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 百分网手机站

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

时间:2020-08-10 17:20:24 教师资格 我要投稿

2015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

  一、 说教材

2015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质量守恒定律说课稿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质量守恒定律》源自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中的课题1。本课题包括质量守恒定律与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两部分内容。今天我说的是《质量守恒定律》的第一课时,包括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原因及其应用。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常见的化学反应,掌握了分子、原子、元素、化学式的初步知识,这些知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作了铺垫。本节课的教学将引导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开始从“质”到“量”的过渡,从量的方面去研究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为化学方程式的教学以及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做好理论准备,因此正确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对全部初中化学乃至今后的化学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②能从微观角度分析在一切化学反应里质量守恒的本质原因。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一些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通过定量实验,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体会自然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②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作出解释,培养分析、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②培养学生“物质是永恒存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确定的依据: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突出重点,同时体现全面性、综合性和发展性,确定了以上教学目标。通过以上对教材和教学目标的分析,本节课的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根据对学生认知特点分析,本节课的难点从微观的角度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难点:从微观的角度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确定的依据:通过化学实验的探究,使学生正确认识到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没有变化,从而确立学生的正确观;同时为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和计算奠定了基础。学生对微观抽象的知识感到很难理解,知识的应用能力有限,所以确定教学的重点是正确认识质量守恒定律,难点是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及其应用。

  3、实验药品、仪器

  天平、250mL锥形瓶、100mL烧杯、璃管、酒精灯、镊子、坩埚钳、石棉网、气球、沙子、切好的白磷 铁钉、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镁条、碳酸钠、稀盐酸。

  4、对教材的改进

  课本P92活动与探究的方案一操作要求较高:因为璃管灼热后既要迅速插入到锥形瓶中,又要恰好与瓶中的红磷接触,而且容易使学生产生这样的疑问:在插入过程中,瓶内外的气体是否发生了交换?为此,我作了如下调整:将红磷改用白磷,且不用璃管引燃红磷,而是将锥形瓶放在石棉网上加热至白磷自发燃烧完全。从而使实验操作过程更严密、更科学,可以得出令人信服的实验结论。

  二、说教法

  德国大教育家第斯多惠说:“科学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该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

  所以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探究实验法、微观模型演示法、讨论法。在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过程中,我采用实验探究法,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按科学探究实验的一般程序即“设置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得出结论---反思评价”来引导学生。为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我利用微观模型演示法即利用分子、原子的微观模型演示水通电的微观过程,让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精髓在于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三不变”。

  三、 说学法

  学生经过几个单元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水平,对实验问题充满好奇心,具有强烈的探究欲望,教师只需启发点拔,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实验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学法指导上我主要体现了三个字“引”、“动”、“变”.

  1、引(合理引导):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实验过程,定律中的“参加”和“生成”、“质量总和”和“化学反应”这几个词语的理解,教师给予必要的引导,但做到“引而不灌”,教师的引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

  2、动(师生互动):教学中让学生亲自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感悟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3、变(适时变换):通过微观模型演示将微观过程进行宏观模拟,变抽象为形象,使学生对化学变化中质量守恒的原因这一教学难点得以顺利突破。同时变换习题,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这样通过师生的双边活动,最终实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落实课程标准,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四、 说教学设计

  1、设置问题、创设情境。

  在前面的几章学习中,我们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都会生成新的物质。如磷、硫、铁丝等在氧气中燃烧,分别生成了五氧化二磷、二氧化硫、四氧化三铁等。向学生提出问题: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而生成其他物质时,反应物的质量总和跟反应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相比较具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只知道物质经过化学反应可以生成新物质,但是没有涉及到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量的关系。借题说事,直接设置疑问,引导学生把研究化学的思路从定性拓展到定量。这样设置学生感觉新奇,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活动探究、引导发现

  这一环节我采用探究性实验的程序来组织教学。

  作出假设。当学生发现“反应物的质量与生成物的质量之间具有什么关系”这个问题后,让学生交流、讨论,对自己发现的问题作出尽可能多的猜想与假设:

  ①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可能增加;

  ②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可能减少;

  ③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可能不变。

  (2) 设计和实施实验。

  在学生充分假设基础上,进行分组实验:

  一组:进行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二组:进行铁钉与CuSO4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由于学生对探究实验的化学反应原理都不了解,因而首先要求学生参照教材的设计原理和思路,向学生提供实验仪器和药品,根据教师的指导,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方案,并能积极分工、协作、共同顺利地完成实验。并强调认真观察和思考,做好实验前后的记录和分析。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一连串问题的思考、回答,一方面可以拓展知识面,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也从中提炼出本节课的主题和教学的线索。我选择分组实验可以缩短探究的时间,同时学生得到一个开放的、自主的探究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3)得出结论,突破难点。

  根据现象进行讨论、归纳,然后请各小组组长代表本组对所做的实验做小结,自然地得出结论。可能有如下的情况:

  一组:磷燃烧后有白色烟生成即生成了五氧化二磷,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二组:铁在CuSO4溶液中反应,铁上附着红色的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之和仍然不变。

  教师顺势归纳得出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针对质量守恒定律。教师帮助学生一起理解,强调(1)、是指“化学反应”,与物理变化无关;(2)、必须要“参加”化学反应,没有参加的不算;(3)、是指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不包括各部分相等。

  在理解了质量守恒定律后,再提出难点疑问:“为什么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呢?”。

  突破难点:教师要求学生写出通电分解水的符号表达式H2O--通电--H2+O2,并用微观模型图从分子、原子的角度加以分析,让学生观察并提出以下问题:

  ①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是否改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