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 百分网手机站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的鉴赏技巧

时间:2020-10-31 10:04:33 高考 我要投稿

2017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的鉴赏技巧

  散文是一种作者写自己经历见闻中的真情实感、灵活的文学体裁,属于文学类文本。为方便高考生复习这部分内容,以下是百分网小编搜索整理的关于2017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的鉴赏技巧,供参考学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应届毕业生考试网!

2017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的鉴赏技巧

  题型一:鉴赏技巧

  鉴赏散文作品的表达技巧,主要指:一是作家在表达方式运用上的技巧和文体知识运用方面的技巧;二是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其他相关写作方面的技巧。近年高考,此考点的考查形式为“文本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有怎样的作用?”

  知识储备:散文中的表达技巧及其作用

  (一)表达方式:在散文中常用的表达方式为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1.记叙:

  (1)记叙的人称:散文记叙人称多使用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有时交错使用。如《荷塘月色》就使用了第一人称“我”,散文中第一人称的表达效果基本同小说,但散文中的“我”指作者本人。散文中运用第二人称非常多见,第二人称的表达效果:呼告抒情,有对话效果,便于感情交流,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往往能造成拟人效果。可以针对某一人称的运用命题,也可以针对行文中人称的变化命题,或者针对称谓的变化命题。

  人称表达效果如下:

  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呼告抒情,便于感情交流,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2)记叙的详略:记叙应围绕中心有详有略地进行,详写不是漫不经心地多写,它往往突出细节,注意渲染烘托,多用铺陈手法;略写也不是可有可无地硬凑,而是根据中心的需要。

  (3)记叙的方法:顺叙、倒叙、插叙。

  2.描写:描写是高考考查的重点,散文描写手法和小说描写手法基本相同,不再赘述。

  3.议论:散文中的议论,它是在记叙的过程中自然融入自己的倾向和评价,形成夹叙夹议的特色,往往是揭示文章的主题或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

  4.抒情:抒情是直接或间接地抒发内心感情的一种表达方式,是文章打动读者、感染读者的重要手段,抒情散文的主要表述方法。在叙事散文中,抒情常常与叙述、描写、议论等结合运用。在议论说理的文章中,作者一般很少直抒感情,而是通过对某种观点的论证,体现作者的爱憎感情。抒情方式具体来分又可分为借景抒情法、触景生情法、托物言志法、直抒胸臆法、融情于事法等。

  (1)借景抒情又称寓情于景,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通过景物来抒情。它的特点是“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在文章中只写景,不直接抒情,以景物描写代替感情抒发,也就是王国维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

  (2)触景生情,是指触及外界景物而引起情思,感叹述怀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先写景,再抒情;也可以先抒发对景物的感受,然后再描写景物;还可以把二者交织起来,一边写景,一边抒情。写景是为了抒情,笔在写景,却应当“字字关情”。

  (3)托物言志,是指有感于外物而述志抒怀的方法。托物言志既状写事物,也直接抒怀,因物生情,有感而发。

  (4)直抒胸臆,就是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不借助于任何别的手段,直接地表白和倾吐自己的思想感情,以感染读者,引起共鸣。直抒胸臆的特点是:不要任何“附着物”,而是思想感情直截了当地宣泄;不讲究含蓄委婉,而是思想感情毫无遮掩地袒露。这种直陈肺腑的抒情方式,往往显得坦率真挚,朴质诚恳,很能打动人心。如必修教材课文《记念刘和珍君》在文章的第四部分,作者在记叙刘和珍牺牲后就直抒胸怀:“惨象,已使我……”

  (5)融情于事,指通过叙述事件来抒发感情,让感情从具体事件的叙述中自然地流露出来,感染读者。这种渗透着感情的叙述,读者品味起来就更觉得真诚可亲。如朱自清的《背影》,写父亲给儿子送别时买橘子的那一段叙述文字,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二)章法结构

  散文的章法结构,主要涉及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过渡、线索等方面。在高考的命题中,经常涉及章法结构作用的分析与探究。其作用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标题有说明范围、点明中心、揭示主旨之作用,如《背影》。

  2.开头的作用基本同小说。

  3.结尾的作用也基本同小说。

  4.过渡句段有承上启下之作用。

  5.线索有贯串全文、使脉络清晰结构谨严的作用。

  掌握散文章法结构的作用,既是散文考查的重点,也是解读散文的重要步骤。

  (三)修辞手法

  针对一些运用修辞手法的语句命题。一般说来,描绘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使描写对象生动形象,主要有比喻、借代、夸张、拟人;结构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突出强调,主要有对偶、排比、反复;表达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增强语气,主要有反问和设问。在具体运用中又有些细微的差别,现将《考试大纲》所规定的九种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列表归类如下:

  比喻: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使事物生动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或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说明,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

  夸张: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给人以启示;表达感情更强烈;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比拟:使语言生动形象,表达亲切,有情趣,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借代:生动活泼,使语言形象鲜明,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对偶:结构整齐,节奏感强,有音乐美,便于吟诵;在内容上或两两对比,或两两映衬,或两两补充。

  排比:一气呵成,节奏鲜明;突出强调,长于抒情;内容集中,增强气势。

  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深刻印象。

  反问:表达鲜明,起强化语气作用。

  设问:提示注意,突出强调,引起思考,使自己的回答具有说服力,增强表达效果。

  (四)表现手法

  散文中常用的表现手法除了掌握衬托、铺垫、抑扬、悬念、伏笔等表现手法(这些手法在小说专题中已经讲解)外,还需掌握散文常考技巧:

  1.象征手法:所谓象征手法,就是以具体事物去表现某种抽象意义或不便表达的意义的一种文学手法。换言之,象征就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一种表现手法。它可以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把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多运用在写景状物散文和抒情散文作品中,如必修教材《囚绿记》就运用了象征手法,作者描写绿枝条的性格特点,是想用这些绿来象征包括作者在内的广大人民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对自由光明的向往。

  2.联想和想象:这两种手法经常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3.虚实结合:抓住重点,以实衬虚,或以虚衬实。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地刻画人物的性格,凸显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结构紧凑,笔墨集中。

  常见提问方式

  1.文中“×××”,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谈谈你的理解。

  2.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来描写×××?请结合有关具体内容,简要分析其作用。

  3.文章对×××大多用第×人称,而在后文却又用了第×人称,这样写有何作用?请赏析。

  4.文中某某段有何作用?请赏析。

  5.文章开头(结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本文语言上特色比较鲜明,试结合语句进行赏析。

  解答思路

  1. 从修辞角度:运用了什么独特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等),有什么表达效果。

  2. 从结构安排角度:开头结尾各有特色;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

  3.从表现手法角度:是否运用了想象、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先抑后扬等手法,这些手法有什么作用。

  4. 从表达方式角度:各种表达方式是否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叙述人称的选择,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的好处;叙述顺序的安排,倒、插叙手法的运用及作用;描写的手法及其作用。

  答题模式

  运用了什么技法,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怎样的效果。即指出运用哪种技法,分析概括某种技法表现出来的特定内容,说出具体效果。后两个环节要根据题干要求具体处理,切勿死板地模式化解答。

  题型二:鉴赏形象

  现代散文中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写人叙事散文)和物象(写景状物散文)两种。散文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丰满完整,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物象就是文学作品中所出现的具体景物形象,它往往包含着作者或人物的思想感情。客观物象和作者或人物主观思想感情相融合,所构成的新的形象,我们往往又叫它意象。高考散文对形象的考查,一般从两方面设题,一是赏析形象的特点,一是赏析形象的作用,命题者往往又把这两方面综合起来命题。

  常见提问方式

  1.简要分析×××形象特点;

  2.文章写×××有什么作用?

  3.请简要分析文中×××的主要特点及象征意义。

  4.作者着意描写×××的目的是什么?

  解题思路

  1.首先,根据题干要求,明确答题方向,是概括分析形象特点,还是分析作用。

  2.对于人物形象的鉴赏,我们应该通过把握事件及作品中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把握住人物形象的特点,了解它的社会意义以及作者创造这一形象的作用,进而理解它对于作品主旨表达的作用。在鉴赏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的时候,要注意它所揭示的作品的主题和它所体现的现实意义。

  3.物象主要出现在托物言志或写景状物的散文作品中。鉴赏物象首先要把握这一物象的形象特征,了解它与所象征意义之间的相似点,和作者借这一物象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而理解它对于表现主旨的意义和作用。

  4.在解答形象的作用时需要考虑形象对主旨内容表达的作用,也要从结构技巧上考虑。

  答题注意事项

  1.注意形象的思想性。包括形象的特点和形象的社会意义两个方面。

  2.注意紧扣文本,准确理解形象的意义和作用,以及它对于表达主旨的作用。

  3.注意我们依据自己的阅读和生活体验,对形象进行个性化的再创造理解。

  题型三:分析评价观点态度

  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指作者对某具体事物的主观倾向,或赞同或反对,或喜爱或憎恶,带有鲜明的个人主观色彩,是作者思想和世界观的反映。

  作者写文章总要围绕一个中心,表达某种思想感情。散文中有些议论或抒情的句子表明了作者的观点态度。但是,它毕竟是概括的、抽象的。在阅读中,应以此为纲,以文中叙述、描写、议论的内容使其具体化,成为有本之木、有源之水。

  只有作者的观点成为读者头脑中鲜活具体的认识,才能算真正理解了作者的观点态度。只有真正理解了作者的观点态度,才能站在更高层次上去分析评论。分析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不止是追索作者的观点态度是什么,还要善于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进行客观、辩证分析,对其进行评价,指出其积极意义或不当之处。

  常见提问方式

  1.你怎么看待作者的这种观点?

  2.作者这样写是否矛盾?请谈谈你的理解。

  3.文章体现了作者怎样的观点,请分析。

  解题思路

  1.根据题干要求,辨明评价方向

  (1)辨析作者在文中表现出来的观点态度。要求考生对全文所涉及的内容思想和情感倾向探幽发微,求同辨异。

  (2)概括作者对文中某一内容的观点态度。这类试题考查在辨别、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基础上,对文中隐含着的作者观点进行概括评价,难度较大。

  (3)比较作者在文中引用、转述的别人的观点。从命题意图来看,往往要求考生对不同人的观点结合具体语境作求同或求异的分析,以明确作者的态度。

  (4)分析比较选文的信息材料与作者观点的异同。

  2.具体解答思路

  (1)综观全文,整体感知。分析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分析文章的思路、把握文章的脉络,体会文章的表现形式等。

  (2)注意检索,确定区间。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检索、寻找出问题的命题区间、信息区间和答题区间。

  (3)体会形象,来分析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文章的形象涉及到人物的个性、景物的特征、事物的特点等,表现出作者的主张、思想和感情等。作者的观点态度一般都蕴涵于形象之中。形象是否丰满,是否有典型性,与生活中的人和事贴近与否,这些都能看出作者的观点态度。

  (4)筛选文中关键信息,来分析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无论写人、记事文章还是对事物发表的看法,关键性的语言最能显示文章的思想内涵或作者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分析评价。

  (5)借助文章题目、作者、注解、写作背景来分析评价。

  答题注意事项

  1.分析评价必须紧密结合作品实际,避免离开作品去进行漫无边际的分析,或把自己的一些猜测和没有有力证据的材料无限夸大。

  2.对于作品中表现出来的作家的观点态度,应给予客观而公正的分析评价,即用唯物辩证法为基本分析方法,并结合文学作品创作的特有艺术规律,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而不应依据个人的好恶去随意评说。在具体评价时,社会时代背景、作家生平思想、作品创作实际。

  3.根据题干要求,灵活作答。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1.2017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的鉴赏技巧

2.2017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3.2017高考语文新闻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4.2017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方法指导(附例题)

5.2017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术语及表达技巧

6.2017年高考语文科技文阅读四步法

7.2017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的方法与技巧

8.2017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表述技法及注意事项

9.2017高考语文新闻类阅读满分答题技巧

10.2017高考语文散文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2017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的鉴赏技巧】相关文章:

1.2017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解题技巧

2.2017高考语文散文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3.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2017

4.高考语文试题阅读答题技巧

5.2017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术语及表达技巧

6.2017高考英语阅读理解的答题技巧

7.2017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的10大规律

8.2017中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

9.2017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