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语文教学反思>《古代散文教学反思

古代散文教学反思

时间:2022-03-28 18:28:51 语文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古代散文教学反思

  想要上好一堂课,教学后的反思是必不可少的。下面是爱汇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古代散文教学反思,供大家阅读!

古代散文教学反思

  古代散文教学反思篇1

  一、教什么

  《唐宋散文选读》应该教什么?在实际操作中,不少教师只把它当作文言文来教,把主要时间和精力花在文言知识的学习上。我觉得这是远远不够的。

  这门课程的开设宗旨是什么?教材编写“前言”明确指出:“在思考与练习方面,本课程将思想性、艺术性与语言训练三个方面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思考与设计,将古文学习的特点落到实处。”“在必修课初步了解古代散文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对文章的思想感情、抒情方式、表现手法、语言风格的感悟揣摩,发现作品的丰富内蕴和深层意义,从而提升阅读兴趣,拓展文化视野,达到提高文学审美能力、批判质疑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的目的。”“我国古代散文的辉煌成就是我们古代文化的骄傲。唐宋散文,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它是时代与社会生活的记录和折光,也是作者思想历程和艺术道路的写照。它是唐宋社会的„百科全书‟。”因此,《唐宋散文选读》应该考虑到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文言、文章、文化。文言层面上,理解和积累古代汉语知识,读懂文章及意蕴;文章层面上,分析和鉴赏章法技巧,注重能力培养;文化层面上,评析和传承文化传统,提升思想高度。

  二、如何教

  自主诵读课。自主诵读课是精讲课、探究课的必要前提,也是学生学好文化经典的入门之举。而且,我们都知道,学习古文最为朴素的方法就是诵读法。这也符合本册“坚持贯彻阅读的三个层级,以阅读作为提高语文水平的杠杆”的教学目标与要求。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把阅读分成基本阅读、扩展阅读、推荐阅读三个层级,强化阅读,加大阅读量,适应了不同地域、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而本册教科书,所选20篇唐宋散文,有10篇基本阅读、10篇扩展阅读,另有《唐代散文选读》和《宋代散文选读》的推荐阅读。篇目多,容量大。因此,在阅读中,必须强调自主的阅读态度,让学生灵活运用朗读、品读、熟读、悟读、欣赏性和探索性阅读等方法。无论是文体阅读部分,还是表达交流活动,在对作品的解读中都应该强调自我的理解,自我的发现;对某些要朗诵、熟读、默记、背诵的文言文,都要反复阅读,熟读成诵,以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养成良好的语感,并使其深厚的文化意蕴潜入学生心底。自主诵读的时间可分两段来进行:一是在这门课准备开设之前,让学生利用早读反复诵读;二是在精讲探究之后,安排诵读课,这是在对选文有了一定程度理解的基础上,再诵读,再体悟,让诵读升华到“使其言皆若出自吾之口”,甚至达到背出选文的句、段、章篇的目的。

  教师精讲课。《唐宋散文选读》教学有一大难题,那就是有限的课时与学习内容过于丰厚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办法是教师有选择性地进行精讲。

  (一)精讲学生没有掌握的文言知识。《唐宋散文选读》是训练学生古文阅读能力的最好教材。教师的精讲不应逐字逐句解析,而是要对学生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收集、归类、整合,针对学生的困惑进行点拨讲解,帮助学生将裹在文章表层的坚硬的语言外壳剥去,让学生完成语言文字的理解和积累。这包括精讲文本中学生对照注释读不懂的实词的古今异义、使动和意动等现象以及虚词的特殊用法和特殊句式等。

  (二)精讲学生难以把握的思想内涵和审美风格。《唐宋散文选读》入选的作品各有风采,但学生很难在自主阅读中真正把握。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重点讲解、综合比较、整理归纳,让学生一目了然。比如,韩愈的《原毁》论述了士人的自我与节操,王安石的《兴贤》把任人唯贤提到国家兴亡的高度进行阐述,欧阳修的《与尹师鲁第一书》則与友人以气节相互激励鼓舞,张九龄的《荔枝赋》通过描写岭南风物以彰显士人的自我意识,陆羽的《陆文学自传》以冷峻的笔调回顾自己的一生,欧阳修的《六一居士传》撷取自娱的乐趣表明自己的心态,王勃的《滕王阁序》抒发青年士子的不遇之悲,而王维的《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和白居易的《与微之书》則从大自然的怀抱当中寻找心灵的调适和纾放。讲清了这些文章内涵,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精讲在阅读中常见的文体特征。本册选修的主要是唐宋散文成就最为突出的游记、传记、书信、辞赋、议论等五种文体的文章,这是本册的教学重点,教师应精讲,并引导学生在写作中灵活运用。

  探究交流课。指导学生学习专题研究,以个体或小组合作方式进行研究性学习,学习成果以文章形式交流展示。研究专题可以第一单元、第三单元、第五单元的“表达交流活动”为主。探究交流课是在自主诵读、教师精讲之后,或由教师给定研究课题,或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生发研究课题,在合作探究中拓展,凸显学生的求思与理解过程,让学生从自己的角度、用自己的眼光来解读课文,而不是盲目地将别人的理解与教师的讲解照单全搬。

  三、教的结果

  《唐宋散文选读》的教学效果不可能一步到位。对此,我分三步构建起学生心中传统文化的三“度”空间。

  走近作者,感受温度。这本书涉及唐宋作家共15位。他们在中国文学史上都是一流的作家。他们资质聪慧,文才出众,杰出博学。他们或忧国忧民、刚正直言;或宦海沉浮,历尽艰辛,但创作却“愈穷则愈工”;或有浓厚的儒家思想,或有很高的道德修养。教师要引领学生真切地感受他们的生平、他们的性格、他们的快乐、他们所遭受的苦难、他们立身处世和生存发展的人生态度。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品尝他们那脍炙人口的文章时,与他们进行心灵的对话,感受他们心灵的温度。

  读懂文本,体悟深度。这是学习文本的最难处,不仅要读懂文言字词,更重要的是要读懂字词背后的思想与文化。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懂文本,只有这样,才能体悟到文本中的思想深度。例如,苏轼的《后赤壁赋》描写在历史景观中思想的突围和和灵魂的升华;而在韩愈的《原毁》、苏洵的《心术》、柳宗元的《鞭贾》、王安石的《兴贤》中,我们则可以体会到古人对于思想深度的追寻等等。

  融入自我,获取高度。引导学生读唐宋名人作品,不只是让他们体认我们的文化传统,更要让他们传承与弘扬。所以,当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们对话后,还得与自我对话。如,作家们的忧国忧民、刚正直言以及人格魅力与道德风范,我们有吗?我们做不到的原因是什么?追问之后,再到文本中去寻找,最后从先贤那里获得自我成长的智慧,培养热爱生活、健康向上的审美态度和人生理想。这才是学习《唐宋散文选读》的最高追求。

  古代散文教学反思篇2

  经过几周的教学工作体验,感到有一条原则较重要,即让赏识走进语文教学,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爱学语文。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

  在赏识教育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在学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权威,学生也不是唯命是从的卑微者。师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才有了安全感,才能充满信心,思维才有可能被激活,才可能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这样,就为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民主和谐的环境气氛,促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愿望,即亲其师,学其道。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这种气氛的建立需借助一些手段,如温柔的目光,亲切的抚摸,殷切地希望,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更加依赖老师,从而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这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关键所在。

  二、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

  罗森塔尔效应实验,说教师给学生自信,学生就会有高成就。教师对学生的相信是一种巨大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这样忠告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老师,应该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个学生都具备成功的潜能,而教师的作用,就要唤醒学生的自信。

  三、阅读教学,让学生多一点自我感觉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更新观念,还学生以学习和发展的地位,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对于学生五花八门的答案,教师要充分肯定。即使学生回答的幼稚,肤浅,甚至片面、错误,教师也切忌“一棒子”打下去,而应当热情鼓励、引导、用心呵护熠熠生辉的思想火苗,这对学生的影响将是巨大的。让学生发展自己的思维,获得审美的体验,从而提高语文阅读的质量。

  四、作文教学中,让学生学会体现自己

  在应试教育的制约下,学生在作文中的个性和创造性已消失殆尽。作文中总是干干巴巴的几段空话,套话、假话连篇,文章脱离了自己真实内心的`感受,使作文失去了鲜活的生命和色彩。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鼓励学生写随笔,观察日记,读后感,观后感、周记。此类作文往往有学生真实情感的流露,鲜明个性的跳跃、独特词语的运用,许多优秀之作常常涌现,时间久了,学生就能发现自己的写作个性。

  教师可以允许学生有不同层次的发展,并抓住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加以鼓励:如好的句子,使用准确的词语,好的开头或结尾等,唤起学生写作的热情和自信。作文评语以鼓励为主,当然作文中存在的主要毛病还需用委婉的、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指出,那么以后作文,学生会更主动热情,并能更好的展现或表现自己了。以赏识的方式改变学生作文中的一些缺点,效果明显,并能很快提高写作水平。

  这是我最近教学过程中的一点点思考,现作以上总结,供大家参考、指点。

  古代散文教学反思篇3

  语文学科既应该是培养语言能力的学科,又应该是培养情感的学科。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相信学生的潜能,要努力挖掘学生的情感因素为他们创设有趣的学习情境,创造广阔的学习体验空间,从中积极挖掘、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发展思维,启发想象,发表个性化看法。

  一、点拨教学,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新课程语文教学标准要求老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而学生则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于是,教师在课堂中恰到好处的运用点拨教学,优化教学效果显得尤为重要。

  点拨是一把火,促使学生的思维放出火花。课堂上紧扣教学目标筛选有价值的,又容易被忽视的词句、重点语段进行点拨。因为这些词句“不仅有显隐题旨之功,更有聚光、凝神之能,而且能起到制约全文各部分的作用”。学生搞懂了这些词句,对理解文章有重要作用。如教小说《孔乙己》,我就从课文中找出可以把学生引到深处的东西,选择“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个句子进行点拨,立片言以居要,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孔乙己是一个可怜可笑可悲,迂腐寒酸而又正直善良的旧时代的小知识分子。另外,我会在每一课选择一个重点段进行点拨教学,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多方训练综合分析。这样做意义很多,抓住了重点段落,就抓住了主题,就突出了重点,就突破了难点,也就能带来牵一发动全身,以少胜多的效果。

  课堂点拨关键是教师能明察学生思维的火花,及时加一把火。适时点拨一方面是在学生遇到疑难时,采用艺术化的点拨,及时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另一方面是学生在遇到疑难、把握不准时,教师及时指点思考分析的途径,拨通知识理解上的关卡,拨繁为简,化难为易,使学生的研讨活动得以继续进行。适时点拨还包括在学生思维误入歧途时,教师迅速捕捉,作为新的教学内容,凭机智的点拨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艺术化点拨,能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创造,将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生动而多元的学习环境中,充分调动学生装的主体情感受,让他们的好奇心、探索精神、创造性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在各种活动中表现出来,并达到发展。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二、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主体情感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当人的心理处于兴奋状态时,工作效率特别高。而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只有有兴趣,课堂上学生才会兴奋起来,才会乐学,学习才会有成效。创设情境地便是创设氛围,调动兴奋点。在教学中,我常有联想、比较法来创设问题情境。当学生在刚一接触课文时,他们面对的信息是陌生的,我们只有将那些陌生的信息与一些学生熟悉的形象可感的东西加以联想、比较,他们的心理才会相容而欣然接受。

  如我在讲授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我为了让学生领会诗中豪迈壮阔的意境和苏轼对英雄人物的仰慕之情。我先引入了学生们熟悉的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片头画面:滚滚长江向东流去,激起千万朵浪花.这一雄浑形象可感的画面,一下子就抓住了他们的魂魄。然后再引入《三国演义》中片头的歌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将它与课文中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相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和相同之处?因了《三国演义》片头画面的感染,学生们感受到了长江的壮阔博大,心中自然也腾起了一股豪迈之情,而思绪也翩飞起来。凭着自己对人生、社会知识积淀和理解,他们也能体味到这些语句都塑造了长江东流的开阔境界,从中也能体味到自然的永恒、人生的短暂,无论是怎样叱咤风云、建功立业的英雄代码物都有同常人一样无法抗拒生命的自然法则,必然被历史的浪涛卷走。但仔细品味,他们也发现了那些语句所蕴含的感情色彩略有不同。在这教学过程中,我抓住了豪迈的场景,豪迈的感情这些要素,然后通过联想比较,让他们积极参与,并让他们有自由表达的机会而这跳一跳才能抓到的苹果则激起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和鼓舞。而创设情境则便是为了激励,为了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教育为学生提供了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但仅仅让学生掌握知识远不是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理想在于将一个孩子的知识转化为智慧,推动他们去体验人生去关注了解社会,充分培养学生的主体情感。老师只有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把握他们的主体情绪和心进脉搏,通过点拨和引导,创设情境,才能让他们的心动起来,让他们的好奇心、探索精神、创造性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在各种活动中表现出来,并达到发展。在对真善美的领悟中化解思维疙瘩,解除心理障碍,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古代散文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初中语文散文教学反思04-17

古代的餐桌礼仪04-08

古代餐桌礼仪03-09

古代的餐桌礼仪02-03

古代结婚对联精选05-10

古代礼仪常识11-03

物理教学教学反思03-21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集锦:古代职官02-17

古代吃饭礼仪常识12-27

古代文学常识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