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名词解释>《货币金融学重要的名词解释(3)

货币金融学重要的名词解释(3)

时间:2020-08-26 16:38:11 名词解释 我要投稿

货币金融学重要的名词解释

2货币制度:一国以法律形式规定货币流通的组织形式。(4种)金属(银金银3平双跛 金3币块汇兑)信用货币(管理纸币)

3格雷欣法则:1558年,当时英国的货币制度正处于双本位阶段,英国伊莉莎白女王一世的顾问托马斯·格雷欣爵士(Sir Thomas Gresham)观察到一种有趣的货币流通现象:当黄金与白银的法定比价与市场比价不一致时,市价比法定价格高的金属货币(良币)因被收藏、融化在流通中的数量逐渐减少,市价比法定价格低的金属货币(劣币)在流通中的数量逐渐增加,导致货币流通不稳定。在此基础上,格雷欣提出了所谓的“劣币驱逐良币规律”,亦称格雷欣法则。

4信用货币制度特点(必考):1以不兑现的.纸币为本位币,一般由国家授权中央银行发行。国家法律规定纸币是无限法偿货币。2不兑现纸币不代表任何贵金属,不能兑现黄金等贵金属。纸币的发行实行发行准备制度,主要是政府证券、黄金、外汇商业票据等3非现金结算占据主导地位。绝大多数的交易均通过支票和电汇转移存款的方式支付,活期存款和电子货币成为货币的绝大部分。4信用货币的性质是流通中的货币量与经济增长的需求量相适应的要求,从金本位制下的金属货币自发调节转移到由各国政府机构人为控制。

5信用:是一种以还本和付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体现一定的债权债务关系。它是一种建立在授信人(债权人)对受信人(债务人)偿付承诺的信任基础上,使后者无须付现即可获取商品、服务或货币的过程。 6现金流(Cash Flow):是指在数个连续时点上产生的现金收入(或支出)所形成的包含时间因素的现金序列。

7金融工具的本质:确定权利束安排下,按约定向工具发行人或其指定人收取未来现金流或一定数量基础金融资产的书面法律契约。

8持有到期收益率:YTM是指由支付结构所隐含的利率,即为了使得支付项现金流的现值与债券当前价格相等的利率。(到期收益率Yield to Maturity)即债券投资的内在收益率(Internal Rate of Return,简写为IRR)指是使债券投资者直至债券到期时所获得的各期现金流的现值之和等于债券的初始投资的折现率。息票债券Pb=(C/1+i)+(C/1+i)2+(C/1+i)n++(F/1+i)n {Pb债券市场价格,C债券利息,F债券的到其价值(本金),i债券的到期收益率,n年限}

9连续复利 Continuous Compounding 计算单利:V=(1+rn)A复利V=(1+r)的n次幂*A

即期利率与远期利率的关系:即期利率(spot rates)是在给定时点上零息债券的到期收益率,可以把即期利率想象为即期贷款合约的利率。即期贷款合约是指合约一经签定,贷款人立即把资金提供给借款人。远期利率(forward rates)则是与远期贷款合约相联系的,远期贷款合约的贷款人承诺在未来某个日期把资金提供给借款人,合约签定时不发生资金转移但预先设定利率,这个利率就是远期利率。

基础证券

10票据的债权债务关系:1出票阶段的债权债务关系:债权人:收款人。债权性质:主权利:付款请求权(附属权利:追索权)。<—附属权利与债务对应—>债务人:出票人;债务性质:担保的债务(担保票据可以被承兑和被付款)2转让阶段的债权债务关系:票据的转让:背书(Endorsement)转让的法律效力: 原持票人(背书人):债务人 与出票人同样承担担保责任; 受让票据人(被背书人): 善意且支付了对价的受让人获得优于前手(Forehand)的十足票据权利3承兑阶段的债权债务关系:承兑(Acceptance)承兑后票据的债权债务关系:债权人不变,债权性质发生变化:

付款请求权现实资金权利追索权 债务方面:承兑人成为票据主债务人,债务:金钱给付债务;出票人和所有背书人成为从属债务人,债务:担保付款责任。

11证券信用交易

12无套利均衡

13远期利率协议(计算)(Forward Rate Agreements,FRAs)

买卖双方同意从未来某一商定的时期开始在某一特定时期内按协议利率借贷一笔数额确定、以具体货币表示的名义本金的协议。远期利率协议的买方是名义借款人,其目的为规避利率上升的风险。卖方则是名义贷款人,其目的为规避利率下降的风险。 “名义”:借贷双方不必交换本金,只是在结算日根据协议利率和参考利率之间的差额以及名义本金额,由交易一方付给另一方结算金。利息差A=本金额X利率差X期限(年) FRA差额的支付是在协议期限的期初(即利息起算日),而不是协议利率到期日的最后一日,因此利息起算日所交付的差额要按参照利率贴现方式计算。计算的A有正有负,当A>0时,由FRA的卖方将利息差贴现值付给FRA的买方;当A<0时,则由FRA的买方将利息差贴现值付给FRA的卖方。

14期货(交易规则)定义:协议双方同意在约定的将来某个日期按约定的条件(包括价格、交割地点、交割方式)买入或卖出一定标准数量的某种金融工具的标准化协议。

15期权(损益图)互换(设计)定义:指赋予其购买者在规定期限内按双方约定的价格(简称协议价格Striking Price)或执行价格(Exercise Price)购买或出售一定数量某种基础金融资产的权利的合约。看涨期权(Call Option) :赋予期权买者购买标的资产权利的合约 ;看跌期权(Put Option) :赋予期权买者出售标的资产权利的合约。

16管理金融市场风险(分散化、利用久期管理利率风险)

17存款货币银行 商业银行 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区别派生存款的创造,长期以来唯有商业银行能依法开办活期支票存款账户。

18存款契约 存款货币创造(扩张) :假设法定活期存款准备金率为10%,一笔1000原现金流入银行后,存款货币的创造:第一级银行:银行将超额准备金全部转化为贷款和投资。存款者可以对该账户签发支票。创造已经开始了,因为1000元活期存款是货币,同时银行可用900元去贷款投资。第二级继续:法定准备金90超额准备金810;活期存款900.以此类推存款增加总额实际为10000,准备金1000,可用贷款投资9000。收缩相反(因为是流出存款)

19三性原则如何理解商业银行经营“三性”原则的矛盾及其相互协调 (1)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之间的矛盾:从盈利性的角度看,商业银行的资产可以分为盈利资产和非盈利资产,盈利性目标要求提高盈利资产的运用率,而流动性目标却要求降低盈利性资产的运用率;资金的盈利性要求选择有较高收益的资产,而资金的安全性却要求选择有较低收益的资产。(2)“三性”目标之间存在的潜在统一协调关系:商业银行盈利与否的衡量标准并不是单一地采用预期收益率指标,还要综合考虑商业银行的安全性和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因而,对各种风险因素进行综合计量后所得出收益率指标,才是商业银行的实际盈利状况。因此,盈利性与安全性之间存在统一的一面。

20巴塞尔协议:建立了资本充足率的框架体系,要求对银行资本划分,即核心资产(》=总风险资产的4%)和附属资本二者合计应该不小于总更显资产的8%。去杠杆化:1缩减资本风险,避免银行承担过度风险2提高银行资本

21基础货币(又称强力货币)=流通中的通货+商业银行准备金存款=国外资产净额+对政府债券净额+对商业银行的债权+其他金融资产净额。

22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中央银行以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存款准备率的调整,以及直接融资额的调整等政策工具所能影响的是利率或货币供给等货币变数。通过这些货币变数的变动,中央银行的政策工具间接地影响生产、就业、物价或国际收支等最后目标。因此,利率或货币供给量等货币变数便被称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或政策目标。在货币政策的运用上,政策指标必须具备以下条件:⑴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必须为货币当局所能控制;⑵政策指标与最后目标之间必须存在稳定的关系;⑶可测性,一是央行能及时获取有关指标的准确数据,二是有较明确的定义便于分析、观察和监测;⑷政策指标受外来因素或非因素干扰程度较低;⑸与经济体制、金融体制有较好的适应性。

23货币政策工具比较:主要构成为一般性政策工具(调节货币供应总量、信用量总和一般利率水平的主要手段:法定存准金、再贴现机制和公开市场业务)和选择性政策工具(它影响银行资金运用方向,包括证券市场信用控制、消费信贷控制)

24菲利普斯曲线:1958年,菲利普斯发表了有关失业与货币工资变动率间关系的英国实例研究,得出结论:在失业率和物价上涨率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置换关系。他以一条曲线概括这种现象,即人们通称的“菲利普斯曲线”。

25货币需求理论(理论及其内在联系、政策涵义)

传统货币数量说;基本观点:货币本身没有内在价值,只是覆盖在实物经济上的一层面纱,所以货币对经济并不发生实质性的影响,物价水平的变动因此由货币数量的多少决定的。——货币面纱论M=PQ/V(货币量=价格*商品数量/货币流通速度)

凯恩斯的流动性货币需求理论及其发展;

凯恩斯(J. M. Keynes)流动偏好理论认为:货币需求是指特定时期公众能够而且愿意持有的货币量。人们之所以需要货币,是因为存在流动偏好这种普遍的心理倾向,人们愿意持有现金而不愿意持有缺乏流动性的资产。这一流动偏好构成了对货币的需求。政策涵义:利率是连接货币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键变量。利率由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决定,央行在货币供给上具有绝对的能力,因此,央行可以相机地通过货币政策来调控货币供给进而调控利率,从而对经济施加“逆经济风险”的控制。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为:(方程式){M(增)=>R减=>I增=>E增=>Y增 }由于存在“流动性陷阱”,货币政策的实施具有局限性。

现代货币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

25简要说明货币供应的内生性与外生性

所谓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和外生性的争论,实际上是讨论中央银行能否“独立”控制货币供应量。

(1)内生性指的是货币供应量是在一个经济体系内部由多种因素和主体共同决定的,中央银行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因此,中央银行并不能单独决定货币供应量。从上述货币供应模型中可以看出,微观经济主体对现金的需求程度、经济周期状况、商业银行、财政和国际收支等因素均影响货币供应。

(2)外生性指的是货币供应量由中央银行在经济体系之外独立控制的。其基本理由是,从本质上看,现代货币制度是完全的信用货币制度,中央银行的资产运用决定负债规模,从而决定基础货币数量,只要中央银行在体制上具有足够的独立性,不受政治因素等的干扰,就能从源头上控制货币供应量。

(3)事实上,无论从现代货币供应的基本模型,还是从货币供给理论的发展来看,货币供给在相当大程度上是“内生性”的,而“外生性”理论则依赖过于严格的假设。

【货币金融学重要的名词解释】相关文章:

货币银行学的名词解释04-09

电大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总结04-09

心理学重要名词解释总结04-09

供应链管理重要名词解释04-09

2017教育学重要名词解释小结04-09

心理学全书重要名词解释总结04-09

生理学名词解释重要04-09

宏观经济学重要名词解释大全04-09

西方经济学重要名词解释大全04-09

货币资金的内控及管理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