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上册物理运动和力期末知识点复习

时间:2022-12-02 20:44:27 初三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初三上册物理运动和力期末知识点复习

  第一节 运动和能的形式

初三上册物理运动和力期末知识点复习

  1.运动的多种形式。

  物质有许多不同的运动方式,如机械运动、声运动、光运动、电运动、热运动、生命运动等。

  2.能的多种形式。

  动能:物体运动时所具有的能称为动能(m和v有关)。

  势能:物体被举高(m和h有关)或发生弹性形变时所具有的能称为势能。

  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化学能:1.食物中贮存的能量

  2.煤、石油中贮存的能量

  3.干电池中贮存的能量为化学能。

  光能:太阳光给我们带来了大量的光能,植物是通过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化

  为化学能贮存于体内

  会判断各种形式的能,如动能、势能、化学能、电能、声能、光能等,并知道它们的应用。

  第二节机械运动

  1.机械运动。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机械运动的特点是物体位置发生变化。

  2.参照物。

  研究某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不同。

  3.机械运动的分类。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直线运动又可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4.控制变量法。

  在研究某物理量是否与某个因素有关时,控制其他因素,使其保持不变,以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和干扰。这种实验方法就叫控制变量法。

  5.速度和平均速度。

  (1)速度。

  1.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

  2.速度的计算公式V=S/t

  t=S/v s=vt

  3.关于速度的单位,要说明它是依据公式V=S/t 得到的。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时间,所以速度的单位是路程的单位除以时间的单位。如果路程的单位用米,时间的单位用秒,速度的单位就是米/秒。如果路程的单位用千米,时间的单位用小时,速度的单位就是千米/时。1米/秒=3.6千米/时

  (2)平均速度。

  当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时,由公式V=(S1+S2++SN)/(t1+t2++tN)算出来的速度。

  第三节力的存在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接触不一定有力的存在,不接触也可能存在力的作用。

  1.力的作用效果。

  (1)改变物体的形状。

  (2)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改变物体速度的大小和物体运动的方向。

  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当甲物体对乙物体有力的作用时,乙物体也会对甲物体产生力的作用。

  3.弹力。

  相互接触并相互挤压,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力。

  4.力的单位。

  力的单位是牛顿,单位符号是N。

  5.测力计。

  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测力计。常用的测力计是弹簧秤。

  第四节力的图示

  1.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2.力的图示。

  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三要素。

  第五节物体为什么会下落

  1.重力。

  (1)定义: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

  (2)方向:竖直向下。

  2.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重力与质量成正比,计算公式为G=mg

  第六节摩擦的利和弊

  1.摩擦力。

  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产生的阻碍物体发生相对运动的力。

  2.增大摩擦的方法。

  (1)增大压力。

  (2)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3.减小摩擦的方法。

  (1)减小压力。

  (2)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3)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

  车把、轮胎、脚踏板、车闸等处要利用摩擦。车把、轮胎、脚踏板刻有粗糙的花纹,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自行车上所有转轴如中轴、前后轴、飞轮、龙头的转轴、脚踏板的转轴等部件都要减少摩擦。主要是利用滚珠轴承和添加润滑油来减少摩擦。

  第七节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的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1) 要提醒学生注意定律中的或字不能写成和字。

  (2) 对定律的理解:任何物体,如果不受外力的作用,原来静止的,将永远保持静止;原来运动的将永远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3) 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这个定律,并知道这个定律的因果关系。

  (4) 这个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科学的推理得出的。

  2.惯性。

  一切物体都具有的保持原有速度的大小和运动方向的性质

  请解释,为什么当汽车起动时乘客向后倾斜;汽车刹车时乘客向前倾斜,而转弯时则向外倾斜?(以站在车上的乘客为例)

  乘客的脚部由于跟汽车地板之间有摩擦而随车起动、随车减速(刹车时)、随车转弯,但身体的上部由于惯性还要保持静止(起动时)、保持刹车开始的较大速度,保持转弯开始时速度的方向,所以当汽车起动时乘客的上身向后倾斜,刹车时上身向前倾斜,而转弯时则向外倾斜。

  3. 惯性的应用

  知道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是无法减少的。就可以利用惯性给生活和生产带来方便和好处;也可以估计到惯性可能带来的危害而设法加以防止。利用惯性带来的好处(例如,汽车到站前,可提前关闭发动机以节省汽油,汽车仍可利用惯性行驶到站。)防止惯性可能带来的危害(例如,开车不可超速,驾驶员带上安全带等。)

  第八节二力平衡的条件

  1.二力平衡。

  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这两个力是平衡的。

  2.二力平衡条件。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3:根据学过的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知识,平衡的两个力的合力是多少?回答:此时两个力的合力为零。

  4.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力的平衡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实际应用,应会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来判断物体所受的两个力是否平衡;或根据平衡状态找出平衡力,利用二力平衡条件求其中一个力。

【初三上册物理运动和力期末知识点复习】相关文章:

【精】中考物理知识点:运动和力06-13

运动和力中考物理知识点整理07-21

初三上册物理分子热运动的复习知识点09-24

浙教版初三上册物理复习知识点分析08-03

初三物理上册电流和电路知识点08-04

力和物体的平衡物理知识点整理01-27

八年级物理运动和力知识点10-18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12-01

八年级物理下册运动和力知识点01-24

初三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