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反思 百分网手机站

《少年闰土》教学反思

时间:2020-09-22 13:26:52 考试反思 我要投稿

《少年闰土》教学反思

  《少年闰土》,五年级语文s版课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十七课课文,节选自鲁迅1921年写的短篇小说《故乡》。下面百分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少年闰土》的教学反思,欢迎大家阅读。

《少年闰土》教学反思

  《少年闰土》教学反思1

  《少年闰土》是一篇老课文,在组织教学设计时,我大胆地将《故乡》中中年闰土的外貌描写引进课堂,让学生通过对比闰土少年时的纯净与天真,中年时的苍老与悲苦,对帮助学生感悟鲁迅写人物的特点,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具体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自己的体会:

  1、在课堂上,我从转变自身角色做起,对学生采用“导”而不是“给”:

  如教学第一自然段,我不给学生讲闰土的身世和名字的来历,也不讲闰土的外貌特征,而是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品味、去想象,最后让学生动笔学着写,来实现以读学写、学以致用的目的。

  2、我一改往日由老师津津乐道地讲解如何“捕鸟”,如何“看瓜刺猹”、“拾贝壳”、“看跳鱼儿”等故事情节的传统教法,而是尊重学生的意愿和选择,尽量让精采的语言出自学生之口,并且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口吻说:“我知道,有些同学喜欢捕鸟,有些同学对“看瓜刺餷”感兴趣……那么,你喜欢什么内容,就仔细阅读这一部分,然后把怎样捕鸟,怎样看瓜刺餷的乐趣和拣贝壳,看跳鱼儿的情景说给大家听听,也可以采用“我”和闰土对话的形式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好吗?”这样一引导,学生立刻活跃起来,有的模仿文中的“我”和闰土个性化的语言分角色朗读起来,有的展示自己收集有关“跳鱼儿”的画片,资料与大家分享,有的津津乐道捕鸟的方法和保护鸟类的.意义……谁能没有自己的喜爱?谁能没有自己的感受?不同的情节,不同的学生有自己不同的感受,即便是同一情节也是如此。学生的这种感受可能是幼稚的,也可能是令人发笑的,但它却是最真实的,是学生自己的。实践又一次告诉我,这样平等地与学生交流,对话,比老师唱“独角戏”,“孤芳自赏”要好的多。

  3、在教学中比较注重为学生发展而服务:

  在课堂上学生出现自读不领悟,讨论无结果探究无法深入下去的时候,教师不能观望,更不能等待,而要以一种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的讨论,发表自己的个人见解,从而推动合作学习的深入,使学生受到积极情感,审美观念的教育。如在对课文第十六自然段“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事……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时,我引导学生先理解第十四自然段“我素不知道天下有着许多新鲜事……”有了这一个过度句的理解,学生再理解“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就容易多了。

  当然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教室角色转换时有时做得不够好,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的学习,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少年闰土》教学反思2

  《少年闰土》这篇课文人物描写极富典范性,在授课时我抓住其中人物描写的示范点,对学生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 首先,我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少年闰土外貌的句子:“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学生找出来后,我用课件战士了少年时代的闰土的形象,通过读句子看画面,然后进行讨论,从这些外貌中可看出少年闰土是一个怎样的少年?很快学生归纳了闰土是一个十分健康、可爱的生活在海边的农村孩子。这时,我再点拨学生懂得我们对少年闰土的形象身份的认识和概括都是从少年闰土外貌描写中体会出来。?“课文中没有写出我的外貌,那么你能根据“我”当时的年龄和身份想象出我的外貌吗?”要求学生先看课文,找出一些关键的词句来,我又用课件展示了书中的插图,学生很快总结了“我”的外貌——“头戴皮帽子,脚穿小毡靴,脸又白又红润,口齿伶俐……”在临下课时,要求学生根据课文中写作方法,以老师为模特,把老师的外貌写出来。要求抓住特点进行描写,没有见到老师的人,也能通过你的描写认识,此时学生便饶有兴趣地接受这一课外作业。并且有的同学还写了班级中的小伙伴,为此我们还举行的一个“你写我猜的大行动”呢!我把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完成了教学要求,又使学生动口动手,养成了读写的习惯,真可谓一举两得,只要通过平时的读写训练,以点带面,因小见大,读写融合,我想,学生的写作兴趣就能得到培养。学生的写作素质便能得到提高。

  《少年闰土》教学反思3

  在学习《少年闰土》时,因为本文对闰土的外貌描写很有典范性,在授课时我抓住其中人物描写的示范点,让学生进行仿写,收效很好。

  首先,我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少年闰土外貌的句子:“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读一读,然后进行讨论:“你觉得这段对少年闰土的外貌描写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都能从这些外貌中看出少年闰土是一个十分健康、可爱的农村孩子,在老师的引导学生体会到:从“戴小毡帽”中看出闰土是一个住在江南一带农村的孩子;从“紫色的圆脸”可看出闰土是一个经常被太阳晒,海风吹的孩子;还可以看出他经常劳动,是一个能干的人,说明外貌描写得传神能让读者准确地认识人物。

  分析完后,我便趁热打铁,要求学生根据课文中写作方法,仿写一位熟悉的同学的外貌,写完后,站起来读,让同学猜测写得是谁,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写作的能力,更激发了学生的热情,课堂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而且写出了很多精彩的文章。张旭写到:“我有一个同学,他长了一张‘甲’字形脸,脸上有些麻子,一张大嘴巴喋喋不休,两只小眼睛东瞅西望的,像个侦探,笑起来满脸的肉好象都在颤抖,经常逗得我们哈哈大笑。”像这样的文章还有很多很多。

  仿写确实是提高作文水平的一个途径,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应根据课文特点,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及时让学生模仿,使语言运用练习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少年闰土》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少年闰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0-19

关于语文课文少年闰土的测试题08-01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12-20

《静默草原》教学设计+教学反思12-17

考试教学反思09-12

考试后教学反思10-27

《Photoshop》蒙版教学反思07-22

《Photoshop》通道教学反思07-21

地理考试的教学反思10-22

《特殊的考试 》教学反思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