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 百分网手机站

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重点:教育与幼儿教育

时间:2020-09-22 13:04:32 教师资格 我要投稿

2015年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重点:教育与幼儿教育

  一、单项选择题

2015年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重点:教育与幼儿教育

  1.狭义的教育是指(  )。

  A.社会教育

  B.家庭教育

  C.学校教育

  D.网络教育

  2.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教育现象的是(  )。

  A.妈妈教孩子洗衣服

  B.初生婴儿吃奶

  C.成人学开车

  D.木匠教徒弟手艺

  3.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本质特征是(  )。

  A.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B.教育是动物的本能

  C.教育是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D.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

  4.下列不属于教育的构成要素的是(  )。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教育影响

  D.教育环境

  5.在国家对受教育者培养的总的要求指导下,对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上的具体要求称为(  )。

  A.教育目的

  B.教学目的

  C.培养目标

  D.教学目标

  6.下列不属于教育目的作用的是(  )。

  A.导向作用

  B.基础作用

  C.激励作用

  D.评价作用

  7.(  )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如一节课、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的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

  A.培养目标

  B.教育目的

  C.教学目标

  D.教育目标

  8.柏拉图是(  )的代表人物。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宗教本位论

  D.教育无目的论

  9.“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  )的教育目的观。

  A.教育无目的论

  B.社会本位论

  C.科学本位论

  D.个人本位论

  10.具有强烈的人道主义特色,全盛时期出现在18、19世纪,突出人的本性需要和自由发展,反对神学等观点属于(  )的认识。

  A.精神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神学本位论

  D.个人本位论

  11.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  )。

  A.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

  B.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与需要

  C.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D.社会主义制度

  12.《学记》提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  )的关系。

  A.宗教

  B.经济

  C.生产力

  D.政治

  13.决定受教育的权利的是(  )。

  A.经济发展

  B.文化水平

  C.人口状况

  D.政治制度

  14.下列不属于教育对人口的影响的是(  )。

  A.教育改善人口质量,提高民族素质

  B.教育控制人口数量,调整人口结构

  C.教育促进人口迁移

  D.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15.“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一个由我支配的环境,我可以运用特殊的方法,把他们加以任意的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家,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和盗贼。”提出这个观点的是美国著名教育学家(  )。

  A.杜威

  B.华生

  C.斯金纳

  D.桑代克

  二、简答题

  1.简述教育的本质属性。

  2.简述教育目的的作用。

  3.简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4.简述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5.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三、论述题

  1.试述教育与人口的关系。

  2.试述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3.试述幼儿园的保教目标。

  4.试述幼儿教育的意义。

  5.试述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教育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教育专指学校教育。

  2.B【解析】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初生婴儿吃奶是本能反射。

  3.A【解析】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属性。

  4.D【解析】教育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社会现象,是一个包含多因素、多层次的整体系统。构成教育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5.A【解析】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要求。

  6.B【解析】教育目的的作用主要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评价作用。

  7.C【解析】题干所述是教学目标的含义。

  8.B【解析】社会本位论产生于19世纪下半叶,其代表人物主要有柏拉图、涂尔干、凯兴斯泰纳、赫钦斯、巴格莱等。

  9.B【解析】社会本位论认为要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注重教育的社会价值,主张教育目的是培养合格公民和社会成员。

  10.D【解析】个人本位论的基本观点主张教育目的应根据个人的需要来确定。

  11.C【解析】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12.D【解析】题干中的“化民成俗”和“建国君民”都是指治理国家和管理人民,是属于政治这个范畴内的概念,都阐述了政治与教育的关系。

  13.D【解析】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政治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的权利、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