、老鹰抓小鸡——戏剧表演艺术

  涂鸦、在身上画手表、人体彩绘、在手指头上画人脸、男孩的地上撒尿画、踩脚印画(用水或在沙滩上)——绘画类

  敲击杯碗、玩拨浪鼓等有声玩具——音乐类

  女孩子跳橡皮筋、跳房子、丢手绢——舞蹈类

  起外号、编故事、猜谜语、瞎掰歌词——文学类

  拍照片(摄影) 剪纸、做纸船纸飞机(手工艺)——另外

  (二)再次欣赏

  童稚的游戏里竟然蕴含着这么多的艺术和美!难怪有的西方学说甚至认为:“艺术就是起源于游戏。”不管艺术起源于什么,但是我们至少明白了:

  “艺术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东西,它就蕴含在孩子们童稚的游戏中。”(幻灯显示)

  让我们大声把我们的感悟读出来。

  现在我就请大家欣赏一组来自孩子游戏的艺术精晶,让我们再次来体验艺术中的童趣。(幻灯显示)——丰子恺的漫画。

  (教学设想:在前一环节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延伸,在回忆自己的童年后再来看这几幅漫画,是对童心童趣和艺术美的再度体验,里面的认同感和强烈共鸣都化作一个会心的微笑。利用“瞻瞻的脚踏车”点拨:“每个会游戏的人都有艺术天份,关键在于有没有努力把它发挥出来。”增强自信心,激发学习欲)

  2、“再来品读一首小诗:时光带走我们的童年,让我们长大:岁月增长我们的阅历,让我们成熟。但只要我们怀着一颗纯真的童心,睁大聪慧的双眼,展开想象的翅膀,那么一片 绿叶是一首诗,一抹斜阳是一首歌, 一个游戏是一种创造……”(幻灯显示)

  大家一起有感情地朗诵,在朗诵中细细体味。

  (教学设想:在前一环节基础上趁热打铁,沿续心灵交汇的暗流,自然而然而引出下面的作业,使学生有话可说有情欲诉。)

  教师小结: 走进文本又跳出文本,从文本拓展到生活,又从生活进一步体验文本,这就是拓展延伸的要义所在。为延伸而延伸,往往是盲目的随意的。在有限的时间里如何延伸?本环节试着先从文本延伸到童年游戏,意在让学生领会游戏中蕴含着艺术;再从文本延伸到艺术作品,进一步证明艺术离不开生活。通过延伸,进一步激发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发现生活的美,做个生活的有心人。

  五、课后练习——人尽其能,各显所长。

  喜欢画画的,给童年生活画一幅画。

  擅长写作的,将童年生活写一篇文。

  爱好唱歌的,给童年生活写一首词。

  懂得写诗的,把童年生活写一首诗。

【《竹影》教学设计模板】相关文章:

《搭石》教学设计模板09-28

《静夜思》教学设计模板04-17

中班体育活动设计:好玩的竹梯11-04

秋天的雨教学设计模板10-16

《秋天的雨》教学设计模板10-16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模板10-16

《水浒传》教学设计模板07-24

雅思口语影词汇06-17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模板10-26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模板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