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百分网手机站

雷雨教学设计及反思

时间:2020-08-20 12:52:45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雷雨教学设计及反思

雷雨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雷雨教学设计及反思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4这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垂”的书写.

  教学安排:第二课时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教学资源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一) 孩子们,大自然是一本永远都读不完的书,走进自然能让你得到更多的乐趣,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自然去感受一场雷雨。伸出小手 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板书:雷雨)

  (二)谁想来读课题。指名读、全班齐读。

  (三)在平时的学习中你积累了那些和雨有关的词语。

  过渡:你们积累了这么多的课外词语,那让我们来学习一下本课的字词吧。

  二,教学生字.

  1.指名拼读生字.

  2.齐拼读生字.

  3.去掉音节认读生字.

  4.分析生字的音.形.义.

  三.识记生字.

  1.小组合作(识记生字的方法)

  2.指名讲识字方法.

  四.生字组词语.

  五.选生词造句.

  六、指导生字:(书写生字“垂.逃.越”)

  (一)请学生说说这个字在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生:长横写到横中线上。

  生:垂露竖要写在书中线上。

  (二)教师指导书写,学生书空。

  (三)学生自己在书上描红,仿写。

  教学反思 《雷雨》这一课用精练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这就是夏天雷雨后的情景。雷雨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因此我通过钻研教材,设计了认识4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我结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设计了符合我班学生的教学方法,先指名学生拼读生字 ,去掉音节快读, ,然后让学生小组合作识记生字, 最后给生字组词 ,选词语造句.

雷雨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鉴赏戏剧中的场景在形象和情节方面的作用

  2.品味戏剧语言,揣摩人物心理,把握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

  重点:鉴赏场景在形象和情节发展方面的作用

  难点:品读戏剧语言,把握人物形象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导语:歌德说:“优秀的作品,无论你怎样去探测它,都是探不到底的。”《雷雨》就是这样一部作品,它语言内涵丰富,主题多元深刻,构思非常巧妙。无论从从哪一方面解读,都会让我们惊叹它的美丽。今天我们主要从场景和语言的角度加以鉴赏。(写板书)

  (先来看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大家齐读:)(打开幻灯2,展示学习目标)

  一、整体感知

  戏剧主要靠矛盾冲突来推动情节的发展,展现人物的性格。可以说,没有矛盾就没有戏剧。本篇节选部分主要展现了几组矛盾?分别是谁与谁的冲突?(板书矛盾)如果从人物关系的角度来分析矛盾,那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矛盾就是情人之间的矛盾,周朴园与鲁大海的矛盾就是父子矛盾。根据矛盾的性质我们会把文本很自然的分为两部分。(打开幻灯片3,展示第一个教学板块)

  二、鉴赏戏剧中的场景在形象和情节方面的作用

  (一)周朴园的房间

  1.如果你是一位作家,让你写一个邂逅三十年未见的恋人的戏,你会把他们相见的地点安排在哪?

  如果是写一位父亲会见多年未见的儿子的戏呢?请说明理由。(你选择的地点很温馨)

  我们看作家曹禺把他们的见面安排在哪里?(板书:卧室,客厅)

  2.他把周朴园和鲁侍萍安排在卧室,(打开幻灯4,展示周朴园的卧室)这个房间有什么特别之处吗?(展示幻灯4上的第一个问题)

  家具还是以前的旧家具,摆放着一张侍萍的旧照片,房间还保留着侍萍因为生周萍而关窗的习惯,这个房间不准下人进来。(展示幻灯4第一个问题的答案)鲁侍萍走进这个房间一点都不感到陌生,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很自然地走到窗前,关上窗户,慢慢地走向中门。)这个举动说明这个卧室和三十年前梅侍萍的卧室一模一样。(展示幻灯4的概括语句。)

  3.周朴园为什么要布置一个这样的房间呢?(怀念鲁侍萍)

  教师引导:说明这个场景就有展示人物心理的作用。“卧室”是私人空间,不想让外人进来,它所展现的就是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即周朴园的内心世界。

  4.作者为什么要让鲁侍萍走进一个这样的房间呢?(让她回想起三十年前的往事,和周朴园进行交流。)

  教师引导:三十年前的这个房间是周朴园和梅侍萍的卧室,这里承载着他们人生当中最美好的一段回忆。当这个场景重新出现在鲁侍萍的面前,会让他们很自然地回想到过去。那这个场景就还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我们来总结一下:(展示周朴园)作者设计这个场景的作用是,能清晰地展现周朴园真实的内心世界,能很巧妙地推动情节的展开。这个场景的选择独具匠心。

  快速浏览文本【你好像有点无锡口音——好,你先下去吧!】一部分,看看它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怎样周朴园?

  (好,你说,按座位依次回答,词语不能重复。)

  (痴情的、歉疚的、紧张的、虚伪的……)

  你们觉得哪三个词是不能少的?

  (痴情的、歉疚的、紧张的,那就拿笔把我们思考的成果记下来。)

  (二)周朴园的客厅

  1.我们再来看,作家把周朴园和鲁大海相见的地点安排在哪?(客厅)

  现在我们就在周朴园的客厅看一场别开生面的父子会见。)

  2.他们是以父子的身份见面的吗?(不是,是以资本家和工人的身份来谈的)

  (学生快速浏览文本思考:从这一部分中我们能读出一个怎样的周朴园?)

  (冷酷无情、圆滑世故、贪婪凶残的周朴园)(幻灯片)

  3.客厅和卧室相比,有什么不同之处?

  (客厅是一个开放的空间,是一个社交场所,他展现的就是一个人的外部形象。)

  教师总结:与他人会见场所的不同会展现出他性格的不同方面。周朴园与鲁侍萍在卧室的相见,展现的是他的内心世界;周朴园与鲁大海在客厅的相见,展现的就是他作为一个资本家的社会形象。两者的有机结合,可以完整地展现一个人的性格。同时,好的场景可以很自然地推动情节的发展,虽是精心设计,却让我们感觉不漏痕迹。曹禺这一点上,独具匠心。

  (二)品味戏剧语言,揣摩人物心理,把握人物形象

  场景的选择不可小视,戏剧的语言更不敢怠慢。戏剧与小说不同的地方是它靠语言来展现人物形象,语言的精彩与否直接决定了作品的成败。《雷雨》潜台词很多,语句内涵丰富,对话十分精彩。你们最想品读的是哪一部分?

  品味舞台说明:

  1.“歉疚”的周朴园(从舞台说明的角度上讲)

  是从哪里读出来的? (这部分的语言非常丰富,我们请同学分角色朗读一下,大家推荐周朴园和鲁侍萍。) (安排好演员)

  教师创设情境:周朴园现在要向鲁妈打听三十年前梅侍萍的情况。

  周朴园 三十年前,在无锡有意见很出名的事情——

  鲁侍萍 哦。

  周朴园 你知道吗?

  鲁侍萍 也许记得,不知道老爷说的是哪一件?

  周朴园 哦,很远的,提起来大家都忘了。(回想往事,陈述语气)

  周朴园 三十年前有一家姓梅的。

  鲁侍萍 姓梅的?

  周朴园 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惠,也很规矩。有一天夜里,忽然地投水死了。

  后来,后来,——你知道吗?

  鲁侍萍 不敢说。

  周朴园 哦。【有点失望】

  鲁侍萍 我倒认识一个年轻的姑娘姓梅的。

  周朴园 哦?你说说看。【对这个话题非常感兴趣】

  鲁侍萍 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惠,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揭穿谎言】

  周朴园 也许,也许你弄错了,不过你不妨说说看。

  鲁侍萍 这个梅姑娘倒是有一天跳的河,可是不是一个,她手里抱着一个刚生下三

  天的男孩。听人说她生前是不规矩的。 【先说结果,再展开原因】

  周朴园 (苦痛)哦!【说到自己的伤疤,十分苦痛,心生歉疚】

  鲁侍萍 她是个下等人,不很守本分的。听说她跟那时周公馆的少爷有点不清白,

  生了两个儿子。生了第二个,才过三天,忽然【为什么不要我了,你心里

  清楚】周少爷不要她了。大孩子就放在周公馆,刚生的孩子她抱在怀里,

  在年三十夜里投河死的。【是你造成了这些悲剧的发生,你就是那个罪魁

  祸首,你就是那个绝情的人。】

  周朴园 (汗涔涔地)哦。【侍萍最严厉地指责,他十分心虚】

  鲁侍萍 她不是小姐,她是无锡周公馆梅妈的女儿,她叫侍萍。

  你从哪里读出了他对鲁侍萍的“歉疚”?

  (两处舞台说明)

  2.(望着朴园,泪要涌出)

  (望着周朴园,一句话也不说)

  舞台说明:舞台说明是写在剧本每一幕的开端、结尾和对话中间的说明性的文字,内容包括人物表、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它具有增强舞台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展开等多种作用。

  品味人物语言——丰富的潜台词

  1.紧张的周朴园

  抬起头来)你姓什么?

  (忽然立起)你是谁?

  什么?她就在这?此地?

  我们来读读这些语句,感受一下周朴园的紧张。

  教师创设背景:当鲁侍萍说到,她是无锡周公馆梅妈的女儿,她叫侍萍。

  学生读:你姓什么?(言外之意是,你怎么知道的这么多?)

  当鲁侍萍说到她没有死,儿子也活着的时候?

  周朴园说:你是谁?(言外之意是,你不会是侍萍吧,你怎么知道得这么清楚。)

  在知道鲁侍萍活着的时候,他为什么会非常紧张?是无法面对还是什么?

  (害怕梅侍萍来找他。)

  梅侍萍没身份没地位,他怕什么?

  (怕梅侍萍来这里纠缠,让繁漪知道她原来的妻子还在,怕她来认周萍,影响到他

  现在的家庭;害怕侍萍利用这一层关系来敲诈。)

  教师小结:卧室这个场景,让他们回忆起了三十年前的往事,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也让我们读出了一个怀念侍萍,对往事心生愧疚,知道侍萍还活着会危及他的家庭、名誉和财产的紧张的周朴园,理解了他真实的内心世界。

  2. 严厉的周朴园

  重点研读的语段:(学生分角色朗读:)

  周朴园 哦,侍萍!(低声)是你?

  鲁侍萍 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

  (周朴园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照片,又望侍萍。半晌。)

  周朴园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侍萍 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 谁指使你来的?

  鲁侍萍 (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周朴园 (冷冷地)三十年的功夫你还是找到这来了。

  思考:周、鲁相认理应抱头痛哭,周朴园为什么突然变脸?

  不敢相信眼前的鲁侍萍就是先前的梅侍萍,接着就会想,她来这干什么,肯定是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她是受人指使前来敲诈的。从哪个地方读出来了?

  (指使,还是找到这儿来了。)狡诈凶残的周朴园(人物语言)

  贪婪凶残:

  ①花钱收买少数不要脸的败类。

  ②你的手段我早明白,只要你能弄到钱,你什么都做得出来。叫警察杀了矿上许多工人,你还——

  ③你故意淹死了两千二百个小工,每一个小工的的性命你扣三百块钱!姓周的,你发的是绝子绝孙的昧心财!你现在还——

  3.绝情的周朴园

  回忆往事的周朴园听到梅侍萍还活着的时候,就非常紧张,害怕侍萍威胁他的名誉、地位和家庭,而当她真正出现在眼前的时候,心理的害怕就更别提了,他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好,痛痛快快地,你现在要多少钱吧!)

  再让学生分角色朗读。

  周朴园很想用钱来结束这场恩怨,想赶快打发鲁侍萍一家走。你从哪看出了他的这些心思?

  ①好!痛痛快快地,你现在要多少钱吧!

  ②也好,我们暂且不提这一层。

  ③好得很,那么一切路费,用费,都归我担负。

  ④那么,我们就这样解决了。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

  ⑤很好,这是一张五千块钱的支票,你可以先拿去用。

  (语言)

  (三)教师作最后总结:

  戏剧不同于其他文体的地方就是语言。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即台词)和舞台说明。戏剧的潜台词语很多,能够非常清晰地展现人物的心理,舞台说明很少,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有重要的辅助作用。今天,我们学习《雷雨》,不仅要了解场景的选择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情节发展的作用,更要学会从潜台词和舞台说明中把握人物形象。

  孔子说:“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人,文质兼备,才符合君子的要求;《雷雨》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结构形式,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是戏剧中中名副其实的“真君子”,它让我们永远品味不尽。

  (四)布置作业:(4分钟)(幻灯14)

  1.课外阅读《雷雨》全剧。

  2.设计一个亲密朋友邂逅的小剧,请选择三个不同的场景来展开。

  3.比较两个相似的舞台说明蕴含的不同含义?

  18页的舞台说明(望着朴园,泪要涌出)

  21页的舞台说明(望着周朴园,一句话也不说。)

  教学反思:

  在市优质课比赛中,我抽定了《雷雨》作为自己讲课的篇目。《雷雨》是经典话剧,也讲过三遍,感觉比较熟悉。但是就是这种熟悉,这种经典,给自己讲课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一是大家都讲过,如果老生常谈,毫无新意,这个课就让人感觉很一般,创新难度很大;二是这部话剧潜台词太丰富,没有一定的阅历,有些地方读得不透彻,难以解读到位;三是篇幅长,可讲的点太多,很难梳理出一条非常清晰的带点创新意味的思路。所以,这次备课让我感觉难度很大。

  教案写了三次,分别制定了不同的教学目标。第一次定在赏析语言,分析形象上,感觉太传统,毫无新意,被推翻;第二次从情节设计、场景选择等角度来解读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又感觉为了创新而丢掉了话剧的本色,被推翻;第三次从场景选择的匠心处来分析,有新意,品读语言感受形象,又体现了话剧的特点,二者结合在一起,才形成了最终的教案。而这时已经是周三了,时间很紧,任务很重,熟悉稿子的时间很短,好在没有因为这个乱了阵脚,认真准备,认真参赛,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发挥自己的水平。

  这次备课、讲课的过程虽然让人饱受煎熬,但让我收获很大。

  一是从选课的角度来说,越是经典,越难讲,越是讲课的点多,越难讲,从选课上我有了一点经验。以前讲《湘夫人》时,也没选课的经验,就感觉这首诗歌讲的故事很感人,就选了。没想到正是这个大家都避开的篇目,让我开垦出了一片新的天地,解读出了大家平时没有注意到的内容,这是我的成功之处。所以,选课还是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的,能将常炒的白菜炒出新的花样新的口味,那技艺就高一筹了。

  二是在备课的过程中,我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可能是当班主任当的吧,现在总害怕学生没有听清要求,于是会反复言说,这样不仅使得自己的语言听起来不简练,还会严重干扰学生的思维。以后上课,要求在前,说过了之后就不再讲话,把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充分思考,再来回答。语文课堂的语言应力求优美、有文采,让学生能沉浸其中感受到语文的魅力。这一点也是今后我努力的方向。

  三是读的书少,见到的优秀课例不多。这次讲课前我翻阅了语文的很多杂志,特别是《语文学习》《语文教学通讯》等杂志,感觉上面的文章非常打动人心,在这一片土地上有很多真正热爱语文的人在这片田地里默默耕耘,他们的精神、他们的执着给我很大的心灵震撼。虽然平时的工作很累,也有诸多抱怨,我相信语文给我们的精神财富会让我们受益终生。这上面的优秀课例也很多,如果我们平时多加参考,多思多想,我们的观念不仅会得到提升,我们的课堂会有很大的改进。

  第四是外出讲课的经验不多,接触到的不同类型的学生少。在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上,还需要我做出更多的努力。

  课上完了,按照自己的预期讲出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虽然还有种种的.不足,但不管怎样,每一个比赛的环节我都认真准备了,虽历经磨难,但收获颇丰。这就是这一次参赛的感受和得到的经验教训。

雷雨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设计:

  (一)认知目标:了解曹禺及有关《雷雨》故事情节。

  (二)能力发展目标:.通过语言的品味让学生进入角色,揣摩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动作性特征,分析周朴园、鲁侍萍的个性特点。引导学生在欣赏中品、说、进而尝试演,全方位开拓思维空间,在欣赏中训练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启发学生通过分析文本品读人物形象,把握主旨,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培养学生对话剧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促进学生个性自由和谐地发展。

  (三)情感培养目标:

  通过对中国优秀文学样式—话剧的欣赏,了解我国话剧的杰出成就,培养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感情,从而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增进民族文化意识和民族自豪感,懂得继承祖国悠久文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二、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一)教材内容分析:

  《雷雨》是人教版新教材中“小说与戏剧”部分的必修篇目。它是我国杰出的剧作家曹禺在大学时候创作的一部震惊文坛的处女作,同时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话剧,是一部深刻揭露反动资产阶级的罪恶本质,反映20世纪30年代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现实的悲剧。

  作为中国话剧的总结出代表作,学生通过对《雷雨》的鉴赏学习,能初步了解话剧的有关常识,能初步区分戏剧冲突和生活矛盾的联系和区别。在对人物一言一行中,剖析人物性格特点,抓住人物矛盾的焦点,关注冲突的的发展变化过程,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初步了解戏剧的有关常识。

  (2)熟悉《雷雨》剧情及主题思想,矛盾冲突,在分析讨论的过程中提高学习话剧的兴趣,培养协作能力与群体意识。

  2、难点:

  (1)学习起伏跌宕的戏剧情节,紧凑的戏剧冲突和周朴园、鲁侍萍的性格刻画。

  (2)通过话剧欣赏进行文学艺术的创作,唤起学生潜在的创造想象力。

  三、教学对象分析:

  1、高中学生已掌握初步的话剧常识和一定的思维分析能力,经过学习能够通过剧本提供的多方面信息剖析重要人物的内心世界,能够随着剧情的发展变化分析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进而准确把握人物性格的主要特征。他们对话剧的学习热情很高,充满自信,但对话剧尤其是中国优秀话剧还缺乏一定的认识和了解,综合分析能力也有待进一步加强与提高。

  2、通过直观教育方法,能够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印象,从而更好地发挥其想象力,进而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创作。

  3、在动中学、在乐中学符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规律。通过参与教学活动的愉快学习,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更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发挥创造精神。

  四、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一)声像呈示行为教学策略:在教学中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听觉与视觉相结合,取其容量大,手段新,刺激感官强度大等优点,灵活再现教学内容,从而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增大课堂信息量,加强视觉享受,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使学生能更高效地学习、掌握音乐知识,并将学生由感性认识逐步引导到理性的分析,拓展学生的视野,发挥学生创造能力,体现现代教育的效能观。

  (二)启发诱导式教学策略:在教学中教师抓住学生的学习心理状态,运用启发诱导式教学法,创设意境、展开联想,引导学生以主题因素的发展为主要线索,通过对各人物的分析与描述,层层深入剧本的意境,整体把握作品的脉络。在此过程中,有目的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剧本的联想空间里得到熏陶与教育。

  (三)交互合作教学策略:在教学中,师生双方互为主体、互相依存、互相配合,教师与学生都处于一种平等、**、和谐、自主、自觉的角色环境中,通过一系列程序,教师与学生在一种自由空间里相互发展,相互创造,相互提高。课堂教学既是师生双边心理互动的过程,又是学生与周边环境(教材、教具、同学等)互动的过程,也是学生内部的多种心理因素(认知、情感、意志)相互作用的过程。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不再只是面对面的交流,更多的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多媒体开展教学活动,发挥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在与学生进行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的双向互动。

  (四)激励创新教学策略:整堂课由“情境导入——熟悉主题——人物分析——合作演绎——创作升华”五环节构成,在教学中采用艺术融合为主要形式,将音乐、电影等直接诉诸于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尝试将欣赏和创作活动结合起来,创造条件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引导他们在欣赏中看、赏、思、议、记,全方位开拓思维空间,突出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通过课件的展示、教师言语的引导和激发,诱发学生的创作动机和创造灵感,促进学生的多向思维,鼓励和启发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培养学生的文学素质,对学生富有创意的创作过程和作品,予以肯定和褒扬,培养学生的成功感,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

  (五)交互合作创新策略:课前一周印发讲义,引导学生品读《雷雨》全剧,提倡广泛涉猎,发表独立见解。组织周朴园、鲁侍萍、鲁大海、繁漪四个小组,自愿结合,鼓励自由讨论。推举发言人,分工负责。有搜集材料的,有整理提纲的,有制作课件的。通过分工合作,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同时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文本。

  五、教学媒体设计:

  采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平台进行课件演示,在教学过程中运用CAI课件进行辅助教学,集文字、图像、视频、动画和声音等多种媒体于一体,动静结合、声像合一,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和记忆,勃发表现、创作的欲望。通过交互式的练习设计,创设文学体验与实践的空间,突现学习的主体性。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导入一)(播放电影《雷雨》结局片断。以浓厚的悲剧色彩和强烈的视觉冲击渲染情感,创设氛围。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七十年前的今天,年仅23岁的曹禺先生以他在清华大学时创作的四幕剧《雷雨》,为我们留下了这么一个悲剧结局、一声叹息。在幻想、憧憬、挣扎、嚎叫之后。雷雨之夜,三个爱恨交织,有着火热人生的年轻人同时踏上了生命的不归路。《雷雨》,除了生命毁灭的沉默和黑暗之外。究竟还有多少个难解的迷,究竟还能告诉今天的我们多少些人与人性的启示。

  接着,我与学生一起以探究者的身份,平等的走近被称为“中国莎士比亚”的戏剧大师,走进《雷雨》。

  (导入二)在中国的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位作家被喻为刻画人心灵的戏剧大师,像莎士比亚那样,用深邃的思想和澎湃的热情去关怀人的命运,关注人类的命运,史这位作家,在它还是个学生时代,便创作出了它的第一个艺术生命,二恰恰史这个艺术生命,却成为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轰动在当时,并一直延续到现在,从而终成经典。这位作家就是著名剧作家曹禺,它的第一个艺术生命就是四幕话剧《雷雨》。今天,我们将来频度一下这位年轻作家在他23岁时所创作的经典名作。

  (导入三)文学史上,有许多作品在当时社会有相当重要的影响。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雷雨》就曾引起轰动,因为它是上个世纪30年代时作家曹禺为我们勾勒出的一幅图卷,即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沉闷空气里一场即将到来的社会大变动的雷雨。

  【二、总述】

  课前引导学生收集、整理、筛选有关戏剧常识及曹禺的相关情况,课上教师让一些学生讲解、展示自己的成果,教师作适当重点点拨。之后,教师作简要小结 。并补充《雷雨》人物关系图,使学生更清晰的把握《雷雨》的复杂人物关系。为下面教学做好准备。

  在这一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的分工和合作,使每位学生都有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享受学习的过程,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展示的要点包括:

  (一)戏剧常识:

  1、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艺术。在西方,戏剧,即指话剧。在中国,戏剧是戏曲、话剧、歌剧等的总称,也常专指话剧。

  2、戏剧的分类

  按不同的标准,戏剧分类如下:

  a、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分为话剧、歌剧、舞剧;

  b、按剧情繁简和结构分为独幕剧、多幕剧;

  c、按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分为历史剧和现代剧;

  d、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分为悲剧、喜剧、正剧。

  (教师补充介绍悲剧、喜剧、正剧的特点,并简介中国古代的四大喜剧:关汉卿的《拜月亭》、王实甫的《西厢记》、白朴的《墙关马上》、郑光祖的《倩女离魂》;莎士比亚的四大喜剧:《威尼斯商人》、《无事生非》、《皆大欢喜》、《第十二夜》;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二)曹禺其人:

  曹禺,原名万家宝,1910年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原籍湖北潜江。他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出现的有很大成就和广泛影响的剧作家。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我国杰出的剧作家和”当代语言艺术大师”。

  1929年进南开大学,后转入清华大学外语系。1933年大学四年级的时候,完成处女作《雷雨》,震动当时戏剧界。 1935年发表《日出》,继而又发表了《原野》(1937)

  他的三部曲,犹如一道道的丰碑,矗立在中国的剧坛上,从而决定了曹禺在中国话剧发展上,特别是话剧文学上的奠基地位。1949年后,创作了<明朗的天><胆剑篇> <王昭君>等剧本.

  (教师补充:曹禺父亲曾任总统黎元洪的秘书,后赋闲在家,抑郁不得志。曹禺幼年丧母,在压抑的氛围中长大,个性苦闷而内向。三岁即随继母看戏,是一个小戏迷。1922年,入读南开中学,并参加了南开新剧团。导师张彭春对他格外器重,他则以扮演娜拉等角色而闻名,绽露表演才华。少年时,喜写新诗,常吐露着感伤和凄婉的调子。引导学生分析环境对人物性格的影响并举例,如贝多芬、莫扎特等)

  (三)《雷雨》简介

  《雷雨》是一部动人心魄的悲剧。剧本以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为背景,通过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本家周朴园家庭内部的种种纠葛和周鲁两家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艺术地反映了反动资产阶级的腐朽、糜烂的生活,揭露了资产阶级自私、虚伪的道德性,猛烈抨击了旧中国黑暗腐朽的社会制度,展示出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历史命运。

  教师小结:(多媒体展示剧作家曹禺先生谈论《雷雨》创作动机片段)补充介绍人物关系图并引导学生剖析人物间复杂的社会关系、亲情关系、伦理关系。(图片展示人物关系图)

  【三、人物分析】

  (一)分析周朴园

  黄恩昵主持。首先介绍周朴园其人生平、简要事迹,概述其性格特点:自私、虚伪、冷酷、残忍和奸诈,周朴园是一个由封建地主转化而成的资本家,两种不同的性格集于一身。

  吴珊琳介绍30年前周朴园和鲁侍萍的一段爱恨纠葛。分析当时周朴园对鲁侍萍的忘情之恋,侍萍的投河,周朴园的两次不如意婚姻,评价世俗观念、门第观念、阶级地位等因素对二人悲剧性结局的影响。

  洪美莲介绍周朴园逼迫繁漪喝药细节,分析繁漪与周朴园之间的微妙关系,繁漪的“病”,周朴园的封建大家长的霸道、蛮横,自以为是。(多媒体展示话剧《雷雨》中周朴园逼迫繁漪喝药)

  蔡丽敏介绍30年后周朴园与鲁侍萍在客厅意外相逢的情景,分析周对“死去”和活着的鲁侍萍截然不同的态度变化,分析其微妙的心理变化,剖析周朴园性格中自私、冷漠、卑污的一面。(多媒体展示话剧《雷雨》中客厅相逢的片段)

  吴华忠介绍周朴园与鲁大海的一场戏,分析二者的关系,阐明血肉亲情在利益面前没有任何价值,仅仅剩下赤裸裸的金钱关系,阶级冲突十分尖锐。揭露周朴园资本家罪恶、贪婪、无情的一面。

  郭伟博分析周朴园对鲁侍萍是否真有感情。强调不能将人的表现绝对化。

  (多媒体展示资料:

  a、多次向人打听,特地派人到无锡打听侍萍的下落

  打听坟墓所在,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

  一直保留着侍萍喜欢的家俱

  一直保留着总是关着窗户的习惯

  一直记着侍萍的生日

  一直保留着侍萍绣了花的衬衣

  b、知道侍萍还活着十分惊愕。

  严厉地责问侍萍:你来干什么。

  好,痛痛快快地!你现在要多少钱?)

  通过对比分析得出结论,教师做适当补充:周朴园是会怀念侍萍的。侍萍年轻时聪慧美丽,性格温驯、善良,也很能干,他确曾“爱”过她;况且他自和侍萍分别后,结过两次婚,第一次是个阔家小姐,抑郁而死。第二次就是繁漪。两次婚姻都不如意。他也花天酒地放荡过,但是从来也没有尝到过什么是幸福。因而难免怀念起过去和侍萍度过的快乐时光。在这种情况下,他对侍萍的怀念便成为他经常咀嚼的一种情感了。

  但话又说回来,他毕竟还是一个唯利是图的剥削阶级分子。因此,当活着的侍萍一旦站在他面前时,他首先考虑的是将会破坏他现在家庭的“圆满”和“平静”,将使自己的名誉、地位受到威胁。他对侍萍的无情态度,正是作者成功的现实主义的表现。

  因为他怀念的毕竟不是眼前的“鲁妈”,而是他年轻时的恋人,是那个年轻貌美、知书达理、贤淑体贴的“梅小姐”,是已经投河自尽而不会对他构成威胁的“梅小姐”。从这个角度讲,他的怀念又是虚伪的。所以当他与侍萍再次相逢时,就更多地表现了他的自私与虚伪。

  但即使是在这个时候,他对侍萍也并不是毫无情义的。他先是准备给侍萍一笔钱养老;这一行动被侍萍义正辞严地否定后,他又主动地签好“一张五千块钱的支票”给侍萍;当支票也被侍萍“固执地”撕掉以后,他还是预备背地里给侍萍邮寄“两万块钱”。他的这些行动虽然也“暴露了他金钱万能”、妄图以金钱“息事宁人”的卑鄙灵魂,但其间又何尝没有“弥补”一下他过去的“罪过”的因素在内呢?最后,当侍萍又一次出现在周家时,周朴园果断地要萍儿承认她是生母,他也无法考虑这将给自己声誉地位带来如何的影响了。这些,都显示出了这一形象的丰富性和真实性。

  (教师多媒体展示曹禺本人谈《雷雨》部分资料。资料附:周朴园这个人可以说是坏到家了,坏到连自己都不认为自己是坏人的程度。他自己,在当时社会上当然是“名流”、“贤达”。他认为他的家庭也是个“最圆满,最有秩序”的“理想家庭”。他教育的儿子周萍,也是个好儿子,“健全的子弟”,其实已经腐烂透顶了。三十年前……

  那时的确常常闹罢工。我听到过一件真实的事情,一个资本家在哈尔滨修一座江桥,他故意让江桥出险,使几千个工人丧生。他是承包商,从每个工人身上扣二百块钱。我所写的周朴园就是这样发了一笔昧心财、血腥财,从此他才阔起来。

  这样一个人,你说他没道德,他可觉得自己高尚得很哩,觉得自己最崇高、最了不起了,他是那么“多情”,那个被他糟蹋过的丫头,被他升格为“前妻”了,甚至连他和这个丫头胡捣、后来生了孩子的那间房子,房子里的摆设,他都一直保持原样,不准别人动一动,他自以为是好丈夫、好父亲、正人君子,其实是一个在外杀人如麻、在家专制横暴的魔王。他这个人永远觉得自己是正确的,当三十年后侍萍又来到他家见到周萍时,他让周萍跪下,说:“不要以为她出身低下,却是你生身之母,不要忘了……”多么冠冕堂皇!他竟没有惭愧自疚。)

  教师小结:可以说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 “是真实的,绝对真实的”(曹禺语) 。周朴园的思想感情是复杂的。关于周朴园不愿与鲁侍萍相认的原因,传统的看法是,因为他怕有损自己作为一个资本家,一个有身份没有地位的人的脸面.其实,我们不妨从他从一个父亲的角度去理解他.如果他的大儿子周萍知道了他的事情,知道了他那被父亲说已经死去的母亲还屈辱的活着,他的父亲在他的心中的美好形象将荡然无存.周朴园根本无法面对自己的大儿子周萍.这不仅是作为一个资本家,作为一个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更是作为一个父亲,他都无法去面对真相大白后的一切.所以,周朴园选择了不与鲁侍萍相认.我们应该真正从人性的角度去解读人物。我们既不能因他见到侍萍后的惶恐暴怒,而否定他对侍萍怀念的某种真实性和特殊的赎罪心理,当然也不能因他以往对侍萍的怀念而否定他与侍萍见面时的自私、冷酷。他的思想行动的变化,正是他“这一个”人物的思想性格在彼时彼地和在此时此地的特殊表现。

  (二)分析鲁侍萍

  黄炳悦主持。简要介绍鲁侍萍的人生遭遇。描述鲁外貌、肖像变化及心理变化。素描展示30年前年轻貌美的鲁侍萍与眼前“老得连你也认不得”的鲁妈形象做对比,突出周朴园的玩弄给鲁侍萍带来的苦难。

  吴为锟介绍鲁侍萍与周朴园意外重逢时,鲁侍萍的表现,分析鲁侍萍为什么不立刻表白自己的身分并当面斥责周朴园对她的迫害和30多年来的悲惨遭遇,而是以叙述别人故事的口吻诉说自己的遭遇的原因。

  邱永辉分析鲁侍萍几次拒收周朴园钱财的原因。周先是准备给侍萍一笔钱养老;这一行动被侍萍义正辞严地否定;第二次周主动地签好“一张五千块钱的支票”给侍萍;支票也被侍萍“固执地”撕掉。她以撕毁五千元支票的举动展现了她对残酷现实的清醒认识,表现了她对周朴园的蔑视和对不公平社会的抗议,表现了她的骨气和尊严。她的唯一的要求就是“见见我的萍儿。”表现出她那纯洁、崇高的母爱。她终于由一个无知幼稚的侍女成为一个有骨气、有尊严的女人。

  陈明雪分析鲁侍萍与“有钱人家的小姐”、繁漪的不同之处。(多媒体展示三人的区别)从身份、地位、修养、见地以及对周朴园的情感态度方面入手,强调鲁侍萍坚强、勇敢而又清醒的一面。

  王园园介绍鲁侍萍与周萍相见场面,分析此时侍萍细腻的情感变化,探讨侍萍性格中独特的一面。

  教师小结:30多年的悲惨遭遇和痛苦的经历已经把她的性格磨炼得坚强又勇敢,她对残酷的现实充满了愤恨,但她还没有认识到自己的不幸是腐朽的制度造成的,而是把这一切不幸归结于“报应”和“命运”;而且,善良的品性又使她在周朴园的“忏悔”中产生的某种轻信和谅解。在对话中,她既有意识地在隐蔽自己的身分,又在语言动作中不断地表露出自己的特征,这正是剧中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的外在表现。

  (三)分析繁漪

  王传芳主持。介绍《雷雨》针对繁漪的肖像描写:她的脸色苍白,面部轮廓很美,眉宇间看出来她是忧郁的。郁积的火燃烧着她,她的眼光时常充满了一个年轻妇人失望后的痛苦和怨望。她经常抑制着自己。……她的性格中有一股不可抑制的“蛮劲”,使她能够忽然做出不顾一切的决定。她爱起人来象一团火那样热烈,恨起人来也会象一团火,把人烧毁。

  (多媒体展示人艺拍摄《雷雨》等不同版本话剧《雷雨》中繁漪的几组形象,简要概述其共同点和不同点)针对几个人物的表演做简要的讨论。

  陈嘉奖分析繁漪的形象特点。(多媒体展示几次出场表现)

  (1)道德上,是个有污点的女人;精神上,她受到周朴园的禁锢,她炽热的情感在这种文明而野蛮的统治下变得病态,这就造成了她恶的反抗,她绝不因任何的条件而改变他自己的情感寄托,她不把感情当作可有可无的东西,相反地,她把与周萍的关系当作生命。

  (2)也许,在作家曹禺看来,这个感情压抑不住,窒息不死,一爆发起来就不要命,甚至不要脸的女人才是真正的女人,充满了生命的女人,而那个害怕自己感情的周萍,则是软弱而空虚的,他总是在悔恨中谴责自己的错误,他缺乏意志和力量,“他痛苦,他恨自己,他羡慕一切没有顾忌敢做坏事的人”。

  (3)繁漪,一个为情感而生,为情感而死的女人,一个敢爱敢恨的火一样的女人!情感给予她的快乐大于痛苦。

  吴莹莹介绍“众人眼中的繁漪”,(多媒体展示材料)

  (1)我会流着眼泪哀悼这个可怜的女人,我会原谅她。虽然她做了所谓罪大恶极的事情——抛弃了神圣母亲的天职。(曹禺语)

  (2)繁漪,你是迅急的雷雨,打破了这个封建古老专制家庭的死寂,你是闪亮的刃首,刺破了漠漠长空的黑暗,你是耀亮苍穹的闪电,旋即消逝于天际,却早已照亮专制与罪恶合织的黑暗。

  (3)繁漪并不是造成周萍和四凤及周冲悲剧的罪魁,因为她同样不幸。

  (4)把繁漪说得如何富有革命性乃至这样的人可以成为***员怕只是一厢情愿。(王蒙)

  纪家云分析繁漪在失去所爱后的复杂报复心理以及由此引出的严重后果。繁漪由“假发疯”到真正精神崩溃的过程。(多媒体播放《雷雨》第四幕中繁漪复仇片段)

  讨论完毕。教师选择其中精彩观点进行集体赏析、点评,以深化学生的认知。

  教师小结:“魔鬼”繁漪的两次人生选择最充分地燃烧着这种生命力的**火焰。倍受周朴园压抑束缚的繁漪所作出的第一次选择是大胆地投入与周萍的不伦之恋。在这场恋情中,她即将枯死的灵魂在变态的情欲中得到滋养,道德伦理桎梏的冲破与强烈生命欲望的满足使她开始重新呼吸生气。不幸的是周萍狠心的遗弃抽掉了繁漪唯一的精神依托。恰如见过阳光的人再也不愿回到暗室,繁漪绝望地作出了第二次选择——她要不顾一切地报复。正如一道划过暗夜长空的闪电只在一瞬间扯开黑幕一样,繁漪在自我毁灭中显示了生命抗争的勇气与力量。诚然,繁漪决非真善美的化身,然而对于命运大胆无畏的挑战张扬着个体生命存在的价值。

  【四、课外研究拓展】

  在课堂讨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研究范围,拓展课外研究性学习。

  1、教师示范性的提出有关《雷雨》和《雷雨》拓展而出的研究性的命题。如:

  A、《雷雨》的命名

  B、曹禺创作《雷雨》的前后历程

  C、周萍和繁漪、四凤的感情纠葛

  D、周朴园和他的三个女人

  E、《雷雨》和《原野》比较谈

  2、 鼓励和要求每位学生提出一个研究性命题,并让他们选择其中较有价值的一个命题。作为课外研究性学习的作业。

  【五、话剧表演】

  由学生自主选择其中某一片段进行创造性的表演,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学生可选择以下几组具有代表性的场景进行表演,如:

  周朴园和鲁侍萍意外重逢一幕;

  周朴园逼迫繁漪喝药一幕;

  周朴园与鲁大海对话一幕;

  繁漪复仇一幕。

  【六、结束语】

  (结束语一)同学们。今天,在曹禺先生建构的一个“人的舞台”上。我们以自己的方式自觉、自主而平等的去感悟、去揣摩,走进《雷雨》。现在走出《雷雨》,老师希望大家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解读更多的名家名篇名作。

  (结束语二)无论是从故事层面还是从人物情感,或者是从更深的人生哲理意蕴,不管是从那种角度而言,《雷雨》都是一部值得一读的精彩之作。这里有着“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有着最“雷雨”的女人,也有着如“一棵弱不禁风的草”的男人,更有对生活尚充满幻想的孩子。在这最浓缩的时间与空间里,所有的人都在纠缠着、挣扎着,或为了救赎,或为了追求梦想,然而,只要还有一点私心,欲望,最终的毁灭将是无可避免的。

  教学反思

  《雷雨》是人教版第四册的一篇看图学文。本文用精练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下面谈谈自己教学后的一些想法。

  在这篇课文中,雷雨前和雷雨后的景象写得较具体,而雷雨中的景象相对来说写的简单了些。因此,在教学时,雷雨中的景象我讲得比较少。重点讲的是雷雨前和雷雨后的景象。为了体现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我在每一段课文引入上下了功夫。 教学“雷雨前”时,我让学生听雷声,看闪电,感受“雷雨前”的紧张气氛。教学“ 雷雨中 ”时,我让学生看课件, 听 大雨哗哗的声音,并不时穿插 轰隆隆的雷声,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在教学“雷雨后”时,我请学生欣赏课件,听蛙鸣、蝉叫、鸟啼等各种自然界的声音,并配以优美动听的音乐,看精美的图片,彩虹,太阳……感受“雷雨后”的美丽。就这样,我把学生带进文本,激发他们 学习的兴趣, 引领他们 感受 大 自然的变化 ,激起他们 探究自然奥秘的 欲望。 “雷雨中”这一段我用请学生欣赏课件的方法引入,让学生身临其境;“ 雷雨后 ”这一段我采用的引入方法是:请学生闭上眼睛,听老师配乐朗读,引领学生展开想像。

  在本文中,有些句子用词非常精炼。于是,我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品词析句。如理解句子:“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我出示图片 让学生看 (画面上厚厚的黑云笼罩着整个天空,天色十分昏暗),随即引导学生:在这个句子里,你觉得哪个词语用得好?为什么?满天的乌云压下来,给你一种怎样的感觉?然后又引导学生把这种害怕的感觉方到句子里读,充分感受雷雨前的紧张气氛。再如理解句子: “ 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 我先请学生欣赏课件,理解蜘蛛为什么要垂下来。然后请学生来当当这只害怕的小蜘蛛,读读这句话,体会“雷雨前”小动物的不同反应,从而进一步理解雷雨真的要来了。……现在想想,学生那天的朗读真的很精彩,他们对文本的理解也是精彩绝伦。

  当然,这节课也有很多不足之处: 比如 对“雷雨中”这一环节处理过于简单,如果能引导学生展开想像:“ 透过茫茫的大雨,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这样一来, 这一环节会变得更丰满。 在教学 “雷雨前”时,只考虑到品词析句,指导朗读,引导感悟,忽略了教材的整体性,教材处理有点散。而且,雷雨前的景物变化是紧密联系的,当时备课的时候,这一点考虑得不够周全。


【雷雨教学设计及反思】相关文章:

《雷雨》教学设计(精选5篇)10-28

《有趣的脚印》教学设计及反思范文12-25

《静默草原》教学设计+教学反思12-17

《操作系统的基础知识3》教学设计及反思11-13

《搭石》教学设计与反思12-17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赛车》10-04

大班音乐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柳树姑娘》09-24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磁铁》11-24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光和影子》12-19

小班语言教案及教学反思《苹果种子的故事》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