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重点知识点摘录

时间:2024-02-02 13:25:43 炜玲 化学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重点知识点摘录

  在我们上学期间,大家最熟悉的就是知识点吧?知识点有时候特指教科书上或考试的知识。那么,都有哪些知识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重点知识点摘录,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重点知识点摘录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重点知识点摘录1

  一、糖类的生理功用:

  ① 氧化供能:糖类是人体最主要的供能物质,占全部供能物质供能量的70%;与供能有关的糖类主要是葡萄糖和糖原,前者为运输和供能形式,后者为贮存形式。

  ② 作为结构成分:糖类可与脂类形成糖脂,或与蛋白质形成糖蛋白,糖脂和糖蛋白均可参与构成生物膜、神经组织等。

  ③作为核酸类化合物的成分:核糖和脱氧核糖参与构成核苷酸,DNA,RNA等。

  ④转变为其他物质:糖类可经代谢而转变为脂肪或氨基酸等化合物。

  二、糖的无氧酵解:

  糖的无氧酵解是指葡萄糖在无氧条件下分解生成乳酸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其全部反应过程在胞液中进行,代谢的终产物为乳酸,一分子葡萄糖经无氧酵解可净生成两分子ATP。

  糖的无氧酵解代谢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1. 活化(己糖磷酸酯的生成):葡萄糖经磷酸化和异构反应生成1,6-双磷酸果糖(FBP),即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6-磷酸果糖→1,6-双磷酸果糖(F-1,6-BP)。这一阶段需消耗两分子ATP,己糖激酶(肝中为葡萄糖激酶)和6-磷酸果糖激酶-1是关键酶。

  2. 裂解(磷酸丙糖的生成):一分子F-1,6-BP裂解为两分子3-磷酸甘油醛,包括两步反应:F-1,6-BP→磷酸二羟丙酮 + 3-磷酸甘油醛 和磷酸二羟丙酮→3-磷酸甘油醛。

  3. 放能(丙酮酸的生成):3-磷酸甘油醛经脱氢、磷酸化、脱水及放能等反应生成丙酮酸,包括五步反应:3-磷酸甘油醛→1,3-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2-磷酸甘油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丙酮酸。此阶段有两次底物水平磷酸化的放能反应,共可生成2×2=4分子ATP。丙酮酸激酶为关键酶。

  4.还原(乳酸的生成):利用丙酮酸接受酵解代谢过程中产生的NADH,使NADH重新氧化为NAD+。即丙酮酸→乳酸。

  三、糖无氧酵解的调节:

  主要是对三个关键酶,即己糖激酶(葡萄糖激酶)、6-磷酸果糖激酶-1、丙酮酸激酶进行调节。己糖激酶的变构抑制剂是G-6-P;肝中的葡萄糖激酶是调节肝细胞对葡萄糖吸收的主要因素,受长链脂酰CoA的反馈抑制;6-磷酸果糖激酶-1是调节糖酵解代谢途径流量的主要因素,受ATP和柠檬酸的变构抑制,AMP、ADP、1,6-双磷酸果糖和2,6-双磷酸果糖的变构激活;丙酮酸激酶受1,6-双磷酸果糖的变构激活,受ATP的变构抑制,肝中还受到丙氨酸的变构抑制。

  四、糖无氧酵解的生理意义:

  1.在无氧和缺氧条件下,作为糖分解供能的补充途径:

  ⑴ 骨骼肌在剧烈运动时的相对缺氧;

  ⑵ 从平原进入高原初期;

  ⑶ 严重贫血、大量失血、呼吸障碍、肺及心血管疾患所致缺氧。

  2. 在有氧条件下,作为某些组织细胞主要的供能途径:如表皮细胞,红细胞及视网膜等,由于无线粒体,故只能通过无氧酵解供能。

  五、糖的有氧氧化:

  葡萄糖在有氧条件下彻底氧化分解生成C2O和H2O,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称为糖的有氧氧化。绝大多数组织细胞通过糖的有氧氧化途径获得能量。此代谢过程在细胞胞液和线粒体内进行,一分子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可产生36/38分子ATP。糖的有氧氧化代谢途径可分为三个阶段:

  1.葡萄糖经酵解途径生成丙酮酸:

  此阶段在细胞胞液中进行,与糖的无氧酵解途径相同,涉及的关键酶也相同。一分子葡萄糖分解后生成两分子丙酮酸,两分子(NADH+H+)并净生成2分子ATP。NADH在有氧条件下可进入线粒体产能,共可得到2×2或2×3分子ATP。故第一阶段可净生成6/8分子ATP。

  2.丙酮酸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

  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在丙酮酸脱氢酶系的催化下氧化脱羧生成(NADH+H+)和乙酰CoA。此阶段可由两分子(NADH+H+)

  产生2×3分子ATP 。丙酮酸脱氢酶系为关键酶,该酶由三种酶单体构成,涉及六种辅助因子,即NAD+、FAD、CoA、TPP、硫辛酸和Mg2+。

  3.经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分解:

  生成的乙酰CoA可进入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分解为CO2和H2O,并释放能量合成ATP。一分子乙酰CoA氧化分解后共可生成12分子ATP,故此阶段可生成2×12=24分子ATP。

  三羧酸循环是指在线粒体中,乙酰CoA首先与草酰乙酸缩合生成柠檬酸,然后经过一系列的代谢反应,乙酰基被氧化分解,而草酰乙酸再生的循环反应过程。这一循环反应过程又称为柠檬酸循环或Krebs循环。

  三羧酸循环由八步反应构成:草酰乙酸 + 乙酰CoA→柠檬酸→异柠檬酸→α-酮戊二酸→琥珀酰CoA→琥珀酸→延胡索酸→苹果酸→草酰乙酸。

  三羧酸循环的特点:

  ①循环反应在线粒体中进行,为不可逆反应。

  ②每完成一次循环,氧化分解掉一分子乙酰基,可生成12分子ATP。

  ③循环的中间产物既不能通过此循环反应生成,也不被此循环反应所消耗。

  ④循环中有两次脱羧反应,生成两分子CO2。

  ⑤循环中有四次脱氢反应,生成三分子NADH和一分子FADH2。

  ⑥循环中有一次直接产能反应,生成一分子GTP。

  ⑦三羧酸循环的关键酶是柠檬酸合酶、异柠檬酸脱氢酶和α-酮戊二酸脱氢酶系,且α-酮戊二酸脱氢酶系的结构与丙酮酸脱氢酶系相似,辅助因子完全相同。

  六、糖有氧氧化的生理意义:

  1.是糖在体内分解供能的主要途径:

  ⑴ 生成的ATP数目远远多于糖的无氧酵解生成的ATP数目;

  ⑵ 机体内大多数组织细胞均通过此途径氧化供能。

  2.是糖、脂、蛋白质氧化供能的共同途径:糖、脂、蛋白质的分解产物主要经此途径彻底氧化分解供能。

  3.是糖、脂、蛋白质相互转变的枢纽:有氧氧化途径中的中间代谢物可以由糖、脂、蛋白质分解产生,某些中间代谢物也可以由此途径逆行而相互转变。

  七、有氧氧化的调节和巴斯德效应:

  丙酮酸脱氢酶系受乙酰CoA、ATP和NADH的变构抑制,受AMP、ADP和NAD+的变构激活。异柠檬酸脱氢酶是调节三羧酸循环流量的主要因素,ATP是其变构抑制剂,AMP和ADP是其变构激活剂。

  巴斯德效应:糖的有氧氧化可以抑制糖的无氧酵解的现象。有氧时,由于酵解产生的NADH和丙酮酸进入线粒体而产能,故糖的无氧酵解受抑制。

  八、磷酸戊糖途径:

  磷酸戊糖途径是指从G-6-P脱氢反应开始,经一系列代谢反应生成磷酸戊糖等中间代谢物,然后再重新进入糖氧化分解代谢途径的一条旁路代谢途径。该旁路途径的起始物是G-6-P,返回的代谢产物是3-磷酸甘油醛和6-磷酸果糖,其重要的中间代谢产物是5-磷酸核糖和NADPH。整个代谢途径在胞液中进行。关键酶是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九、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

  1.是体内生成NADPH的主要代谢途径:NADPH在体内可用于:

  ⑴ 作为供氢体,参与体内的合成代谢:如参与合成脂肪酸、胆固醇等。

  ⑵ 参与羟化反应:作为加单氧酶的辅酶,参与对代谢物的羟化。

  ⑶ 维持巯基酶的活性。

  ⑷ 使氧化型谷胱甘肽还原。

  ⑸ 维持红细胞膜的完整性:由于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遗传性缺陷可导致蚕豆病,表现为溶血性贫血。

  2. 是体内生成5-磷酸核糖的唯一代谢途径:体内合成核苷酸和核酸所需的核糖或脱氧核糖均以5-磷酸核糖的形式提供,其生成方式可以由G-6-P脱氢脱羧生成,也可以由3-磷酸甘油醛和F-6-P经基团转移的逆反应生成。

  十、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糖原是由许多葡萄糖分子聚合而成的带有分支的高分子多糖类化合物。糖原分子的直链部分借α-1,4-糖苷键而将葡萄糖残基连接起来,其支链部分则是借α-1,6-糖苷键而形成分支。糖原是一种无还原性的多糖。糖原的合成与分解代谢主要发生在肝、肾和肌肉组织细胞的胞液中。

  1.糖原的合成代谢:糖原合成的反应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⑴活化:由葡萄糖生成尿苷二磷酸葡萄糖: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1-磷酸葡萄糖→UDPG。此阶段需使用UTP,并消耗相当于两分子的ATP。

  ⑵缩合:在糖原合酶催化下,UDPG所带的葡萄糖残基通过α-1,4-糖苷键与原有糖原分子的非还原端相连,使糖链延长。糖原合酶是糖原合成的关键酶。

  ⑶分支:当直链长度达12个葡萄糖残基以上时,在分支酶的催化下,将距末端6~7个葡萄糖残基组成的寡糖链由α-1,4-糖苷键转变为α-1,6-糖苷键,使糖原出现分支,同时非还原端增加。

  2.糖原的分解代谢:糖原的分解代谢可分为三个阶段,是一非耗能过程。

  ⑴水解:糖原→1-磷酸葡萄糖。此阶段的关键酶是糖原磷酸化酶,并需脱支酶协助。

  ⑵异构:1-磷酸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

  ⑶脱磷酸:6-磷酸葡萄糖→葡萄糖。此过程只能在肝和肾进行。

  十一、糖原合成与分解的生理意义:

  1.贮存能量:葡萄糖可以糖原的形式贮存。

  2.调节血糖浓度:血糖浓度高时可合成糖原,浓度低时可分解糖原来补充血糖。

  3.利用乳酸:肝中可经糖异生途径利用糖无氧酵解产生的乳酸来合成糖原。这就是肝糖原合成的三碳途径或间接途径。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重点知识点摘录2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涉及生物分子的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的原理。以下是一些重点知识点:

  1、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蛋白质是生物体中重要的分子,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重点包括蛋白质的四级结构、肽键、二硫键、蛋白质折叠、蛋白质变性等。

  2、酶的作用与机制:酶是生物体内催化化学反应的蛋白质。重点包括酶的分类、作用机制、米氏方程、酶的抑制作用等。

  3、生物氧化:生物氧化是生物体内有机物质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反应,最终转变为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重点包括呼吸链、ATP的形成、氧化磷酸化等。

  4、糖类的结构与功能:糖类是生物体中重要的能量来源和构成生物膜、细胞壁等结构的成分。重点包括单糖、二糖、多糖的结构与功能,淀粉、糖原的形成等。

  5、核酸的结构与功能:核酸是生物体内携带遗传信息的分子。重点包括DNA和RNA的基本结构、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基因表达的调控等。

  6、分子生物学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是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的重要手段。重点包括PCR、基因克隆、基因敲除、基因编辑等技术。

  7、生物信息学:生物信息学是研究生物信息的获取、处理、储存和利用的学科。重点包括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重点知识点摘录3

  (一)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1、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的化学结构和分类。

  2、氨基酸的理化性质。

  3、肽键和肽。

  4、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及高级结构。

  5、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6、蛋白质的理化性质(两性解离、沉淀、变性、凝固及呈色反应等)。

  7、分离、纯化蛋白质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8、核酸分子的组成,5种主要嘌呤、嘧啶碱的化学结构,核苷酸。

  9、核酸的一级结构。核酸的空间结构与功能。

  10、核酸的变性、复性、杂交及应用。

  11、酶的基本概念,全酶、辅酶和辅基,参与组成辅酶的维生素,酶的活性中心。

  12、酶的作用机制,酶反应动力学,酶抑制的类型和特点。

  13、酶的调节。

  14、酶在医学上的应用。

  (二)物质代谢及其调节

  1、糖酵解过程、意义及调节。

  2、糖有氧氧化过程、意义及调节,能量的产生。

  3、磷酸戊糖旁路的意义。

  4、糖原合成和分解过程及其调节机制。

  5、糖异生过程、意义及调节。乳酸循环。

  6、血糖的来源和去路,维持血糖恒定的机制。

  7、脂肪酸分解代谢过程及能量的生成。

  8、酮体的生成、利用和意义。

  9、脂肪酸的合成过程,不饱和脂肪酸的生成。

  10、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意义。

  11、磷脂的合成和分解。

  12、胆固醇的主要合成途径及调控。胆固醇的转化。胆固醇酯的生成。

  13、血浆脂蛋白的分类、组成、生理功用及代谢。高脂血症的类型和特点。

  14、生物氧化的特点。

  15、呼吸链的组成,氧化磷酸化及影响氧化磷酸化的因素,底物水平磷酸化,高能磷酸化合物的储存和利用。

  16、胞浆中NADH的氧化。

  17、过氧化物酶体和微粒体中的酶类。

  18、蛋白质的营养作用。

  19、氨基酸的一般代谢(体内蛋白质的降解,氧化脱氨基,转氨基及联合脱氨基)。

  20、氨基酸的脱羧基作用。

  21、体内氨的来源和转运。

  22、尿素的生成——鸟氨酸循环。

  23、一碳单位的定义、来源、载体和功能。

  24、甲硫氨酸、苯丙氨酸与酪氨酸的代谢。

  25、嘌呤、嘧啶核苷酸的合成原料和分解产物,脱氧核苷酸的生成。嘌呤、嘧啶核苷酸的抗代谢物的作用及其机制。

  26、物质代谢的特点和相互联系,组织器官的代谢特点和联系。

  27、代谢调节(细胞水平、激素水平及整体水平调节)。

  (三)基因信息的传递

  1、DNA的半保留复制及复制的酶。

  2、DNA复制的基本过程。

  3、逆转录的概念、逆转录酶、逆转录的过程、逆转录的意义。

  4、DNA的损伤(突变)及修复。

  5、RNA的生物合成(转录的模板、酶及基本过程)。

  6、RNA生物合成后的加工修饰。

  7、核酶的概念和意义。

  8、蛋白质生物合成体系。遗传密码。

  9、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翻译后加工。

  10、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干扰和抑制。

  11、基因表达调控的概念及原理。

  12、原核和真核基因表达的调控。

  13、基因重组的概念、基本过程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

  14、基因组学的概念,基因组学与医学的关系。

  (四)生化专题

  1、细胞信息传递的概念。信息分子和受体。膜受体和胞内受体介导的信息传递。

  2、血浆蛋白的分类、性质及功能。

  3、成熟红细胞的代谢特点。

  4、血红素的合成。

  5、肝在物质代谢中的主要作用。

  6、胆汁酸盐的合成原料和代谢产物。

  7、胆色素的代谢,黄疸产生的生化基础。

  8、生物转化的类型和意义。

  9、维生素的分类、作用和意义。

  10、原癌基因的基本概念及活化的机制。抑癌基因和生长因子的基本概念及作用机制。

  11、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原理和应用。

  12、基因诊断的基本概念、技术及应用。基因治疗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程序。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重点知识点摘录】相关文章: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就业前景08-03

分子生物学总结知识点04-18

生物化学必看知识点总结11-07

延安大学硕士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简介11-24

高考政治重点知识点10-19

化学知识点的重点归纳总结11-07

课外百科物理分子生物学的知识点11-28

高中地理重点知识点04-05

小升初英语重点知识点总结06-06

小学数学重点知识点梳理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