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名词解释>《人体解剖学名词解释

人体解剖学名词解释

时间:2022-03-21 18:42:20 名词解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人体解剖学名词解释

椎间孔:椎骨连接时,上位椎骨的椎上切迹与下位椎骨的椎上切迹围成一孔,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

胸骨角:胸骨体与胸骨柄相接处形成凸向前方的横形隆起,在体表可触之,它平对第二肋,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胸骨角还正对第四胸椎体下缘水平。

翼点:在颞窝区内,有额、顶、颞、蝶四骨交汇处,称为翼点。此处骨质较为薄弱,易发生骨折,容易损伤内面的脑膜中动脉而发生颅内血肿。

盆骨界线:盆骨由骶骨岬至耻骨联合上缘的两侧连线为分界线,可分为上方的大盆骨和下方的小盆骨。

腱鞘:为套在长腱周围的鞘管,腱鞘由外层的腱纤维鞘和内层的腱滑膜鞘共同组成。

腹直肌鞘:包裹腹直肌,分为前后两层,前层有腹外斜肌腱膜与腹内斜肌腱膜的前层愈合而成,后层由腹内斜肌腱膜的后层与腹横肌腱膜愈合而成。

腹股沟韧带:腹外斜肌腱膜的下缘卷曲增厚连于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之间,形成腹股沟韧带。

黄韧带:又称弓间韧带,是连接相邻椎弓的韧带,由弹力纤维构成,坚韧而富有弹性。

麦氏点: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通常以脐与右侧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点为标志。急性阑尾炎时,此处可有压痛。

齿状线:位于肛管内面,是由肛瓣和肛柱下端所围成的一个锯齿形环形线。

咽峡:是口腔通向咽的门户,由腭垂、舌根和左、右腭舌弓共同围成。 肝门:肝脏脏面H形沟的横沟,有肝左管、肝右管、肝固有动脉、肝门静脉以及神经淋巴管通过。

声门裂:位于喉腔中部的一个呈矢状位的裂隙,由左右声襞及杓状软骨基底部所围成,喉腔最狭窄的部位,异物易滞留的部位。

声带:声壁内含有声韧带和声带肌,三者合称为声带。

肺根:出入肺门的结构(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动静脉、神经、淋巴管)被结缔组织包绕连于纵隔称肺根,肺根对肺起固定、支持作用。

肋膈隐窝:在肋胸膜与隔胸膜的转折处有一个肺下缘不能伸入其内的间隙,称为肋膈隐窝。

纵膈:纵隔是左右纵膈胸膜及其间所夹的器官和组织的总称,是分隔左右胸膜腔的间隔。以胸骨角平面分为上下纵膈,下纵隔又以心包为界分为前中后纵膈。

肾区:竖脊肌外侧缘与第12肋之间的部位称肾区。某些肾病患者,叩击或触压此区可引起疼痛。

肾锥体:肾锥体是组成肾髓质的小管道,约有15~25个。肾锥体的基底朝向肾皮质;尖端圆钝,朝向肾窦。肾锥体的尖端称肾乳头,突入肾小盏。

肾柱:浅层的肾皮质伸入肾锥体之间的部分称肾柱,属肾皮质。

肾窦:肾门向肾内续一个较大的腔隙,称为肾窦,窦内含有肾动脉的主要分支、肾静脉的主要属支、肾小盏、肾大盏。

肾门:是泌尿系统脏器肾的血管、淋巴管、神经和肾盂的出入部位,中部凹陷,是肾窦的开口。

肾蒂:出入肾门的结构,即肾动脉、静脉、肾盂、淋巴管和神经,合称肾蒂。

膀胱三角:位于两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之间,此处由于无粘膜下组织,粘膜与肌层紧密相连,古无论在膀胱充盈或空虚时,均无粘膜皱襞,是膀胱结核、肿瘤好发部位。

精索:是从腹股沟管深环至睾-丸上端的一对柔软的圆索状结构,其内主要有输精管、睾-丸动脉、蔓状静脉丛、输精管动、静脉、神经、淋巴管和鞘韧带等,自皮下环以下,精索外被三层被膜(精索外筋膜、提睾肌、精索内筋膜)。

子宫峡:宫体与宫颈之间最狭窄的部位称为子宫峡部。

输卵管壶腹:输卵管膨大为壶腹状处,此处壁薄而管腔较大,血供较丰富,行程弯曲,约占输卵管全长的2/3,卵细胞通常在此处受精。 阴-道穹:阴-道的上端宽阔,围绕子宫颈阴-道部,两者间形成环状的腔隙,称为阴-道穹。

大循环:由左心室射出的动脉血流入主动脉,又经动脉各级分支,流向全身各器官的毛细血管。然后血液经过毛细血管壁,借助组织液透过细胞壁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和气体交换。经过交换后,使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再经过小静脉、中静脉,最后经过上、下腔静脉流回右

心房。这一循环途径路径长、范围广。

小循环:从右心室射出的静脉血入肺动脉,经过肺动脉得肺动脉在肺内的各级分支,流至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在此进行气体交换,使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经肺内各级肺静脉属支,再经肺静脉注入左心房。肺循环的特点是路程短,只通过肺,主要功能是完成气体交换。

侧支循环:当动脉主干阻塞时,由主干发出的侧支可以代替主干给远端脏器供血,从而建立侧支循环。

冠状窦:位于冠状沟后部左心房与左心室之间,经冠状窦口流入右心房。

动脉圆锥:右心室向左上方延伸的部分,形似倒置的漏斗。

窦房结: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耳之间的心外膜深面,呈椭圆形,是心的正常起搏点。

《人体解剖学名词解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颈动脉小球:是一个扁椭圆形小体,借结缔组织连于颈总动脉分叉处的后方,属于化学感受器,能感受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刺激,调节二氧化碳浓度。

颈动脉窦:颈动脉窦是颈内动脉起始处的膨大部分,其管壁的外膜下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为压力感受器。

掌浅弓:由尺动脉终支与桡动脉的掌浅支合成,位于屈指腱浅面。 掌深弓:由尺动脉掌深支与桡动脉的终支合成。位于屈指腱深面。 静脉角:由同侧的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在胸锁关节的后方汇合而成,汇合处的夹角称静脉角。是淋巴导管的注入部位。

乳糜池:是指胸导管起始处的膨大部,由肠干和左、右腰干汇合成。 冠状沟:靠近心底处,略呈环形,前方被肺动脉干所中断,是心房与心室的表面分界线。

卵圆窝:是指在右心房的后内侧壁(或房间隔)下部,有一卵圆形的浅凹,是胎儿时期卵圆孔闭合后的遗迹。

三尖瓣:右房室口周缘的纤维环上附有的三片三角形的瓣膜。心脏收缩时,三尖瓣封闭右房室口,防止血液逆流。

心包:是包裹心脏和出入心脏大血管根部的纤维浆膜囊,分为纤维心包和浆膜心包。

动脉韧带:由肺动脉干分叉处稍左侧连至主动脉弓下缘的纤维结缔组织索动脉韧带,是胎儿时动脉导管在出生后闭锁的遗迹。

腹腔干:为一粗短动脉干,在膈的主动脉裂孔稍下方起自腹主动脉前壁,向前达胰上缘,分为3条较大的分支:胃左动脉,脾动脉,肝总动脉。

毛细淋巴管:是淋巴管道的起始部分,以膨大的盲端起始,彼此吻合成网,其管壁仅有单层内皮细胞构成,无基膜。

颈总动脉:是头颈部的动脉主干,左、右各一条。右颈总动脉起自头臂干,左颈总动脉直接起自主动脉弓。

奇静脉:由右腰升静脉向上穿行膈延续而成,延椎体右侧上升,至4、5胸椎高度向前跨越右肺根上方注入上腔静脉。

心传导系:位于心壁内,主要由特殊心肌细胞组成,包括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左、右束支和Purkinje(浦肯野)纤维网等。其主要

功能是产生及传导冲动,维持心的正常节律,并使心房收缩与心室收缩保持协调。

脾切迹:脾上缘前部有2~3个切迹。脾肿大时,脾切迹仍存在可作为触诊的标志。

喉室:喉腔被前庭襞和声襞分隔成上、中、下三部,即喉前庭、喉中间腔和声门下腔。喉中间腔位于二裂之间,它向两侧突出的隐窝,称为喉室。

椎间盘:是位于人体脊柱两椎体之间,由软骨板、纤维环、髓核组成的一个密封体。纤维环有防止髓核脱出的作用,髓核具有缓和冲击力的作用。

关节腔:是指由关节软骨与关节囊滑膜层所围成的密闭、潜在腔隙,内有少量滑液,可润滑关节、减少摩擦,腔内为负压,有利于关节的稳定。

动脉:是由心室发出的血管。动脉在行径中不断分支,愈分愈细,小动脉最后移行为毛细血管。

静脉:是引导血液返回心脏的血管。它起自毛细血管,在回心的过程中不断接纳属支,逐级汇合,由细变粗,最后注入心房。

盆膈:又称盆底,由肛提肌、尾骨肌及覆盖于两肌上、下面的盆膈上筋膜和盆膈下筋膜所构成。

肺门:肺的内侧面中央凹陷称肺门,有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动静脉、神经、淋巴管等出入。

胸膜腔:胸膜的脏壁两层在肺根处相互转折移行所形成的一个密闭的

潜在的腔隙,左右各一,互不相通,腔内有少量浆液,可减少呼吸时的摩擦,腔内为负压,有利于肺的扩张。

腹膜:是贴附于腹、盆壁内面、膈下面和腹盆脏器表面的一层薄而光滑的浆膜,可分为脏、壁两层,具有分泌、吸收、防御、修复、保护和支持作用。

小网膜:是连于肝门与胃小弯、十二指肠上部之间的双层腹膜结构,左侧连于肝门与胃小弯之间的部分称肝胃韧带,内有胃左、右血管、胃左、右淋巴结、神经和淋巴管等,右侧连于肝门与十二指肠上部之间的部分称肝十二指肠韧带,内有肝固有动脉、胆总管、肝门静脉、神经和淋巴管走行。

局部淋巴结:人体某区域或某器官的淋巴引流至一定的淋巴结,该淋巴结则被称为这个区域或这个器官的局部淋巴结,局部淋巴结的肿大可反映其引流区的病变,对诊治某些疾病有重要意义。

环转运动:骨的近端在原位转动,远端作圆周运动,整个骨运动的轨迹呈圆锥形,其实质是屈、展、伸、收的依次连续运动。有两个运动轴的关节均可作此运动。

视神经盘:在视网膜后部偏鼻侧在一圆盘状结构称视神经盘,又称视神经乳头,是由视神经节细胞的轴突集中穿眼球壁时所形成,此处无感光细胞,又称生理性盲点,有视网膜中央血管穿过,颅内压升高时可出现水肿。

骨髓:是含有各期发育不等的血细胞的网状结缔组织,位于骨松质的间隙内和长骨的骨髓腔内,可分为红、黄骨髓,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

在一定条件下红、黄骨髓可相互转化,松质骨内终生保持红骨髓。

人体解剖学名词解释2017-04-09 13:32 | #2楼

1.椎间孔 : 由上位椎骨的椎下切迹和下位椎骨的椎上切迹围成的孔,叫椎间孔(内有脊神经通过)。

2.胸骨角 : 胸骨体与胸骨柄连接处形成的突向前方的横形突起,称为胸骨角。平第2肋,是临床记数肋序数的标志

3.翼点 : 颞窝的前部,有顶骨、蝶骨、额骨、颞骨四骨交汇而形成的‘H’形的骨缝区,称为翼点。(太阳穴)此处骨质薄弱,内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 受伤易造成颅内出血。

4. 基底动脉环 : 又称大脑动脉环,Willis环,位于脑底下方、蝶鞍上方,视交叉、大结节、乳头体周围,由前交通动脉、两侧大脑前动脉始段、两侧颈内动脉末段、两侧后交通动脉和两侧大脑后动脉始段吻合而成的动脉环。 当某一动脉血流减少或阻塞时,血液可经此动脉环重新分配,得到一定缓解。

5. 硬膜窦: 硬膜窦是由硬脑膜的骨膜层和脑膜层在特定部位相互分离而形成的腔隙,在腔隙内面衬有内皮细胞。硬膜窦中充以静脉1.血并与静脉相续,故又称静脉窦。其壁厚不易塌陷,损伤时则出血凶猛。

6.椎间盘 : 相邻椎体之间的纤维软骨盘,由外周的纤维环和中央的髓核组成。纤维环破裂可以导致髓核脱出压迫脊神经出现一系列症状。

7.筋膜 : 贯穿身体的一层致密结缔组织,它包绕着肌肉、肌群、血管、神经。筋膜分好几层,分别叫浅筋膜、深筋膜、内脏筋膜,它们延绵不断贯穿身体上下。

8.腱鞘 : 为包围在长肌腱外面的双层结缔组织鞘管,存在于手足等活动度较大的部位,如腕部、踝部,手指掌侧和足趾跖侧等处。

9.咽峡 : 是口腔通向咽腔的门户,由腭垂,左右腭舌弓和舌根共同围成。

10. 蛛网膜下隙 : 蛛网膜与软膜之间有很多小纤维束呈网状互相连接,期间的腔隙称为蛛网膜下隙。腔内流动着脑脊液。

11. 硬膜外隙 : 硬脊膜与椎管内面的骨膜之间的窄隙称为硬膜外隙。内含静脉丛、疏松结缔组织和脂肪,脊神经根通过此腔。

12.腹股沟韧带 : 腹外斜肌腱膜的下缘向内卷曲增厚,架于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之间,形成腹股沟韧带。

【人体解剖学名词解释】相关文章:

地貌名词解释06-15

中医的名词解释05-26

西方名词解释04-03

炒股名词解释03-16

解剖生理名词解释06-01

马原名词解释06-03

思政名词解释02-27

融资融券名词解释03-08

体育与健康名词解释05-21

宏观西经名词解释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