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经典励志>研修>《课堂促进研修方案

课堂促进研修方案

时间:2022-03-18 23:43:40 研修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课堂促进研修方案

一、主要问题:

课堂促进研修方案

由于教师的评价方式单一,语言贫乏,无法有效调控学生,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学习兴趣,注意力不集中,教学效率低下,事倍功半的问题.。

二、促进目标:

在课堂教学评价方式上加强研究,以生动的语言,丰富的表情神态,适当的动作等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评价。力争让学生对学习充满信心,体验成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饱满的热情主动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促进措施:

1、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评价方式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从而在课堂中始终保持评价意识,注意评价产生的效果,不断调整教学行为。

2、加强儿童心理学、教育学的学习,了解儿童的心理需要,以及不同评价方式与手段在不同环境,针对不同对象会产生什么样的作用,从而在课堂中加强评价的针对性,提高有效性。

3、在课堂中有意识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不同方式的评价,主要改变自己不善于表扬人,严厉有余,亲和力不足的坏习惯,尝试多以表扬鼓励的方式,以语言、动作、神态结合的方式评价调控学生,加强人格魅力修养来感染学生,让学生喜欢老师和这门学科。

三、教学反思:

第一学月:我发现班上一女生姜艳秋上课爱举手爱发言了,我不经意就表扬了她一句,结果她每天上课都神情专注,表现积极。我又让大家向她学习,几个不爱举手胆小的学生也渐渐敢举手发言了。这也让我想起在汇师小学课堂中,很佩服朱老师对学生学习状态不佳时的语言调控,当时觉得很有艺术性,不愠不火却润物无声,只可惜学习时间短,有机会真想再去学一学。

2017年2月26日

构建高效课堂研修方案2017-03-09 15:44 | #2楼

一、问题的提出: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主阵地、主渠道,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是一个历久弥新的命题,因而“高效课堂”的探索引起人们广泛关注。为了进一步整合研究资源和力量,发挥区域联动及课题引领的作用,本校组织班子,分析本校课堂教学现状,确立了构建“高效课堂”的实践研究这一主题,作为本校教学改革与实践的主导性理论。

二、研训内容的主题词界定

“高效课堂”这一主题词的内涵界定及语言表述是:“高效课堂”首先是指以学科为主体的高效教学,它以有效教学为基础,并且达到质量、效率的优化状态或理想状态。“高效”与“有效”在内涵定性上是一致的,但表现层次有区别。有效教学是教学的基本诉求,其特征是效率趋高,精力节约和绩效最优化。“高效”在“有效”中产生,是“有效”的发展和达到期望状态。

三、研究内容的理论基础

(一)国家教育政策有关理论: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基础教育改革的文件,强调了义务教育的基础性、均衡性、公平性,倡导教师实施科学有效的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保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享受国家提供的优质教育服务。课程和课堂教

学是国家教育服务所提供的公共-产品,实施高效教学才能落实这种服务。

(二)有效教学的相关理论:

有效教学的概念经历了很长的历史演变,形成热点理念始于二十世纪上半叶,以后就成为教学研究的焦点之一。有效教学的内涵随着教学价值观、教学理论发展及教学研究范式演变而拓展。至今未形成统一的看法和理论表述,但通过文献研究和观点归纳,还是可以梳理有效教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第一、有效教学必须研究教师之教与学生之学的动态关系,有效之目标必须从教与学的良性互动中产生。

第二、有效教学必须研究具体学科课堂的设计或结构模式以及采用合理的方法与策略。

第三、有效教学必须研究统教学的测量与评价的手段,如作业和考评的合理化、适量化等问题。

第四、有效教学教学必须研究教学绩效的呈现方式和发展规律。 围绕有效教学,有一批教育心理学家提出的理论至今还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如前苏联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欧美学者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皮亚杰“认知结构”理论,这些理论从不同角度探讨有效教学的某些核心元素。

四、课题研究的原则(略)

(一)科学性原则

(二)实践性原则

(三)系统性原则

五、实验研究目标

(一)通过对“高效课堂”的系统研究,探寻提高课堂效率的途径和规律

(二)通过引导教师开展“高效课堂”的实践,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三)通过“高效课堂”的探索,营造有特色的教研文化。

六、实验研究内容及操作策略

(一)研究“高效课堂”的结构及组成要素,探讨整体优化教学设计与实施的途径和策略

“高效课堂”没有固定模式,不同学科,不同教师,不同教学情境下会有不同呈现状态,但课堂教学是由基本结构和要素组成的,精心研究最佳结构,分析要素功能就尤为重要。课堂教学结构一般都有“认知型”和“情境型”的类型体现,有时也呈现“认知——情境”交织状态并依不同学科功能呈现复杂状态。高效课堂必须是“因材施教”与“因教赋形”的有机结合,采取什么样的结构应依教学要求而定。同时要研究一节课中的基本要素,主要有“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关系,教学检测,教学反思等,高效课堂必然是这些要素合理的运行和教育功能的发挥。因此,探究高效课堂必须对课堂教学进行整体研究和反思。

《课堂促进研修方案》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二)深入开展中小学学科教学模式研究,提升其应用效益

在课程改革进程中,中小学学科教学模式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沙市各学科的教学模式在课堂实践中得到验证,正在发挥其应用效益并得到教师的认可和支持。“高效课堂”的探索必然要运用这些已有成果,并且要突出教研员的引领作用。教研员的引领作用具体表现在:继续研究学科模式的理论基础和实施策略,通过典型课例分析的方式验证其实效。继续引导骨干教师围绕模式开展教研活动,用生动的素材丰富模式的内涵。

(三)开展科学减负与作业设计、评改科学化的专项研究,注重作业的实效性

树立“科学减负”的理念,探讨“科学减负”与“高效课堂”的辩证关系,以新理念指导作业研究与改革。作业设计要能有效地检测学生的学习现状与学力成长,必须是精准、适量、生动的。开展作业设计和评改的专项研究应该从科学性、系统性、创造性入手。科学性是指作业设计要体现大纲和国家课程的素质要求,知识难易适当,疏密合理。系统性是指作业要体现知识的体系,模块与链接规律,作业的体系要与文本知识体系相对应。创造性指作业形式多样化,适合学生身心特征。要倡导作业调研,分析学生作业实情,集中精力研究作业的实效性。

(四)借鉴国内“高效课堂”或“有效课堂”的成功典型和学校个案,合理吸纳其有用经验

“高效课堂”研究在国内已有一些典型经验。这些典型经验已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它们有一个比较集中的经验就是“以学生为中心”

强调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应重点研究下述几种高效课堂的实践模式。

第一是洋思中学“先学后讲,当堂巩固”模式,其核心是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讲练结合,注重单位课堂的知识掌握。

第二是 “三三六”模式即三个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三个模块:预习、展现、反馈;六个环节:预习交流;认定目标;交流合作;展现启示;交叉巩固;达标测标。

第三是 “三步六段——循环大课堂模式即三步:课前、课中、课后,六个阶段:重申目标,学情调查,问题汇总,精讲点拨,当堂检测,课堂小结。

要以上述典型经验为引导,精思其成功有效之处,反思教学中存在问题,加以消化和借鉴。

(五)发挥教育科研的引领功能,建立高效课堂的课题网络 教科院和各中小学应围绕“高效课堂”的研究目标和进程,建立主从结合,特色互补,上下沟通,联网运作的课题网络。教科院确立区域性主导课题和方案,学校在此课题和方案的指导下确立学校课题和方案。要精心分析校情、师情、学情,抓住典型问题,从应用角度去设计研究课题和操作方案,并组建校内中心研究组,确定人员和任务分工,定期开展研究活动。

课题网络要形成区、校、学科、教师四级网络,倡导每位专任教师都有微型,短线课题或专题,结合工作开展研究。

(六)倡导教师运用多种科研方法,积极开展“高效课堂”的验证性研究

教师是实施“高效课堂”的主力军,要引导教师运用多种教育科研方法开展研究,除了传统的经验总结法、文献研究法,实验法之外,还要运用教育叙事,课堂观察与诊断,同课异构研究,典型课例研究以及教研博客,网络教研等方法。注重成果物化与推广,从具体实践之中领会理论,提高自我反思的能力。

(七)组织人员开展“高效课堂”相关理论研究

“高效课堂”研究必须以扎实的理论为基础,要组织人员探讨相关理论,特别是直接涉及课题的有关理论,如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皮亚杰“认知结构”理论以及中国古代“启发式”理论,让这些理论成果为课题研究所用,形成理论基础。

七、实验的组织管理

(一)成立高效课堂主题研究小组

组长:张玉柱

组员:冯小玉 王淑芝 鲍亚琴 林瑞华 李金霞 王环 刘艳 李凤环

【课堂促进研修方案】相关文章:

促进农民增收的方案03-21

关于促进农民增收的调研方案03-21

课堂活动方案02-10

研修活动方案03-09

户外课堂活动方案02-19

校本研修活动方案11-28

学校校本研修方案02-23

市级健康促进医院建设方案(精选11篇)12-23

健康促进医院建设方案(通用18篇)03-30

镇促进农民增收实施方案最新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