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创新>《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创新意识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创新意识

时间:2022-11-18 18:33:31 创新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创新意识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世界经济正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就是不断创新,江-泽-民针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强调指出:“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勇于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从小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发展创造性思维,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时代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创新意识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强烈的好奇心是创新意识的前提。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创新意识

一、激活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一个人重要的创造性心理品质,好奇心越大,求知欲就越强,也就越能驱动人的探索和研究。爱因斯坦说过:“我没有特殊的天赋,只有强烈的好奇心。”好奇心是创造力的前提,因此,教师应重视学生的好奇心,对于学生的突发奇想,教师如采取不屑一顾,甚至训斥嘲笑,这样会扼杀学生的创造力。例:不久前我听一位老师的公开课,教学内容是分数的初步认识,当教到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时,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他告诉学生“1/8”中的“8”叫分母,然后就让学生猜猜分数线上的“1”叫什么名字。当时有许多学生都说叫做“分子”,教师也点头表示赞成,这时有一位学生站起来大声说这个“1”叫做“分公”,在座的其他老师和同学都笑起来了,执教教师听后也一愣,略微停顿一下后便接着问那位同学,你能告诉我为什么吗?学生答,我想有

了母的就该有公的吧,所以我把它叫分公。执教教师听完他的理由后便说,这位同学取的名字富有创意,说明他肯钻研,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但是数学家已经给“1/8”中的“1”取好了名字,叫做分子。这位执教教师在对待学生的“异想天开”表现得比较冷静,充分保护了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的创造力不至于被扼杀。

二、培养创新的动力—兴趣 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教法,以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学生带着这种积极的欲望参与学习,有利于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巩固、记忆,发展智力,培养创新意识。因此,教师本身应注意发挥自己的情感功能,教学特长,运用教学艺术,提高教学技巧,同时,重视课堂信息反馈,师生双方保持知识信息畅通。例:我在教数的形成的内容时,为了让学生认识数字6,我给学生设计了一堂游戏式的教学课。我在自己鲜艳的衣服的胸前写了一个比较大的“6”字,上课时我指着胸前的“6”字告诉小朋友我就是数字“6”,今天我带来很多游戏,小朋友们愿不愿意跟我一起玩游戏。小朋友们一听说玩游戏都非常高兴,连平时上课总爱做小动作的李小平也瞪大了眼睛望着我,四十几双小眼睛都盯着我,似乎在翘首企盼着游戏的开始,我当然没有令他们失望,整节课我们都在活泼、愉快、轻松的气氛中学习,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学习效果也非常好。从那以后小朋友们在数学课上,思维表现得越来越活跃了。

三、激发创新动机 创新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创新活动的内部动力,通过目标激励、语言情感激励、竞争激励等方法让学生产生创新动机,例:我在教会学生乘法的计算法则后,出示了一道式题:125×32,让学生进行比赛,大部分的学生都未加思索地在草稿本上列竖式,这时张文、

刘华等几位同学都已相继举手了,我叫了其中一位学生让他回答,他很快说出等于4000,我问他是怎么算的,他回答:“为了能比别人做得快,我发现32可以写成8×4,而125×8=1000,所以口算出125×32=4000。”我听后表扬了他的想法,在我还未教乘法的一些简便算法的知识之前,他能这样思考,的确是一个了不起的创新。

四、激励学生质疑,培养创新能力 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养成敢想敢问的习惯,这样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就会增强,例:当学生学习完“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3后,我便问学生对这个结论的看法,有的学生便大胆提出疑问:“如果不等底等高,圆锥和圆柱的体积有没有可能存在1/3的关系?”学生的思维一下子向四面八方扩散开。这时我便引导他们用操作的方法进行探究,从而得出否定的答案,又有学生质疑:“等底不等高或等高不等底的圆柱和圆锥的体积有没有可能存在1/3的关系呢?”这一次我启发他们用假设法举出实例证明这是不可能的,学生得到满意的答复,心里没有了疑团,同时对圆锥和圆柱的体积关系有更深一层的认识,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当前的教学提倡在各学科中都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小学数学教学中长期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将来一定能为社会培养出一代代具有创新能力的人。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创新意识》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2017-03-15 08:04 | #2楼

一、概述

1、 创新的概念

创新是把已知的素材(或者以知的经验)重新组合,产生具有新价值的事物、思想和方法,即在创新性思维指导下的行动及其价值的实现。

2、 创新的意义

教育是培养民族创新精神的主要动力,是实现21世纪中华民族全面振兴的关键,而现如今的新课标就着重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教育是指在基础教育阶段以培养人的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挖掘人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通过对传统教育的扬弃,探索和构建一种新的教育理论模型,并使之逐渐丰富和完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可以更好的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具备的创新意识

1、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是指对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方面去思考,既不限于一种思路也不局限于既定形式,而是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要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同一个问题积极寻求多种不同的思路,使之有所发现,有所创新。这样才能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来探索解题的途径,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方法之一。例如,在教学15减9时,可以这样设计,先出示算式15-9=?,然后启发学生:看谁最聪明,能想出不同的方法来解答。用这样引导的方式可让学生通过多种方法来解答这道题,从教学中潜移默化的实施教师的求异思维。

3、 质疑问题

问题的解决意味着某种知识的创新。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出不同见解,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前提。“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学习永远是一种对未知的探求、创造性的过程。培养学生质疑问难,从有疑到无疑,再产生新疑,是不断激发学习动机,发展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创新意识的有效疗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尤其是在承上启下的过渡处,新旧知识该在连接处,思考问题的转折处,沿着学生的思路认真斟酌,精心设计问题,使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真正成为启迪学生思维

的“钥匙”。如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我班有个学生在课堂提了一个问题:“为什么2+2=2×2,而4+4≠4×4呢?”这是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我及时予以表扬,并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分析找出答案。通过解决教材没有,教师没想到的创新问题,即深化了学生对乘法知识的理解,同时又强化了学生发现、提出问题的意识,激发了学生的探求热情。

3、突破常规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与教师自身的灵活性和丰富性密切相关,教师不仅要具备专业的文化素质,还要善于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突破常规教学,不可呆板生硬的局限于某种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拘泥课本、教参,不把学生固定在一个点上,创新型的使用教材,针对教学中的疑点难点,有意识的设置争议环境,让学生参与争议,既给学生创设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又给学生一个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

4、 丰富的想象

想象是利用表现,在头脑中加工成为见过的情景,创造出新的事物形象,或者根据口头语言、文字描述形成相应事物形象的认识活动。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形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形象概括着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创造离不开想象,创新必须以想象为基础。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创造丰富的情景,为学生提供想象的前提,给与学生一个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创新素质得到发展。例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我设计这样一个例题:“每个学生带80元钱到商店,钢笔9元/支、彩笔5元/支、笔记本4元/本,你可怎样买?”学生说出自己的买法,教师根据所说,把与教学有关的方案和学生一起研究并解决。在简单的提问中,学生打开想象的翅膀的同时,在老师的引导下也学会了新知。

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1、给学生创设实际动手的机会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的重要环节。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不能忽视直观教具的使用,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创新思维因素,要尽可能地给学生创造动手机会,如果课堂上只有教师的演示,没有学生的亲自操作,那么学生获得的知识只能说是比较肤浅的,应该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听一听,剪一剪,量一量,画一画,以及分割、拼合等操作过程,多和感官协调统一,在操作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探究、发现未知,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比较和思索,才能真正对所学知识达到领悟、理解和掌握。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时,可让学生小组准备好12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按要求拼成任意一个长方体,然后观察长、宽、高与体积的关系,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会探索新知的奥妙,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学生们通过操作、对比、辨析、理解体积与长、宽、高有关系,这样掌握的知识会更牢固。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合理采用操作手段,有的放矢地加强诱导、点拨、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创新意识》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2、激发动机,培养兴趣

(1、)利用教材中的新奇因素,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是人的天性,好奇心是创新的潜在能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而少年儿童好奇心更为强烈,不断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可以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应针对学生心理特点对教学方法加以改进,使每个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中来。如:“年、月、日的认识时”,教师可让学生举例哪些年份是闰年、哪些年份是平年。随后教师让学生做小考官报出年份,教师判断它是闰年还是平年。这样利用学生“好奇”的心理,跃跃欲试。从而为孩子学习提供了最佳心理准备。

(2)让学生产生数学学习的成就感

学生的学习是认识和情感的结合。每一个学生都渴望成功,这是学生的心理共性。成功的喜悦感能更好地促使学生去学习去探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并根据学生的各种差异来训练学生,让学生在现有的知识水平上突破自己。在实际教学中针对不同学生可以采取不同的做法:对于综合性比较强、比较灵活的问题,可以请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同学来回答;对于一般性的问题可以请学习中等的同学来回答。这样所回答的问题与学生的能力相符,回答问题的正确率也会随之提高,学生也因此获得成就感,学习数学的兴趣很自然的就提高了。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一旦有了进步或开始独立的思考问题,教师应给予学生及时的支持与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教学内容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如鼓励学生自己出题、改题,小组与小组之间相互考查和评议等方法来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鼓励学生打破常规、标新立异

常规是我们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教学中,教师要在掌握常规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突破常规,敢于设想创新,敢于标新立异。要启迪学生创造性地“学”,善于找出新规律,运用新方法。例如:根据松树棵数是柏树的4倍。教师问:“同学们,你们还能想到些什么?”于是学生展开联想,积极发言,有的说:“柏树是松树的四分之一,松树和柏树比是四比一;还有的说松树和两种树总棵数的比是四比五,柏树和两种树总棵数的比是一比五这样一来,不仅广开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而且可以培养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4、 设计开放性习题,进行思维发散

开放性习题往往答案不固定或条件不完备,能引发学生思维发散,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成分。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根据所教授的知识内容以及相关的材料多为学生设计一些具有开放性的习题,以此来逐步训练学生的思维发散,让学生打开思维的空间,给学生创新的机会,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创造性。例如:“红星小学有250名师生,现在要租车去游览。有两种车供选择:48座大巴车,每辆租车费480元;20座的中巴车,每辆租车费220元。怎样租车才能使每个旅客都有座,又最省钱?”在解题过程中,应从两方面来考虑:一是尽量多租每个座位少花钱的车;二是使空座位尽量少,提高座位利用率;然后设计几种方案,进行比较,再确定最佳方案。

5、 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

创新不是与生俱来的,是一个逐步培养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给予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空间为,要给学生自己动手的机会,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出创新的意识。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组成小组,提出问题,由小组人员互相讨论得出结果。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自己去质疑,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创新的乐趣,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创造力。

结论:创新是永恒的主题,是不竭的动力,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之中,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创造有利于学生主动求知的学习环境,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让学生自主探求,做学习的主人。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创新意识】相关文章:

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04-06

如何培养创新意识03-03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1-12

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09-21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精神09-21

小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09-22

高等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1-14

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创新能力11-28

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05-15

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