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总结(2)

时间:2017-09-25 18:30:26 初二 我要投稿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总结

  D“若脱笼之鹄”, 即景生情,初睹春光的作者感到自己像笼子中飞出来的天鹅一般。比喻形象贴切,具有强烈感染力。

 

  八年级语文下册《醉翁亭记》期末复习全攻略

  一、文学常识

  1、本文出自《欧阳文忠公文集》作者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唐宋八大家之一。

  2、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吉安)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二、语音

  环滁(chú) 林壑(hè) 琅琊(láng yá) 饮少辄醉(zhé)

  岩穴瞑(míng) 伛偻(yǔ lǚ) 酒洌(liè) 山肴yáo野蔌(sù)

  觥筹(gōng chóu) 射者中(zhòng) 弈者胜(yì) 颓然(tuí)

  阴翳(yì) 蔚wèi 潺潺chán 林霏fēi

  三、一词多义

  归:

  ①云归而岩穴暝 聚拢

  ②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回家

  ③微斯人,吾谁与归?归依

  乐:

  ①山水之乐 乐趣,名词

  ②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欢乐,动词

  ③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前为“以……为乐”;后为“乐趣”

  秀:

  ①蔚然而深秀者 秀丽,

  ②佳木秀而繁阴 茂盛、繁茂,

  谓:

  ①太守自谓 称谓

  ②太守谓谁 是

  而:

  ①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而”表示递进关系,而且。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而”表示承接关系,可不译。

  ③朝而往,暮而归 “而”表示修饰关系,可不译。

  ④溪深而鱼肥 “而”表示并列关系,可不译。

  ⑤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而”表示转折关系,却。

  四、重点词语解释

  1、环滁:环绕着滁洲城。环,环绕。

  2、林霏开:树林里的雾气散了。霏,雾气。

  3、负者:背着东西的人。负,背。

  4、临于泉上者:靠近。

  5、泉香而酒冽:泉水甜,酒儿清。洌,清。

  6、山肴野蔌:野味野菜。蔌,菜蔬。

  7、杂然而前陈者:杂七杂八摆放在面前的。杂然,错落的样子。陈,陈列、摆开。

  8、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觥,酒杯。筹,酒筹。

  9、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阴。翳,遮盖。

  10、佳木秀而繁阴:(好的)树木也都秀美而茂盛。

  11、醉翁之意不在酒: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意:情趣。

  1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秀丽。

  13、宴酣之乐,非丝非竹:酣,尽兴地喝酒。丝,弦乐器。竹,管乐器

  14、野芳发而幽香: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芳,香花。发,开放。

  15、伛偻提携: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搀着走。这里指老老小小的行人。

  伛偻,腰背弯曲,这里指老人。

  16、云归而岩穴暝: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昏暗了。暝,昏暗。

  17、辄:就

  18、弈者胜:下棋

  19、太守谓谁:为,是。

  20、蔚然:茂盛的样子。

  21、翼然:像鸟儿张开翅膀的样子。

  22、颓然:精神不振的样子。文中指醉醺醺的样子。

  23、苍颜:脸色苍老。

  24、风霜高洁:天气高爽,霜色洁白。

  25、水落石出:水落下去了,石头露出来。现代文里常比喻事情真相大白。

  26、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

  五、理解性默写

  1、“醉翁”的由来是什么?请用文中原话回答。答: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2、本文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了四时景物的特征。其中最突出的四句是什么?

  答: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

  3、第二段中哪个句子把山水之乐具体化了? 答: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4、请写出夕照全景的句子。

  答: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5、请写出归后情景的句子。答: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6、概括本文的主旨。与民同乐(文中原句“醉能同其乐”)(醉乐统一的句子)

  7、领起全文的句子是:环滁皆山也。

  8、文章中微露主旨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9、体现全文核心及醉翁命名之意(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10、文中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1、文中与"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相照应的文字是: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2、概括描述滁州地理环境特征的句子是:环滁皆山也。

  13、奠定全文抒情基调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六、具体问题:

  1、“醉能同其乐”这句话把“醉”与“乐”联系起来,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把“醉”与“乐”联系起来,点明了全文的主旨——与民同乐。

  2、归纳段意

  第一段:写醉翁亭自然环境和命名缘由。第二段:写山间朝暮和四季景色。

  第三段:滁人、宾客、太守游琅琊山的情形。第四段:写日暮醉归,点明全篇主旨。

  3、本文第一段写景的顺序是什么?答:由远到近。

  4、“太守自谓也”在文中作用是什么?答:制造悬念,引出下文。

  5、请写出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答: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6、第三段文字一共描绘了几幅图画?分别是什么?核心又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说?

  答:四幅。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其中核心是太守醉。其余三幅俱是陪衬,为了突出“太守醉”,“醉”在与民同乐,体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旨意。

  7、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8、本文主旨是“与民同乐”,写“滁人游”与本文的主旨有什么联系?

  “滁人”如此兴高采烈地出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这与太守的励精图治、勤政爱民是分不开的。

  9、“太守醉”中的“醉”有两层意思,一层是“喝酒醉了”,另一层意思是陶醉于山水之中了,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醉心山水的政治理想。

  10、第③段写了哪些人?请用一个字概括他们共同的心情。

  写了滁人(游人)、太守、众宾。他们共同的心情是“乐”。

  11、作者到底都在“乐”些什么呢?请仔细找一找,画出有关的语句,说说自己的理解。

  作者的“乐”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一是“山水之乐”,并因“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二是“宴酣之乐”,近取“山肴野蔌”,佐酒“非丝非竹”,众人“起坐喧哗”,太守颓然其间;三是“乐人之乐”,故作文以叙其事。三乐归一,都是“与民同乐”。

  12、文中极力渲染了一个“乐”字,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写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思想。

  七、开放性试题

  《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相同的是:他们都有积极向上的思想境界。都不把自己的得失放在首位,而是把百姓的苦乐放在心头。

  不同的是:《岳阳楼记》的作者具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政治抱负,以此规劝友人并勉励自己,表现了崇高的精神境界。而《醉翁亭记》的作者含有寄情山水来排遣谪居苦闷的情怀。

  【中考题精选练习】

  一、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回答7-11题。(15分)

  [甲]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凡八百里,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①。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其中因汴之余浸②,以为陂池;取山之怪石,以为岩阜③。蒲苇莲芡④,有A之思;椅桐桧柏,有B之气;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态;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其深可以隐,其富⑤可以养。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鳌笋茹可以馈四方之客。

  (节选自苏轼《灵璧张氏园亭记》)

  [注释]①灵壁:即今安徽灵壁县。张氏之园:为宋仁宗时殿中丞张次立的庄园。汴(biàn):汴水。 ②余浸:支流。 ③岩阜:假山。 ④芡(qiàn):水生植物。 ⑤富:丰饶的物产。

  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________

  (2)佳木秀而繁阴 秀:_________

  (3)修竹森然以高 修:________

  (4)以为陂池 以:________

  8. 将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细读[甲]文第二段文字,各用一个词语概括醉翁亭春秋二季景色的特点。(2分)

  春季:_______________

  秋季:____________________

  10.根据你的理解,将“江湖”和“山林”两个词语恰当填在[乙]文中的A、B处。(2分)

  A: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

  11.[甲][乙]两文都采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抒发的感情大致相同,请作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13长沙中考题】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2分)

  (1)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

  (2)四时之景不同(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12.请说说本文“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中的“乐”与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的“乐”的相同点,以及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的积极意义。(2分)

  中考题答案

  (一)

  7.(1)情趣 (2)开花,这里指滋长的意思。 (3)长 (4)把

  (4分。解释对一个词语得1分。)

  8.(1)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2)园中深广可以隐居,出产丰饶可以养家。(4分。每句2分,第二句的翻译意思对即可。)

  9.春季:生机勃勃或姹紫嫣红 秋季:秋高气爽或秋水怡人 (2分。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

  10.A 江湖 B 山林 (2分)

  11.甲乙两文都抒发了作者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和赞美之情。(3分。意近即可。)

  (二)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2分)

  (1)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取名 ) (2)四时之景不同( 译为“的”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

  12.请说说本文“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中的“乐”与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的“乐”的相同点,以及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的积极意义。(2分)

  相同点:两篇散文都是借触景生情来抒发自己的抱负和情怀,都表述了自己虽遭贬谪却仍怀济世安民之心的高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