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百分网手机站

《有的人》教学设计

时间:2020-09-25 19:11:42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有的人》教学设计

  《有的人》这篇课文的教学要让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深层含义,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以下是百分网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有的人》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应届毕业生考试网!

《有的人》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1 对教材的理解

  《有的人》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臧克家于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写的,所以副标题是“纪念鲁迅有感”。

  “有的人”是个引人深思的题目。诗中举出了完全对立的两种人加以对比。

  全诗共七节。全诗热情歌颂了热爱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无情的鞭挞了反动统治者。诗歌在表达上的突出之点,是运用对比和反复的手法。

  2 学生学龄特点、心理特征分析

  学生在学习经历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是非观,价值观,有了自己的见解,善于围绕一个问题深入探究,更喜欢充满竞争,充满挑战的学习环境。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们的学习动机。

  3 理念应用

  (1)激发读书动机

  在教学中,以“比赛读书”贯穿教学全过程,学生在准备活动中,“无为而为”地深究了教材;在活动中,理清思维,感悟教材。

  (2)有效实现对话,发展语文素养

  通过与文本的对话,深究文字的内涵;与同学的对话,完善自己的理解;与老师的对话,深化对情感的感知;与作者的对话,感悟表达意图。

  (3)多元评价,营造竞争合作的学习氛围

  生生互评,自我评价,师生评价,在多元的评价中,学生准确了解自己思维,知识,技能的水平。

  (4)以读代讲,引导发表个人见解

  有层次的组织读书,由浅入深地感知教材,最终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诗歌内容,研读语言文字内涵,感悟语言文字的深层含义,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培养倾听他人见解的习惯,锻炼发表个人见解的能力。能有感情地朗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从两种人对待人民的不同态度及人民对待他们的不同态度,培养学生明确的是非观和高尚的价值观。

  教学流程:

  课前交流:自信的人怎么站?自信的人怎么坐?

  谈话导入:六年的小学生活,让我们从书本上认识了许多人格上伟大的人。你能用简短的语句评价一个人吗?(学生评价)这些伟大的人,都离我们而去了,但他们的精神仍留在我们的心中。正如司马迁所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与泰山,或轻于鸿毛。”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病逝。“赶快收敛,埋掉。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这是他最后的遗言。然而,我们能忘记他吗?事别13年,著名诗人臧克家写下了《有的人》,请大家看课题,本文课题与其他课题有什么不同。(介绍副标题)我很喜欢这首诗,让我们共同分享。

  初读:你想给这首诗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吗?初次见面,一定要真诚:读两遍,不要忽视一个字。 (检查,评价,正音)

  再读:仅仅准确就够了吗?还必须流畅:把每一句都读流利,再读两遍。

  挑战朗读,启发个性化理解,适时点拨:谁敢跟我比赛朗读?光有自信是不行的,我读了十多次,而且有我自己的理解,现在就比对你们不公平。给你时间,试着理解,不动笔墨不读书,把你的见解写在书边的空白处。(学生自读自悟)交流自己的感悟,适时点拨:

  1 《自嘲》诗中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先生始终爱憎分明,与敌人顽强作战,为人民勤恳工作。

  2“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一切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鲁迅以野草自比,为了革命,甘愿献出自己的一切,乃至于生命。这是一种彻底的牺牲精神,一种“无我”的人生境界。

  3讨论:这首诗写了拿几种人?鲁迅属于哪种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提炼板书: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的活,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4再做准备,比赛朗读。

  评价赏析,引导创作:你认为作者哪儿写得好,值得你学习。试创作一句或一小节。 (交流展示)。

  赠送诗歌:

  某人

  泰戈尔

  你的天性是忘掉自己,

  我们心中却把你牢记。

  你总是爱把自己隐匿,

  我们的爱戴使你放射光辉。

  你把发自心灵的光芒,

  带给那黑暗的东西。

  你从不寻求名声和崇拜,

  可是爱之神发现了你

  板书设计:

  有的人

  ——纪念鲁迅有感

  爱人民 人民爱

【《有的人》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蜜蜂》教学设计06-23

劝学教学设计06-08

《论语》 教学设计05-08

枣儿教学设计05-05

争吵教学设计05-05

《金子》教学设计05-03

台阶教学设计04-30

功教学设计04-25

《鸟语》教学设计04-23

《公输》教学设计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