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创新>《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时间:2022-11-18 18:30:19 创新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新世纪的发展、竞争与挑战,迫切的要求具有能参与国际竞争、富有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这就要求教育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以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本,而语文课堂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和基地。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成为课堂教改的重大问题。然而,语文是一门包容性很强的学科。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课堂训练形式的多变性。我认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依靠自己的努力,独立发现或获取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新事物都是一种创新。那么,在我的语文课上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呢?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民-主的课堂氛围

和-谐的师生关系和民-主的课堂气氛是实现教学目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关键要素。在语文课堂中,我改变了过去那种强调“教师权威”观念下形成的权威式教学关系,建立起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把讲桌搬到学生当中去,尊重学生,热爱学生,信任学生。讲课时做到微笑、点头、专心听他们讲,

鼓励学生敢闯先,赶碰硬,感冒尖,允许他们有不同的看法,鼓励他们有不同的疑问。引导他们能容忍别人的不同意见,接纳他人的观点。此外,教学中,我尽可能避免负面评价,多用多用“我相信你能行”,“试试看”等课堂鼓励用语,让学生在尝试错误的同时构建知识。我也从不吝啬自己的大拇指,在作文本上多用“好”字,“棒”字,多画红浪线,只要有可能,我就设法表扬学生,肯定、赞扬学生,哪怕是一点一滴的进步和创新。这样,我的语文课堂便形成了积极、健康、向上,既充满竞争,又愉快合作的氛围,课堂始终保持动中有节,动中有序的状态,既不太放任,也不过于严肃。正是这和-谐的师生关系和民-主的教学氛围,唤起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强化了学生的自主精神,进而使学生的潜在的创新之火迸发出绚丽的光彩,使教育真正成为“培养创新精神的力量”。

二、 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课堂便是学堂。在教学实践中,我注重发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以往与课文有关的作者作品材料,多数是由我传授给学生,然后让他们理解背诵记忆。现在,我则让学生在预习时查阅资料,发掘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拓展他们的求知视野。

他们有强烈的表现欲,我就分层次的给他们展示才能的机会。使他们产生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的乐趣。在分析课文时,我让学生细细嚼碎每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经常引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讨论,集思广益解疑,变讲堂为主动活泼的“学堂”,让学生也能在能力的培养中找回曾经失去的“自我”,消除习惯的“依赖”,使学习探索成为他们的自觉行动。这样学生便真正成为课堂的主宰,他们在我的语文课上能达到“无师自通”的境界,也为我的语文课注入了新鲜的活力。

三、 通过创造性的教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造是一种在观念的突破常规,不断提出新观点、新原理并获得前所未有的新成果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重通过创造性的教授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设计教学情境,揭示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手段和运用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尽可能以新奇、独特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如在作文课上,我先放一段精彩的录像,让学生感悟形象,受到感染,这样学生很快就融入到情境之中,于是争先恐后谈出自己的独到认识,发表自己区别于他人的新见解。学生创新热情之水便汩汩而至。在教学中,我还尽量展现求异思维、发散思维,把语文课堂的教

学过程变成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锻炼学生的创造想象,让学生能无拘无束的在想象与思考的天地间自由翱翔,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不会框在一个“固定的圈子里”,就不会只懂得按一种模式思考。培养学生多角度的思考,极大的发展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也使我的语文课成为学生创新思维精彩分呈的课堂。

四、 科学的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与发展,离不开老师科学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由于片面的强调繁琐的练习,盲目的抄写以及偏重死记硬背的考试,往往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也阻碍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的发展。课堂上,学生的思维过程需要一段时间,如果问题提出后不给学生思考时间,很多同学还来不及思考便停止了思考,又不得不跟着老师的下一个问题或老师的预定“方案”进行学生,那么着总“启发式”仍是“满堂灌”,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锻炼与提高,而且会严重束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此我将启发式教学方法同课堂上教师边问边讲、边演示边提问、师问生答、 教师自问自答等表面现象区别开来科学的利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在每次提出问题之后,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的时间,不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过早的下结论、作判断,以鼓励创意,并且在问题的设计上也不使所设计的问题演变为教师为学生所设计的唯一陷阱。我所设计的问题都富有弹性,即那种学生既不容易回答,经过思考又能够回答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思维,培养了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启发式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质疑、发现、联想和想象,培养学生“跳跃”式思维,使学生的创造精神得到锻炼和提高。

五、 改进作业设计、评价方法,反对单一的、机械的抄写式、推演式作业。

我语文课作业的设计尽量体现出种类、方法、答案、目标上的多样性。例如,既有书面式作业,又有演讲式作业,既有知识性作业,又有常识性、趣味性作业,既有思考性作业,又有观察性作业,既有关于课堂学习方面的作业,又有运用发散思维去理解、分析去解决问题的作业。另外,作业的设计还体现出启发性、挑战性、适应性、完整性,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创造潜能,并适应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留作业时,我注意了创造性教学的作业与课堂学习密切配合,补传统教学之所短,使学生在知识能力人格等方面获得完整的学习与提高。

六、 向课外延伸,培养创新思维。

语文学习并不等同于语文教学。“语文学习的外延同生活的外延相等。”要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课堂教学是第一渠道,丰富多彩的语文学科的各种活动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全面提高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我切实抓好课外这块阵地,通过各种活动去扩大知识领域,让学生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把课内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在课外得到有效的巩固和应用,从而形成各种技能技巧。如:学习新课之前,让学生搜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知识,如社会背景、人物介绍、历史典故、及其他各种有关的知识等。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打下基础,同时培养了他们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为学生提供各种课外活动的机会。办“手抄报”、提供表达与表演活动的机会“诗歌朗诵赛”、“名人成语”故事讲演,用名言警句演讲,“课文成画”等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感受自己,自己说服自己,自己战胜自己,在经验体现中得到提高。这样不仅满足了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分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听、说,思,辨的能力也得到综合性的训练和展示。为他们标新立异,创新思维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总之,语文课创新,就是要用心地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适时地点拨引导,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真心给他们正确地评价,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努力向课外延伸,扩大他们的知识视野,这样,我们的学生就会勇敢地面对未来的挑战,成为

21 世纪的创新人才。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2017-03-15 06:52 | #2楼

如果说,青年人是国家的新鲜血液,那么创新意识就是让他们沸腾的催化剂。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必须重新理解教师的职责和作用,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不断营造创新环境,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逐渐更新学生的学习观念,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本文是从语文教学的的角度阐述了什么是创新意识,什么是创新思维,以及从教学环境,氛围,方法和情感上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意识。

【关 键 词】创新意识,创新教育,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波利亚指出“思想应该在学生的大脑中产生出来,而教师仅仅起到一个产婆的作用”。在教学活动中, 我们教师要明确自己的地位,重在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中激发创新意识和培养创新思维。

一、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什么是创新意识呢?《教学新大纲》明文指出:创新意识是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语文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语文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我们追求的创新意识,具有不拘一格、富于个性化倾向的特征,也就是每个学生都能有符合自己个性的成系统的创新思维。而我们传统的教育教出来的学生,几乎都有一种近于畸形的获取标准答案的思维惯性,只使他们的个人特点都被唯一的答案磨掉了棱角。要创新就要独立思考,而独立思考的一种重要的、或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唯一的表现形式,是寻求解决问题的不同途径。结果固然重要,但我们在创新意识培养过程中更看重的,是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过程或采取的方法。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解决的方法,并在各种方法的指导下去实践。对于一个问题你怎么来解决,你有几种方法,这是一个经过发散思维后的集中思维。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指学习者主动发现问题、积极探求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从而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的一种心理取向。创新意识是进行创新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是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前提,也是形成创新能力的基础。

放眼全球,目前各国都很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作用重大。新中国成立66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但面对新的形势,由于主观和客观等方面的原因,我们的教育理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相对滞后,已经影响到了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不能适应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由于以上的原因,我们必须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一个充满生

机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为实施科技兴国战略奠定坚实的人才和知识基础。当今语文教育已进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改革时期,素质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教育,应充分考虑如何满足未来社会发展以及学生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的需要,素质教育的实质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主体性教育。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因此,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我们要提高从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自觉性。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点。旧的“填鸭试”的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新的形势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迫切希望学校教育能培养出:灵活应变力强,有开拓性、能灵活应用知识,能创造性解决问题的人才。创新教育就应运而生了,它是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着重长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性思维能力的过程,通过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创造具有灵活性和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讨论式和探索式等,教学内容重点突出,真正做到少而精。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为主导,教师为引导,指导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让学生敢于思考,敢于提问,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性思维的人才。

培养创新意识对于创造能力的形成有重要的意义。例如,关于时间的同一性,多少年来一直被人们当作不言而喻的真理,但强烈的创新意识,使爱因斯坦对它产生了疑问,进而深入研究了这个问题,终于为相对论的建立打开了缺口。同样的创新意识使哥白尼推翻了地球中心说,推动了他建立太阳中心学说。所以一个好的教育家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自己的创新,要能发现前人没有发现的问题,解决前人没有解决的问题,这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教育家。

二、培养创新意识能力

创新教育的关键就是创新意识能力的培养,那么在语文语文教育中怎样进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呢?

在教育过程中,是否能创造一个宽松自由的课堂教学环境,是否能营造一个创新思维教育的氛围是语文创新意识能力教育乃至整个创新成败的客观因素,下面从几个方面讨论如何创造一个宽松自由的课堂教学环境,如何营造一个创新思维教育的氛围。

(一)营造课堂创新思维气氛

众所周知,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老师是正确答案的化身和代表,甚至就是真理。课堂教学讲究纪律秩序,追求精确有致,常常是老师抑扬顿挫,学生正襟危坐,随着时间的逐步推进教学"程序"精确打开。老师提问,学生回答,却不是学生提问,教师回答或学生自己回答,而问题的答案早已有之,老师和学生的差别只是知道答案的时间早晚而已。

学生的回答只是一个过程,他们的思维活动只是被引进了老师设计的一个个圈套,成为一种装饰和摆设。而在美国的学校里,如果一个学生在课堂上对老师的见解提出质疑,老师非但不会感到这有损于师道尊严,反而让全班学生起立,为这名学生鼓掌。这在我们学校里是压根也做不到的,可是在美国的学校里,却是司空见惯的事。正如爱因斯坦曾经交给学生的一个训练方法:每天让学生找一点时间专门看权威的书籍,找出他们的观点,动动自己的脑子来进行批驳。天天如此,那么独立,自主,怀疑,不盲从,不附和的批判精神就能训练出来了!所以一定要让学生敢于独立发表意见和想法,尽可能地培养学生的怀疑和批判精神,这种做法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极有好处,同时这也是教学民-主的反映。应该明确地告诉学生,一切现有的事物都是不完善的,都有改进的可能。一切知识除非经过自己确认的,其余都是可以怀疑的,真理是无绝对性的,不应盲从于教师、盲从于书本。这就是创新教育,会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由思维,自由选择的空间和机会。

(二)创设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

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推进师生交流的前提。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要走下讲台,以学生的眼光看学生,以学生的心理对学生,而不能用成人的师者的观念、观点去要求学生。要鼓励学生有不同意见,允许学生出现错误。相信这种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和师生关系,定会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较适宜的“气候”和“土壤”。在语文教学中,应转变过去提倡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并重的模式,实现由“教”向“学”过渡,创造适宜于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活跃的课堂气氛,从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

(三)肯定学生思考过程中的好奇与质疑

原复旦大学校长杨福家说:最伤脑筋的是国外学者来访做报告交流是,下面的听众往往没有人提问,鸦雀无声。而国外,学生提问却极其踊跃,场面热烈。我们的学校都是一个模式: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乖乖地听、记。这与创造性学习是格格不入的。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创新素质中最基本的态度之一就是质疑。好奇、质疑是青少年学生的天性,是孕育探索未知世界的摇篮。不会提问就意味着不会创造,因为任何创造总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善于质疑。但由于学生年幼或缺乏经验,常会提出一些超乎寻常的甚至是错误的想法、问题,这时教师千万不能“一棍子打死”,更不能训斥、嘲笑或不屑一顾。教师要注意保护和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妥善解决他们心中的疑问,并以学生的质疑为突破口,捕捉学生“智慧的火花”与 “灵感”。否则,非但剥夺了学生探索的乐趣和尝试失败、内疚、挫折的情感

体验,也会使他们变得谨小慎微、墨守成规。为什么心理学家测试人的创造性时发现90%的5岁孩子都有创造性,而到了20岁之后只有5%的人有创造性呢?为什么会出现受教育越多创造性越差的现象呢?只要看5岁的孩子与20岁的成人有什么区别,你就可以毫不费力的找到答案。一个5岁的孩子 ,见到什么都爱发问:“爸爸,这是为什么?”“妈妈,这是为什么?”小孩喜爱提问、对周边一切都充满了用不衰竭的好奇心,成年人则不会如此,所以小孩比成年人更具有创造性。现有的学校教育用“标准答案”束缚人,使学生“走进学校是个问号,走出学校是个问号”,变得不甘提问题、不愿提问题、不会提问题了。是因为我国的传统教育恰恰相反,根本不重视“提出问题”的教育。从小到大,学生只有死记硬背老师所讲东西的份儿,从没有鼓励养成好问的习惯,培养提问的能力。爱提问的学生反而遭到老师的反感和讨厌,从而抹杀了孩子们的好奇心,抹杀了孕育好奇心的温床,最后抹杀了智慧的创意。

(四)培养教师的创新精神

教育具有开发创造精神和窒息创造精神这样双重的力量。如果我们不实施创造性教育就会窒息人的创造精神。传统教学方式下的学习,属于继承性学习,继承已有的知识、文化。单纯的继承,必然窒息创造精神。创造性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绝不单纯继承已有的知识,而是更加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创新能力。

教师自身要具备创新精神,因为学生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形成,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忽视,教师本身所具有的创新精神会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创新热情。因此应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努力提高创新能力,掌握更具有创新性、更灵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并创造一套适应于创新教育的课余活动,在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的同时,扩展学生语文知识体系结构,扩大视野,真正提高学生素质。

(五)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要求教师在教法上创新

学习效益的大小决定了一个人的成就大小,而学习方式的优劣,决定学习效益的大小。学习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分类。

教师应改变讲清楚、讲透彻的传统教学观念。上课时,应在教学重点、难点、学生疑点处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先给学生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积极地、主动地思考,赋予生命力,是学生在情景激发的兴奋点上,在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同时,寻求思路,大胆创新。教师要善于对例题变化,并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就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某种近似于探索的体验,去发现语文中的真理,让学生体验语文创新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教师要通过对例题变化,例题的解答教学,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利用有形的和

无形的活动,激发学生的认识语文,学习语文的兴趣,积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归纳,猜想,转化,提出新的观点,新的思想。

在现有的知识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联想、类比,得到新的知识,是通过引导、启发,而不是直接“传授”,更不是“灌输”。

三、创新意识培养的教学途径

一位中国老师曾问一位著名的牛津大学哲学家:“你认为最好的学生应该是什么样子?”她的回答竟然是:“最好的学生就是能交给我一些东西的学生。”这个回答令中国老师十分惊讶。这是因为不同的教育方式、价值趋向造成的。我们学校教育看重的是分、分、分,是掌握了多少知识,而西方教育看重的是会不会动脑筋,不论是学生、教师还是研究人员,他们常常赞扬的就是说某人有“idea” 。只要我们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在学生思考问题时,注意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就行了,可以从以下几条原则来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

(一)知识的活用性原则

所谓知识的活用性,是指它与其他知识点的内在联系,这一知识能同其它越多的知识想关联,则说明知识的活用性越强,而在学生的语文创新意识中则表现为解决问题时,能从一个或多个已知的条件发掘到它所包含的内在条件。在学生思考问题时多挖掘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把知识学活,这样对学生创新性意识是一种锻炼,对其自身的知识也是一种提炼。

(二)变换思维角度的原则

当学生遇到难题思路被阻断或者没有结果时,就要灵活的改变思路,从其它不同的角度继续思考,一般的变换有:(1)转移思考点,即从思考问题中的这一因素转变到思考另一因素;(2)利用互逆因素逆向思考。逆向思维是在研究问题时从反面观察事物,去做与习惯性思维方向完全相反的探索,顺推不行时考虑逆推解决,探讨可能性发生困难时考虑探讨不可能性,由此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事实上,正向思维定势经常制约了思维空间的拓展,有时,正面解题很难,不妨改变思维方向,就会柳暗花明。从问题的结论推断到问题中的条件,这样的思维在论证,判断中应鼓励学生经常使用。

(三)利用一题多解,训练发散思维。

教学中,利用一题多解,训练发散思维。不仅可以使学生的解题思路开阔,妙法顿生,而且对于培养学生成为勇于探索新方法、新理论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一题多解是训练发散思维的好素材,通过一题多解,引导学生就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不同的观点分析思考同一问题,从而扩充思维的机遇,使学生不满足固有的方法,而求新法。

总之,创新教育已是一种反映时代精神的教育思想,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有创新思维能力的人,而不是重复前人所做的事情,创新教育就是要打破一些所谓的课堂教学法的常规,打破传统的质量评价观念。把“教案剧”演出式的课堂变成学生真正的舞台。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发现,创意,沟通,表达,交流的意识和技能。

诚然,学校教育中教师的创新意识和观念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基础。作为教师要善于更新知识,敢于创新。自觉地、努力地使自己具备与创新教育相适应的教育观念、质量观念、知识水平。我们不必为追求根本不存在的完美性而煞费苦心,留一些让学生回味的余地,留一些教学空白和欠缺也未尝不可,只要有利于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就是一节高质量的课,一堂成功的课。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相关文章:

小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09-22

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09-22

班级管理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09-21

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03-16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精神09-21

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04-03

美术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07-05

如何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09-21

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05-15

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创新精神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