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

九年级化学教案的详细介绍

时间:2021-11-27 19:35:20 初三 我要投稿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的详细介绍

  对于很多的学生来说,复习根据老师的教案来会比较的容易,下面是百分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有关于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的教案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的详细介绍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

  1、知识与技能:知道空气的组成及各成分的用途,空气污染及环境保护的有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空气的组成,了解探究的一般过程;联系生活经验,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初步了解对物质进行分类是化学学习方法之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空气的组成的实验探究,激发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培养合作和勤于思考的科学作风,体验探究成功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空气的组成及空气污染与防治。

  难点:能否用红磷以外的物质来测定空气的组成。 课型:探究型,多媒体 课时:二课时 实验准备:

  集气瓶、水槽、燃烧匙、单孔橡皮塞、烧杯、导管、弹簧夹、酒精灯、红磷、水、火柴。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出示一幅蓝天、白云、草地、人、动物图片

  提问1:这幅图片上除了蓝天、白云、草地、人、动植物外还有什么?——空气 提问2:人类和一切动植物的生命支柱是什么气体?——空气。 讨论:请说出空气与我们的关系。 2、新课探究: 一、空气的组成 阅读:课本第22页

  思考:二百多年前,法国科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那他是如何研究的呢?拉瓦锡的结论是什么?

  结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总体积的1/5。 [实验2-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反应停止后,水槽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中,约占瓶内体积的1/5

  结论:红磷燃烧消耗氧气,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推论:空气中剩余的约4/5体积的氮气不燃烧,不支持燃烧,难溶于水。 探究:

  1、在实验中发现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小于1/5,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红磷熄灭后瓶内还有没有残余的氧气? 3、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探究参考:

  1、少于1/5的可能:红磷的量不足,温度没冷到室温就观察,装置的气密性不好,当燃烧到一定程度时,瓶内氧气含量低,红磷不能继续燃烧。

  2、如果红磷的量不足反应结束后瓶内有残余氧气;氧气含量低时,红磷熄灭,氧气剩余。 3、装置不能漏气。

  结论;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它不是单一的物质,是由多种气体组成。

  空气的组成:氮气(N2)78%、氧气(O2)21% 、稀有气体0.94% 、二氧化碳(CO2)0.03%、 其它杂质0.03%

  一、混合物和纯净物:

  混合物:由多种物质混合而成,这些物质之间没有发生反应,各自保持着各自的性质。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可以用专门的符号来表示。 小结:略

  作业:课后习题。 教后:

  第二课时:

  三、空气的作用;

  讨论:空气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说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阅读:课本第24页 1、氧气:

  讨论:为什么叫做“养气”?氧气通常有哪些用途呢? 阅读:课本第24页 2、氮气

  讨论:氮气有哪些用途?

  1).制硝酸、化肥的重要原料。 2).用作保护气。 3).液氮冷冻麻醉。 4).超导性

  5).食品包装时充氮以防腐。 讨论:

  1).燃烧着的红磷熄灭了,这种现象说明氮气能不能支持燃烧?——不能支持燃烧

  2).集气瓶内水平面上升一定高度后,还继续上升吗?这种现象能不能说明氮气不易溶于水?——不会;能

  3).空气所表现出来的某些性质,能不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氮气的性质?——能 小结:

  物理性质:一般指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和密度,以及是否溶于水等。这些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反应就能表现出来。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反应表现出来的性质 练习:请列出氮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稀有气体

  定义:由于有空气中含量比较少

  成员:氦(He) 氖(Ne) 氩(Ar) 氪(Kr) 氙(Xe) 氡(Rn)

  性质:无色、无味。由于其化学性质在通常情况下稳定,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所以叫惰性气体。

  用途:保护气、不同颜色的电光源。(放映影像资料) 四、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出示蓝天白云与空气污染对比图片。

  讨论:

  1.在你的身边发生过哪些污染空气的情况? 2.大气污染会造成哪些危害?

  3.为了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空气,你能做些什么? 粉尘

  空气污染物 二氧化硫 SO2 有害气体 一氧化碳 CO 二氧化氮 NO2

  空气污染的途径:汽车尾气的排放,工厂的废气、矿石燃料的燃烧等。 如何防治:阅读课文第26页 放映影像资料 总结:略

  作业:新学案。阅读课本第27页:空气质量日报、预报 教后:

  课题二 氧气的性质 目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化合反应、氧化反应,学会比较分析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认识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的不同,培养辩证观点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难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关系,氧化反应的理解。 疑点:实验现象不同的原因。 课型:探究式 课时:二课时 实验准备:

  集气瓶、燃烧匙、酒精灯、硫、木炭、铁丝、火柴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复习旧识:

  1) 空气的组成是什么?

  2) 什么是空气污染,如何防治? 3) 什么是物理性质 2、情景导入

  出示一幅蓝天、白云、草地、人、动物图片和氧气应用的图片 3、探究新课: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出示一瓶氧气,指出它的物理性质

  1.常温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2.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429g/L,比空气( 1.293g/L)略大。 3.不易溶于水,在室温下,1L水中只能溶解30mL氧气。

  4.在压强101kPa时,氧气在-183℃时变为淡蓝色液体,在-218 ℃时变为淡蓝色雪花状的固体。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实验2—2]、[实验2-3]、[实验2-4]

  1.燃烧在纯氧中进行比空气中进行得更旺。

  2.某些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在纯氧中却能燃烧。 说明:

  1.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2.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实际是跟其中的氧气反应。 练习:课后习题 作业:新学案 教后: 第二课时: 回顾旧识:

  氧气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如何? 探究新课 分析讨论

  1

  分析讨论2:上述三个反应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结 论:

  1.在这三个反应中,都有新的物质(与原来物质不一样的)生成。 2.生成新的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也叫做化学反应。 3.没有生成新的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分析讨论3:化学变化的特征是什么?在化学变化时常伴随哪些现象发生? 结 论: 1.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2.常伴随的现象是颜色的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 3.发生能量的变化,常以放热、发光的形式表现出来。 4.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5.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分析讨论4:上述三个反应中还有一个什么样的共同特征? 结??论:它们都是由两种物质起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

  定 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化合反应 特 点:多变一

  分析讨论5:三个反应还有没有共同的特征? 结??论:它们都是物质与氧气反应——氧化反应 定 义: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

  氧 反应物:有氧的(氧多的)是氧化剂,氧气是常见的氧化剂。 化

  反 生成物:氧化物

  应 剧烈氧化:燃烧 分 类

  缓慢氧化:呼吸、食物腐烂、酒和醋的酿造、农家肥的腐熟

  总结:

  1、物质变化的两种形式: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 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 2、物质性质的两个方面:

  物理性质:直接被感知(色、味、态)被测量的性质(熔、沸点;硬、密度、溶解性) 化学性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 3、化学反应的'两种分类

  从反应形式上分类的基本反应类型之一:化合反应 从是否与氧反应:氧化反应(生成氧化物)

  练习:课后习题 作业:新学案 教后:

  课题三 制取氧气 目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了解实验室制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操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氧气的制法,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掌握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催化剂的探究和阅读有关材料,培养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重点: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 难点:催化剂的概念及催化作用。 实验准备:

  1、药品:5%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高锰酸钾

  2、仪器:大试管,酒精灯、木条、火柴,集气瓶、水槽。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旧识回顾:

  根据氧气的性质说明氧气有什么性质?如何检验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 2、情景导入:

  ? 3、探究新课

  [实验2—5]:过氧化氢制氧气

  目的:通过实验探究实验室制氧气的方法和原理。 现象:

  结论:

  二氧化锰

  过氧化氢——氧气+水

  讨论:1、用过的二氧化锰能否再用?

  [实验2—6]:在用过的二氧化锰中再次加入过氧化氢溶液,观察能否再次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结论:1、这种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一变二不变) 2、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做催化作用。 3、硫酸铜溶液对过氧化氢的分解出具有催化作用。 探究: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现象:高锰酸钾是暗紫色的固体,加热后能产生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氧气。同时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 加热

  结论: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讨论:用加热过氧化氢与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来制取氧气的反应与化合反应有什么不同? 明确: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一变多 A——C+B

  第二课时:实验室制氧气 1、旧识回顾:

  实验室用什么药品制氧气? 2、探究新课:

  思考:实验室采用什么装置来制取氧气? 出示:图2-17和图2-18

  讨论: 1、在图2-17和图2-18中,使用了哪些仪器? 2、哪部分是气体发生装置,哪部分是气体收集装置? 3、如何检查发生装置的气密性? 4、为什么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学生陈述:略

  教师演示:实验室制氧气的过程 强调注意事项:

  1、首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气密性良好,方可进行实验。

  2、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3、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破裂。 4、先对试管进行预热,然后对准有药品的部分集中加热。

  5、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思考:为什么?),等有大量、均匀、连续的气泡产生时再进行收集。

  6、实验结束时,先把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熄灭酒精灯。 (思考:如果先熄灭酒精灯会造成什么后果?) 课堂练习:课后习题 总结:略 作业:新学案 教后:

  第三课时:学生探究与活动 1、教师再次强调注意事项,

  2、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木炭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3、要求总结实验室制氧气的步骤。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发现学生操作中的一些错误及时指出并纠正。 实验完毕后,选择学生代表陈述实验现象, 作业:实验探究报告。 教后:

  第二单元 单元复习 一、知识结构

  1、物质的两种分类: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如: ?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 如: 2、物质性质的两个方面:

  物理性质:直接被感知(色、味、态)被测量的 沸点;硬、密度、溶解性) 化学性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 3、物质变化的两种形式: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 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 4、化学反应的三种分类

  从反应形式上分类的基本反应类型之二:

  化合反应:定义:由二种或二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如: 特征:多变一

  分解反应:定义:由一种物质生成多种物质的反应。如: 特征;一变多

  从是否与氧反应:氧化反应(生成氧化物)如: 二、空气的组成

  氮气(N2) 78% 体 氧气(O2) 21% 积 稀有气体: 0.94% 分 二氧化碳(CO2): 0.03% 数 其它杂质: 0.03% 三、空气污染与防治

  空气污染:有害气体,粉尘 有害气体:二氧化硫 SO2 一氧化碳 CO 二氧化氮 NO2

  污染防治:阅读课本第26页

  性质(熔、

  四、氧气的物理性质

  1.常温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2.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429g/L,比空气( 1.293g/L)略大。 3.不易溶于水,在室温下,1L水中只能溶解30mL氧气。

  4.在压强101kPa时,氧气在-183℃时变为淡蓝色液体,在-218 ℃时变为淡蓝色雪花状的固体。

  五、氧气的化学性质

  氧气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支持燃烧,供给呼吸、高温时能与许多物质反应。

  点燃

  C+O2——CO2

  六、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反应原理: 装置

  仪器装配原则:先下后上,先左后右。 物质加热原则:先均匀,后集中。 气体收集方法:

  易溶于水排气法,根据密度定上下; 不溶于水排水法,所得气体纯度大。 实验室制氧气歌诀:

  一要检查气密性 二在把药品加入试管中 三要把仪器固定好;试管口部略向下 导管伸入稍露头。 四再点燃酒精灯 先均后固用外焰 缓慢加热向管底 五用排水集气法 连续气泡再入瓶 六把导管移出水 最后熄灭酒精灯 七: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

  原理:利用液态氮的沸点比液态氧的沸点低,因此氮气首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就是液态氧。 八、应记忆的符号 元素符号:

  氧:氢:H 碳:C 硫:S 磷:P 氮:N 镁:Mg 铁:Fe 铝:Al 汞:Hg 钾:K 锰:Mn 化学式

  氧气:O2 氮气:N2 二氧化碳:CO2 二氧化硫:SO2 二氧化氮:NO2 氧化镁:MgO 氧化汞:HgO 五氧化二磷 P2O5

  四氧化三铁:Fe3O4 氧化铝:Al2O3

  二氧化锰:MnO2 水:H2O 过氧化氢:H2O2 高锰酸钾:KMnO4

  氦(He) 氖(Ne) 氩(Ar) 氪(Kr) 氙(Xe) 氡(Rn)

点击下页查看更多九年级的化学复习提纲

  九年级的化学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有什么区别?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2)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有什么区别?(3)变化与性质有什么区别?

  二、探究空气中CO2含量及与CO2相关的问题:(1)怎样检验CO2?(2) 怎样证明

  吸入的空气中CO2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低?(3)如何证明蜡烛的组成中含有碳、氢

  元素?

  三、药品的取用:(1)如何取用密度较大的块状固体药品?如何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如何取用液体药品?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多少?(2)用细口瓶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应注意哪些问题?(3)量筒应该怎样正确读数?如果采用了俯视或仰视读数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关系?如何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4)如何称取粉末状的药品或易潮解的固体?用天平如何称量未知质量固体或定质量固体?砝码和游码应按什么样的顺序使用?如果药品和砝码的位置颠倒,且使用了游码,能否知道药品的实际质量?

  四、物质的加热:(1)如何正确地点燃或熄灭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应如何处理?它的火焰哪一部分温度最高?怎样证明这一点?(2)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或固体时,分别应注意哪些问题?两者有何区别?(3)给药品加热时,发现试管炸裂,可能原因有哪些?

  五、药品和仪器的处理:(1)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志是什么?如何放置?(2)实验后药品能否放回原瓶?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空气的组成:空气中主要含有哪些气体?每种气体分别有哪些用途?

  二、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燃烧匙中一般放什么物质?给物质的量有什么要求?目的是什么?

  (2)能否用木炭、硫磺代替红磷?为什么?能否用铝箔、铁丝来代替红磷?为什么?如用木炭、硫磺来做实验,又如何改进实验?

  (3)产生什么实验现象?得到什么结论?实验原理是什么?

  (4)若测定的氧气的体积分数明显偏小,有哪些可能原因?

  三、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和危害:(1)空气中的污染物主要有哪些?原因是什么?空气被污染后会造成什么危害?(2)空气污染指数和绿色化学的相关问题。

  四、能从组成上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和混合物有什么区别?例举几种常见的混合物?

  五、探究C、S、Fe的燃烧有关问题

  (1)在空气和纯氧中的现象分别是什么?(2)为什么木炭点燃后要缓缓插入集气瓶中?(3)铁丝为什么要盘成螺旋状?集气瓶底为什么要放一些细沙或水?如未发现“火星四射”的现象,原因有哪些?分别应如何改进?(4)通过上述实验得出氧气的什么化学性质?(5)C、S、P、Al、Fe、Mg、H2、CO、CH4、C2H5OH分别与

  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六、催化剂:知道催化剂的重要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起到什么作用?如果要证明MnO2是某个反应的催化剂,需要做哪些实验?

  七、探究氧气的实验室制法:(1)有三种方法制取氧气,原料分别是什么?反应原理分别是什么?反应条件是什么?(2)用KMnO4制取氧气的装置需要哪些仪

  器?如何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3)用KMnO4制取氧气时,绵花的作用?试管口

  为什么略向下倾斜?什么时候开始收集?为什么?结束时,如何操作?为什么这

  样?(4)基本操作步骤是什么?

  八、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什么叫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有什么特点?各举几个例。

  九、氧化反应 氧化物

  什么叫氧化反应?什么叫氧化物?学会识别氧化反应和氧化物。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一、水的组成:(1)发生的现象是什么?(2)可得出什么结论?(3)化学方程式?

  二、单质和化合物:单质和化合物有什么区别?各举几个例子,并写出化学式。

  三、认识物质的微粒性: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哪几种?它们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四、探究分子的性质:分子的特征有哪些?列举几个实例证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列举几个实例证明分子间有间隔的?

  五、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微观解释

  六、水的净化:(1)纯水与天然水的区别是什么?硬水与软水的区别是什么?怎样检验硬水和软水?(2)自来水净化的一般过程是什么?有哪些主要净化水的操作?净化程度最高的是何种操作?(3)明矾和活性炭的净水的原理分别是什么?

  (4)吸附过程和消毒过程各是什么变化?(5)什么样的混合物可以用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过滤的操作要领“一贴二低三靠”的含义是什么?过滤不成功的可能原因是什么?生活中可用什么代替漏斗?

  七、水污染与节约用水:水污染的主要来源是什么?应如何防治? 认识节约标志,列举生活中常见的节约用水的做法?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一、原子的构成

  (1)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构成?

  (2)原子是由哪几种粒子构成的?它们是怎样构成原子的?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原子的空间分布和质量分布分别有什么特点?

  二、记住一些常见元素、原子团的名称和符号 三、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元素可以分为哪三类?分类的依据是什么?不同类别的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和化学性质各有什么特点?

  四、核外电子: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为什么说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五、原子与离子:知道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相互转化。如:Na与Na+、S

  与S2-如何相互转化?在转化过程中,质子数、中子数、最外层电子数变化情况?知道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NaCl是由什么粒子构成的?

  六、说出几种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

  七、能用化学式表示常见物质的组成

  (1)根据俗名写化学式;(2)根据用途写化学式;(3)根据化合价写化学式。

  八、能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

  (1)计算相对分子质量;(2)计算元素间的质量比;(3)计算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

  (4)能根据物质的质量计算元素的质量或元素的质量计算物质的质量。

  九、能懂商品标签上的物质成分及含量

  (1)要注意标示的是物质的质量还是元素的质量,如:加钙盐CaCO3-Ca,加碘盐

  KIO3-I;(2)要注意标示的单位质量与所给的质量或体积单位是否一致。(3)判断

  广告其真实性:若标示的含量大于理论含量,则是虚假广告。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一、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认识常见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1)铁钉生锈后质量为什么增加?

  (2)高锰酸钾加热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质量为什么减少?

  二、用微观的观点对质量守恒定律作出解释

  (1)知道质量守恒的微观原因?微观原因是什么?

  (2)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能用元素、分子、原子、离子的观点解释化学变化。

  (3)会推断未知物质的化学式(注意有无系数)

  三、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在什么情况下,必须在密闭体系中进行实验。

  四、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1)查化学式 --- 根据化合价;(2)查配平 --- 数原子数,尤其氧原子;

  (3)查条件和箭头 ---- 根据所学知识或题目所给信息。

  五、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1)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必须要查;(2)比例式必须要列;(3)设答必须要完整;

  (4)单位,x---不带单位,数字---必须带。(5)化学方程式计算要求是纯量。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一、认识物质的多样性

  (1)碳的单质:金刚石、石墨、C60、碳纳米管;认识同种元素可以形成不同单质;

  (2)木炭、活性炭的特性和用途;(3)金刚石和石墨性质有什么显著的特点?主要原因是什么?分别有什么用途?(4) 碳单质的有那些化学性质?

  二、初步学习实验室制取CO2

  (1)用什么药品?固体能否选用CaCO3或Na2CO3粉末?液体能否选用稀盐酸或稀

  硫酸?原理是什么?用什么装置?(2)依据什么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常见的发生装置有哪些?常见的收集装置有哪些?(3)如何进行气体的检验和验满、验纯(可燃性气体)?

  三、知道自然界的氧和碳循环 ,如何实现?

  四、温室效应

  知道温室效应的成因和防治;注意与空气污染、酸雨污染的防治区别。

  五、探究CO2的主要性质及其用途

  (1)CO2的物理性质有哪些?如何通过实验来说明?由此性质决定它有什么用

  途?(2)探究CO2与水、澄清水灰水反应,学会设计实验说明CO2既不能燃烧也不

  能支持燃烧?由此性质决定它有什么用途?

  六、知道CO的主要性质及其用途

  物理性质有哪些?化学性质有哪三个?如何检验CO?

  七、本单元的化学方程式之间联系要熟练掌握。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一、认识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的条件及防火、灭火、防爆炸的措施

  (1)燃烧的条件及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2)缓慢氧化的条件 (3)爆炸发生的条件;

  (4)防火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5)防爆炸的措施(列举实例)

  二、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1)与氧气接触,温度达不到着火点;(2)温度达到着火点,不与氧气接触;

  (3)两者皆满足

  三、燃料有关问题 石油的几种产品及主要用途(汽油、柴油、液化石油气等);知道石油是由沸点不同的有机物组成的混合物;知道煤和石油的综合利用;了解我国能源和资源短缺的国情;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知道煤、石油、天然气的形成?利用?主要组成元素?所属物质类别?了解使用H2、CH4、C2H5OH、液化石油气、汽油、煤等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

  的燃料;认识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意义。

  四、认识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意义?不完全燃烧的后果?措施?

  五、本单元有关的反应化学方程式要熟记


【九年级化学教案的详细介绍】相关文章:

大学专业介绍(详细)07-20

关于悼词的详细介绍06-20

java内存的详细介绍12-01

GMAT考试详细介绍04-04

美国留学申请的详细介绍06-23

德国留学的好处的详细介绍09-01

意大利留学的申请详细的介绍09-06

德国留学的费用的详细介绍09-04

瑞典留学的费用的详细介绍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