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知识点的具体总结

时间:2022-09-10 13:46:19 初三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的具体总结

  在年少学习的日子里,大家都背过不少知识点,肯定对知识点非常熟悉吧!知识点有时候特指教科书上或考试的知识。哪些知识点能够真正帮助到我们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九年级物理知识点的具体总结,欢迎阅读与收藏。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的具体总结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的具体总结 篇1

  一、密度知识点总结归纳

  1.密度的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是反映物质的一种固有性质的物理量,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这种性质表现为: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物质具有的质量不同;或者在质量相等的情况下,不同物质的体积不同。

  2.定义式:P=M/V

  因为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某种物质的密度跟由这种物质构成的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均无关,所以上述公式是定义密度的公式,是测量密度大小的公式,而不是决定密度大小的公式。

  3.单位:国际单位kg/m3;常用单位g/cm3.1g/cm3=1×103kg/m3

  4.物质密度和外界条件的关系

  物体通常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即温度升高时,体积变大;温度降低时,体积变小。而质量与温度无关,所以,温度升高时,物质的密度通常变小,温度降低时,密度变大。

  二、质量知识点总结归纳

  1、质量的定义: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

  2、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3、质量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其它常用单位还有吨、克、毫克。

  4、质量的测量:常用测质量的工具有杆秤、案秤、台秤、电子秤、天平等。实验室常用托盘天平来测量质量。

  5、托盘天平

  (1)原理:利用等臂杠杆的平衡条件制成的。

  (2)调节:

  ①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零刻线处。

  ②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有些天平,只在横梁右端有一只平衡螺母。有些天平,在横左、右两端各有一只平衡螺母。它们的使用方法是一样的。当旋转平衡螺母使其向左移动时,相当于向左盘增加质量,或认为从右盘中减少质量。当旋转平衡螺母使其向右移动时,情况正好相反。

  (3)测量:将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4)读数: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5)天平的“称量”和“感量”。

  “称量”表示天平所能测量的最大质量数。“感量”表示天平所能测量的最小质量数。称量和感量这两个数可以在天平的铭牌中查到。有了这两个数据就可以知道这架天平的测量范围。

  三、初速度知识点总结归纳

  1、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定不变。只要是匀速直线运动,则速度一定是一个定值。

  2、平均速度只能是总路程除以总时间。求某段路上的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只能是总路程除以这段路程上花费的所有时间,包含中间停的时间。

  3、密度不是一定不变的。密度是物质的属性,和质量体积无关,但和温度有关,尤其是气体密度跟随温度的变化比较明显。

  4、天平读数时,游码要看左侧,移动游码相当于在天平右盘中加减砝码。

  5、受力分析的步骤:确定研究对象;找重力;找接触物体;判断和接触物体之间是否有压力、支持力、摩擦力、拉力等其它力。

  6、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7、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到了力,受力不一定改变运动状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受力也包含受包含受平衡力,此时运动状态就不变。

  8、惯性大小和速度无关。惯性大小只跟质量有关。速度越大只能说明物体动能大,能够做的功越多,并不是惯性越大。

  9、惯性是属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只能说具有,由于。

  10、物体受平衡力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这两个可以相互推导。物体受非平衡力:若合力和运动方向一致,物体做加速运动,反之,做减速运动。

  11、1Kg≠9、8N。两个不同的物理量只能用公式进行变换。

  12、月球上弹簧测力计、天平都可以使用,太空失重状态下天平不能使用而弹簧测力计还可以测拉力等除重力以外的其它力。

  13、压力增大摩擦力不一定增大。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有关,但静摩擦力跟压力无关,只跟和它平衡的力有关。

  14、两个物体接触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还要看有没有挤压,相对运动等条件。

  15、摩擦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强和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16、杠杆调平:左高左调;天平调平:指针偏左右调。两侧的平衡螺母调节方向一样。

  17、动滑轮一定省一半力。只有沿竖直或水平方向拉,才能省一半力。

  18、画力臂的方法:一找支点(杠杆上固定不动的点),二画力的作用线(把力延长或反向延长),三连距离(过支点,做力的作用线的垂线)、四标字母。

  19、动力最小,力臂应该最大。力臂最大做法:在杠杆上找一点,使这一点到支点的距离最远。

  20、压强的受力面积是接触面积,单位是㎡。注意接触面积是一个还是多个,更要注意单位换算:1c㎡=10-4㎡。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的具体总结 篇2

  证明大气压强存在实验

  马德堡半球实验:有力地证明了①大气压的存在②大气压很大。

  托里拆利实验:在长约1m,一段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用手指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手指,管内水银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就不再下降,这 时管内外水银高度差约为760mm,把玻璃管倾斜,则水银柱的长度变长,但水银柱的高度,即玻璃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不变。测量结果表明这个高度是由当时 的大气压的大小和水银的密度所共同决定的,与玻璃管的粗细、形状、长度(足够长的玻璃管)无关。

  标准大气压(standard atmospheric pressure):符号为1atm(非法定单位),1atm*约为1.013×10的5次方Pa。

  测量压强方法

  液U形管压强计体压强的测量

  液体压强的测量的仪器叫U形管压强计,利用液体压强公式P=phg,h为两液面的'高度差,计算液面差产生的压强就等于液体内部压强。

  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气压计,常见金属盒气压计测定大气压。飞机上使用的高度计实际上是用气压计改装成的。1标准大气压=1.013×105帕=76cm水银柱高。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的具体总结 篇3

  1.功

  (1)功的定义:力和作用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位移的乘积.是描述力对空间积累效应的物理量,是过程量.

  定义式:W=F·s·cosθ,其中F是力,s是力的作用点位移(对地),θ是力与位移间的夹角.

  (2)功的大小的计算方法:

  ①恒力的功可根据W=F·S·cosθ进行计算,本公式只适用于恒力做功.②根据W=P·t,计算一段时间内平均做功. ③利用动能定理计算力的功,特别是变力所做的功.④根据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反过来可求功.

  (3)摩擦力、空气阻力做功的计算:功的大小等于力和路程的乘积.

  发生相对运动的两物体的这一对相互摩擦力做的总功:W=fd(d是两物体间的相对路程),且W=Q(摩擦生热)

  2.功率

  (1)功率的概念:功率是表示力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是标量.求功率时一定要分清是求哪个力的功率,还要分清是求平均功率还是瞬时功率.

  (2)功率的'计算 ①平均功率:P=W/t(定义式) 表示时间t内的平均功率,不管是恒力做功,还是变力做功,都适用. ②瞬时功率:P=F·v·cosα P和v分别表示t时刻的功率和速度,α为两者间的夹角.

  (3)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 : 额定功率:发动机正常工作时的最大功率. 实际功率:发动机实际输出的功率,它可以小于额定功率,但不能长时间超过额定功率.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的具体总结 篇4

  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距离声源的距离有关,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小;

  3、音色:声音的品质特征;与发声体的结构和材料有关,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发的声靠音色)

  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

  超声波和次声波

  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

  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1)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

  3、常见噪声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

  4、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符号为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分贝;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分贝;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分贝;0dB指刚刚引起听觉;

  5、控制噪声:(1)在声源处减弱(安消声器);(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植树。隔音墙)(3)在人耳处减弱(戴耳塞)

  声音的利用

  1传递信息(医生查病时的“闻”,打B超,敲铁轨听声音,超声波基本沿直线传播用来回声定位制作声纳等等)

  2声可以传递能量(飞机场旁边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一音叉振动,未接触的音叉振动发生;超声波的能量大、频率高用来打结石、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

  看过上面的物理知识点后,相信同学们已经熟知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了吧。接下来还有更多更全的物理知识等着大家来记忆哦。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的具体总结 篇5

  电流和电路

  一、两种电荷

  1.带了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轻小物体指碎纸屑、头发、通草球、灰尘、轻质球等。

  2.摩擦起电

  ①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②能的转化:机械能-→电能

  3.两种电荷:

  正电荷的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

  负电荷的规定: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5.电荷量

  定义: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

  单位:库仑(C)

  6.验电器

  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原理: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7.原子及其结构

  (1)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组成;

  (2)一个电子所带电荷量是1.6×10-19 C;

  (3)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总共所带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电性相反,整个原子呈中性;

  8.摩擦起电的实质:电荷的转移

  由于不同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所以摩擦起电并没有新的电荷产生,只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失去电子的带正电,得到电子的带负电。

  9.导体和绝缘体

  ①导体

  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金属、石墨、人体、大地、 酸、碱、 盐水溶液

  导电原因:导体中有大量的可自由移动的电荷

  ②绝缘体

  定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不易导电的原因: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③ “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一定条件下,绝缘体也可变为导体。

  二、电流和电路

  1.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电流方向的规定:把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3.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电路中有电源 、电路为通路

  4.电路

  (1) 电路是由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组成

  定义:能够提供电流的装置,或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②用电器

  定义:用电来工作的设备。

  工作时:将电能—→其他形式的能。

  ③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

  ④导线:输送电能

  (2)三种电路:

  通路:接通的电路。

  断路:断开的电路。

  短路:定义:电源两端或用电器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起来。

  特征:电源短路,电路中有很大的电流,可能烧坏电源或烧坏导线的绝缘皮,很容易引起火灾。

  5.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做电路图。

  画电路图的注意事项:导线横平竖直,不能用曲线,做到有棱有角,开关一般断开,元件的位置安排要适当,分布要均匀,元件不要画在拐角处,整个电路最好呈长方形。

  三、串联和并联

  四、电流的测量

  1.电流: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符号I

  2.单位:安培,符号A,还有毫安(mA)、微安(?A)1A=1000mA 1mA=1000?A

  3.电流的测量:

  ①测量电流的仪表是:电流表;符号:A

  ② 选择量程: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

  0~0.6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02安;

  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安。

  (如不知道量程,应该选较大的量程,并进行试触。)

  注:试触法:先把电路的一线头和电流表的一接线柱固定,再用电路的另一线头迅速试触电流表的另一接线柱,若指针摆动很小(读数不准),需换小量程,若超出量程(电流表会烧坏),则需换更大的量程。

  ③电流表的使用

  (1)电流表必须和用电器串联;(相当于一根导线)

  (2)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使电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

  (3)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测量值;

  (4)绝对不允许不经用电器直接把电流表连到电源两极上。

  ④电流表的读数

  (1)明确所选量程;

  (2)明确分度值(每一小格表示的电流值);

  (3)根据表针向右偏过的格数读出电流值;

  五、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1.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都相等。

  公式:I=I1=I2

  2.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并联电路中总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电流之和。

  公式:I=I1+I2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的具体总结 篇6

  热和能

  一、分子热运动

  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

  (1)物质由分子组成;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

  ①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气体、液体、固体均能发生扩散现象。扩散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3.分子的热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把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二、内能

  1.内能: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单位:焦耳(J)

  2.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无论是高温的铁水,还是寒冷的冰块都具有内能。

  3.物体的内能大小与温度的关系: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

  4.内能的改变:

  (1)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2)热量: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

  A、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①热传递的方向: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

  ②热传递的条件:有温度差。

  热传递传递的是内能(热量),而不是温度。

  ③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注意:物体内能改变,温度不一定发生变化。

  B、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①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

  ②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相互转化。

  做功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三、比热容

  1.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

  2.定义式:

  3.单位:J/(kg·℃)

  4.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的能力的强弱。

  5.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大小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

  6.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4.2×103J

  7.比热容表

  (1)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各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容。

  (2)从比热容表中还可以看出:各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这就意味着,在同样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水的温度变化要小些。水的这个特征对气候的影响很大。

  在受太阳照射条件相同时,白天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温度升高的慢,夜晚沿海地区温度降低也少。所以一天之中,沿海地区温度变化小,内陆地区温度变化大。在一年之中,夏季内陆比沿海炎热,冬季内陆比沿海寒冷。

  (3)水比热容较大的特点,在生产、生活中也经常利用。

  如汽车发动机、发电机等机器,在工作时要发热,通常要用循环流动的水来冷却。冬季也常用热水取暖。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的具体总结 篇7

  内能的利用

  一、热机

  1、热机: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叫热机。

  2、内燃机:

  ①冲程:活塞在汽缸内往复运动时,从汽缸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叫做一个冲程。

  ②内燃机的工作过程:内燃机的每一个工作循环分为四个阶段: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在这四个阶段,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和排气冲程是依靠飞轮的惯性来完成的,而做功冲程是内燃机中唯一对外做功的冲程,是由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另外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③汽油机和柴油机的不同处

  汽油机:气缸顶、吸入空气和汽油混合、点燃式、效率较低

  柴油机:气缸顶、吸入空气、压燃式、效率较高

  二、热机的效率

  1.燃料的热值

  ①定义: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与的其质量之比,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用符号“q”表示。

  ②定义式:q=Q/m(q为热值) ( 若燃料是气体燃料 q=Q/v)

  ③单位:J/kg,读作:焦耳每千克 J/m3 读作:焦耳每立方米

  酒精的热值是3.0×107J/kg,它表示:1kg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3.0×107J。

  煤气的热值是3.9×107J/ m3,它表示:1m3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3.9×107J。

  ④关于热值的理解:

  A、对于热值的概念,要注重理解三个关键词“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1kg是针对燃料的质量而言,如果燃料的质量不是1kg,那么该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就不是热值。某种燃料:说明热值与燃料的种类有关。完全燃烧:表明要完全烧尽,否则1kg燃料化学能转变成内能就不是该热值所确定的值。

  B、热值反映的是某种物质的一种燃烧特性,同时反映出不同燃料燃烧过程中,化学能转变成内能的本领大小,也就是说,它是燃料本身的一种特性,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形态、质量、体积等均无关。

  2.热机的效率:

  (1)热机的能量流图

  真正能转变为对外做的有用功的能量只是燃料燃烧时所释放能量的一部分。

  (2)定义:热机工作时,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做热机的效率。

  (3)公式:η=Q有/Q总×100%。

  式中,Q有为做有用功的能量;Q总为燃料完全燃烧释放的能量。

  (4)提高热机效率的主要途径

  ①改善燃烧环境,使燃料尽可能完全燃烧,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

  ②尽量减小各种热散失。

  ③减小各部件间的摩擦以减小因克服摩擦做功而消耗的能量。

  ④充分利用废气带走的能量,从而提高燃料的利用率。

  三、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它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第一类永动机”永远不可能实现,因为它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的具体总结 篇8

  透镜:至少有一个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透明玻璃元件(要求会辨认)

  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如:远视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等等;

  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如:近视镜片;

  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的具体总结 篇9

  一、磁现象:

  1、磁性:磁铁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吸铁性)

  2、磁体: 定义:具有磁性的物质

  分类:永磁体分为 天然磁体、人造磁体

  3、磁极:定义: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体两端最强中间最弱)

  种类:水平面自由转动的磁体,指南的磁极叫南极(S),指北的磁极叫北极(N)

  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4、磁化: ① 定义: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

  ②钢和软铁的磁化:软铁被磁化后,磁性容易消失,称为软磁材料。钢被磁化后,磁性能长期保持,称为硬磁性材料。

  二、磁场:

  1、定义:磁体周围存在着的物质,它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殊物质。

  2、基本性质: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力的作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而发生的。

  3、方向规定: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北极静止时所指的方向(小磁针北极所受磁力的方向)就是该点磁场的方向。

  4、磁感应线:

  ①定义:在磁场中画一些有方向的曲线。任何一点的曲线方向都跟放在该点的磁针北极所指的方向一致。

  ②方向: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北极出来,回到磁体的南极。

  5、磁极受力:在磁场中的某点,北极所受磁力的方向跟该点的磁场方向一致,南极所受磁力的方向跟该点的.磁场方向相反。

  6、分类:

  、地磁场:

  ① 定义:在地球周围的空间里存在的磁场,磁针指南北是因为受到地磁场的作用。

  ② 磁极:地磁场的北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地磁场的南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

  ③ 磁偏角:首先由我国宋代的沈括发现。

  Ⅱ、电流的磁场:

  ① 奥斯特实验: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称为电流的磁效应。该现象在1820年被丹麦的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该现象说明: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且磁场与电流的方向有关。

  ②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条形磁铁的磁场一样。其两端的极性跟电流方向有关,电流方向与磁极间的关系可由安培定则来判断。

  ③应用:电磁铁

  三、电磁感应:

  1、学史: 英 国物理学家 法拉第 发现。

  2、感应电流:

  导体中感应电流的方向,跟 运动方向和 磁场方向 有关。

  4、应用交流发电机

  5、交流电和直流电:

  四、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1、通电导体在磁场里受力的方向,跟 电流方向 和 磁场方向 有关。

  2、应用直流电动机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的具体总结 篇10

  牛顿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1)它包含两层含义

  ①静止的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

  ②运动的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牛顿第一定律是理想定律。

  (3)物体不受力,一定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但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物体不一定不受力。

  另: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的具体总结 篇11

  一、电荷

  1、带了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物体的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轻小物体指:碎纸屑、头发、通草球、灰尘、轻质球等。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原因: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实质: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

  能量的转化:机械能-→电能

  ①摩擦起电

  ②接触带电:物体和带电体接触带了电。如带电体与验电器金属球接触使之带电。

  ③感应带电:由于带电体的作用,使带电体附近的物体带电。

  3、两种电荷:

  正电荷: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叫正电荷。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失去了电子

  负电荷:规定: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叫负电荷。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得到了多余的电子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5、验电器: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或者带电多少。

  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

  6、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单位:库仑(C)。

  7、元电荷(e):一个电子所带的电荷量,

  8、异种电荷接触在一起要相互抵消。 e =1.6×10-19C

  9、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

  拓展:①如果物体所带正、负电量不等,也会发生中和现象。这时,带电量多的物体先用部分电荷和带电量少的物体中和,剩余的电荷可使两物体带同种电荷。

  ②中和不是意味着等量正负电荷被消灭,实际上电荷总量保持不变,只是等量的正负电荷使物体整体显不出电性。

  二、电路

  1.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任何电荷的定向移动都会形成电流)。

  2.电流的方向:在电源的外部,电流从电源正极经用电器流向负极。

  3.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4.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5.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的条件:①有电源②电路闭合

  6.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石墨,酸、碱、盐水溶液等。

  导体容易导电的原因:导体内部有大量的自由电荷。

  7.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绝缘体内部几乎没有自由电荷。

  8.电路的基本组成: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

  9.电路的三种状态:

  (1)通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路;

  (2)开路(断路):断开的电路叫开路(断路); (3)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叫短路,绝对不允许。

  10.电路图:用元件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必须记住各种电路元件符号)

  11.串联:把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叫串联。(任意处断开,电路中都没有电流)

  12.串联电路的工作特点:开关只需一个;各个用电器不能独立工作(相互影响);电流路径有且只有一条。

  13.并联:把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叫并联。(各条支路之间互不影响)

  14.并联电路的工作特点:开关可以不止一个;各个用电器能独立工作(相互不影响);电流路径不止一条。

  15.判断串联、并联电路的常用方法:

  ①分流法:观察电路中的电流从电源正极出来经过用电器回到负极的过程中,是否有分支。如果电流有分支,则电路为并联;如果电流没有分支,则电路为串联。

  ②断路法:将电路中的任意一个用电器去掉后,观察其他用电器是否能继续工作。如果其他用电器能继续工作,则电路为并联;如果其他用电器不能继续工作,则电路为串联。

  ③电路工作特点法:观察电路中的各个用电器能否独立工作。如果各用电器能独立工作(相互不影响),则电路为并联;如果各用电器不能独立工作(相互影响),则电路为串联。

  方法:在判断电路的连接方式时,如果电路中连接有电压表和电流表,则先把电压表所在的位置看作断路,把电流表所在的位置看作纯导线,然后再判断用电器之间的连接方式。

  三、电流(I)

  1.国际单位:安培(A);常用单位:毫安(mA),微安( A),1安培=10毫安=10微安。

  2.测量电流的仪表是:电流表

  3.电流表的使用规则是:

  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

  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

  ①0~0.6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02安;

  ②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安。 (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可简要归纳成:两要、两不、两看清)

  记住:要测量谁的电流,则电流表就与谁串联;反之,电流表与谁串联,则表示测量谁的电流。

  初三重要物理知识点的汇总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的具体总结 篇12

  一、功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若同时具备,则力做了功。

  2、功的定义:在物理学中,把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

  3、功的公式:W=FsW表示功,对应的'单位是焦耳(J);F表示力,对应的单位是牛(N);s表示距离,对应的单位是米(m)

  4、功的单位:主单位:焦耳(J),1J=1N?1m常用单位:千瓦时(kwh)1kwh=3.6x10J

  5、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理想情况下:W机械=W人即:Fs=Gh

  二、功率

  1、功率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力)做功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2、功率的定义:物体(力)在单位时间内所完成的功.

  3、功率的公式:P=W/tP表示功率,对应的单位是瓦(w);W表示功,对应的单位是焦耳(J);t表示时间,对应的单位是秒(S);

  4、功率的单位:主单位:瓦(w)常用单位:千瓦(kw)换算:1kw=1000w某小轿车功率66kW,它表示:小轿车1s内做功66000J。

  5、测量功率方法:(器材、步骤、表达式)

  三、机械效率

  1.额外功定义: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2.总功定义:有用功加额外功或动力所做的功

  3、机械效率公式:η表示机械效率,用;W有用表示有用功,对应的单位是焦耳(J);W总表示总功,对应的单位是焦耳(J);

  4、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小机械自重、减小机件间的摩擦。

  5、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应测物理量:钩码重力G、钩码提升的高度h、拉力F、绳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影响η滑轮因素:动滑轮和绳子的重力、摩擦力、被提高货物的重力。

  测斜面的机械效率:影响η斜面因素:斜面的倾度、粗糙程度。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的具体总结】相关文章:

物理的知识点总结01-24

物理知识点总结12-07

物理燃料知识点总结03-18

物理电阻知识点总结10-31

物理热学知识点总结06-09

物理功的知识点总结02-23

物理杠杆知识点总结11-07

物理热机知识点总结08-14

物理知识点考点总结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