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知识点之太阳高度

时间:2023-05-24 10:19:30 赛赛 高考备考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考地理知识点之太阳高度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是不是经常追着老师要知识点?知识点有时候特指教科书上或考试的知识。你知道哪些知识点是真正对我们有帮助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考地理知识点之太阳高度,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考地理知识点之太阳高度

  太阳高度必背知识点

  一、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极递减。离直射点越近,太阳高度越大;越远越小。

  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1、夏至日: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赤道以南)达到最小值。

  2、冬至日: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及其以南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赤道以北)达到最小值。

  3、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二、日出、日落时日影朝向

  在北半球春秋二分日,全球各地太阳从正东面升起,正西面落下。因此日出时日影朝西,日落时日影朝东。

  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于夜,全球各地(极昼区域除外)太阳从东北方升起,西北方落下。日出时日影朝向西南,日落时日影朝向东南。从春分日至夏至日,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太阳升起和落下方向也逐渐北移;从夏至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南移,太阳的升落方向也逐渐向南移。

  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短于夜,南半球反之。全球各地(极昼区域除外)太阳从东南方升起,西南方落下,因而日出时日影朝向西北,日落时日影朝向东北。从秋分日至冬至日,随着太阳直射点南移、太阳的升落方向也逐渐南移;从冬至日至第二年的春分日,太阳直射点北移,太阳的升落方向也逐渐北移。

  由此可见,太阳的升落方向(日影的朝向与升落方向相反)不仅随空间,而且随时问的变化而变化。从赤道开始,随着纬度的升高,太阳的升落在南北方向上的变化幅度也逐渐增大。

  三、其他知识点

  1、极点:在极点上看太阳,太阳在地平圈以上作圆周运动,表现为不升不落。这是因为一天中极点离太阳的距离都相等的缘故。

  (1)极点上,一年中在极昼期太阳高度在0到23.5间变化。

  (2)极点上所见的太阳高度与太阳直射纬度度数相等。如:若太阳直射21°N,则北极点上看到的太阳高度为21°;反之,北极点上看到的太阳高度为21°,则可知道太阳直射21°N。

  2、赤道:赤道上因全年昼夜等长,所以总是6点日出18点日落,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在90°和66.5°间变化。

  3、极昼出现的最低纬度的地点。太阳高度日变化特点是0点日出,24点日落这些地点中最大的正午太阳高度为47°,其纬度与该日太阳直射纬度互余。

  4、处于极昼期的地点(除该日极昼的地点)。处于极昼期的地点太阳高度日变化特点是一天中太阳都在地平线以上,非极点地区表现为斜升斜落,一天中最小的太阳高度大于0°,其大小等于当地纬度与极昼最低纬度大小之差;这些地点中最大的正午太阳高度小于47°(非极圈)

  高考地理计算公式总结

  1.比例尺计算: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注意:比例尺本身没有单位,但计算时要注意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要先换算统一。比例尺大小实际上是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数值上表现为比值的大小。比例尺的缩小或放大是距离的缩放、并非面积的缩放。图上距离往往需要在地图上量取。

  2.经纬度计算:

  经度差与地方时差算经度——地方时每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纬差法与正午太阳高度算纬度——正午太阳相差多小,纬度相差多少;北极星的仰角即地平高度等于当地地理纬度;经纬线上长度算经纬度——1°经线长111km,1°纬线长111cosфkm(ф为纬度)。

  3.海拔和相对高度的计算:

  等高线图上任意两地相对高度的计算可根据(n-1)d≤⊿h<(n+1)d(其中n表示两地间不同等高线的条数,d表示等高距)。

  4.流域面积的计算:

  作出流域的分水线即山脊线,由分水岭所围的区域即为流域的范围;因图形不规范,计算时一般算出图幅面积后,再分析流域面积占图幅面积的比重,相乘即可。

  5.有关时间计算:

  ①某地时区数=该地经度÷15,对商取整数部分,尾数部分四舍五入;

  ②根据各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为本时区区时,相邻的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即求某地区区时=已知地区时±两地时区,注意东加西减;

  ③根据东早西晚,经度每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即求某地地方时=已知某地地方时±(两地经度差×4分钟/1°),注意东加西减;

  ④日期界线有两条,自然界线即地方时0:00经线,以东早一天,为新的一天,以西晚一天,为旧的一天;人为界线即国际日期变更线,也就是180°经线(但两者并不完全重合),规定日界线以东晚一天,为旧的一天,以西早一天,为新的一天;新的一天的范围即从地方时0:00经线向东到180°经线的范围;新的一天的范围=180°经线的地方时×15。

  ⑤日照图上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00,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00;晨昏线与某纬线的切点所在经线为0:00(切点为极昼)或12:00(切点为极夜)。

  6.地球自转速度计算:

  ①地球上除南北极点外,其它各地角速度都相等,大致每小时15°;

  ②地球上赤道处线速度最大,南北极点为0,任意纬线上线速度 Vф=V赤道cosф=1670cosфkm/h;

  ③同步卫星的角速度与地球上除极点外的任一点都相等,线速度比对应地面上的点大。

  7.正午太阳高度:

  ①正午太阳高度是指一天中的最大太阳高度,即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

  ②图上推导(略)

  ③计算公式(与直射点相比)90度-某地H=直射点纬度与某地纬度的角度差的绝对值技巧:可以将北纬写成正数,而将南纬写成负数。

  ④计算公式(与任意纬度相比)甲H-乙H=(甲纬度-乙纬度)的绝对值。注意:北纬度写成正数,南纬度写成负数。

  8.昼夜长短计算:

  ①昼(夜)长=昼(夜)弧经度数/15o(小时)=昼(夜)弧经度数×4(分钟)

  ②昼长=(12一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一12)×2=日落时间一日出时间

  ③夜长=日出时间×2=(24一日落时间)×2

  ④某纬度的昼长=相对纬度的夜长。

  9.太阳直射点的确定:

  ①直射点经度即太阳高度最大(太阳上中天)的经线,地方时12:00的经线;

  ②直射点纬度即正午太阳高度为90°的纬线,直射点的纬度大小与极昼或极夜出现的最低纬度大小互余,直射点纬度大小等于极昼的极点的太阳高度(或正午太阳高度)大小。

  10.温度计算:

  ①对流层气温垂直递减率为每上升100m,气温下降0.6℃;②焚风效应气温垂直递增率,每下沉100m,气温增加1℃;

  ③常温层以下地温垂直递增率,每往下100m,地温增加3℃。

  11.气压梯度计算:

  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即为气压梯度,计算公式为△P/△d

  12.河流径流量的计算:

  径流量=降水量一蒸发量

  13.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一死亡率

  14.人口密度的计算:

  人口密度=人口总量/分布面积

  15.城市化水平的计算:

  城市人口比重=城市人口数量/该地区人口总数

  16.运动器感觉昼夜更替周期的计算:

  T=360°/(地球自转角速度±运动器角速度),(同向相加,逆向相减)。

  正午太阳高度的规律

  由于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所以:

  1、在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机会,此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为90°。太阳直射南北回归线时出现极小值。其中除赤道两个极小值都是最小值外,其它地区以太阳直射另一半球回归线时最小。

  2、在回归线之上的地区,一年有一次太阳直射机会,分别是夏至和冬至。

  3、在回归线之外的地区,可含南北回归线,在太阳直射本半球回归线时最大,直射另一半球回归线时最小。

  例如,北京约在北纬40°,在北半球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时这里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约为73.5°;在冬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此时这里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约为26.5°。

  因为地球的公转致使一年内太阳在地球的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复一次。以北半球北回归线穿过的地区为例:一年中当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时,正值我国北方的夏至节气,正午太阳在头顶正上方,即太阳高度角为90°,为一年中的最大值;当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时,正值我国北方的冬至节气,此时的太阳高度角为43°,为一年之中的最小值。由于地球自转,产生了太阳的视运动现象(东升西落),即太阳高度的日变化。

  由于地球公转,使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从而产生了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和季节变化现象。

  正午太阳高度与黄赤交角

  太阳直射点以一年为周期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整个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小。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纬23°26),南北情况与夏至时相反。其余时间是这两个状态的过渡。

  黄赤交角的存在:因为每天正午的太阳高度角最大.黄赤交角使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随季节的变化而改变,正午是一天中太阳最高的时刻。这个最高的高度随季节变化。冬至的时候北半球最低,正午的太阳能从向南的窗户射进大半间屋子,夏至的时候只照进窗台一点点。这个最高的高度还和你所在的纬度有关。如果你在北回归线上,北纬23度26分,夏至时分正午的太阳在头顶上,它的高度是90度;再往北,随纬度升高,正午时分太阳的高度越低。

  概念:是指赤道平面(过地心并与地轴垂直的平面)与黄道平面(地球公转轨道面)的夹角,度数23度26分。

  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

  H=90°-|当地纬度±直射点纬度|,H代表当地正午太阳高度,当地纬度指所要求某地的纬度,直射点纬度是指此时直射点所在的纬度,如果当地纬度与直射点纬度在同一半球用减号,若在不同半球用加号,然后取绝对值。公式中有三个变量:H、当地纬度、直射点纬度,知道三者其中的两个,求第三个变量。三个变量中H一般通过物体高度和物体影子长短间接告诉或者直接告诉;当地纬度通过经纬线图告诉;直射点纬度通过日期、极昼极夜范围或者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间接告诉。

  例如:某一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大小,决定了该地的太阳辐射量的多少,那么,一个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是否可计算出来呢

  我们已经知道,地球绕太阳公转,由于地轴的倾斜,地轴与轨道平面始终保持着大概66`34的夹角,这样,才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纬23`26’之间往返移动,并决定了太阳可能直射的范围: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即直射点的纬度为0`;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即直射点的纬度为23`26’S;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即直射点的纬度为23`26’N.如果某地的纬度已经知道,依据下面的公式就可以计算出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大小:

  H=90`-纬差(纬差是指某地的地理纬度与当日直射点所在纬度之间的差值)

  例如:A地的纬度为40`N,求A地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

  夏至日太阳直射的纬度为23`26’N,与A地的纬度差=40`-23`26’=16`34’,那么H=90`-16`34’=73`26’.

  如果求A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冬至日太阳直射的纬度为23`26’S,与A地的纬度差=40`+23`26’=63`26’,那么H=90`-63`26’=26`34’

  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①计算楼距。

  为了使楼房底层获得充足的太阳光照,一般来说。纬度较低的地区楼距较小,纬度较高的地区楼距较大。解题关键是计算当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即一年中最小的正午太阳高度),并计算影长。

  公式:L=Hcotθ

  L楼间距;H前一楼高;θ一年中最小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②计算热水器安装角度。

  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资源,应该合理设计太阳能热水器的倾斜角度,使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与太阳光线垂直,提高太阳能热水器的效率。

  公式:α=90o-H

  α太阳能集热板与地平面的夹角;H正午太阳高度角。

【高考地理知识点之太阳高度】相关文章:

高考地理太阳高度专题必背知识点06-11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之太阳高度角及习题06-23

高考地理复习知识点归纳之生态问题06-20

关于高考地理之农业区位分析的知识点06-23

地理的知识点之降水07-02

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之区域工业发展条件分析06-23

地理高考知识点模板10-13

天津地理高考知识点11-24

高考地理知识点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