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创新>《创新对于大学生的意义

创新对于大学生的意义

时间:2022-03-19 13:10:48 创新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创新对于大学生的意义

在现在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下,很多大学生因为某些因素而无法就业,而创新则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墨守成规终将被淘汰,企业在选择雇员时逐渐注重其创新能力,创新能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利益,也能给科技进步,产品的更新换代带来更好的速率。因此,在当代社会背景下,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意义和目的显得尤为重要。

创新对于大学生的意义

一、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意义

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它的到来使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知识经济是主要依靠知识创新和知识广泛传播发展的,以智力资源来创造财富的经济。创新是它的灵魂,而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无论是知识创新还是技术创新,无论是经济竞争还是科技竞争,归根到底还是要靠大量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是时代的迫切需要,也是一个国家富强及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因素。人才来源于教育,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摇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原有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发展个性特长的需要。应试教育只能培养出记忆力好、善于考试和只会模仿的学生,不能培养出富有创造性和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因此应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发展个性特长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去考虑,把协调发展上升为一种现代教育观念。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是教育的深刻变革,是一项关系全局的系统工程,须要在人成长的各个阶段始终贯彻素质教育,着眼于培养创新素质。

大学生创新素质发展的障碍因素。高校目前的教学内容仍以传授知识为主,教学方法仍以课堂讲授为主。这种教学,学生学得较被动,学习积极性不高。而且,一部分教师的思路狭窄,创造性不强,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造成学生思维滞塞,缺乏质疑的品质,不会变通。而且,现在高校评价学生的标准主要是学业成绩,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片面追求成绩,忽视其它能力尤其是科研能力的培养,造成动手能力不强、实践活动能力薄弱的后果。高校专业的设置,对培养高等专业性人才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专业的束缚与学生的压力依然存在。专业范围狭窄,专业的束缚对学生的创新也会产生诸多不利的影响。虽然近几年许多高校增加了选修课和辅修课,但由于专业课任务繁重,大学生还是在本专业的狭窄范围内活动,忽视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以及相邻学科的学习,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视野,影响了创新能力的培养。大学教育普遍重视学生的认知发展,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方面起了较大作用,为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同时却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培养,忽视了最丰富、最有活力的情感因素,将教育过程变成了枯燥的发展智力过程,这种过程对培养创新人才极为不利。

创新人才应该是有理想、有抱负、有决心,勇于前进,并能有效地进行自我激励的人。但某些学生由于所在高校不是自己的志愿学校而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学习上缺乏动力,没有明确目标,专业思想不牢固,成才意识差,缺乏创造精神,这是成才的绊脚石。

二、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跟目的。

学校方面应该有目的地利用校园文化传播方式,营造一种平等、民-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文化氛围。要充分利用电影、电视、广播电台、多媒体、图书馆、板报、墙报等信息渠道扩大学生视野,引发学生求知欲望;邀请专业战线上卓有成就的人才,与同学们见面谈心,做学术报告,巩固专业思想,吸取经验,培养成才意识;校领导、教师和管理人员要关心爱护学生,帮助他们克服传统保守意识,克服心理压抑感和自卑感,让学生充分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不断提高认知水平,使之具有文明开放观念,懂得交流与沟通,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能力。创造人格的形成与创造思维的形成,有赖于长期综合性的陶冶与熏染;而民-主、自由、和-谐、安全的精神环境,是创新素质成长

不可或缺的养料与气候。只有在民-主的氛围当中,才会有人格的自由与舒展,才会有思维的活跃与激荡,进而才有创新潜能的迸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民-主的精神氛围不仅是创新教育的背景条件,而且本身就是最有利的创新教育。要从以下三方面着力营造民-主气氛。因此应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校管理事务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参加有关学生管理决策的讨论决定,这样既可以增长学生的才干,又能充分发扬民-主,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成效。学校在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方面既要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种需要,又要迎合学生的多样化职业兴趣,这样就要求学校多多听取社会各界人士以及教师、学生的反馈意见,以提高教学管理质量,增强管理效能。传统的操纵—依附式的师生关系让位于民-主、平等,朋友式的关系是创新教育的迫切需要。为此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要教育者改变居高临下的习惯姿态,真心诚意地与学生平等交往与交流,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协调完成教学任务。二是要实现角色变换,教师由教育的操纵者、主宰者转变为引导者,学生由被动的主体转变为自主学习的主人。三是放弃严格控制,让学生舒展天性,生动活泼地成长发展。要让教学的过程成为培育科学精神和创新品质的过程。一是要淡化书本权威和教师权威,鼓励自由思考、自主发现,着力培养学生质疑提问的习惯;二是要摒弃强制性的统一思维、统一语言、统一行动,鼓励个性和独特,宽容探索中产生的错误和荒诞,培养标新立异,敢为人先的勇气。高等教育中,以传统的分科为中心,实行分科教学,学生所学的只是确定的、系统化的甚至是陈旧过时的知识。实际教学中,教师的主动性与学生的主体性位置没摆正,教师注重讲解,学生被动地学习,其积极性受到很大的限制。教学中不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实行统一的大纲、统一的教材、统一的考试,在这种统一的规范下,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也容易雷同,缺乏个性、缺乏创见。因此要进行变革。学生自主性学习即通过教师指导来实现,教师由讲转向导,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自主学习。具体可采用以下步骤:①学生在教学前进行自主性预习,自己质疑,自己提出问题;对于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留待课堂上请老师解疑;②教师根据学生提出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化教学;③学生学会自我表现评价和自我控制。大学教师的主导作用是通过引导、点拨的方式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创新能力。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创造教育的实施者。在课程结构的构建上要最大限度地实现优化,如增大选修课程比例、浓缩专业课程、开设人文综合课程、实施文理学科相互渗透、加强实践课程教学等。这样可以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强化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创新对于大学生的意义》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当代大学生处于社会急剧变迁的环境之中,社会环境的挤压日益凸显。如生活节奏快、竞争加强、贫富悬殊等造成的人际关系障碍,以及情感调适不良、就业压力大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导致许多大学生心理失调,影响自身潜力的发挥甚至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因此,把系统的心理教育贯穿与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加强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促进心理健康,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建设一支具有心理教育能力的教师队伍。重视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培养,并设立“心理咨询室”,随时帮助学生解答心理疑难问题,为他们提出正确的调节方法,使其摆脱心理压力从而以全新的面貌健康地面对生活、学习。通过心理教育,使学生塑造健康的人格,重拾自信心,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克服心理障碍。

对学生实施挫折教育。现在的许多大学生独立生活能力差,依赖性强,情感脆弱,稍遇挫折和困难就悲观失望,甚至发生过激行为。一个人是否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较强的抗挫折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生活磨炼的结果,是教育和训练的结果。“应知天地宽,何处无风云?应知山水远,到处有不平。”应该让学生认识到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随时有遭受挫折的可能,因此要做好接受挫折的心理准备,这样才能迎难而上,勇往直前。

社会实践活动一般是在一个比较开放环境下,面对不断变换的对象进行的。教师的指导作用也相对弱化,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不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而是活动的主体。在

这种情形下,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他们对现实的感觉和认识的深度、广度都不是在封闭的环境下所能比拟的。他们身上具备的各种基本素质和潜能会得到发挥,合作意识和组织能力得以加强,因而容易产生创造性火花,表现出创造举动。第二课堂活动是对第一课堂活动的有益补充,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途径。通过大力开展大学生科技活动,举办各种学术讲座、学术沙龙、大学生科技报告会、出版大学生论文集,组织学术、艺术、实践、体育等各类社团活动,举办“挑战杯”等各类竞赛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突出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积极探索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途径和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浅谈创新思维能力对大学生的意义2017-03-14 22:54 | #2楼

摘要: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国家、企业更加需要创新人才。当然,学校也更加注重对学生们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那么本文将从创新思维能力的含义,对学生们重要性,当前学生们的创新思维能力现状及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几方面简单的谈谈。

关键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机会、重要性、措施 正文

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国家、企业更加需要创新人才。当然,学校也更加注重对学生们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致。”创新思维能力,是破除迷信、超越过时的陈规,善于因时制宜、知难而进、开拓创新的能力(1)。

从哲学上说,创新是人的实践行为,是人类对于发现的再创造,是对于物质世界矛盾的利用再创造。人类通过对物质世界的再创造,制造新的矛盾关系,形成新的物质形态。

从社会学上说,创新是指人们为了发展需要,运用已知的信息和条件,突破常规,发现或产生某种新颖、独特的有价值的新事物、新思想的活动。

而梁冬青也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若干思考》中提到,创新思维又可称创造性思维,指的是在强烈的的创造动机

和外在启示的激发下,充分利用人脑意识和下意识的大脑活动能力,借助于各种具体的思维方式(含直觉和灵感),以渐进性和突发性的形式,对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不同方向、不同程度的再组合、再创造,从而获得新颖、独特的有价值的新观念、新知识、新方法、新产品等创造性成果的思维方式(2)。

创新思维能力是人的各种思维能力中最重要、最宝贵、层次最高的一种能力;是创新能力的核心要素;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正因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指出,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创新思维能力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的非常重要的。首先,从现实的角度看,一个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大学生在就业、进修、升职等发展机会面前是更加具有竞争性的。其次,从个人修养的层面看,创新思维促使大学生不断完善自己,不断充实自己,不断向更高水平前进。最后,从社会国家的角度看,只有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可以给社会国家和这个世界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因此加快创新人才的培养,推进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是我国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面临的一项十分紧迫而又重要的战略任务。我国《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在机会无处不有的今天,大学生们更加应该好好把握机会,抓住机会不断创新。 然而,大学生创新的现状确实不那么令人满意的。传统大一

统的教育思想及高校学科专业划分精细化教育模式,是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主要制约因素

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中,家人对孩子的教育理念依然受儒家思想影响颇深。然而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家庭教育里面缺少一种民-主让孩子去创新。“孩子太小,什么都不懂,只要乖乖的听话就是大家喜欢的好孩子。”“好孩子”思想从一开始就压抑了少年人的创新想法。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丢失。

学校教育中,学科和专业划分很细,学生的学习被框定在某一专业,学习根据这一专业向纵深方向发展,极少涉及本学科与专业的横向知识,学科和专业之外的知识涉猎更少,这使学生可能成为专才,却成不了通才。并且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普遍认为“非专业课程不重要”,不重要即意味着不必认真学习,这也是传统学校教育下的悲哀。

为了改变目前创新人才缺乏的尴尬局面,我们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相对民-主的环境。那么我就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环境来谈谈解决措施。

家庭,这个使每个人受到影响最深远的环境,从出生后,我们最早和最长时间接受教育的环境。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认真地讲,要改变上一辈人,尤其是60后、70后父母几十年的思想是很难的,他们中大部分人已经失去了勇于尝试的品质。那么容易(3)。传统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和

一点的就是80后、90后的父母了。通过现代信息媒体传播一种正确的与儒家思想相结合的家庭教育观,给孩子一个民-主的环境,为培养下一代创新人才打下基础。

学校,这个使每个人受到影响最大的环境。学校教育一直在中央的领导下不断改革创新。虽然现在各种创新的比赛很多,学校也大力支持,但是参与人数依然只是小部分。所以为了提高学生们的创新能力,仅仅是比赛的奖励和荣誉是不够的。在平常的学习中,老师应该更加积极的引导学生去思考、去主动学习,而不仅仅是让学生“好好”听课、认真完成作业和考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应该鼓励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并且可以深入发展,而不是仅仅成为“多学科学霸式人才”(即各科成绩仅仅分数高的人)。当然,学生自己也应该全面的发展自己,主动汲取外界的各种知识,丰富自己的同时,勇于创新。

社会,这个使每个人受到影响最深刻的环境。社会是个大染缸。五彩缤纷的颜色需要大学生自己去分辨。我们能做的最多就是提倡社会尤其是企业单位多给大学生一个机会,多给大学生们一点宽容。社会舆-论多一点宽容,也就对大学生多一点关爱。但是社会本身的复杂性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大学生们只能自己多加小心了。

【创新对于大学生的意义】相关文章:

培训对于员工的意义04-07

薪酬管理对于企业的意义03-29

对于大学生创业的看法05-18

军训对大学生的意义04-11

大学生军训的意义05-09

大学生参加军训的意义05-09

大学生创新性项目02-03

大学生实践创新的总结01-19

大学生军训的目的意义05-09

大学生军训目的意义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