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人事资料>员工管理>《银行员工行为管理分析

银行员工行为管理分析

时间:2022-03-27 08:10:35 员工管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银行员工行为管理分析

  员工行为管理是商业银行人事管理和内控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银行新时期经营发展转型的成败。所以,银行领导者对于员工行为管理要做好相应的分析!为此,下面就来看看小编所讲解的员工行为管理分析吧!

银行员工行为管理分析

  银行员工行为管理具体分析

  商业银行员工在职业实践中的各种各样行为,既有正常行为,也有非正常行为;既有合规行为,也有违反道德规范、违反规章制度甚至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在现代商业银行管理中,员工行为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内外部环镜的变化赋予了员工行为管理更多的新的内涵。本文从商业银行员工思想及行为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入手,分析新时期商业银行员工行为特点、管理现状及其负面行为可能造成的危害,并对商业银行员工行为管理提出几点思考。

  一、当前商业银行员工行为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当前商业银行员工既注重精神激励,但更注重物质取向,在提倡评价员工个人“价值创造”能力的大背景下,商业银行员工趋于理性和务实是主流,但少数员工的思想及行为暴露出的苗头和倾向性的问题值得关注。

  (一)团队意识淡薄

  少数员工在社会大环境影响之下,更关心个人利益得失,集体利益和荣誉感淡薄,具体行为表现为:少数员工过分注重个人物质利益的获取,分享团队荣誉抢先、为团队争贡献滞后。当然,员工追求高收入没有错,这也是商业银行追求的目标之一。但作为员工个人如果以自我为中心,脱离团队的凝聚,一切向钱看足以说明其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出现了偏离。

  (二)争先动力不足

  近年来,各商业银行陆续新进一批青年员工,对提升内外形象、队伍年轻化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但从年轻员工到中年及以上员工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还未能根本解决。在员工队伍中,不“冒尖”也不“落后”的员工占多数。一方面表现在少数新入行的员工独挡一面能力、进取争先意识、合规操作技能都存在不足;另一方面表现在少数中年及以上员工存有“船到码头人上岸”的念头,极个别人思想消沉、行为懒惰,不仅对全行的经营和管理工作有消极影响,也影响着身边人。

  (三)压力承受度较差

  突出表现在新进入银行的员工,原本在一线网点是一个锻炼和实践的最好机会,但从学校到银行工作角色的转换过程中面临的是另一种精神上的压力和制度的约束,其本身一方面适应较慢,另一方面由于少数青年员工“娇生惯养”而不能适应这种压力,在重压之下产生抵触情绪和“跳槽”的念头。在此情况下,由于工作精神状态欠佳,少数青年员工出现思想浮躁、缺乏激-情、安于现状、被动执行、得过且过、情绪不稳定、业务操作差错和风险事件频发等现象时有发生。

  (四)职业规划不明晰

  一方面,商业银行职能部门对员工尤其是青年员工职业规划仅处在文字的表述,对员工引领规划、制定规划、实施规划缺乏后续的跟踪和引导。另一方面,表现为少数青年员工不切实际的规划,甚至有少数青年员工以学历之优,对从基层做起的准备不充分,导致职业规划与现实岗位差距甚远时,对自身的职业发展失去信心。此外,还表现在中年及以上员工现实状况与其职业规划及目标向行甚远时,其履职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风向标。

  (五)负面行为频繁显现

  由于整个社会发展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这虽然是一个深层次问题,但社会正能量传播渠道在网络负面报道冲击下,员工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感染,部分员工对社会及商业银行本身所产生的不满情绪有所表现,尤其在经营机制、绩效分配、管理模式等方面的不满情绪较为突出,容易产生心理不平衡,导致负面行为频繁显现,极易引发风险事件或案件。

  二、商业银行员工行为呈现的特点及管理现状

  (一)商业银行员工行为,员工行为的新特点

  一是隐蔽性更强,更加不易被人发觉。员工的防范意识较以前有所增强,对自己的行为更加注重保密,对自己的隐私或不良行为更是“偷偷摸摸”,由此引发的风险不能及时得到防范和规避,从而管理的难度大大增加。二是破坏力更大。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其经营的本质就是风险和利润,银行员工大部分工作都是直接、间接与钱打交道,其破坏力是可想而知的。当前,由员工行为造成的经济案件是一种仅次于盗窃案件的多发案件,给国家经济造成巨大损失,严重影响商业银行的声誉。三是轻微负面行为频繁发生,难于实察和管理。

  (二)商业银行员工行为管理存在许多薄弱环节

  在业务操作上,有章不循、屡查屡犯的问题没有得到彻底根治。少数员工在8小时之外、柜台外利用网上商业银行、手机商业银行、电话银行操作,给操作风险管控带来很大难度。在员工行为管理上,各商业银行陆续开展了加强员工教育管理的活动,但从有关后台数据核查反馈情况看,仍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内病退人员日常行为很难完全把握;在职员工虽加强了监督管理,但极少数人员的风险防控意识还未完全到位,给案件防控带来一定压力。在商业银行网点管控上,少数员工在执行制度、优质服务、业务收费、理财产品销售、客户信息管理等方面未能完全做到位,员工违规违纪现象未能从根本上杜绝。

  (三)商业银行员工行为管理难度加大

  当前,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小微企业融资困难,民间资本比较活跃,客户跑路事件时有发生,加之监管部门要求的不断趋严,针对商业银行及客户的外部侵害及内外勾结的作案手段更加隐蔽,花样不断翻新,加大了员工行为管理工作的难度。其主要体现在:一是员工情绪难于观察。“情绪”是每个员工心理变化的晴雨表、温度计,影响着每个员工的行为,员工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员工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状况都可能发生并难于观察。二是员工社交圈难于掌握。每个员工都有自己的生活圈子、社会活动范围,银行管理部门在一定程度上无法准确定位员工社交圈子的健康程度。三是与员工沟通难在创新。开展谈心活动可以有效把握员工的思想脉搏,如果商业银行管理部门思想陈旧、观念老套,就难以从时空上、内容上和形式上与员工有效沟通并获得真实想法。四是员工呼声传导难在言路不畅。员工的呼声源于业务经营最基层,员工关心的热点、议论的话题有时因商业银行管理体制、传导机制冗长等原因很难真实地传导到决策层手中。五是员工消费难在实察。员工日常消费都是在班外,很少有人知道得一清二楚,员工的日常消费也在各人的私人空间中,很难实实在在地被考察到。  (四)商业银行员工行为管理手段不够充分

  目前商业银行员工行为管理方法手段主要基于员工在银行继续工作、员工对职务和对经济利益的追求,虽然有些方法不够人性化,但在商业银行目标达成中的一定时期内起到了一些效果,但随着针对银行的金融犯罪日益增多,作案手段趋于智能化,员工行为管理一定程度上存在老手段不管用、新手段不会用的问题。员工行为管理方法有待进一步创新。

  三、商业银行员工负面行为可能造成的危害

  商业银行员工负面行为指员工在各种情况下对商业银行组织机构、组织生存、组织运营及其规章制度、交易规则等存在明显危害的主观行为,既包括撒谎、早退、上班干私活、工作中拉帮结派、揽功推过等轻微负面行为,也包括大到职务侵占、欺诈、收受贿赂、侵占业务款、挪用公-款、出卖商业秘密、参与盗窃案件等严重违规违法行为,其造成的危害十分明显[1]。

  (一)导致的经济损失不可估量

  从商业银行业损失统计数据情况来看,因员工行为不当而导致的差错及严重负面行为所带来的损失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各种各样的风险事件及案件层出不穷,带来的损失也越来越大,尤其是一些隐藏多年的案件,给商业银行造成的经济损失十分巨大。

  (二)银行的声誉受到严重损害

  当前,受经济下行和信贷规模控制影响,民间借贷和非法集资十分活跃。期间,只要银行员工参与其中,所蕴含的风险极易转嫁到银行,造成银行信用被“绑架”、无法“脱身”。特别是社会不法分子通过拉拢收买银行员工,内外勾结,利用银行交易平台从事非法融资,往往引发重大风险、酿成重大案件,被媒体报道后,甚至可能导致资金挤兑现象发生,对商业银行声誉造成极大的影响[2]。

  (三)员工的'士气将被极大挫伤

  一家银行发生风险事件或案件,在社会上形成的负面影响会迅速扩散,媒体、监管机构就会闻讯前来,银行内部会也将作反面教材反复宣讲,在员工内心留下深刻的不良记忆,从而严重影响到案发机构员工队伍的士气,如引导不当或后续措施不当,将会伤及元气,直接影响到商业银行业务经营和管理。

  (四)不利于培养员工阳光心态

  员工愿意快乐工作和生活。员工在正常工作中如果遇到诸如打小报告、工作中拉帮结派、揽功推过等轻微负面行为,就容易使员工心理受到压抑,从而在工作中弥漫着消极情绪,这种氛围不利于培养员工阳光心态。这种负面情绪行为对外也直接影响到客户服务水平,对内则容易影响队伍团结,从而影响银行业绩创造,甚至会为下一个风险事件或案件留下“伏笔”。

  四、对商业银行员工行为管理的几点思考

  (一)做好员工思想政治工作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念是实践的指南。推行员工行为管理首先要认真做好员工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当前商业银行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以奖惩替代思想政治工作”的管理简单化倾向。在管理中缺乏对员工人格的应有尊重,不太关心员工的心理感受、思想情绪,“以惩树威、以罚代教”的现象有所滋长,员工与管理者之间距离拉远。商业银行要通过心理关爱、工作关爱、生活关爱、组织关爱等措施,培养员工道德情操,增强员工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及合规操作、遵章守纪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筑牢防线、坚守底线、不碰“高压线”。员工行为管理是一项庞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多,涵盖的范围越来越广。商业银行应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对不同员工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手段,以客观公正、慎重稳妥的态度开展员工思想行为管理,防止人为扩大化和走过场。

  (二)加强员工日常行为管理

  商业银行根据形势变化及时了解员工所思、所想、所盼,针对性解决员工实际难题;定期开展银行人“幸福家园”活动,加大对员工生活的关心力度;开展党员活动日、员工家访月等活动,及时掌握员工思想动态。充分利用科技手段,依托员工思想行为排查系统,通过外部走访、内部座谈的方式,多渠道排查有异常行为的员工,对于因家庭矛盾、社会纠纷产生的问题,及时采取针对性帮扶措施。定期开展以“经济状况、交友状况、婚姻状况、8小时外活动状况”为主要内容的排查活动,分析员工的思想动向和行为状况。对员工大额资金或频繁交易、贷款资金流入员工个人账户、贷记卡套现等可疑交易线索,要进行实时跟踪和分析,妥善处理,前移风险防范关口。要通过建立QQ群、微信平台等新兴通讯方式,多渠道了解员工在日常工作中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加以引导解决。针对个别员工合规理念存在的差异,持续加强教育、管理和预警提示。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坚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切实缓解员工压力,营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增进员工的归宿感。

  (三)抓好员工的日常业务管理

  要利用集中作业中心录像、录音回放功能及业务实时监控抽查员工业务操作、客户对话行为等,对发现的苗头性问题,认真分析、正确研判,由其直接主管予以谈话疏导;对于因员工身体健康出现问题、亲属生病产生的心情焦虑等,及时给予工作调休,消除员工后顾之忧。以网点负责人、客户经理、一线柜员为重点,多形式、多渠道、多角度地开展员工行为排查,重点关注员工参与民间融资、充当资金掮客以及与企业非正常资金往来、参与经商办企业或参股、收支明显不符等容易引发案件的突出问题,及时掌握员工思想动态和行为表现,适时处置化解风险。加大现场与非现场检查力度,做到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重点检查和全面检查相结合,加强对重点业务岗位、重要人员和重要环节的适时检查,严密监控和有效管理。对检查中发现的典型案例要及时总结,通过编制操作风险案例、模拟演绎风险案件等形式,组织员工进行风险再认识,达到自我教育、彻底整改的目的。围绕“从业人员行为、银监会关于轮岗、对账、内审、柜台禁止性行为要求、票据业务、客户关联交易、融资性担保业务、大额贷款”等重点业务和环节进行专项排查,对存在问题逐项制定整改措施,完善制度流程,规范员工从业行为,严防各类案件发生[3]。

  (四)严格加强员工行为组织管理

  商业银行应成立员工行为管理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员工行为教育、管理工作方案,明确领导班子、领导人员和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分工,并要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加强组织领导,制订具体实施细则。通过岗位交流、轮换等方式抓好岗位管理;组织开展辖属行领导人员和后备领导人员的日常监督管理;通过年度考核、职称评级抓好例行管理;通过病休、事假及考勤等方式抓好做好到岗管理。贯彻落实员工行业管理各项制度规定,推进管理体制和制度创新,研究改进完善员工行管理方法和手段,设立员工行为管理底线。及时组织员工学习禁止员工行为的若干规定和员工违反规章制度处理办法。

  (五)为员工营造良好成长空间

  工作需要热情和行动,需要努力和勤奋。内外部竞争压力,使部分员工长期处于紧张、焦虑工作状态。商业银行管理人员要跟踪员工思想动态,配备专业心理辅导专家,通过心理工作室,适时为员工“解压”,使员工在工作中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唤醒自己,增强工作信心和抗压能力,避免员工焦虑情绪过度积累而导致负面行为。特别是对于因为违规行为受到都处分的员工,要切实从政治和生活上多关心,及时了解其思想动态,化解其心中症结,使之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要建立专业晋升通道,使各层面员工多一些晋升机会,使之能够经过自己的努力,看到职业发展的希望和薪酬的增加。加强对基层员工的培训,使其有在职学习和培训的机会,使之跟上市场的变化,跟上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步伐。

  加强员工行为管理 防范银行商业贿赂

  防范商业贿赂、强化员工行为管理是一项涉及商业银行制度建设、系统设计以及日常管理的复杂系统工程,也是一项事关商业银行发展、社会金融秩序稳定的重要课题,需要银行内外

  防范商业贿赂、强化员工行为管理是一项涉及商业银行制度建设、系统设计以及日常管理的复杂系统工程,也是一项事关商业银行发展、社会金融秩序稳定的重要课题,需要银行内外部共同努力。

  银行商业贿赂,是指在银行经营活动中违反公平竞争原则,采用给予、收受财物或者其他利益手段,以获取、提供交易机会或者其他经济利益的行为。作为货币经营者,商业银行掌握着巨大的经济资源,其领导人员和关键岗位工作人员作为货币经营各环节的具体操作人,极有可能被社会不法分子利用,成为受贿的主、客体。随着国内经济金融改革和发展的不断深入,银行防范商业贿赂面临形势日趋复杂,如何有效防范商业贿赂成为防范银行案件风险的重要课题。

  商业银行强化员工行为管理 防范商业贿赂的探索和实践

  在当前形势下,商业银行高度重视加强员工行为管理,将反腐倡廉、案件防控与业务经营管理融为一体,积极探索强化员工行为管理防范商业贿赂的新方式、新手段,主要包括:健全员工行为规范体系,开展员工职业道德教育、员工行为排查、信访举报核查,组织反商业贿赂监督联防以及利用内部信息系统进行监控等。

  一是健全员工行为规范体系。银监会于2015年出台了《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职业操守指引》,各商业银行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员工职业操守”、“从业禁令”、“工作人员违规失职行为处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对于员工廉洁从业、禁止收受商业贿赂、禁止利用职权谋取不正当利益等职业道德准则进行严格规范,并对员工违反国家反商业贿赂法规及本行相关规章制度的行为进行纪律处分的标准做了详细的规定。

  二是开展员工廉洁从业纪律教育。有效的员工行为规范引导和教育是防范员工商业贿赂风险的必要措施之一。商业银行开展廉洁从业教育的主要做法是:将“廉洁合规从业”相关条款纳入员工劳动合同;加强对各级领导人员履行职责、廉洁自律等方面的教育引导、监督管理,落实任免谈话、警戒谈话、提醒谈话和诫勉谈话;将廉洁合规从业培训课程作为新入行员工上岗培训、重要岗位工作人员定期轮训的必修课之一;定期收集整理系统内及同业案例,组织内部学习等。

  三是开展员工行为排查。员工行为排查是按照特定的组织办法,对所辖员工涉嫌商业贿赂行为及可能诱发商业贿赂的行为进行主动识别,并及时采取处置措施控制、化解风险的管理活动。员工行为排查一般包括集中排查和日常行为排查。在集中排查方面,主要通过定期组织各级机构开展员工行为集中排查,由员工无记名进行自查和互查。日常行为排查则要求员工的直接领导通过日常观察,及时沟通、了解员工个人的消费水平和消费习惯,生活、工作表现,同事之间的闲谈及电话往来,多方面了解员工的思想、行为及8小时以外交往人员的性质。同时,通过抽查员工考勤记录、工作文件、监控录像等相关资料,了解所辖员工工作行为动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四是开展内部信息系统监测。目前各商业银行系统均建立了覆盖主要业务模块的多个监测系统,如:针对柜面业务风险的`柜面业务监测系统和稽核系统;针对授信业务的授信风险监测系统;针对可疑交易的反洗钱监测分析系统以及内部非现场审计系统,等等。

  其中,柜面业务监测系统主要通过对交易事项的实时预警和事后核查,实施逻辑验证,对重要业务授权情况再监督进行关联分析等,及时发现和防范员工违规交易情况,防范内部柜面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违规违法操作的风险。授信业务系统主要通过对授信业务关键环节的合规操作情况及客户信用风险变动状况进行检查,对授信违规事项发出风险警示,及时发现授信业务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违规办理授信业务的风险。内部审计非现场系统可根据需要,建立筛查模型,从柜面业务等生产系统中直接提取和筛选出符合员工与客户发生不正当资金往来特性的疑点数据工作,对员工个人账户的交易方向、交易金额、交易笔数、交易对手等信息进行监测和分析,并综合运用会计凭证影像、监控录像等手段进行非现场分析与核查,筛选重大疑点,排查员工是否存在为客户过渡资金、代客理财、收受利益、参与民间借贷、对外兼职等不正当交易行为或其他商业贿赂案件风险隐患。

  五是建立商业贿赂监督联防机制。商业贿赂发生在商业活动的交易双方之间,因此建立合作双方联防机制将有利于从源头上防范贿赂风险。例如,外资银行一般在程序上要求在理财产品销售过程中,向客户展示说明,对销售过程实施全程录像监控或进行电话录音记录,请客户对理财产品销售人员销售过程予以监督。一笔业务只有在后台确认客户经理销售过程合规、合法的前提下才能继续产品销售的后续环节,完成交易。

  六是信访投诉举报核查。信访举报工作是防范员工行为示范和商业贿赂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设置公开举报信箱、电话,受理内外部组织、机构和人员通过信函、传真、电话、来访和网络等方式反映员工违反纪律和商业贿赂行为的检举。

  防范商业贿赂工作 面临的新形势、新特点

  随着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日趋复杂多变,银行面对的市场竞争和内部经营压力持续加大,产品不断推陈出新,与此同时,外部不法分子对银行员工进行拉拢腐蚀的方式也日趋隐秘化,使得银行商业贿赂的风险更加分散、范围不断扩大,银行防范排查难度不断增大。

  第一,贿赂方式更加隐秘。作为具有一定职权的银行管理人员或重要岗位工作人员,利用手中的资源配置权为自己谋取私利,接受贿赂时,本能地会选择“一对一”的交易,以表面合法的形式进行掩盖,或者构建某种“防火墙”来自我保护,因此,往往具有较强的隐蔽性,一般隐藏的时间较长,难以察觉或暴露。资料显示,绝大多数国内外银行员工商业贿赂案件,都是因知情人举报、其他案件引发执法机关介入调查后,才得以暴露。

  第二,商业贿赂风险更加分散。商业银行经营货币的特殊属性,决定了其每个工作环节都直接或间接地与货币打交道,每个岗位都直接或间接地接触市场和客户,因此商业贿赂的风险也分散在各个业务环节。随着银行金融创新,代理等中间业务的兴起,风险点有进一步扩大和分散的趋势。银行可能发生商业贿赂的领域主要有:授信、票据贴现、资产处置、集中采购、基建工程、代理业务等权力或资源集中领域。

  具体而言,授信业务容易发生商业贿赂的环节主要有:客户及项目环节、担保环节、交易背景环节。其中,客户及项目环节主要表现为客户贿赂银行从业人员,以虚假的身份资料、项目资料、财务数据、签章等骗取银行信贷资金;担保环节主要表现为客户贿赂银行从业人员,以保证人的虚假身份、虚假签章以及抵押物的真实性、有效性存在瑕疵等骗取银行同意其担保;交易背景环节主要表现为客户贿赂银行从业人员,以虚假合同、发票从银行套取信贷资金。资产处置容易发生商业贿赂的环节主要有:呆账核销、减免利息和抵债资产处置等不良资产处置方案的形成和实施环节,以及案件委外、已核销呆账资产委外催收涉及的与代理律师事务所合作等业务。集中采购和基建工程容易发生商业贿赂的环节主要有:供应商办理入库、选取、采购谈判、合同履约考核,以及网点规划、建设、资产管理等基建工程环节。代理等其他业务容易发生商业贿赂的环节主要有:基金、保险、信托、融资担保等公司,外币代兑点、中介、第三方等合作机构的准入审核及营销推进环节的“飞单”行为(指利用银行工作人员身份,向本行客户违规销售未经本机构准入的理财产品,收取“佣金”的行为)。

  第三,传统排查方式有效性不足,利用信息系统排查缺乏整合度。长期以来,商业银行排查员工商业贿赂行为风险的主要手段是组织开展员工行为排查活动、信访举报等。但是,实践表明,“人防”,即人工排查、信访举报核查等传统的防查手段发现问题几率很小,排查的成效极其有限,已不能适应当前复杂的反商业贿赂工作形势的需要。商业银行越来越多地探索利用内部审计、稽核等系统进行相关数据筛查,排查违规或案件风险隐患。但是,由于银行内部各系统以业务为维度进行,且分散在各个部门,彼此之间缺乏信息的共享和资源的整合性,使得监督管理的有效性大打折扣。如人力资源系统记录了员工个人基本信息及职业履历信息;柜面稽核系统记录了员工在柜员岗位上的业务差错和违规情况;审计系统记录了审计发现的违规情况;信贷监测系统记录了员工在客户经理岗位上办贷、管贷的工作质量;纪检监察部门则掌握着违规违纪员工的问责处理情况。但是具体到每一位员工,自入行始,可能经历了柜员、客户经理、网点负责人或后台管理等职业生涯的发展变迁,但是这位员工的全过程从业行为动态情况分散在各个系统中,机构缺乏对员工从业纪律与合规性表现的整体把握、全程的监督管理,这对于有效防范员工,特别是关键岗位员工的职业道德风险非常不利。

  强化员工行为管理的建议

  防范商业贿赂、强化员工行为管理是一项涉及商业银行制度建设、系统设计以及日常管理的复杂系统工程,也是一项事关商业银行发展,社会金融秩序稳定的重要课题,需要银行内外部共同努力。

  一方面,建议商业银行整合内部信息系统资源,开发以员工为核心的行为动态监督管理系统。整合内部信息系统资源,开发员工行为动态监督管理系统,即以“员工”管理为核心,集合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考勤系统、出入境管理系统、柜面和稽核监控系统、审计系统、问责系统等多个系统中需重点关注的问题数据,建立基础信息和动态信息库,对发现的员工各类风险行为信息,及时预警提示,及时发现、主动揭示员工违规及可能涉及商业贿赂风险行为的信息,在此基础上,建立排查模型,分层次、分岗位交叉排查。如针对采购人员和采购需求单位,建立与供应商账户往来排查模型;针对信贷人员,建立与贷款企业员工账户往来排查模型等,以实现全面、系统、有效的员工行为排查。

  另一方面,建立行业内反商业贿赂“机防”合作交流机制。建议银行监管机构牵头组织推进商业银行之间反商业贿赂合作交流。受限于单一银行内部系统数据的局限性,当前银行利用内部审计、稽核等系统进行员工行为管理系统排查远远不能实现对员工行为的全面排查监督。例如在员工对外兼职的排查中,主要利用“单位客户信息主档”和“员工信息表”等基础数据源进行比对筛查,但是仅限于本行开户的单位客户信息,排查的'覆盖面受到极大的限制。如果行业内推动相关工作的合作,将大大提高系统排查的覆盖面,从而达到强化员工管理,控制和防范商业贿赂的目的。

【银行员工行为管理分析】相关文章:

员工行为管理分析05-11

银行员工行为管理计划04-16

银行员工行为管理方案04-19

银行员工管理案例分析04-19

银行员工异常行为管理办法04-05

什么是员工行为管理04-06

员工行为管理的意义04-16

员工行为管理建议04-19

员工行为管理案例04-19

格兰仕员工管理分析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