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名词解释>《商业伦理导论名词解释

商业伦理导论名词解释

时间:2023-03-23 14:25:17 名词解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商业伦理导论名词解释

第一章

1.伦理:人与人、人与世界关系的事实和关系规律的事实,又是从这关系规律中引申出的法则、法理、道理及其

“应当”如何的行为规范。

2.伦理的双层含义:伦理是客观的社会关系事实;包含着应当怎样的客观要求和好坏、善恶、正邪的价值取向。

3.道德:规律、法则、关系之理给人提出的心性、品行的规范要求;将这种规范要求内化于心、得道于己而形成

的个人品性、品德。

4.伦理关系:经过人的自觉意识和自我规定,体现了好坏善恶价值取向的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客观必然性关系。

第二章

1.商品:用于交换并可以满足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

2.交换:人们在社会分工的条件下相互提供劳动产品以满足各自需要的经济行为。

3.商品交换:商品所有者按照等价交换的规则,相互自愿让渡产品使用价值所有权的经济行为。

4.商品经济:生产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

主要内容包括:商品关系普遍化、经济活动市场化。

主要特点有:等价交换经济、货币经济、当事人具有自由意志、以市场为中心、相互竞争。

5.市场经济:是在商品经济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同属于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指通过市场机制配置社会资源

和引导社会经济运行的经济形式。

6.自由: 是没有外在强制,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志进行活动。意味着人们可以自由的进行选择,自由的表达自己

的意志,自主决定自己的思想和活动。属于积极的自由。

7.平等:是公正的根本原则。人人享有的基本权利应该是无差异的,即完全平等;人人享有的非基本权利应该是

不均等的,即比例平等。

8.所有权: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所有物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并排斥他人干涉的权利,是一种财产权,

又称财产所有权。

9.公正:给予每个人应得的利益,对可以等同的人或事物平等对待,对不可以等同的人或事物区别对待。公正也

可以认为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等利”、“等害”交换。它的核心是合理均衡,即社会中人们一种不偏不倚的均衡关系,说到底就是社会成员之间权利义务的统一。公正的原则有多种表现形式,其中最核心的是分配性公正。

第三章

1. 契约:交易当事人双方订立的有关买卖抵押租赁等事项的文书。现代学术界认为契约就是合同。

2.合同: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意思表达一致的协议。

3.契约自由:缔约自由;选择相对人的自由;确定契约内容的自由;选择契约方式的自由。

4.契约中的平等:伦理中的机会平等,也叫程序平等,而不是结果平等。

5.契约中的自由:形成契约关系的主体是自由的主体,只受法律和工序良俗的制约。

6.契约中的诚信: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诚实、守信、以善意的方式履行其义务,不得滥用权利以及规避法律或合

同规定的义务。

7.契约中的公平:契约双方的利益要对等、平衡、等价有偿,一方取得另一方的利益必须付给对方相应的对价。

8.公序良俗:公序即公共秩序,国家、社会存在及其发展所必需的一般秩序。良俗即善良风俗,是民间存在的约

定俗称的一般道德规范—社会公德。

9.法律:反映统治阶级的一直和利益,并有国家强制力保障其实施,旨在维护统治秩序的特殊社会规范。

10.法律的创制方式:法律的产生方式,有两种:制定和认可。

11.习惯法.国家通过立法程序认可的习惯。

第四章

1. 主体道德的本质:当个人利益和他人利益、社会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一个人能够约束、克制、甚至牺牲私利、私欲,将其限制在正当的范围之内,以服从社会整体自由全面和-谐发展的他律要求,为社会整体利益和社会发展承当自己一份责任和义务。简单说,主体对自己的禁忌,对他人的宽容,这就是德。

2.商业主体道德:商业活动者在处理与所有者利益相关者之间关系时候,遵循一定的市场秩序规范和道德准则,对自己的商业行为进行自我约束。

3.品德:是存在于每个人精神内部的东西,是通过一个人的行为所表现出来的道德状态或心理特征。

4.人格:一个人行为所表现和形成的思想自我,是一个人长期行为所表现和形成的未定的、恒久的、整体的心理状态。

5.自律:主体根据可光必然的原则要求为自己确立行为准则,或自觉地认同社会道德规范。

6.动机:个体在行为前的意愿、欲望、意图、情感信念等的综合,是推动人采取行动的内在主观的动力,是指导行为的思想动因。是行为的出发点,没有动机就不可能有结果。

7.效果:一个人主观见之与客观的活动以及该行为产生的结果。一般来讲,在伦理学上,当他与动机联系起来考察时他主要指由动机出发所达到的一种对他人对社会有益或有害的客观事实。

《商业伦理导论名词解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8.商业良心:商人在从事各种各样的活动中从善良愿意出发的诚信为心、童叟无期、满足需要、保障供给的欲求和自我评价,是集体意志向善的自我规定。

9.良心:主体自身向善的欲求,是主体根据自己所认同的道德规范对于自己行为善恶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是

主体意志向善的内在自我规定。

第五章

1.信用:是一种借贷行为,是不同所有者之间商品和货币资金的借贷以及赊销预付等行为.区别于其他借贷行为的首要特征,是偿还性和支付利息;作为暂时让渡内容的是某商品或货币.

2.直接信用:没有中间人参与,由借贷双方直接进行借贷的一种行为。

3.间接信用:借款人和存款人不能直接见面,互相也不了解,而由信用中介人替存款人与借款人办理一切信用手续.

4.汇票:出票人向付款人签发的,要求即期或在一定期限内向持票人或指定人支付一定金额的无条件付款凭证.

5.商业信用关系:法人或自然人在商品交易中的延期付款或延期交货所形成的借贷关系,是以契约维系的买卖双

方的债权、债务关系。

6.诚信:诚信是一个道德的概念,又是市场经济对商业主体的内在要求,诚信就是诚实、守信的意思。在商品交换活动中,诚信就是要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公平交易,等价交换。

7.商业信用主体道德:商业信用的主体是参与商业信用活动的人或由人组织起来的各种团体构成。 商业信用中,诚实、正直和遵守协定是最基本的构成部分由道德信念、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构成的道德观念体系,对于商业信用主体的道德建设起着重要的、基础性的作用。

8.信用管理体系:是由信用和诚信两方面构成的,应当包括商业信用制度建设和商业主体道德建设这两个组成部分。

9.商业信用:广义的商业信用是指市场经济中一切交换活动所涉及的信用,而狭义的商业信用是指企业之间以赊销商品和预付货款等形式提供的信用。

第六章

1.利益相关者:指与企业发生直接或间接利益联系的个人或团体。指对企业的政策和方法能够施加影响的所有集团。

2.营销道德:调整企业与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综合,是客观经济规律及法制以外制约企业行为的另一要素。

3.关系营销:以系统论为基本思想,将企业置身于社会经济大环境中来考察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认为企业营销是一个与消费者、供应者、分销商、竞争者、政府机构和社会组织发生互动作用的过程。

4.绿色营销:广义的解释,指企业营销活动中体现的社会价值观、伦理道德观,充分考虑社会效益,既自觉维护自然生态平衡,更自觉抵制各种有害营销。狭义的绿色营销,指企业在营销活动中谋求消费者利益、企业利益与环境利益的协调,既要满足消费者需求,实现企业利润目标,也要充分注意自然生态平衡,保护生态环境。因此,狭义的绿色营销,也称生态营销或环境营销。

第七章

1.企业伦理导向: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必须选择好坏、善恶、正邪的价值取向,必须对企业的各项决策有一个伦理思考和道德评价。

2.企业使命:企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所担当的角色和责任,以及企业生存的目的,企业区别于其他企业而存在的理由。他是企业开展活动的方向、原则和哲学,他是高度概括和抽象的。

3.经济人:不抱任何其他动机,只追求个人经济利益,并只按经济原则进行活动的行为主体。

4.社会人:是对利己与利他之间的辨证关系的准确概括。

5.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不能只顾自己的利益,必须考虑社会利益,承担社会义务。

6.企业文化:企业内共同追求的信念和价值观。

7.伦理分析:从伦理的角度来分析评估可供选择的方案,以便帮助管理者做出合乎伦理的正确决策与抉择。包括:利益相关者的分析和伦理核查。

8.声誉管理:企业为了创建或维护良好的声誉而运用传播技术,加强企业与公共的沟通,倾听公众的意见,切实

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等做出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7、企业的伦理理性:是指企业的决策者在做企业经营决策时,能够有意识地考虑到企业的社会责任,并做出合乎伦理道德要求的决策选择。

8、企业的道德规范:是企业在做企业自律所制定的一种行为,这种自律行为的道德规范要高于法律(他律)规范的行为标准。

第八章

1.公共关系:也称公众关系。公众指与特定的公共关系主体相互联系及相互作用的个人、群体或组织的总合。

2.顾客关系:企业与其产品或服务的购买者或直接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3.股东关系:企业与投资者、股票交易商、骨牌经济人、证券分析家、头管银行、投资公司等金融公众的关系。也称金融公共关系。

《商业伦理导论名词解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4.部门关系:企业内部各个事业部或职能部门之间的协作关系,本质上是在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合作的关系。

5.战略联盟:两家或两家以上的企业为实现某一战略目标而建立的相互协作、互为补充的关系。

第九章

1.对外贸易政策:各国在一定时期对进出口贸易所实行的政策,可分为自由、保护、管理贸易政策。

2.贸易条约和协定: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权国家为确定彼此间的经济关系,特别是贸易关系所缔结的协议。

3.关税:进出口货物经过一国关境时,有政府设置的海关向进出口商课征收的一种税收,是一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基本手段之一。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4.商品倾销:将出口商品以低于国内市场价格,甚至低于商品生产成本价格,在过亲爱市场抛售商品,打击竞争对手以占领市场的雪茄竞销行为。

5.绿色壁垒:又称环境贸易壁垒,在全球关税下降的大趋势下,发达国家、新型工业国家或地区为了保护本国的产品和产业,在寻求关税的替代技术方面寻找到的新的贸易壁垒方式。

6.技术性贸易壁垒:进口国有意利用复杂苛刻的技术标准、卫生检疫规定、商品包装和标签规定等措施来限制商

品进口,从而对进口商品形成一种技术上的壁垒。

7.SA8000:即“社会责任标准”,是Social Accountability 8000的英文简称,是全球首个道德规范国际标准。其宗旨是确保供应商所供应的产品,皆符合社会责任标准的要求。

第十章

1.跨国公司:一般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控制有工厂、矿山、销售机构和其他财产的企业。

2.价值观念的多元性:跨国公司的员工来自不同的国家民族地域,由于所处的背景文化不同,员工所固有的价值观念是不同的。

3.文化认同的过程性:跨国公司需要花费很长时间,经历一个文化解冻,文化塑造以及文化再解冻过程,才能最终形成多元文化的磨合和共建,形成并最终建立起全新的企业文化。

4.双重标准:在西方发达国家将产品质量分为对国内标准、对欧美国家标准和对第三世界国家标准。

5.本土化:跨国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利用东道国的物质、人力等资源,在当地进行生产销售活动;同时尊重东道国的社会文化习俗,遵守东道国的政策法规,承担东道国的社会责任,并为东道国的发展作出贡献。

6.整合同化理论:跨国公司主动整合企业的内外部资源。实现对多元文化环境与多元文化员工的同化,建立具有独立性、主动性、发展性、层次性特征的管理组织与结构、管理过程、人力资源系统和企业文化氛围,促进跨国企业取得经济和社会效益。

7.跨国企业伦理关系整合战略:跨国企业面对跨国经营中的各种新的挑战,着眼于自身发展的总体规划,依据整

合同化的跨文化管理原则,针对新环境下企业所面对的全方位的利益关系,进行整合与处理,化解文化冲突,以为跨国企业开辟有利的内外部发展空间为目标的系统性过程。

商业伦理导论复习题名词解释60个2017-04-08 22:31 | #2楼

1 伦理:一是指人与人,人与世界关系的事实;二是指这关系的规律,从这关系中引申出的秩序、法则、道理,以及应当如何的规范要求。

2 道德:伦理关系规律的法则、道德给人提出的规范要求;人将这种客观规律自觉转换为内心和行为的准则,并形成个人品德。

3 伦理的双层含义:伦理是客观的社会关系事实;包含着应当怎样的客观要求和好坏、善恶、正邪的价值取向。

4 自由:是没有外在强制,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志进行活动。意味着人们可以自由的进行选择,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意志,自主决定自己的思想和活动。属于积极的自由。

5 平等:是公正的根本原则。人人享有的基本权利应该是无差异的,即完全平等;人人享有的非基本权利应该是不均等的,即比例平等。

6 所有权: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所有物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并排斥他人干涉的权利,是一种财产权。

7 契约:交易当事人双方订立的有关买卖抵押租赁等事项的文书。现代学术界认为契约就是合同。

8 契约自由:缔约自由;选择相对人的自由;确定契约内容的自由;选择契约方式的自由。

9 契约中的平等:伦理中的机会平等,也叫程序平等,而不是结果平等。

10 契约中的自由:形成契约关系的主体是自由的主体,只受法律和工序良俗的制约。

11 契约中的诚信: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诚实、守信、以善意的方式履行其义务,不得滥用权利以及规避法律或合同规定的义务。

12 契约中的公平:契约双方的利益要对等、平衡、等价有偿。

13 主体道德的本质:当个人利益和他人利益、社会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一个人能够约束、克制、甚至牺牲私利、私欲,将其限制在正当的范围之内,以服从社会整体自由全面和-谐发展的他律要求,为社会整体利益和社会发展承当自己一份责任和义务。简单说,主体对自己的禁忌,对他人的宽容,这就是德。

14 商业主体道德:商业活动者在处理与所有者利益相关者之间关系时候,遵循一定的市场秩序规范和道德准则,对自己的商业行为进行自我约束。

15 动机:个体在行为前的意愿、欲望、意图、情感信念等的综合,是推动人采取行动的内在主观的动力,是指导行为的思想动因。是行为的出发点,没有动机就不可能有结果。

16 效果:一个人主观见之与客观的活动以及该行为产生的结果。一般来讲,在伦理学上,当他与动机联系起来考察时他主要指由动机出发所达到的一种对他人对社会有益或有害的客观事实。

17 商业良心:商人在从事各种各样的活动中从善良愿意出发的诚信为心、童叟无期、满足需要、保障供给的欲求和自我评价,是集体意志向善的自我规定。

18 信用115、111、107:是一种借贷行为,是不同所有者之间商品和货币资金的借贷以及赊销预付等行为。区别于其他借贷行为的首要特征,是偿还性和支付利息;作为暂时让渡内容的是某商品或货币。

19 直接信用:没有中间人参与,由借贷双方直接进行借贷的一种行为。

20 间接信用:借款人和存款人不能直接见面,互相也不了解,而由信用中介人替存款人与借款人办理一切信用手续。

21 汇票:出票人向付款人签发的,要求即期或在一定期限内向持票人或指定人支付一定金额的无条件付款凭证。

22 商业信用关系:法人或自然人在商品交易中的延期付款或延期交货所形成的借贷关系,是以契约维系的买卖双方的债权、债务关系。

23 对外贸易政策238:各国在一定时期对进出口贸易所实行的政策,可分为自由、保护、管理贸易政策。

24 贸易条约和协定238: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权国家为确定彼此间的经济关系,特别是贸易关系所缔结的协议。分为双边和多边贸易条约和协定。

25 跨国公司:一般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控制有工厂、矿山、销售机构和其他财产的企业。

26 价值观念的多远性:跨国公司的员工来自不同的国家民族地域,由于所处的背景文化不同,员工所固有的价值观念是不同的,一方面,东西房文化的差异;另一方面,员工的个人经历或者经验不足,形成了各自对事物的看法和观点,世界观不同。

27 文化认同的过程性:跨国公司需要花费很长时间,经历一个文化解冻,文化塑造以及文化再解冻过程,才能最终形成多元文化的磨合和共建,形成并最终建立起全新的企业文化。

28 双重标准:在西方发达国家将产品质量分为对国内标准、对欧美国家标准和对第三世界国家标准。

29 本土化:跨国公司在经营过过程中,利用东道国的物质、人力等资源,在当地进行生产销售活动;同时尊重东道国的社化文化习俗,遵守东道国的政策法规,承担东道国的社会责任,并为东道国的发展作出贡献。

(采购与生产本土化、人员本土化、利益本土化、营销本土化P275)

30 整合同化理论:跨国公司主动整合企业的内外部资源。实现对多元文化环境与多元文化员工的同化,建立具有独立性、主动性、发展性、层次性特征的管理组织与结构、管理过程、人力资源系统和企业文化氛围,促进跨国企业取得经济和社会效益。

31 企业伦理导向: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必须选择好坏、善恶、正邪的价值取向,必须对企业的各项决策有一个伦理思考和道德评价。

32 企业使命:企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所担当的角色和责任,以及企业生存的目的,企业区别于其他企业而存在的理由。他是企业开展活动的方向、原则和哲学,他是高度概括和抽象的。

33 经济人:不抱任何其他动机,只追求个人经济利益,并只按经济原则进行活动的行为主体。

34 社会人:是对利己与利他之间的辨证关系的准确概括。

35 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不能只顾自己的利益,必须考虑社会利益,承担社会义务。

36. 商品倾销——P234

37. 非关税性壁磊、绿色壁磊、技术性壁磊P244

38. 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240

39. 国际贸易233

40. 消费者关系211

41. 战略联盟198

42. 公共关系道德、公共关系193

43. 企业文化178

44. 价值观162

45. 绿色营销155

46. 关系营销152

47. 适度消费149

48. 全过程成本分析142

49. 产品质量140

50. 营销道德138

51. 利益相关者131

52. 道德信念、道德情感、道德认识128

53. 信用管管理体系124

54. 仁爱100

55. 良心、商业良心5

56. 动机、效果86、87

57. 人格80

58. 情势变更、显失公平、重大误解制度、

59. 公序、良俗66

60. 功利58公正59

【商业伦理导论名词解释】相关文章:

材料物理导论名词解释09-23

社区护理导论名词解释09-23

心理学导论名词解释03-01

商业银行的名词解释09-23

商业地产相关名词解释09-23

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名词解释09-23

商业银行经营学名词解释09-23

高层名词解释09-23

仓储名词解释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