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

武汉市中考语文模拟卷带答案

时间:2021-12-05 15:01:25 初三 我要投稿

武汉市中考语文模拟卷带答案

  一年一度的中考已经临近,学生在复习语文的时候,多刷一些模拟卷可以提高自己的答题速度。小编为大家力荐了武汉市中考语文模拟卷和答案解析,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武汉市中考语文模拟卷带答案

  武汉市中考语文模拟卷和答案解析

  第Ⅰ卷(选择题 30分)

  一.(共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或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A. 桑梓 愧怍(zuò) 荒谬 吹毛求疵(cī)

  B. 浩瀚 冗杂(rǒng) 水渍 阿谀奉承(ē)

  C. 翌年 黏膜(nián) 拮据 伛倭提携(yǔ)

  D. 羸弱 慰藉(jí) 雾蔼 众目睽睽(kuí)

  【答案】D

  【难度】易

  【解析】第1题考察字音字形。D项中的错误非常明显:“慰藉”的“藉”应读作“jiè”,易错点在于形声套读,该词在今年四月调考中出现过,近五年的调考中考真题中共考察过两次;“雾蔼”的正确写法应该是“雾霭”,易错点在于属于同音形近字混淆,该词在今年的元月调考中出现过,近五年的调考中考真题中共考察过六次,比较容易辨别。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树木失去了根就会_______,江河失去了源头就会_______,灵魂失去了家园就会_______。世界无限广阔,我们渴望到广阔的天地去闯荡,但请记住,一定不要迷失了回家的路。拥有精神家园,才能获得心灵的宁静。

  A.枯萎 干涸 堕落 B.枯黄 干涸 堕落

  C.枯萎 干旱 陨落 D.枯黄 干旱 陨落

  【答案】A

  【难度】易

  【解析】第2题考察近义词辨析。“枯萎”用于表现植物的干枯萎谢的状态,“枯黄”则偏重于形容枝叶颜色的干枯发黄,根据句子的主语“树木”很容易能选出“枯萎”;“干涸”用于形容河流池塘水量枯尽,而“干旱”则是指的因缺水而形成的一种自然灾害现象,根据主语“河流”很易选出“干涸”;“堕落”用于形容思想和行为向消极的方向倾斜,而“陨落”一般用来形容物体从高空坠落,或作为伟人去世的婉称,根据主语“灵魂”,偏重于形容精神上的状态,所以应该选“堕落”。

  3.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武汉铁路局宣布将加开19对临时客车,用以疏通端午小长假的客流。

  B.上海试行医疗区域协作方案,既方便了患者,又提高了社会医疗效率。

  C.武汉市汉阳中心书城项目暨“书香江城,体验阅读”系列活动正式启动。

  D.经过三年的使用,隧道内相继出现了顶部渗漏、路面坑陷和横沟盖板松动。

  【答案】D

  【难度】中

  【解析】第3题考查病句。学生最头疼的就是在一堆病句中选出一个正确的句子,有的考生可能还会产生一种看什么句子都像病句的错觉。此题只用选出一个错误项,所以题设难度相对较小。D项成分残缺,谓语动词“出现”后面缺少宾语,应在“顶部渗漏、路面坑陷和横沟板盖松动”后加上“的问题”。

  4.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创设“清明”这个节日的人无疑是一个大智者。“山水”同在为“青”,“日月”同在为“明”。这里的“同在”,道出了天地的秘密,也道出了中国文化的秘密。______________。山因水不枯,水因山不浊;日因月不烈,月因日不晦。这一切,都在一种“大同”之中实现了。

  A.无水之山少了情韵,无山之水少了风骨;无日之月少了热烈,无月之日少了温柔

  B.无水之山少了情韵,无山之水少了风骨;无月之日少了温柔,无日之月少了热烈

  C.无月之日少了温柔,无日之月少了热烈;无水之山少了情韵,无山之水少了风骨

  D.无月之日少了温柔,无日之月少了热烈;无山之水少了风骨,无水之山少了情韵

  【答案】B

  【难度】中

  【解析】第4题是语句排序题。此题的线索在于空白处后面一句话:“山因水不枯,水因山不浊;日因月不烈,月因日不晦”。四个分句是一个结构——甲因为有了乙会怎样,主语为甲,所以前文对应的主语依旧是甲,应该是介绍甲如果没有乙会怎样。根据这一规律,“山因水不枯”所对应的应该是“无水之山少了情韵”,以此类推,只要理清了主语的逻辑关系,这题不难得出正确答案为B。

  二.(共9分,每小题3分)

  坐,你未必会

  许多人日常办公只需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台电脑,他们工作时要长期保持一个姿势—坐。殊不知,身体的隐患也由此而生。如何坐,大有学问。

  中国自古有“坐如钟”的说法,有些人认为人体只有维持在腰背挺直、脊柱坚挺的状态下才对腰椎和颈椎最为有利,这是不科学的。在办公桌前的正确坐姿应该是:坐时尽量拉近座椅与办公桌的距离,从臀部到腰部至后背全部紧贴座椅靠背,必要时可在腰部和座椅靠背间放一靠垫;头颈部保持中立位,同时调整座椅高度,使双臂自然下垂时桌面刚好处于肘关节处;保持膝关节稍高于髋关节的姿势,使双脚能充分接触地面,必要时可在办公桌下放一脚垫。

  在此姿势下,人体腰背部得到了座椅靠背充分的支撑,人体脊柱系统及其相关肌群也获得了充分的放松,自然会感到舒适安逸,不易疲劳,脊柱及椎间盘更不易发生蜕变;头颈部处于自然中立位,不过分前屈和后伸,使颈椎保持在正常的生理弧度,颈项部肌肉得到最大程度的放松。同时双肘关节与桌面处于平行位置,使腕关节得到了充分的放松;膝关节稍高于髋关节则有利于腰椎保持正常生理前屈位。这样,各种关节疾病自然就少多了。

  好的坐姿还有赖于科学的座椅,合适的座椅可以减缓久坐的危害。椅子的高度要合适。过低则人的膝盖就会拱起,产生不适感;过高则身体压力会集中至大腿,令大腿受压,严重的会导致小腿肿胀。椅子的座面要合适。过窄则身体两侧的肌肉会受到挤压,会感到疲劳;过软的椅子易令人曲起身子,全身肌肉和骨骼受力不均,导致腰酸背痛。工作椅子的靠背也要有讲究。只要不影响使用者的活动,靠背的高度低可至使用者的第一、第二腰椎,高可到使用者的肩胛骨、颈部。靠背的倾斜角度约为110°,而且倾斜角度应该是逐渐向后增加的,它对人体的支撑点也同时逐渐向上转移。

  即使这样,也不宜久坐。久坐将对人体健康造成多种危害,可能导致心脏病、糖尿病、肥胖症等疾病。即使每天锻炼30~45分钟,其余时间还是坐着,仍属于久坐,仍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那些不经常锻炼的人则健康受损的几率更大。所以要保持身体健康,办公室人员必须经常起身运动。

  有事要与同时交流时,你最好直接走到同事身边亲口告诉他,而不是坐在那里给他打电话或者发电子邮件;经常起身喝茶休息一下,以增加起身活动的次数;工作间隙应该经常随着呼吸做提肩动作,每隔5~10分钟抬头后休息片刻;坐久后离开凳子活动一下或躺着休息一下也是必要的。正常情况下,每坐45分钟左右,应该起身活动一下。其实,除写字或者打字、点鼠标需要坐着之外,办公室的一些工作还可以站着完成。

  注:基于命题需要根据《坐,你未必会》改写。

  5.下列对本文“坐的学问”的概括最全面的一项是

  A.调整好坐姿可以让肢体处于放松状态,减少所承受的压力。

  B.既然必须长期坐在椅子上办公,就要坐在适合于自己的椅子上。

  C.用正确的坐姿坐在合适的座椅上,但不宜久坐。

  D.座椅的高低影响其舒适程度,正确的坐姿可以减缓久坐带来的不适。

  【答案】C

  【难度】难

  【解析】第5题是概括题,考察对全文内容进行概括的能力,A项对应文章二三段,主要讲的是调整好的坐姿,并未提及椅子和坐的时长,不够全面;B项和D项对应文章的第四段,主要讲的是好的坐姿需要配合好的椅子来发挥功效,也未提及坐的时长,不够全面;只有C项完整提到了坐姿和椅子还有坐的时长相结合才是整个坐的学问。此选项语句很简短,很容易使学生误认为这句话不够全面而错选A。

  6.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人坐在椅子上,在腰部和座椅靠背间放一靠垫,可以维持腰背挺直、脊柱坚挺的状态,对腰椎和颈椎最为有利。

  B.人坐在椅子上,双臂自然下垂时桌面刚好处于肘关节处,这样的桌椅高度比例才是适合于自己的。

  C.坐时保持膝关节稍高于髋关节的姿势,有利于腰椎保持正常生理前驱位,可以降低患腰椎病的几率。

  D.坐时头颈不能过分前驱和后伸,让颈椎保持在正常的生理弧度,这样颈项部肌肉就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放松。

  【答案】A

  【难度】易

  【解析】第6题考察的是文意把握,要求学生将选项回归原文进行定位,对比得出答案。A项中“可以维持腰背挺直、脊柱挺立的状态,对腰椎和颈椎最为有利”定位到原文中为第二段的第一句,对比发现选项内容颠倒是非。原文中认为“腰背挺直、脊柱挺立的状态”对“腰椎和颈椎最为有利”这一说法是不科学的,所以很易选出错误项为A。

  7.下列做法符合本文所讲述的道理的一项是

  A.中学生的学习时间紧张,为了提高效率,艳艳常利用课间十分钟坐在教室里写作业。

  B.为了孩子有良好的坐姿,周爸爸特地给孩子买了一把能调节高度和靠背倾斜度的座椅。

  C.文文常常用爷爷书房里高大的桌椅写作业,两只小脚能悬空摆动,她觉得很有趣。

  D.芳芳在电脑前每工作2小时后就到茶水间泡杯茶或冲杯咖啡,以缓解久坐带来的不适。

  【答案】B

  【难度】中

  【解析】第7题考查拓展探究能力,在文意把握的基础上,将原文中的一些概念观点拓展到其他情景。A项“利用课间十分钟坐在教室里写作业”不符合原文中所提到的久坐后需要休息的观点;C项中“高大的座椅”不符合选择合适高度座椅的观点;D项中“工作2小时”也超过了文中提到的久坐时间;只有B项的做法符合原文中选择合适座椅的建议。

  三、(9分,每小题3分)

  高帝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大臣谏,不从。吕后使吕泽劫留侯画计。留侯曰:“此难以口舌争也。顾上有不能致者,天下有四人。四人者年老矣,皆以上慢侮人故,逃匿山中,义不为汉臣。然上高此四人。诚能不爱金帛,令辩士持太子书,卑辞固请,宜来。来以为客,时时从入朝,令上见之,则一助也。”吕后如其计。

  汉十二年,上疾甚,愈欲易太子。叔孙太傅称说引古今,以死争,上详许之。及宴,置酒,太子侍,四人者从,年皆八十余,须眉皓然,衣冠甚伟。上怪而问之,四人前对,各言姓名,曰: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上乃大惊曰:“吾求公数岁,公辟逃我,今公何自从吾儿游乎?”四人皆曰:“陛下轻士善骂,臣等义不受辱,故恐而亡匿。窍闻太子为人仁孝,恭敬爱士,天下莫不延颈欲为太子死者,故臣等来耳。”上曰:“烦公幸卒调护太子。”四人为寿已毕,趋去。上目送之,曰:“羽翼已成,难摇动矣。”

  8.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上慢侮人故 慢:轻慢 B.然上高此四人 高:重视

  C.吕后如其计如:依照 D.愈欲易太子易:轻视

  【答案】D

  【难度】中

  【解析】考察常用实词,四个选项词均为初中接触过的字义。解答此题,找到选项对应的文中原句,将选项意思带入原文进行检验,可得到正确答案。

  9.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以”与“此难以口舌争也”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塞忠谏之路也 B.属予作文以记之

  C.皆以美于徐公 D.醒能述以文者

  【答案】D

  【难度】中

  【解析】各选项均来自初中所学课文,解读此题,首先确定题干中的“以”是“用”的意思,再找到一致的选项。

  10.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留侯认为请出四位老者为太子效力,就有助于阻止高帝废黜太子。

  B.叔孙太傅引用古今事例,甚至以死相争来阻止高帝废黜太子,但未能成功。

  C.因太子不爱钱财,仁厚孝顺,礼贤下士,四位老者才答应出山为其效力。

  D高帝认为太子“羽翼已成”,是因为他已感觉到天下人都愿意为太子效命。

  【答案】C

  【难度】中

  【解析】考查对文章信息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此题,要找到每个选项对应的句子,依据文章内容进行解答。注意重点字眼的正确与否,如原文“不爱金帛”与C选项“不爱钱财”。四、(14分)

  11.请把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令辩士持太子书,卑辞固请,宜来。

  【答案】派能言善辩的人拿着太子的书信,用谦恭的言辞坚决地邀请他们,他们应该会来。

  【难度】中

  【解析】逐字对应翻译,尤其注意关键字(如:卑、固、宜)的准确含义。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翻译,要与上下文对应,这些字词是得分点。

  12.填空。(10分,每空2分)

  (1)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2)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4)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有云:“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句中“此事古难全”的意思是这样的事情自古以来难以圆满 。这句话体现的诗人的人生态度是豁达。

  【答案】(1)壮心不已

  (2)增益其所不能

  (3)抽刀断水水更流

  (4)这样的事情自古以来难以圆满 豁达

  【难度】中

  【解析】古文默写沿袭往年的考察方式。前三题是直接默写考察,第四题是考察课内所学诗文中重点词句和感情态度。尤其重要的一点是,第一题去年考察过(烈士暮年),今年再次考察,这提醒我们,重点篇目一定要熟诵,历年真题要多研习。

  五、(18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6题

  一张安稳的睡床

  秦珍子

  ①他们或许是这个城市最先感到天气转冷的一群人。霜降过后的某个中午,在北京城铁知春路站附近小路边,一对年轻男女对坐于路沿两侧。他们把头深埋进膝盖,乍一看,仿佛刚结束了一场争吵的情侣。

  ②然而当你悄悄走近,你会听到匀净的呼吸和轻微的鼻鼾。她身上,还穿着附近餐馆的白色工作服。他手边,还放着隔壁工地的黄色安全帽。劳作了整个上午,他们在北方深秋一天里最温暖的时刻,疲惫睡去。

  ③与路人偶然见到的这个场景相似,近日,一组由专业摄影师拍摄的照片引起热议。这组照片被命名为“中国睡美人”,发布照片的网站编辑写道:“中国正试图通过辛勤工作来使自己成为世界上最强大最富有的国家。只是有的时候,他们似乎需要休息一下。”

  ④在这组照片中,你会看到水果贩子睡在堆积如山的柚子里,菜农在冬瓜垒成的“墙”边小憩,修路工人在冰冷的铁轨旁小憩,而一位养鸭人则直接睡倒在水塘边的空地上——鸭群以他为圆心围成一圈,好像给他“站岗”。

  ⑤有的人看完了或许会发笑,为那些奇异的卧榻和古怪的睡姿;有的人却泛起一阵心酸,为那些暴露在烈日下、浸透在汗水中的睡眠;更多的人则会油然而生感动;这些疲惫的`人,正欲乘上一列奔驰的列车,朝着梦想而去,不知停歇。

  ⑥事实上,早在2002年到2009年,德国人贝尔恩德·哈格曼就曾拍过“睡觉的中国人”。在华工作的七年间,他印象最深的就是“中国速度”。他把镜头对准保安、司机、建筑工人等普通劳动者,为他们“每周7天、一天24小时”的干劲而激动。

  ⑦当人们惊叹于中国高速的发展变化时,那些随意发生在街道边、小摊上、板车里的梦境被轻易地遗忘了。它们本该是构成这个国家宏大梦想的一个个具体表达,它们的主人才是这个国家真正的“造梦者”。

  ⑧然而许多时候,这些人因为疲劳,来不及找个安稳的睡床,就已沉沉睡去。拍摄者从未觉得这种“哪儿都能睡”的行为有什么不体面,即使在公共场合打呼噜,即使睡眠条件再恶劣。在他看来,疲劳的时候就会打瞌睡,人们都一样。况且,照片中随意睡着的人不是无家可归、无榻可栖者,而是醒来就要马上投入工作的劳动者。他甚至欣赏这一点,认为“处事灵活”是中国社会的一种文化。

  ⑨这当然并不仅仅事关“灵活”。如果睡觉不再是必需品,而只是一种消遣,那么试想,这群人中会有多少人放弃睡眠,宁愿夜以继日地奔忙?在那些古怪的睡姿和奇异的卧榻背后,是为改变命运和追求美好生活的全部辛劳。

  ⑩在照片中,建筑工人的卧榻——砖块、水泥、钢筋,也许马上就要撑起高楼大厦,但其建造者却往往只能是仰望着,而非分享着。用自己的奋斗努力活着,这充满尊严。然而象征工人身份的安全帽,只能为他们遮挡阳光,却难以为他们带来足够的体面和尊严。

  11一觉醒来,现实照进梦想,他们看到的只有远去的冒着浓烟的列车。

  12这些疲惫的身躯仅仅需要在这趟列车上拥有一张安静的卧榻——让启程者不必胆怯,让跋涉者得以休憩,让漂流者梦见未来。

  (选自《新华文摘》2012年第2期,有删改)

  13.文章开头写道:“他们或许是这个城市最先感到天气转冷的一群人。”从“这个城市最先感到天气转冷”来看,本文所写的“这群人”的共同特点是什么?(4分)

  【答案】因为工作极度疲劳而露天睡觉。

  【难度】中

  【解析】本题属于含义理解类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含义理解A和分析概括能力B。此题比较简单。

  14.下面的句子表达了作者对普通劳动者深深的同情,结合句中加点字部分说说这种情感是怎样表达出来的。(4分)

  一觉醒来,现实照进梦想,他们看到的只有远去的冒着滚滚浓烟的列车。

  【难度】中

  【答案】用“冒着浓烟的列车”比喻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列车“远去”而劳动者还在原地,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普通劳动者虽然付出了艰辛劳动却未能分享到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成果,依然处境艰难,从而表达了作者对普通劳动者的同情。

  【解析】本题属于考查学生的语句赏析能力,属于评价鉴赏C。只要结合文章整体内容,弄清“列车”的深层含义,就能答出正确答案。

  15.文中写道:“拍摄者从未觉得这种‘哪儿都能睡’的行为有什么不体面。”为什么普通劳动者这种行为没有什么不体面?请依据文本内容分条概括。(6分)

  【答案】(1)他们承受着繁重的劳动,人疲劳的时候就会打瞌睡,况且他们醒来马上就要投入工作,这也是他们处事灵活的体现,没有什么不体面。

  (2)他们在为改变命运和追求美好生活而努力奋斗,没有什么不体面。

  (3)他们在辛苦劳动后没有分享到经济发展的成果,只能如此,没有什么不体面。

  【难度】中

  【解析】本题属于文章的整体感知类题,侧重考查学生的整体感知和分析概括能力。考查学生的含义理解A和分析概括能力B。

  16.结合全文,说说作者以“一张安稳的睡床”为题表达了什么愿望。(4分)

  【答案】作者希望能让普通劳动者更多地分享到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让他们过上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

  【难度】难

  【解析】本题考查了文章的主旨,建议结合作者写作的材料来分析此题。

  六、(8分)

  根据要求完成17~19题。

  2014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央视新闻频道推出中国首部《中国网民阅读大数据》,以大量数据解读网民阅读习惯,剖析网民阅读趋势。同学们对此很感兴趣,有了联系实际进一步探究的想法。大家决定开展以“网民的阅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7.第一组同学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网民阅读有的是为了消遣娱乐,有的是为了提升学业成绩,有的是因为工作需要。同学们希望对此做深入的了解,你觉得他们可以确定一个什么研究方向?(2分)

  【答案】网民阅读的目的(动机)。

  【难度】易

  【解析】要求学生回答具体的研究方向,也就是对题干中网民不同阅读原因的总结,即“网民阅读的目的”。

  18.下面图表是第二组同学搜集到的资料,请你对此图表作仔细分析,就10~39岁不同年龄段网民搜索书籍种类的变化得出结论,分条表述,两条即可。(4分)

  【答案】(1)10~39岁网民搜索书籍的种类随着年龄的递增而递增。(或“10~39岁网民搜索书籍的种类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丰富。”“10~39岁网民搜索书籍的范围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广。”)

  (2)10~39岁网民随着年龄的增长,搜索书籍的种类由学习方面逐渐转向工作生活方面。

  (3)10~39岁网民随着年龄的增长,在搜索书籍时越来越重视生活方面。

  【难度】中

  【解析】要求学生观察图表中不同年龄段网民搜索书籍数量和种类的差别,考察了学生对信息的分析能力。

  20.《中国网民阅读大数据》显示去年武汉地区畅销书排位第一的是《撒哈拉的故事》,小叶很想读这本书,就请好朋友小燕周末陪她一起到书店去买一本。小燕想到目前网络购书非常方便,节约时间,节约精力,而且还比较实惠。于是向小叶建议:“_________________。”小叶听完后说:“好主意,就这么办!”(2分)

  【答案】我们不用专门去书店,到网上买吧。这样节约时间,节约精力,还比较实惠。听我的,没错!

  【难度】易

  【解析】首先答案要包含题干中“节约时间,节约精力”、“还比较实惠”两个理由;其次要结合语境要求,语气要真诚友好。

  七、作文(50分)

  在陈全忠的《大地上的读书人》一文里,一个贫穷的孩子为什么在山路上读着借来的书而不觉其苦?一群面带菜色的学者为什么埋首于卷册间却能自得其乐?因为他们找到了蕴藏其间的趣味。

  其实,生活中做许多事情都是如此。发现趣味,就是发现事物有意思、有吸引力的特性。发现了趣味,艰苦的生活就有了快乐。

  依据以上材料,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中不要出现自己的姓名和校名。

  【答案】略

  【难度】中

  【解析】建议学生以记叙文为承载,写真情实感之余夹杂议论,通过“夹叙夹议”的方式,把心中所想融入笔下故事,深入浅出,方能成就优秀作文。

  初三语文复习提高效率的方法

  中考语文总复习是初中语文教学的终结环节,其功能在于对已学的知识和已有的能力的检测、反馈、纠偏、回授、巩固和提高.中考语文总复习具有知识点多,时间紧迫,收效低微,缺乏新鲜感等特点.因此搞好总复习并不容易,一方面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态度,另一方面还要有良好适宜的策略,二者相辅相成,互动互补,只有这样,总复习才能事半功倍,收到显著效果.我为搞好语文总复习制定本学期复习计划如下:

  一、明确目标,吃透考试大纲.

  在总复习过程中,只有确立了正确的复习教学观念,才能有明确的思想来指导复习教学工作.因此必须紧紧围绕着《大纲》和《考试说明》中关于对初中毕业生的要求的内容,对考试范围、学生情况仔细研究,心中有数,使复习能抓住重点.及时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反馈的意见不断调整和充实复习计划.

  二、制定、实施严密的中考复习路线图计划.

  第一阶段的复习,应以“本”为主.抓纲务本,优化对学生各知识点的复习.尽管现在中考题大多来自课外,但这些题大部分是课文中基础知识的变形和延伸.因此,在这一阶段复习中,应遵循《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来复习.这也是命题者命题的依据.又因为整个中学语文知识系统分散和包含于各册课文之中,所以又存在着知识点零碎,覆盖面广和不系统等特点.复习中坚持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复习中引导学生把学过的知识重新进行整理归类,找出规律.可针对中考题型特点,进行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能力培养开展专题复习.

  1、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就中考而言,语文基础知识是必考内容,考查的方式方法也灵活多样.复习中必须使学生牢牢掌握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语音、汉字、词语、句子、背诵规定的篇和段.务必使同学们把这些内容中容易记混、容易写错的,再强化记忆,力求不写错别字,保证这部分不丢分.

  2、文言文阅读.文言文的考查,基本源自课内,所以要紧扣课本,夯实基础.具体操作可分三步走:第一步,对《大纲》规定的文言文和古诗文,从字词句到文学常识、思想感情艺术手法等,拎出要点,总结规律,逐篇过关.第二步,分项训练.可以借助《语文报》等资料,按实词、虚词、阅读、欣赏、文学常识


【武汉市中考语文模拟卷带答案】相关文章:

武汉市中考语文模拟卷及答案解析12-01

小考语文模拟卷带答案11-01

徐州小考语文模拟卷带答案11-02

武汉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附答案12-08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带答案解析04-08

广西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带答案11-30

语文中考模拟试题带详细答案11-27

宁夏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带答案解析12-05

小考语文模拟卷及答案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