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

基于形神论的本土油画创作与佛教思想文化的内在联系分析的论文

时间:2021-11-10 17:03:28 油画 我要投稿

基于形神论的本土油画创作与佛教思想文化的内在联系分析的论文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基于形神论的本土油画创作与佛教思想文化的内在联系分析的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基于形神论的本土油画创作与佛教思想文化的内在联系分析的论文

  形神论这一艺术理论与佛教思想文化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油画创作十分重视形神之说,其艺术理念与佛教思想文化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当代中国的油画艺术创作在宗教、哲学的影响下更加注重对作品神采的追求,以形写神、轻形重神等理念在多种风格的油画作品中得以充分的体现。

  1、形神论的形成及在佛教思想文化中的含义

  中国油画艺术中,形神论这一艺术理论与佛教思想文化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中国艺术形神之说自古以来一直是艺术美学的一个重要议题。形与象二者相互关连,合二为一即为形象。将其分开来看,可最早追溯到中国的先秦典籍——《易经》。该书这样阐述道“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这是最早的对“形象”的理解,将“象”等同于“像”。《系辞传》则肯定了易象的来源是天上万象的写照,并提出观物取象的思想。老子也曾对“象”加以说明。他所著的《道德经》中提到“道之为我,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该句中对“象”的描述或指对象的具体形态、物象,亦或可能是对宇宙中自然万物变化莫测,气象万千的一种模糊意义上的形容。但不管怎样,都从不同角度作出了对“象”的理解。由此看出《易经》和老庄哲学都蕴藏着一定的美学思想,比后来传入中国的佛教思想文化要早很多,它们是中国艺术美学理论—形神论形成的必要因素。随着历史与艺术的`发展,佛教思想文化在与儒道等典型文化的既相互排斥又相互渗透、融合的进程中完成了中国化的历程,并与儒道思想文化一起加速了中国艺术美学—形神论的成熟与完善。“形象”一词在佛家典籍中早已被提极过,但并非对艺术而言。前者的《易经》与老庄哲学只提到了象,而并未将“形”与之联系在一起。而佛教则很好地将二者合二为一。《高僧传卷八》这样记载道:“圣入之资灵妙以应物,体名寂以通神,借微言以津道,托形象以传真。”其中虽然充满了唯心主义思想,但“形象”一词却却诞生了,这其中的美学思想不言而喻,而更加推动了形神论之说走向成熟的是佛教的神不灭论,其着力揭示了神是不随“形”灭的。“形”是易朽的东西,“神”是精极而为灵者也,它是恒常不变的实体(无生)……可以托身异形、随物冥移……这些佛教的思想文化点明了“神”的重要及灵性,也表明了“形”的暂时性,不恒久性。于此“形粗神精的”价值观也就随之凸现出来了,这也恰恰体现了艺术美学思想中的形神论。

  2、形神论之于油画创作的重要意义

  形神论在美学上的反映,最突出的就是“贵神贱形”,即重视画面的“神”,“形”则处于从属的地位。由此,中国艺术美学思想中的形神论理论更为丰富、成熟,集多家思想文化融合互补于一体,但佛教思想文化中的神不灭论的痕迹则尤为明显,由此,绘画艺术理论也就更为丰富多彩了。如“以形写神”。元代刘见孙的《萧达可文序》中这样阐述道:“即神似,虽形不酷似,尤似也。”其意思是说有了神采了,尽管形象上不太吻合,也没有关系,神似则可。《画论》中说:“今人看画,多取形似,不知古人最以形似为末节。”意思是说,时下人们欣赏画作,大多通过“形”来评判该幅画作的好坏,岂不知古人早已将“形”的好坏放到了评价标准的最后。于此同时,形神论的形成与发展也离不开大量的艺术实践。佛教传入中国后,佛画的大量绘制也很大程度地加速了艺术的发展与艺术理论的成熟与完善。通过大量的艺术实践,形神论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与发展。形神论的美学思想不仅对中国传统绘画影响深远,同时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中国油画艺术的发展。具有一定国学基础及文人精神思想的中国艺术家在面对油画创作的时候,只是在材料技法方面稍显陌生,占主导地位的却仍然是人的思想精神,而这恰恰是油画创作标准的最高层面,即“神”的层面。中国油画家受传统文化形神论的影响,在油画创作中不断探索,十分注重画面中的形与神。油画艺术对于东西方而言,确实存在着差异。西方古典的写实性与东方传统的表现性、写意性确实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但这只是二者在形与神上的侧重点不同而已,前者在形上要求严谨性、科学性,理性的成分较多;后者则把形放到次要地位,只求似则可,把神即精神、性灵、神韵列在首位。二者之间看似冲突,但仔细分析判断后,事实并非如此。二者只是由于文化差异导致了在油画创作上的侧重点不同,但最终的目的却是一样的,即都是为了满足审美的需求以及表达一定程度的精神世界、思想内涵。中国众多的油画家们正立足于本民族传统文化的高点上,通过不断探索研究,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使油画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快速发展,形神论则一直被高度重视并贯穿于油画创作之中。

  当今油画艺术形式繁杂,成多元化趋势。一部分艺术家吸收西方古典写实性艺术的精华,注重形的处理,并与中国审美文化相结合,创作出了具有东方特色的写实性油画艺术,使画面达到了“形神兼备”艺术效果,即重视形体,又重视对其神韵的追求。写实画家较多,如冷军、王沂东等。同时西方艺术家们通过反思古典写实油画的得失,自觉的追求油画语言的变换与变异,向表现性、象征性和抽象性油画艺术方向发展。比如西方现代主义画家抛弃了古典的写实性,开始追求表现性、象征和抽象性,这些方面都与中国传统文人画接近,即“逸笔草草,聊以解胸中逸气。”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中国传统绘画的写意性与西方现代绘画的主张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对“神采”的追求,对精神性的探索。尽管东西方思想文化存在着巨大差异,但艺术却是全人类的艺术,中国绘画艺术与西方绘画艺术达到了某种程度的共鸣。在东方文化氛围之内,艺术家们除古典写实以外,在油画创作中又采用了变形、夸张、抽象等艺术手法,进行更加大胆的艺术尝试,创作出大批优秀的油画作品来。其一个共同点就是艺术家们都没有抛弃东方灿烂辉煌的思想文化,尤其注重对形与神的处理并将其继承、发扬、再创造。这些优秀的艺术家有吴冠中、赵无极等。吴冠中的绘画艺术极富思想精神性,画面灵动而优雅,色彩丰富而纯净,具有禅的境界。

  3、小结

  形神论最早在《易经》及《道德经》中萌芽,在佛经思想文化中形成、完善,其思想理念与绘画艺术理念中的形神之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后被油画艺术家们广泛运用到油画创作中来,留给世人大量优秀的极富思想精神性的绘画作品。

【基于形神论的本土油画创作与佛教思想文化的内在联系分析的论文】相关文章:

油画写生和油画创作的界限分析论文08-24

茶文化中油画创作的运用论文08-26

油画创作茶文化元素的渗透论文08-12

油画创作论文油画写生创作感悟论文07-21

素描对写实油画艺术创作的分析论文08-10

油画艺术创作的具象及抽象分析论文08-13

草原文化对油画艺术创作的影响论文08-23

油画创作技法与趋向研讨论文08-17

中国哲学与当代油画创作关系论文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