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百分网手机站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时间:2020-10-11 13:32:12 教案 我要投稿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以下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希望对大家有用!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文本分析】

  《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一篇以对话为主,既具故事性,又具论辩性的文言文。本文文字并不深奥,学生可以借助课文注释和已学的文言文知识,自行翻译。

  本文写的是战国初期齐威王接受邹忌的劝谏而采纳群言,终于使齐国大治的故事,塑造了邹忌这样一个有自知之明,精于思考,勇于进谏,善于进谏的贤士形象。也表现了齐威王知错能改,从谏如流的性格特点。同时又以齐王革除弊端,改良政治的强大魄力,从侧面烘托了邹忌的治国才能。

  文章有“比美”“进谏”“赏谏”“朝齐”四个自然段。“比美”中的“三问”“三答”展现了“比美”的过程,“三思”揭示了邹忌在“比美”中遭受蒙蔽的原因;“进谏”中的“三比”比出了“王之蔽甚矣”的结论;“赏谏”中的“三赏”“三变”演绎了齐王从善如流的魄力;“朝齐”中的四国“朝齐”亮出了“战胜于朝廷”的辉煌。文章“三叠”式的运用,彰显了结构整齐对称的间架之美。

  采用类比的方式说理是本文最显著的特点,邹忌是以自身经历来和齐王进行类比的。邹忌讽谏齐王时,先从自家“比美”的趣事侃侃道来,通过三比,顺理成章地推出了“王之蔽甚矣”的结论。这种由近到远,由小到大,由生活琐事推及国家大事的类比进谏,就不能不让齐王欣然领悟,从而接受群言,而使齐国大治了。

  【教学取向】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赏读课文,培养语感;2、疏通文意,积淀语词;3、解析类比,激情创造。其中“解析类比,激情创造”是教学的难点,也是重点。

  本节课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是以读代讲,板块推进。三个板块是:初读文本,疏通文意;精读文本,突破类比;延伸类比,激情创造。

  本节课紧扣文本,在疏通文意之后,以文本所用讽谏方法——类比作为重点突破对象。类比是根据两个人或者事物具有某些相同的特点,其中一个还具有另一特点,从而推出另一个人或者事物也可能具有这另一相同特点的一种推理方式,它也是一种思维方法。对于初中生来说,如果从概念方面去进行解释,那是很难达到教学目的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尽量回避概念,充分调动多媒体的功能,将简洁明了的“类比解析图”叠影在“邹忌进谏解析图”上,让同学们在直观的类比中解读类比的思维过程,从而领略类比的魅力,赏析类比的奥妙。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特别注重了对同学们思维能力的培养。

  解析类比之后,我们将引导学生到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长河中,去积淀类比的精华,比如运用了类比的成语和俗语;让他们在激情中,创造类比的神奇。我们深知,对于类比,要达到现学现用的教学目的,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我们在出示“情景现场”之后,还出示了相关的图片,并且辅之以适当的语言提示,引导学生将情景中的人和事与图片中的事与物联系起来,弄清二者的相似特点,让同学们在一种“依葫芦画瓢”的模式中进行创造。

  本节课试图探寻新课程背景下文言文教学的改革路子,努力体现文言文的教学价值,以期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益。

  【过程设想】(课堂实录)

  第一个教学板块:初读文本,疏通文意。

  (上课时,点断音乐,课件封面隐去,屏幕上呈现短暂空白)

  1、俗语引入: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样一句俗语吗?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是,大家说得不错!但,如果我们在日常交流中,研究了交流对象,讲究了谈话技巧,你向交流对象所述说的忠言就未必逆耳。本节课,我就想和同学们来共同领略一个臣子向君王进谏忠言,而君王并不觉得逆耳的故事。请同学们拿出所发的文章。(点开课题)(板书课题)

  2、范读课文:首先,听老师范读课文,听读时,请同学们注意正字音,听节奏。(范读)

  3、正音断句:听完老师的朗读后,我把本文注释中没有注音、但容易读错的字词列举在上面。(点出下列词句,拼音在齐读的过程中依次呈现)请同学们采用“开火车”的形式来准确的读出这些语句。这位同学充当火车头,(指定一位坐在前排的学生)一人一句。

  讽(fěng)齐王纳谏(jiàn) 八尺有(yòu)余

  朝(zhāo)服衣冠(guān) 谤(bàng)讥于市朝

  面刺(cì)寡人 燕(yān)、赵、韩、魏

  嗯,火车开得很好!读得真准确!

  学习文言文要学会断句,老师提出两个句子,我想请同学们来试着断句看看。(点出两个句子,学生自主断句,之后点出斜线,师作点拨)第一句:A生:(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为什么要这样停顿?(因为“今”是时间状语,必须停顿;这里的“地方”不是现代汉语中的合成词,它是两个单音节的文言词,前者是“土地”“地方”的意思,后者是“方圆”的意思,必须停顿)很好,请坐。跟着老师齐读:(……)第二句,B生:(臣/诚知/不如徐公美。)你能说说这样停顿的理由吗?(“臣”是主语,“诚知”谓语,一般主谓之间应该停顿;又因为宾语“不如徐公美”比较长,所以谓语和宾语之间也要有所停顿)嗯,不错,请坐。跟着老师齐读:(……)

  4、难句翻译。其实,本文文字并不深奥,在预习时,我们读了课文,看了注释,也对课文进行了大致的翻译。现在我来检查一下同学们预习的效果(点出难句翻译内容,翻译在接力时,依次呈现),请大家参照括号里的提示,来进行翻译接力。我们把话筒作为接力棒,一句的翻译作为一棒的路程,一人跑一棒。先给大家一点思考的时间。好,现在我们正式开始接力翻译,这位同学跑第一棒。开始。(接力中偶有偏差处,找同学合作,予以订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