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

初二信息教学反思

时间:2021-01-07 20:23:41 初二 我要投稿

初二信息教学反思6篇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二信息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二信息教学反思6篇

初二信息教学反思1

  信息技术教学原则是指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和提高教学效果,反映信息技术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信息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关于信息技术教学原则的探讨,有人喜欢借用教学的一般原则,并稍加解释。笔者认为,信息技术教学原则有其特殊性——个性,是共性要求与个性要求的统一。信息技术教学原则的“个性要求”主要有:技术性,强调信息技术与工具的运用,强调教学手段和内容的高科技含量。素质性,强调对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整合性,强调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度,强调数字化学习方式的优化。发展性,强调信息技术教学的基本要求必须随着信息技术的更新而不断调整,强调所有信息技术教学活动都必须有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信息技术教学原则体系的提出,还要注意各原则的相适性、完备性和原则本身的独立性、简练性、针对性等。据此,信息技术教学原则体系可以表述为如下九条:

  任务驱动与问题激励相结合的原则 该原则强调,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学习任务的设计与布置,也要注重学习的主动性与思维能力的培养。既要重视学习结果,也要重视学习过程。既要追求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也要追求学生创新意识等心理素质的培养。既要运用接受性学习,也要加强理解性学习。努力使学习的外在驱动力与内在驱动力共同发挥作用。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原则 该原则强调,信息技术教学中要避免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两张皮的现象,使信息技术渗透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资源、课程结构、课程实施方法、课程评价等各个方面。要把教学改革建立在信息技术平台上,同时信息技术教学要主动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虚拟教学与现实教学相结合的原则 该原则强调,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利用多媒体与网络学习环境进行虚拟教学,拓展教学时空,要发挥人工智能技术的作用,节省教育成本。同时,也要重视教师面授、学生间的直接讨论与综合实践等现实的教学,加强直接交流与即时反馈。要避免虚拟学习中的情感冷漠与情景变异,也要避免传统教学中的“少”、“慢”、“差”、“费”。

  开放学习与统一规量相结合的原则 该原则强调,在信息技术教学的实施模式与评价管理中,既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自由创造、自愿参与、自我评价,也要重视教师的具体指导与教育管理部门对教学绩效考评的统一要求。

  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原则 该原则强调,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既要重视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学习,也要重视具体操作、工具运用技能的学习。既要重视知识体系的建构,也要重视能力体系的形成。既要重视书本知识、间接经验的掌握,也要重视实践创造与直接经验的积累。

  以优化学习、培养信息素质为根本宗旨的原则 该原则强调,要牢记信息技术教学的本质与根本目的,以优化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为中心,努力培养学习者的信息素质。要避免将信息技术装“门面”、盲目追求“高”、“精”、“尖”与滥用。

  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结合的原则 该原则强调,要充分发挥实物直观、模象直观与语言直观的综合作用,要加强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能力的综合培养。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的直观形象性,可以化解教学难点,减少教学坡度,提高记忆效果,但应注意避免使教学表层化、肤浅化。适当加大学习难度,特别是抽象思维的难度,对于高年级学生、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来说同样是十分重要的。

  知识、情感、技能多目标统一的原则 该原则强调,信息技术教学目标的设计与选择中,要处理好知识目标、情感目标、技能目标的关系,使多种目标统一到信息素质培养这一根本目标之中。同时,在信息技术教学实施中,要注意每一教学活动的多功能性和各教学环节组合的科学性,使知、情、技多种目标都能有效地实现。

  效益性与经济性相结合的原则 该原则强调,信息技术教学要重视成本效益分析。既要考虑教学效益、社会效益,也要考虑教学的人力成本、物资设备消耗与经费投入。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初二信息教学反思2

  (一)“任务”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求

  教师要在学习总体目标的框架上,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小的“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

  设计“任务”时,其认知目标一般可以采用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的学习水平。了解主要指学生能够记住或复现已学过的知识和操作方法;理解指学生对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及操作方法,能用自己的语言或动作进行表述、判断和直接运用;掌握指学生能用所学过的知识和操作方法去解决新情况下的简单问题。操作目标一般可以采用初步学会、学会、熟练三个层次的学习水平。初步学会指学生能进行基本的上机操作;学会指学生能进行连续的、差错较少的上机操作;比较熟练指学生能进行效率较高的、习惯性的、有错误能立即自我纠正的操作。例如,许多《信息技术》教材中的“学着做”、“试一试”、“动手做”等就包含了不同层次学习水平的要求。

  (二)“任务”设计要具有可操作性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学生亲自上机动手实践远比听老师讲、看老师示范要有效得多。通常,教师对知识进行讲解、演示后,关键的一步就是让学生动手实践,实践证明,信息技术课的理想教学环境是人手一机,学生上课的最佳过程是边听讲(或边看书)边操作。教育部20xx年11月14日印发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讨论稿)》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课的“上机课时不应少于总学时的70%。”。可以明确的说,《信息技术》教学,必须在机房进行。

  (三)“任务”设计要符合学生特点 1.“任务”设计时要注意学生特点、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甚至同一年龄段的学生,他们接受知识的能力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异。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年龄、兴趣等特点,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等原则。对于新内容或一些有难度的“任务”,教师最好能事先演示或给出清晰、详尽的操作步骤,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在完成一个与他们的实际生活与学习密切相关而且比较有趣的“任务”时,他们会非常专心致志,乐此不疲。

  例如,初一在学习“输入文章”的内容时,可以先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输入一篇自己的短文并保存起来”,这个任务包含“输入”和“保存”两步操作,并强调“自己的短文”,体现了与学生的关系和文章的“短”,主要考虑不要让学生把大量的上课时间花在输入文字上。

  2.“任务”设计要注意分散重点、难点。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任务”设计时要考虑“任务”的大小、知识点的含量、前后的联系等多方面的因素。一般说来,每个“任务”中涉及的知识点不宜过多,最好不要有两个以上的重点、难点,过多会增加学生学习的难度;“任务”的规模宜小不宜大,规模过大,会偏离“任务驱动”的本意;前后“任务”之间能有一定的联系是比较理想的,但不要强求,否则也会加大难度。任务是手段,便于学生学习、掌握有关的知识、思想和方法才是“任务驱动”的目的。一般不提倡设计一个统领全局的“任务”,而是要注意由点到面,逐步介绍各知识点。一开始先让学生有所了解,经过一段时间的熟悉以及相关知识的积累后,再深入理解,然后适时地加以概括和总结。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认识、运用有一个逐步深入的“螺旋式”上升过程。

  例如,学习“保存文件”的内容时,一开始可以让学生把输入的文章保存到计算机默认的文件夹中(操作较为简单,不会难倒学生),这时不必过早引入“文件夹”的概念,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后,再介绍“文件夹”的概念及操作,这时就可以让学生建立自己的“文件夹”,并把文件保存到自己的“文件夹”中了。

  3.以“布置任务”的方式引入有关概念,展开教学内容。在传统教法中,引入有关概念时,往往是按“提出概念→解释概念→举例说明”的顺序。大家都知道,感性经验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因此,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引入新概念、新知识时,应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依据,以“布置任务→介绍完成任务的方法→归纳结论”的顺序引入有关概念,展开教学内容。学生在完成“任务”的操作过程中,观察到了现象,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再来分析、介绍完成任务的方法,最后适时地加以总结,概括出其规律性的知识,实现从现象到本质,由感性到理性的过渡。

  例如,在学习存储容量的单位时,不要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给他们布置一个“查看文件大小、磁盘容量大小”的任务,学生在完成了该任务后,就会对容量单位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这时,教师再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归纳出结论,让学生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初二信息教学反思3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采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鼓励、指导学生检验信息,获得信息,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

  1、倾注爱心,培养学习兴趣

  2、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学好信息技术的信心。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不仅仅意味着教师在课堂上面带微笑使学生的心情放松、消除紧张,也不仅仅是自然地运用语言来组织教学,通过视觉交流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赞许地点头、恰当的表扬、肯定的眼光、得体的手势等都有会给学生以愉快的鼓励。教师爱学生并充分信任他们、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他们也就会信赖老师,就会积极地参加到学习当中。

  3、进行正确的引导

  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在教学中使学生清楚地了解学习信息技术课程及各章节知识的具体目的、任务和要求,教学内容在实践中的作用及在整个知识体系中所占的地位。通过生动、具体、感染力强烈的学习需要,使学生了解计算机是信息时代的标志,生活在信息时代必须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把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新奇感转发转移到学习上来。对信息技术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4、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教学中教师要把全体学生的情况,要处理好和学习的关系,特别要抓好学生那种群体的“两头”使学生保持愉快的心情,在和谐的气氛完成教学任务。<

初二信息教学反思4

  信息技术教学可分为两层台阶:即基础教学和应用教学。所谓基础教学主要内容是课程的引入、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应用教学主要内容是教会学生如何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实际中去。基础教学是前提,应用教学是根本,学以致用是本门课程教学的基本原则。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如何踏好这两层“台阶”。

  一、抓好基础教学

  基础教学以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要,重在基本技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体会。

  1、任务驱动的指导思想

  第一堂信息技术课要让学生明确本门课的学习任务,解决好为什么学的问题。此后结合教学大纲要求,提出每一个学习阶段的学习任务。尽可能将学习任务明确化、通俗化、具体化,便于让学生抓住重点,保持良好的学习情绪。比如:将WORD使用分为基础部分(常用菜单、常用格式与工具栏的使用等)与技巧部分(专用工具栏、复杂选项、复杂格式等),基础部分内容严整,量少,便于教学,务必严格把关,确保每位学生都学会;技巧部分注意教学方法,不必一一细讲,要引导学生学会摸索学习。同时要注意将任务分层,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相应难易的任务,因材施教。

  2、对于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要提纲挈领

  如在键盘与指法教学中,强调指法训练三要点为:基准位置,手指分工和击键要领;又如,对于Windows系统的教学:要注意从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个别,提出标准部件概念,将窗口、对话框、按钮、菜单、列表框、编辑框、选项卡等标准部件逐一讲解,再以积木作比喻引导学生理解所有的界面显示,归纳出Windows操作的一般性便于学生迅速掌握。

  3、推行协作学习法

  学生学习的组织形式通常有三种:一种是竞争性组织结构,学习者之间的关系互相对立;一种是个别化组织结构,学习者之间的关系是互相独立的;第三种是协作组织结构,学习者之间协同工作并共同分享学习目标。

  协作学习(CollaborativeLearning)是指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策略。要求辅导教师要具有新型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积极为学生创造协作学习的环境。

  协作学习的基本模式为:竞争、辩论、合作、问题解决、伙伴、设计、角色扮演。一位哲人曾说过,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将各有两种思想。基于此,不难理解协作学习的价值。

  4、用多媒体电子教室教学

  新启用的机房大多具有多媒体电子教室功能,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其展示功能,讲练结合,将教师演示与学生练习的时间比控制在1:3到1:5之间。教师注意利用实例作品(word文档,图片等等)教学,向学生展示一些实践中做得较好的作品,最好构建信息技术教育网站,将教案与课件做成网页形式,利用局域网使课堂教学与网上教学相结合。

  5、教学考评

  简单的'考评办法,将教师机的文件夹设成完全共享让学生把完成作品保存或另存到其中,教师及时批阅同时也适合进一步存档。

  结束语基础教学与应用教学是两种不同倾向的教学阶段,基础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应用教学以学生实习实践设计作品为主,两者相辅相成。只有抓好基础教学使学生打下牢固的双基,在应用教学中,学生才会得心应手。应用教学好比大学里的课程设计,事实上,目前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课时尚不是十分宽裕,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如果本地信息设施建设发展较慢,学生实习的机会较少,建议还是将教学重点放在双基的培养上。

初二信息教学反思5

  一、游戏入门,自觉学习。

  学生对游戏特别感兴趣,而计算机正具有能玩游戏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可以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例如学习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加不能强迫其练习了。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学生在“打老鼠”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够打得又对又快。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

  二、直观教学,加深记忆。

  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固有特征,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应根据其特点,针对一些计算机术语、理论性概念作有针对性讲解,做到突出重点、抓住关健而且形象具体,然后让学生通过大量的操作来验证所学生的知识,熟练的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技能,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应加强辅导,在通过屏幕监视器或巡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如我在给同学介绍键盘时,我提问“空格键、换档键和Backspace键有什么特征?”让学生讨论。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空格键上没有任何一个字符,其主要作用是输入空格。同样抓住换档键上有向上的箭头,其主要作用是来输入上档字母。还抓住Backspace键有向左的箭头,其作用是删除光标前面的字母,相当于咱们平时用橡皮擦写错的字。

  用这样的方法,变抽象为直观,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记忆。

初二信息教学反思6

  美国教育家目标教学理论创始人布鲁姆认为,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巨大潜能和个性差异的人,这为分层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也说明了实施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另一方面,现代教学论特别重视学生的个性、独立人格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适应未来信息社会、知识经济社会的需要。

  21世纪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电脑普及的信息时代,掌握计算机已经是科学发展和作乡未来信息时代的需要了。随着信息技术教学的普及,学生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如何应对这种差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在这里做了一个大胆的尝试,把传统的传授式教学演化到分层教学模式,让每个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的知识技能后,都有自己发挥才能的空间。

  一、分层教学前的准备:

  在我所任教的班级中,实施了分层教学已有一个学期。在进行这种教学模式之前,我曾经思考过,分层教学应该照顾到所有学生的认知过程,让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后进生“吃得了”,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所以上课之前的充分准备是必不可少的,我呢,是“一颗红心,两手准备”,哪两手呢?

  1、学生的分层准备:

  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学习需求的不同,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层次。

  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的差异在于先前的计算机知识水平。首先,要有的放矢,做好课前摸底准备,这对每学期的新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也是让我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方便的一件事情。那怎么个摸底法呢?在全一册的《信息技术》课程中,在课时的安排上是足够的,所以要舍得花上一两节的时间和学生交谈,做一些调查。调查的形式可以是调查表、集体讨论、个别聊天、谈心之类的,并且从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调查的内容可以涉及到:你是什么时候接触电脑的?家里有电脑吗?电脑上有哪些东西啊?平时上过网吗?有没有参加过计算机的培训或者竞赛啊?下面是我进行调查后的一个小小的统计表:

  接触过电脑家里有电脑有上网上网干什么参加电脑培训或竞赛

  接触过电脑家里有电脑有上网上网干什么参加电脑培训或竞赛2003853聊天12004301228聊天、游戏22005422042聊天、游戏6(平均班级人数为60人) 调查虽说只是一个基础,但至少给了我不少的参考价值,这就和后面的备课分层有了一定的联系。在图表的参考下,我就暂且可以把学生分为特长生,普通生和急需帮助的学生。

  2、备课的分层准备:

  备课的思路直接关系到你上课质量的好坏,一堂45分钟的课往往要花上我7、8个小时的时间才能完成一份满意的教案,有时还要好些天收集资料后才能完成,有了大量的试题做基础,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地提高教学质量。

  有了前面的三个层次的学生分层,备课的目的性、针对性就更明确了(大前提,特长上要对基础知识已经了解的透彻,而且能够独立完成,这些也是需要你进行课前调查摸底)。对于特长生,我就寻找一些在竞赛类,具有开发智力,超出课本之外的知识,但是,不能太难,特别是一些自己心里都没谱的题目不宜拿来当作学生的作业或者习题,没必要,这样反过来被学生问倒了;对于普遍的普通生来说,我对问题的设计就大致没有脱离课本,像课后的习题可以当作是课堂中的小练习,但这部分学生还要挖掘出他们的潜力,也应该适当的加些提高型的练习,象课本中的“想一想,练一练”之类的题就可以交之完成;最后剩下的那一批学生的大前提是一般没有接触过电脑,所以在刚上手的时候可能会有些不适应,这就是所谓的需要帮助,如何帮助呢?一个,我是利用课余的时间给他们补补差,先让他们从最基本的怎样使用鼠标学起,当然这要安排的妥当,不能太占用他们的时间,也不能让他们没有收获而回。这样,在统一上课的过程中,不至于连最基本的也不会,在那里干瞪眼;另一个,在备课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的是把先前需要掌握的最基本操作加以重点,但这些学生中也不乏能出现天才型学生,所以我们要注意观察使“之”不漏网,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备课中的练习的设置也是相当基础型的。同时,充分利用学生资源,采用一帮一结对子的方法,利用他们课余时间让特长生和普通生结成友好对子,同是上课时也有意地让特长生和普通生相邻,给他们的学习提供最有利的便利条件。

  有了这三个层次的学生后,给我的备课增添了相当大的难度,一个课时的备课相当于三个课时,但最终还是很好的为分层上课打下了结实的基础。

  二、分层教学的实施:

  上课分层的大前提是有一个较好的机房条件,至少能让学生分组操作。因为如果穿插座位后,会让一些处在第三个层次的学生有种紧张感:我怎么不会做?我的速度怎么这么慢?这就更影响了他的接受情况。我校的机房虽然不象一些其他的学校是六人圆桌电脑,可机子还是总共可以分成六排的,12人/排,每一排或者两排安排同一个层次的学生,这样让他们在练习的过程中能互相帮助,互相纠正。

  上课的内容首先是要能保证大纲的要求,落实大纲中的基本操作,然后才能“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完成我事先准备好的适合他们的练习,“放”要“放”的适度,“放”中要有“抓”,“抓”一些高水平的学生的离题,“抓”一些需要帮助的学生会产生厌恶的感觉的现象。

  在上课的分层上我们还可以引用这么一些资源,因为课堂中只有一个教师,所以有时候会忙不过来,这时候,我会让一些特长生在完成题目的前提下,帮助第三批学生,这样既可以让特长生巩固基础知识,华而不实,又可以让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能从中受益,使得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达到了一个同学之间互相协作的现象。

  在分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我的宗旨是在课堂教学及其延伸段中,充分考虑学生个体优势和需要的不同,选择一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和学生不同层次、不同个体需要的最优化教学设计,充分调动学生能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让每一个学生在每一节课里都能得到充分发挥并有所收获。

  三、分层评价:

  通过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及时了解学生达到分层目标的情况。其基本要求是差异性、及时性和鼓励性。

  学生在我的指引下完成了分层的教学任务后,我会有相应的作业分发给他们,以作为检验教学成果的一项指标,那么学生在完成了任务后就通过教学软件提交到我的机子上以供我检查。这项对于学生的任务分层评价是有一定的必要的,你的评价以及下堂课或者课后给学生的矫正、调整能够使学生的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加深;通过评价能够对少数不能达到目标的学生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帮助排除障碍,不使问题积累;及时发现学生优势,若有必要,及时调整,允许层间流动。

  做好反馈工作:教师在日常的工作中以交谈的方式收集学生的意见,备课组每月召开一次学生座谈会,以坐谈的方式让学生提出自己对分层教学的意见和建议,期末以问卷调查的方式面向全体学生进行调研,调查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分班的依据是否合理﹑分层教学是否赞同﹑各层次的教法是否合适自己﹑有何补充建议等。

  我在班级实行分层教学只有一个学期,我不知道分层教学的效果能否达到我预期所想的,但是我觉得分层教学有以下几个优越性,以供各位老师评价:

  1.有利于所有学生的提高和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

  分层,源于学生的差异,效果,来自于分层。分层教学的实施,避免了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作业后无所事事,同时,所有学生都体验到学有所成,心理品质得以逐渐优化,而这又进一步促进学生更为积极地探索软、硬件知识,自主地结合理论进行操作,掌握知识,发现规律。他们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增强,信息素养得以提高。而且,在相互连网的教室中,学生的层间、层内的合作变得活跃和突出,这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精神,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

  2.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

  首先,教师事先针对各层学生设计了不同的教学目标与练习,使得处于不同层的学生都能“摘到桃子”,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极大地优化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从而提高师生合作、交流的效率;其次,教师在备课时事先估计了在各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做了充分的准备,使得实际施教更有的放矢、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增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总之,通过这一教学法,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45分钟的课堂效率。

  3.有利于教师全面能力的提升

  通过有效地组织好各层学生的学习,及时有效地处理各种突发事件,极大地锻炼了教师的组织调控与随机应变能力。学生所提的问题各不相同,这些问题不仅仅涉及到计算机基本操作、文字处理、多媒体制作、网页制作、网上信息寻找等技术方面,而且涉及到程序的开发、审美艺术、硬件时尚等诸多领域,所有这些都对教师提出了崭新的课题,迫使教师不得不认真去思考、学习和探索。分层教学在提高全体学生信息素养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教师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和掌握新的技术知识和其他相关学科知识,自觉跨越本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界限,主动实施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教学。所有这些,都有利于教师能力的全面提升。

  分层教学应本着为各类学生提供最优质服务的思想出发,给学生提供各种选择的机会,不要把着眼点局限于在一定时间内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上,而应从长远考虑,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上下功夫。分层教学的尝试对于我或者大家来说都是很辛苦的,可是我觉得这是让每个学生都有一条合适的学习路径,不致于使低层学生因台阶过陡而滋生惧怕心理甚至失去学习信心,也不致于使高层学生因学习台阶过缓而滋生骄傲情绪甚至丧失学习兴趣,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都乐于学习,勤于钻研,使信息技术能帮助大家完成其他的任务,值得。

【初二信息教学反思6篇】相关文章:

初二物理教学反思12-16

【精】初二物理教学反思04-14

初二物理教学反思【荐】04-14

人教版初二英语下册教学反思04-10

初二音乐教学反思(8篇)04-09

初二音乐教学反思8篇04-08

【荐】初二英语教学反思04-04

【精】初二英语教学反思04-04

初二英语教学反思【精】04-03

初二上册生物教学反思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