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经典励志>培养方法>《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

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

时间:2022-03-19 23:10:44 培养方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这里的“素养”就强调了平日的修养,也就是使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形成良好的语感。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当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我认为加强读写的指导是关键。具体做法如下:

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

一、强化熟读背诵,在诵读中培养语感

《教育心理学》指出:“在儿童的记忆仓库中,丰富的语言材料的储备,是理解和运用语言能力的必要条件,也是提高思维能力和智能活动水平的基础。这个‘储备’的手段就是背诵。不背诵是不会将规范的书面语言‘植入’记忆的仓库,内化为自己的语言的。”纵观多年来的语文教学,教师常常采用的却是“以理解为目标,以讲解为手段”的模式。为了挖深讲透,教师唯有不停地讲。殊不知越讲得多,教学效率越低下,其症结就在于违反了“背诵”这一学习语言的基本规律。现代语文教学应该是“以掌握祖国的语文为目的,以熟读背诵为手段。”为了强化这一手段,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三条措施:

1.阅读教学淡化内容分析,加强朗读、背诵训练。着重在熟读课文、记忆常用词汇与名言警句、背诵诗文佳作上下功夫,让学生在研读中理解、在品读中感悟。一课书通过读准、读顺、读熟来理解,以读促悟。同时,把朗读和背诵作为评价语文教学成效的标准之一。

2.增加课本中的背诵量。就现用的教材来看,不论是寓理于事的寓言故事、意境优美的散文,还是含蓄隽永的诗歌,都是学生们语言积累的优秀范文。我除了落实文本要求的背诵量外,每单元还精心挑选一些妙语佳句、精彩片段让学生熟读成诵,并把增加的部分列入学生期末技能技巧展示之列。

3.每天在晨读时间推广古诗文经典背诵。《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导读》我校学生人手一册,我总是有计划地给学生选择一些篇目,要求学生在粗知大意的基础上反复朗读背诵,在博闻强记的基础上领悟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二、抓好课外阅读,在博览中培养语感

博览,能在大脑皮层形成多侧面的语言刺激,而在阅读过程中,能再次强化大脑皮层已有的语言信息,使大脑中已形成的联系系统更为完整、严密。因此,我除了认真上好阅读课外,还注意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让学生从大量的课外阅读中汲取养料。我主要采取了以下三方面措施:

1.指导学生自己选择读物。教师向学生推荐中外著名童话集、优秀诗文等,便于学生自学;组织学生自读《小学生报》、《意林少年版》等刊物;结合阅读课组织学生借阅图书室的书籍。

2.指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要使学生读过的东西真正留在记忆中,那么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不失为一种好办法。读书笔记立足于读,落实于记。就类型而言,包括摘录好词佳句、编写提纲、续编童话故事和写读后感等。后三种属于创造性读记,它使学生的阅读活动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

3.给学生展示的机会。学生在阅读中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掌握了许多精词妙句,他们就非常渴望自己的努力得到别人的肯定。所以要给学生提供尽量多的机会让他们展示才华。比如:

3.1让语文活动课成为学生们展示的舞台。我校的语文活动课形式多种多样,有“词句接力赛”“童话故事会”“朗诵擂台赛”“古诗词背诵配乐配画大赛”等。

3.2在班级的“学习园地”中,我引导学生开辟了“读书”专栏,其中设有“采蜜集”和“知识角”等小栏目,发动学生把课外阅读中学到的精词妙句、百科知识等摘抄上去,或者制成手抄报,以互相交流学习。学生的阅读成果获得了展示机会,心理上产生了极大的满足感,从而更加激发了他们课外阅读的热情。

三、增加习作密度,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熟读背诵是通过语言输入增加大脑皮层的语言信息,习作训练是调动大脑中的语言信息回放、交流、筛选,从而达到巩固和运用语言的目的。因此,习作是更高层次的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过程。要使大脑的语言信息系统灵活自如地运转,必须加大语言运用的频率。怎样指导学生巧练笔,做到课课练、日日练呢?我认为除了结合单元小练笔和习作训练外,更重要的是恰当地把握练笔的时机。着眼点有四方面:

1.练在知能转换处。语文课上常见的联想练习、仿写句式、仿写篇章结构、仿写过渡句等,都属于知能转换的训练。

2.练在情感交融处。教学时努力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进行生本对话,当学生沉浸在课文的意境里,思想与作者产生共鸣时,及时安排写话练习,学生在情感的激发下就会有话可说。

3.练在思维的发散点。如教学小学低年级语文《太阳》一课时,为了训练学生发散性思维和表达能力,我向学生提出仿写课文句子的要求,孩子们果然写出了“天空里,太阳是云彩追出来的;草原上,太阳是牛羊跑出来的;广场上,太阳是晨练的人们舞出来的;小溪边,太阳是溪水唱出来的;喔,美丽的世界是太阳照出来的!”等等鲜活生动的好句子。

《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4.练在情节的空白处。如学完课文后,安排扩写练习、续编故事等等,都可以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以上途径,大大增加了学生的语言运用频率,既激活了自身的语言积淀,又吸收了其他的新鲜语汇,不断丰富着学生的语感。

综上所述,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加强读写指导尤为重要。诵读、博览、习作,三者都以培养语感为轴心,三管齐下,持之以恒,学生的语文素养定能不断提高。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2017-03-19 17:34 | #2楼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加大语文阅读量和口语交际环节,重视语感,降低对语法、修辞、逻辑的要求。”一位语言学家也说过:“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可见,语感的训练有多么重要。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最基本的言语能力表现为语感,语感就是对言语的直觉感知能力。它的主要特征是直觉性和自动化。所谓培养语感,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活动中的直觉思维和顿悟思维,而直觉思维和顿悟思维正是创新能力的内在源泉,是创新型人才所必须具备的重要品质。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怎样进行语感培养,体现语文课的特点呢?大家都知道,小孩牙牙学语先是通过耳朵大量听,收集信息得到感受,再通过感受进行领悟,接着通过记忆得到积累,最后才开始运用。因此,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也应遵循“感悟——积累——运用”这一规律,培养学生语感。

一.在感悟中诱发语感

语感是一种语言感受经验,是学生的认识逐步通向作者心灵的桥梁。只有通过长期的系统的言语学习实践,才能在对课文的感受领悟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语感。

1.抓住词句,诱发语感

词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句是语言表达的基本形式,词和句组成了一篇篇小学语文教材。因此,抓好词句教学是阅读教学的根本,也是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的途径之一。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抓住关键性的词句,通过“增补”、“ 删除”、“ 替代”、“变序”等方式,品评分析,使学生感受课文中语言的精炼、形象、细腻等特色,学会准确地运用语言来表情达意。如《荷花》中有这样一句“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我强调“冒”字,并引导学生用其它词换,比如“ 长、钻、抽”,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因为荷叶多,“ 挨挨挤挤”,所以荷花只能从中“ 冒”出来。“冒”字不仅写出荷叶数量之多,还写出了荷花生命力旺盛。这样就抓准了关键词句,咀嚼出了精妙词语的个性特征,品味出了它的神韵,再通过反复品读,让学生品出言中之意,悟出言中之理,感受言中之情。

2.激发想象,诱发语感

别林斯基曾说:“阅读时,你到处感觉到他的存在,但却看不见他本人;你读到他的语言,却听不到他的声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补足这个缺点。”没有想象,就无从对语言进行感受和理解。因此,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帮助学生凭借想象走进作品所描述的那个看得见、摸得着,能闻其味、听其音、辨其色的活生生的具体形象的世界。同时,运用形象思维去感受语言文字的意蕴和情感。 如《槐乡五月》一文在对槐花进行描写时,作者留下了许多艺术的“空白”,如“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啪啪啪……孩子们跑来了……”就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利用这一点,就可以引导孩子们发挥想象,听弦外之音,会言外之意,拓展、丰富、充实课文内容,调动学生平常的生活积累和知识积累,还将原来的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了可爱的形象、悦耳的声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更重要的是,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了热爱生活、热爱语文的情感。

3.生活补充,诱发语感

宗白华先生说:“只有到了徽州,登临黄山,方可领悟中国之诗、山水、艺术的韵味和意境。”叶圣陶先生也说:“要求语感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而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单靠翻查字典,就得不到什么深切的语感,唯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积聚多了,了解越见深切。因为,感受力包括“物感”和语感,“物感”是对事物的观察、感受、体会能力,语感是对语言文字感受理解能力。二者是相互作用的。敏锐的语感是和对生活的敏锐感受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语言文字的感知力的培养离不开“物感”与语感的协调发展。

如《安塞腰鼓》一文,可播放安塞腰鼓的多媒体音像资料,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感受安塞腰鼓的魅力,领略安塞腰鼓的风采,再通过反复朗读,领会语言的铿锵、激越、汪洋恣肆之美,从而感悟到作者是以诗一般凝练而又富有动感的语言,谱写了一曲慷慨昂奋、气壮山河的时代之歌。

《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也可用比照法,即拿学生生活中可以看到的同类事物来与课文中描写的未曾见过的事物作比照,以引发学生的形象和情感体验。除此之外,还应引导学生平时多观察,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同时,能自觉地把经验与语言紧密地联系起来,研究表现生活的语言,揣摩语言文字在反映生活中的细微差别和变化。

王尚文先生指出:“语感是语言能力的‘纲’,其他都是‘目’;语感教学是语文教学的‘纲’,其他都是‘目’。纲举目张;否则,纲既不举,目亦难张。”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没有理由不重视语感的培养。

4.加强朗读,诱发语感

良好语感的形成最直接来源于朗读训练。朗读是一种再创造过程,它将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有色、有情有趣的情境。《语文课程标准》也十分强调朗读,并把“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列在了每个学段阅读目标的第一条。这就要求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训练首先要求学生做到发音准确,使用规范的普通话。其次,要重点训练学生对语速、语气、节奏的把握。最后还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特别是古诗的教学,我在带领理解诗句后,以多种形式指导朗读,让学生在反复朗诵中懂得了读诗时要注意重音、停顿、语调、速度等,并从中咀嚼诗味,领会诗的意境,从而利用朗读的美熏陶学生、诱发语感。

二.在语言积累中感悟语感

语感能力是一种语言修养,是经过长期的、正规的语言训练逐步培养的一种带有浓厚经验色彩的比较直觉、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鲁迅先生说:“孩子们常常给我好多教训,其一是学话,他们学话的时候没有教师,没有语法教科书,没有字典,只是不断地吸取、记忆、分析、比较,终于懂得每个词的意义,到得两三岁,普通的简单的话就大概能够懂,而且能够说了,也不大错误。”这就是说学会口头语言的基本途径是多听多说。那么,书面语言的学习主要靠什么呢?威廉.查卜克内西在《忆马克思》一文中写道:“像一切想真正掌握一种语文的人一样,他主要着重于阅读。”因此,增强语文能力,首先要大量阅读。《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并规定“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而小学阶段不少于150万字。”只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自觉不自觉地培养语感,提高语言学习水平。大量阅读自然会增加对语言材料的理解和领悟的机会,这种理解和领悟仅靠阅读课本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在课内外选取各种文体、各种内容的文章,进行大量广泛阅读,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揣摩、品味语言文字的特点,感悟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奥妙。其次是背诵。背诵可以让学生积累大量的好词佳句、精彩段落。背诵是熟练的结果,是诵读的积累。随着诵读的遍数增加达到背诵,学生的理解与感悟也会逐渐加深,从而达到“书读万遍,其义自见”的境地。诵读和背诵是感悟语言的重要方式。通过反复朗读与背诵,口、耳、眼、心并用,不断充实语言库存,增加语感积淀,从中领悟作者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方法。

三.在表达运用中强化语感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改革陈旧低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多用、巧用启发式、讨论式,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语言知识,形成正确全面的观念、见解。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多种途径,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方法和手段,加强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特别注重语言的感悟和运用在教学过程中。

“一篇作品只读一两遍,未必理解得透,必须多揣摩。”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课文,学生感到较新奇,我们则重视对语言文字的揣摩比较。揣摩比较对于体会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揣摩比较,再让学生写读书心得或读书笔记,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

其次,可以利用形象刺激。通过巧妙地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实物形象、动作形象和言语形象的刺激,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左右脑协同运用,处理并储存信息,利用直觉形象思维的帮助去感悟课文内容。然后再让学生循文入境,读出感觉,读好味道,读出情趣,才能达到“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的目的,使学生与文中情感产生共振,把作者的思想变成自己的思想,把枯燥乏味的文字符号读成美妙动听的乐章,就能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达出自己对文意的理解,情感的体验,从而读出文章的文意、文情、文境。在输出信息的过程中必须借助语感进行情景表述,凭借语感进行修正,在内化的同时,迁移运用语感,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直觉思维和顿悟思维。

语感是学生语言基础、生活体验、思想情趣和文学修养的综合体现。“敏锐的语感既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条件,也是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志。”语感一旦形成,将终生受用不尽。但是,语感的形成,有赖于先天禀赋,又离不开良好的语言环境。它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在于循序渐进,这就需要语文教师遵循“感受领悟——积累——运用”这一规律,指导学生体会、把握语言内涵,提高感悟能力。

【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相关文章:

结合实践谈谈如何培养学生运算能力04-24

如何培养学生创业能力05-18

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创新精神04-03

如何培养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03-09

关于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0-17

谈谈如何提高写作技巧03-21

学习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04-25

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03-16

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05-15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估算意识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