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

九年级化学上册元素教学设计及反思

时间:2022-01-25 10:15:33 化学 我要投稿

九年级化学上册元素教学设计及反思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反思意为自我反省。那么什么样的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九年级化学上册元素教学设计及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九年级化学上册元素教学设计及反思

  九年级化学上册元素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1

  教材分析

  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简介三部分内容。此前学生把元素当成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现在他们已经学习了原子结构,就应该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对元素下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从而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元素符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因此也是教学重点。要求学生了解元素符号的意义,对于一些常见元素的符号和名称,必须会写、会读、会用。

  学生在学本单元内容之前,并没学过多少元素,因此难以理解元素周期律。本课题编写“元素周期表简介”,目的在于让学生比较早地学会使用元素周期表这个工具。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他们可以从原子序数查找某一元素的名称、符号、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及确认该元素是金属、非金属还是稀有气体元素等信息,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提供方便。

  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节内容时,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涉及了“元素”,比如绪言中提到“物质是由100多种元素组成的”,“电解水实验得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以及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定义中都涉及了元素,所以对元素已经有一定感性的认识,但元素的概念比较抽象,因此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最好还是从分析具体物质的组成出发,使他们知道不同物质的核电荷数,并由此引出元素的概念。氧气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二氧化碳分子中也含有氧原子、水分子中也含有氧原子,所有这些物质中所含有氧原子的核电荷数都是一样的,凡是核电荷数为8的原子都归为同一类,称为氧元素,所以要求学生阐述元素的概念并不难,困难是在应用的时候,元素和原子两者之间经常发生混淆。学生搞不清在分析物质宏观组成时用“元素”,在研究物质微观结构时用“原子”,所以在本节教学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逐个对难点进行突破。

  1、注意和前面有关原子的知识进行区别和对比。

  2、组织好本课题有关的活动与探究,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组织好本课题的课堂讨论。

  4、使学生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利用周期表查取一些简单信息。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元素知识的探究学习,联系生活和地壳中元素含量,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培养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合作学习,学会与人相处。通过对生活中一些物质所含元素含量的确定,养成更加关心社会,关心自然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

  教学难点:

  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的含义,能用元素周期表查取一些简单信息。

  九年级化学上册元素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2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元素的概念;

  2、统一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构成的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

  1.元素的概念;

  2.元素符号的读法及意义。

  【教学方法】

  讲授法、读书指导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

  小黑板。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略

  复习提问:说明以下物质是怎样构成的?

  评:这样的复习提问不仅复习了物质的组成及构成分子的微粒,重要的在于引导学生去探讨:构成这些物质分子的微粒里都有氧原子,很自然的引入元素概念的教学。

  新课引入:构成以上这些物质分子的微粒里都有氧原子,不管构成哪种分子的氧原子,它们都有8个质子,带8个单位的正电荷。我们把这些氧原子总称为“氧元素”。同样把具有6个质子(核电荷数为6)的原子称为碳元素。此外,还有铁元素、氯元素、钾元素等等。

  〔板书〕一、什么叫元素?

  阅读元素概念的有关内容。(画出概念中的关键词句):

  〔分析〕无论在氧气分子、二氧化碳分子,还是水分子中的氧原子,都具有相同的结构。其核电荷数都是8,即核内都有8个质子。所有原子核内有8个质子的这一类原子,就统称为氧元素。所以说氧气、二氧化碳和水中都含有氧元素。同样硝酸铵分子、尿素分子中都含有氮原子,所以说它们都含有氮元素。

  评:有计划地、有目的地培养和指导学生看书,画关键词句,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起始方法。

  强调:

  1.计量核电荷数时不管中子数。

  2、只要质子数相同的同种原子就是同一种元素。

  〔板书〕

  1、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1)元素是一个宏观的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2)元素组成物质。

  (3)元素的种类是由核内质子数或核电荷数决定的。

  〔分析〕元素概念包括三个要素

  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

  ②同一类原子

  ③总称,这就明确元素是一个建立在微观概念基础上的宏观的集合概念。

  也表明了元素只论种类而没有个数的特点。例如说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也可以说水是由大量水分子组成的。但却不能说水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的。也不能说水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

  〔分析〕世界上的一千多万种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但到月前为止,人类发现的元素仅有112种,这112种元素怎样组成形形色色的物质这是化学课长期学习的问题。这一百多种元素的差别,就是原子中核电荷数不同。

  〔板书〕

  2、地壳中各元素的含量

  氧、硅、铝、铁、钙……………

  教会同学们会看“地壳里所含各种元素的质量分数”图。记住地壳里含量最多的前四种元素,还可介绍宇宙、地壳、水、生物体、空气里含量最多的元素,指导阅读选学材料。

  〔板书〕二、元素符号

  〔分析〕目前知道一百多种元素,组成世界上成千上万种的物质。为了应用和交流的方便,化学元素除各国语言文字的名称外,化学上还确定了一套统一的符号来表示不同的元素。在古代各个国家,甚至各人都自用一些符号来表示元素。这样很不便于科学文化的交流。19世纪道尔顿用园圈内加各种符号来表示不同元素,但由于元素不断发现,这种符号也不能适用了。后来1860年世界各国的化学工作者大会制定了国际统一的符号来表示不同的元素。这种符号就叫做化学元素符号。

  (1)用该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来表示。如氧、氢、氮、碳元素就依次用O、H、N、C来表示等。

  (2)若几种元素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相同时,可再附加一个小写字母加以区别。如C表示碳元素,Ca表示钙元素,Cu表示铜元素等。

  〔板书〕

  1.写法

  (1)1—20号元素是按质子数1—20排列的。

  (2)写法一大二小。

  〔分析〕书写元素符号“一大二小”的原则必须牢牢掌握,否则不仅达不到交流的目的,还闹出笑话来。如钴的元素符号是Co,如果写成CO,就不是钻元素而表示化合物一氧化碳了。

  评:把元素符号按元素周期表(短周期)的排列进行教学,这是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为后面,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画法,化合价、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教学作准备,使学生初步形成“周期”的概念,为高中学习做铺垫。这种方法不会增加学生负担。

  掌握这些基本上能满足初中阶段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需要。

  〔板书〕

  2、元素符号的意义

  (1)表示一种元素,如O表示氧元素;

  (2)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如O表示一个氧原子。

  练习:说明H、K、Cl、O、Al代表的意义?

  (3).系数:5个氢原子如何表示?

  练习:写3个氢原子,10个硫原子,5个铝原子……

  〔板书〕

  3、元素和原子的比较

  〔分析〕元素和原子是属于两个不同层次的概念,但它们又有着密切的联系。为帮助同学们进一步的理解它们的区别和联系可将下表制成投影软片进行投影和讲解。

  [小结]

  本节课重点:

  1.元素的概念。

  2.熟记、会写会读27种元素名称和元素符号。

  3、元素和原子的比较

  布置作业:P651、2、3、4

  教学反思

  化学作为一门科学,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才会发挥它的作用,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意理论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也为学生的思维发展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改革精神,贯彻了课改的内涵,也反应了《新课程标准》理念,本节课教学后,学生只能对元素概念有了一个更理性的认识,但通过本节课教学,学生自学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九年级化学上册元素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3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理性认识统一起来。

  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常见27种元素符号。

  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

  课题分析:

  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简介三个部分。前面课程学生已经知晓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需要结合原子结构知识,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对元素进行比较确定的概念定义,将物质的宏观元素组成与微观粒子构成的认识有机统一起来。

  1、元素概念是化学概念的教学难点,这里可以淡化概念的具体教学,可以通过生活物品中元素组成的大量实例,促进学生认识到元素是具有相同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只需了解决定元素的因素是核内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2、元素符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基本根据,因而是教学重点。要求学生了解元素符号的表示意义,以课本列举27种元素为重点,包括每种元素的符号、名称,做到会写、会读、会用。

  3、简介元素周期表,让学生初步认识这个化学工具,依据学生有限的知识基础,可以安排学生组织探究活动,从原子序数查找一些元素的名称、符号、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以及确定元素分类等信息,为今后的化学学习提供方便,建立良好的使用学习工具习惯。

  教学准备:

  系列生活物品,教学课件,学生导学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展示课题:

  【生活启示】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中常用实物、图片、食品包装标识等,让学生阅读分析这些物品所给出的信息。

  【展示实物】提供生活中的系列用品(食品、饮料和日用品等)。

  【教师导语】生活中我们使用过“加碘食盐”“含氟牙膏”“AD钙奶”,这里的“氟”“碘”“钙”分别指的是什么?应该是分子、原子、元素中哪种呢?

  【学生回答】这些指的是都是元素。

  【投影课题】第2课题:元素

  (评析):化学是生活泛化的自然科学,学习化学要注重化学联系生活,积极与我们的生活、学习紧密联系,将我们生活中的各种用品包括食品、日常用品等,运用化学的观点认识。

  二、广泛联系生活实际,加强理解元素的`概念:

  【问题探究】那么什么叫做元素?

  【学生演板】要求书写几种常见物质的化学式:O2、CO2、H2O、H2O2等。

  【共同分析】四种物质分子里都含有氧原子,虽然它们的性质各不相同,从上次所学的“原子结构知识”中知道:这些氧原子的核电荷数都是8,即核内都含有8个质子,于是将这些氧原子统称为氧元素。

  【学生1】我们把核电荷数为1的所有的氢原子统称为氢元素。

  【学生2】把核电荷数为6的所有的碳原子统称为碳元素。

  【定义概念】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例题讲解】氧元素和氢元素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是(B)

  A、中子数B、质子数C、相对分子质量D、核外电子数

  【师生分析】在原子结构中,决定元素的因素是核内质子数(即核电荷数),因此选择(B)。

  【引导讨论】下述化学反应:2H2O==2H2↑+O2↑,S+O2===SO2中反应物跟生成物相比较,分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元素是否发生了变化?

  【学生回答1】分子种类和性质发生了变化。

  【学生回答2】元素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生活应用】

  1、生物细胞无论来源于动物还是植物,微生物,其中元素种类及其质量分数都相近。

  2、从生物学或科普书刊中查找几种食品的元素组成,并列表说明。

  【阅读图表】了解地壳里各种元素的含量分布即质量分数。

  【发现规律】地壳中元素含量(质量分数)从多到少次序:氧硅铝铁

  【师生讨论】为了加强记忆,可以采取谐音记忆技巧:养闺女贴(心)。

  【知识拓展】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

  【引导归纳】进一步认识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超过2千万种,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的元素只有100多种。

  (评析):现阶段需要积极引导学生理解元素和原子之间的关联,认识到分析物质宏观组成时用“元素”,在研究物质微观结构时则用“原子”,运用形式多样的训练方式,加强知识经验的不断积累,突破两个概念容易混淆的认识误区。

  三、熟记常见元素符号,领悟元素符号的国际通用性:

  【趣味话题】外国友人不会认识实验桌上的三瓶金属材料,他问都是些什么物质?他说我不认识。

  【教师提问】科学上使用什么来表示元素呢?

  【学生讨论】为了书写和学术交流的方便,需要采用国际统一的符号表示各种元素。

  【阅读资料】常见元素符号的历史演变过程,了解道尔顿在化学上的又一贡献。

  (评析):以学生容易接受的动漫形式介绍,有利学生从乐于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充分了解元素符号的国际通用性,这样就便于不同国度的化学界进行学术交流。

  【学生1】书写元素符号应该注意法则:一大二小。

  【提出问题】氧元素符号为O表示什么?

  【学生2】O表示氧元素

  【学生3】O表示一个氧原子

  【共同归纳】元素符号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阅读资料】从中文元素造字规律来看,将元素分成哪三种?

  【学生1】有“金”字旁的是金属元素,例如生活中的“五金”即金银铜铁锡Au、Ag、Cu、Fe、Sn。

  【学生2】有“气”字头一般是气态非金属元素O、N、Cl、H等,有“石”字旁的是常温下的固态非金属元素,C、S、P等。

  【学生3】记住三种常见稀有气体元素:氦He、氖Ne、氩Ar等。

  (评析):元素符号作为学习化学的第一种化学用语,加强书写化学用语的规范性和严谨性,让学生体悟运用元素符号的重要作用,为马上学习的化学式做好准备。

  四、开展课外探究,简单认识元素周期表:

  【类比引入】超级市场为了便于顾客选购采用分门别类、有序方式排放成千上万种商品。而化学上为了便于研究元素的性质和用途,需要寻求它们之间的内在规律性。

  【规律探索】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有序排列构成元素周期表。

  【学生1】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横行,即7个周期。

  【学生2】共有18个纵行,其中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共有16个族。

  【教师提问】元素周期表按照元素原子核电荷数递增的顺序给元素编了号,叫做原子序数(即核电荷数)。我们可以从元素周期表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1】可以查找元素的名称、符号、相对原子质量。

  【学生2】通过计算还可以知道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中子数等。

  【学生3】确定该元素属于金属、非金属还是稀有气体元素等。

  【拓展视野】通过科普书刊或互联网查询:门捷列夫和元素周期表的故事

  (评析):由于认识元素种类不多,暂时无法理解元素周期表的内在规律,因而需要适当降低运用知识的难度系数,重要的让学生积极拓宽知识视野,体验门捷列夫和道尔顿等科学家研究化学的乐趣。

  【教学反思】

  一、组织科学探究要重视学习过程和探究经历

  化学新课程组织化学原理的学习,需要学生参与体验学习的快乐,注重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学习过程,重视科学探究的全程经历,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学习方面的巨大收获,知道学习上的暂时失败,还是今后人生的偶然失败都是难得的人生经历,是人生中一笔精神财富,遭遇失败的滋味也许是刻骨铭心的永久记忆,自我慢慢体味,但是要在不成功的记录中寻找失败的经验教训,这就是我们积极参与科学探究的收益。

  强调元素符号记忆的学习任务,可以采取分散难点,逐步记忆,前三单元教学中有计划的逐步提供元素符号和化学式,让学生逐步熟悉常见元素符号和物质化学式,着实减轻对枯燥无味的元素符号的记忆负担,体现出化学用语的启蒙性和工具性。也可以安排学生个人自制学习卡片或学习包,将化学用语记忆分解成阶段性学习任务,加强书写化学用语的规范性和严谨性,让学生体悟运用元素符号的重要基础性,体现认知发展规律的渐进性。

  二、广泛联系社会生活,将抽象的知识原理具体化

  本单元组织“元素”化学概念和“元素周期律”原理的教学,都可以运用类比方法,有利将“元素”、“元素周期表”内容结合生活和学习的实际,将抽象的知识体系具体化,增强学生对元素概念、元素周期表的感性认识。

  前三个单元知识学习,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接触和认识常见物质有空气、氧气和水,但是学到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不多,这样势必要求组织教学时,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化学新课程注重引导学生体验概念的形成过程,在生动、丰富的情境中通过师生对话和学生积极思考,通过分析归纳形成概念,明确强调要求进一步淡化化学概念的教学,对于概念的知识要求只需学会应用,能够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正确运用,因而理解“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这个问题,领悟元素和原子之间有什么异同,可以通过类比的事例进行讲解:0-9九个数字就是组成无数个数字的元素,26个字母就是英文的基本元素等,让学生知道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一切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引入“元素周期表”这个化学学习工具,不直接介绍元素周期律的内在规律,而是通过日常生活中为了取用存放的方便考虑,例如超市的商品需要分门别类、有序的排放,其中有共同的有序性,那么为了研究元素的性质和用途,也需要科学的有序排列。总之,化学是生活泛化的自然科学,要注重联系生活、学习的每个方面,评价方式可以设计成社会调查、课外探究、课前导学单和课后检测等。

【九年级化学上册元素教学设计及反思】相关文章:

中学化学元素知识教学反思06-15

九年级上册化学教学反思12-03

乌鸦喝水教学反思及教学设计08-08

《安全用电》教学设计及反思03-17

《分子》化学教学反思06-22

初三上册化学教学反思(精选6篇)05-27

初一语文上册《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及反思10-31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题目及答案09-24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04-25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