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活动反思>《磁铁的故事活动反思

磁铁的故事活动反思

时间:2023-03-30 20:24:25 雪娥 活动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磁铁的故事活动反思(通用10篇)

  磁铁能够吸住铁的特性决定了它备受幼儿的喜爱,磁铁的故事活动让幼儿尝试探索,从中发现磁铁的奥秘。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磁铁的故事活动反思,希望能帮到你。

磁铁的故事活动反思(通用10篇)

  磁铁的故事活动反思 篇1

  本课让学生通过对磁铁的探究,初步了解磁铁的性质,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借助对磁铁的探究,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掌握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探究方法,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为今后科学探究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故事导入后,趁热打铁让学生自由组合下位到周围去用磁铁玩一玩、吸一吸,意在通过活动感知磁铁的性质。学生再通过自己的.观察结果会生成很多有关磁铁的问题,以及得出结论,初步建立“磁性”的概念。本环节是本课的重点,充分让学生自主探究,并在探究中发现问题,得出结论。

  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设计实验——实验探究——获得结论”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整理、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科学结论的能力,使学生乐于探究和发现周围事物的奥秘。不仅让学生掌握了知识,而且培养锻炼了学生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

  磁铁的故事活动反思 篇2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在一开始,我就主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乐于参与科学学习活动。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指导者、参与者。所以在活动过程中,教师不直接教给学生实验方法和步骤,让他们被动地去一步一步实验,而是引导他们自己想方法,并指导他们用自己所想的方法自主开展探究活动。这种学习方式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主动作用,调动他们的思维,保持他们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的兴趣。同时使学生经历一个典型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即“提出问题——实验观察——记录现象——分析结果——发现规律”,从中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在课的第四部分,我让学生玩磁铁游戏,主要目的是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并了解新科技对日常生活产生的'影响,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总体来说,在整节课中,学生玩得确实非常开心,非常兴奋,虽说已经下课了,却还没玩够,纷纷跑过来把我围住,跟我说:老师你能给我一个小车吗?你能给我一个小磁铁吗?老师你还有指南针了吗?对他们的这些举动,使我深深感到:小学科学课程确实是小学生们非常喜欢的一门课程,身为科学科的教师,我们应该有一种自豪感。所以我们更应该悉心地钻研教材,灵活运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争取每节课都不让学生失望,每节课都是一节非常成功的课。 

  磁铁的故事活动反思 篇3

  本节课开始,在前面学生学习了条形磁铁和通电螺线管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首先提问:“通过前面的学习请同学们思考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分布与什么磁铁的磁场相似呢?”,学生马上想到条形磁铁,然后通过一个演示实验:条形磁铁和通电螺线管同时吸引铁钉。让学生观察其相似性,进而将实验现象对比,发现条形磁铁能吸引许多铁钉,而通电螺线管吸引铁钉寥寥无几,学生马上总结出通电螺线管磁性很弱,发现其磁性强弱的差异使学生的认知发生转机,认识到通电螺线管磁性虽然与条形磁铁磁性相似,但强弱有明显区别,从而将学生的思维引到新知识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做到发所未发。

  比如,在引出电磁铁概念以后,马上提出“电磁铁具有什么特点”这个问题,培养学生想发、敢发的创新意识,继续提问暗示电磁铁与电有什么关系?其实在刚才的演示实验中已经埋下伏笔,故意让学生看到通电螺线管一断电吸住的'铁钉全部掉下来这一现象,善于观察的学生马上回答:通电螺线管通电时有磁性,断电时没有磁性。我马上鼓励他们,提高了他们探求知识的积极性,然后再次演示这一现象,给相对能力低、基础差的同学提供“发”的机会,留有“后发”的余地。然后再问电磁铁磁性有无可以控制,磁性强弱能不能控制呢?问题提出后停顿一会儿,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空间,紧接着再问若磁性强弱可以控制,通过什么途径去控制,即引出电磁铁磁性强弱的有关因素的问题。让学生观察手边的电磁铁,引导学生去发现隐藏在更深层次的知识,并且问题一环扣一环,当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总结出通电螺线管磁性与匝数和电流大小有关时,又问根据物理学研究方法,磁性强弱与两个量都有关,应怎样去研究,学生能想到控制变量的方法。在这之后也是不断地创设问题,引导思维。

  事实证明,问题设置得好就可以带领学生以已知知识的情景为基础进入更新知识的情景,学生随着设置恰到好处的问题,不断开启知识宝库的一个又一个大门,充分享受获取知识的愉悦。

  磁铁的故事活动反思 篇4

  磁铁是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但是学生在生活中虽然对于磁铁进行把玩,但是对于磁铁特性没有真正的去认识。因此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活动,学生学习和掌握磁铁的性质。

  通过一节课的探究活动,学生们通过自己和同学一起玩磁铁,基本上发现了磁铁的性质。在总结的过程中,学生们掌握了磁铁的性质,但是磁铁的应用没有涉及到。我想在教学中,还需要进行时间上的安排,这样对于每个活动时间安排一定的时间,在课堂上来合理把控时间,就比较容易进行教学。因此在时间把控上要引起我的注意。

  在学生的组织和管理上,需要引起我的注意。因为在教学中,我发现一些学生提不起兴趣,或者没有安装老师的安排进行活动。因此我首先在课程组织上更加加把劲,能够使活动更加的丰富,而且有趣。同时在教学管理上下一些功夫,采取较为合适的方法进行组织教学。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想好的一点就是学生活动比较的'充分,在充分的活动中,学生能够尽可能多的去发现。但是我发现有一点,需要训练。那就是我虽然出示了,活动指南,但是在活动之中,学生很少去看相关的问题,也没有在相关问题上,就行思考和探究。这一点应当充分的引起我的注意。我想在活动之前,应当再三强调问题的重要性。

  还有就是在交流分享的时候,有些学生没有好好的进行倾听。我想在学生养成倾听的习惯上,我还是加紧训练。

  磁铁的故事活动反思 篇5

  《我们知道的磁铁》是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本课有两个活动,第一活动是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关于磁铁的事情。第二活动是引导学生从三方面整理自己知道的有关磁铁的知识。通过活动,让学生们充分地讲述并交流自己知道的有关磁铁的事情,在交流中对已经知道的知识进行一定的梳理,最后提出想知道的问题。

  三年级学生接触科学课不久,对于文字记录的能力还比较弱。因此在课堂上我对学生的记录进行了一些指导,比如在学生发现鱼杆上的磁铁能吸引铁钉时,我在黑板上记录:磁铁能吸铁钉;又当学生讲到文具盒上有磁铁时,我在他们的记录单上进行示范,画一个简易文具盒,并在盒盖处画上磁铁;在学生交流知道的磁铁前,我再次地强调记录的方法:用词语简单地记录,不会写的字用拼音同,也可以用画图的方式记录。上课情况看,我认为这样的指导下学生的记录已经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学会记录也是我们科学探究的一大习惯。本课的还有一个亮点是准备了大量的有磁性的物体,目的在于希望学生能受此启发,能继续在生活中寻找有关磁铁的东西,对研究磁铁产生强烈的探究欲。

  磁铁的故事活动反思 篇6

  磁铁是学生生活中较常见的物体。虽然学生在课前对磁铁已经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磁铁的科学名称以及磁铁到底吸引哪些物体,学生并未有深层的认识。所以这课的学习我最终确定为从“我知道的磁铁”开始,通过交流已获得的关于磁铁的知识,引导到“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的探究活动中,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认识磁铁的最基本的性质——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前谈话我设计了一个猜一猜的游戏,让学生猜盒子里是什么。本来在没有任何提示下要学生猜盒子里的东西,是有一定难度的。正因为不容易猜到,学生在强烈好奇心的驱使下,才更有浓厚的学习兴趣。预设这个环节,同时我也是想向学生渗透一种学科学的方法——敢于大胆猜测。但是,由于课前的一个不注意,加之这个班的孩子又特别地细心,一开始游戏,我叫到的那个女孩就猜中了盒子里的是乒乓球。这和我原来的设计有很大的出入,不过,我觉得自己在这里处理得比较好。当时在我询问她猜中的原因后,能及时改变课堂预设,表扬她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孩子,科学课上大家就应该仔细观察,善于发现。

  让学生自主探究。“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在课堂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采用小组合作方式,共同探究“磁铁到底吸引哪些物体”。这一环节中,我告诉学生,除了老师提供的材料,教室里的其他物体也可以是你实验的材料,然后放手让他们自己去解决问题,得出结论。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启示,在学生取得成功时,给以鼓励。

  联系生活,学以致用。在探究得出磁铁的磁性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课前,老师不小心将一颗铁钉掉进了水槽里,要求手不沾水,你有什么办法帮老师把铁钉取出来?”孩子们会立即就会想到用磁铁。这样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正是我们学习科学的最终目的。

  拓展延伸,体现了开放性。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是让孩子们回家后利用磁铁的磁性设计一个磁性玩具。我想,孩子们在制作玩具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很多的问题,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困惑,这就为后面的学习探究活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体现了一节科学课虽然结束了,但是新的探究活动正在开始。

  磁铁的故事活动反思 篇7

  三维目标是我们在课堂上所力求达到的最高目标,如何更好地实现三个维度的有机结合是我们每一位教师追求的方向。本节课的设计围绕三维目标,实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的结合。下面结合这节课的设计谈谈我对落实三维目标的理解。

  一、落实三维目标,钻研教材是前提

  三维目标的确定是教师在钻研教材、钻透教材之后才能确定的。忽略对课程标准的解读,流于钻研教材的形式,三维目标的确定就不会科学、准确。以本节课为例,就要正确把握本节课在科学教材中的位置、前后知识的联系、探究过程中需把握的深度、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等等。作为一名科学教师,只有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了清晰、明确的知识体系与结构,才能在此基础上确立本节课的`三维目标。

  二、落实三维目标,教学理念是基础

  落实三维目标,教师的教学理念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能只注重知识的获得而忽视学生对过程的体验,也不能只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了,却又把应该掌握的知识教学的含混不清。真正成功的课堂,应该是三者有机的结合与渗透。三者之间,应巧妙揉合,丝缕相连,不可分割。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教师要认真学习新的教学理念,从以前的只看重知识传授中跳出来,去关注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让每一个学生都在科学课堂上找到快乐。

  三、落实三维目标,亲历探究是关键

  探究是学生学习科学的有效途径、必要途径。在科学有效的探究过程中,学生能够亲身体会到获得知识的快乐;体会到怎样的探究方法最科学、最巧妙;体会到小组合作、协调配合的成功探究方式所带来的喜悦。而在这种轻松、快乐的探究过程中,学生获得的知识是印象深刻的,它胜于教师的百遍说教。许多学生喜欢上科学课,不仅仅是因为科学课上能知道许多的为什么,可以获取更多的知识,而是喜欢科学课上的探究活动。在“玩一玩“、”做一做“中,他们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能力的提升、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的培养等等。

  以上谈了自己的几点看法,有不妥之处请各位同行指正。谢谢!

  磁铁的故事活动反思 篇8

  磁铁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大多数学生玩过磁铁,对磁铁已经有一定的了解。这堂课是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开始对磁铁进行观察,用实验的方法观察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想办法探究磁铁各部分磁性的强弱。全班学生都能积极参与研究磁铁性质的实验活动,提出与研究课题有关的问题,认真观察,如实记录,根据研究的目的设计、操作实验,在实验过程中积极动脑动口。小组协作完成实验任务。

  其次我能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让学生敢于探究,并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使学生乐于探究。鼓励学生通过实验获取直接经验。在学生对磁铁原有的经验基础上,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实验,在实验的基础上总结此题的性质。

  活动一:交流我见过的磁铁目的是: 调动学生已有的对磁铁的认识和经验,交流已获得的对磁铁的认识。

  活动二: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首先让学生猜测并通过实验感知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然后讨论能被磁铁吸引住的`物体是什么材料做的,不能被吸引的物体又是什么材料做的,引导学生认识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是铁做的,初步建立“磁性”的概念。学生在实验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时,可能会发现磁铁的其它一些现象,可让学生自由交流,引导过渡到下一个活动。

  活动三:磁铁各部分的磁性强弱都一样吗?探究磁铁各部分的磁性是否一样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来研究磁铁各部分的磁性是否一样,最后实验的结论是——磁铁的磁性两端强中间弱。最后通过玩小车,发现同性磁极相互排斥,异性磁极相互吸引。

  感到的不是教材处理不够大胆,使学生动手探究的时间受到限制。小学科学课的教学应当着眼于学生“基本科学素养”的提高。作为一个科学课教师,让我们在切实转变观念的同时,结合科学课自身的特点,在实践中加强反思,努力学习,真正担负起培养下一代“基本科学素养”的重要任务。

  磁铁的故事活动反思 篇9

  磁铁是幼儿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物品,磁铁能够吸住铁的特性决定了它备受幼儿的喜爱。平时,孩子们对于老师操作板上的磁铁总是忍不住去摸一摸、吸一吸、玩一玩。活动区中的钓鱼游戏也总是吸引着孩子们,当一条条鱼儿被磁铁鱼钩钓起来时是那么开心!但他们只是单纯的玩耍,还没有知识的建构。本次活动的目标,就是要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发现磁铁有吸住铁或铁制品的特性。

  活动中,我设计了三次探索操作活动,逐步地引导幼儿感知磁铁吸铁或铁制品的特性。

  第一次操作,我为幼儿提供了一个铁盘子和磁铁,通过让幼儿自由玩盘子里的磁铁,来发现原来磁铁能够吸住小盘子,能吸住东西这一奥秘。

  第二次操作,是本次活动的重点,我通过设疑“磁铁能吸住所有东西吗?”“磁铁能吸住哪些东西?不能吸住哪些东西?”来引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并提供了木棒、布块、回形针、文件夹、塑料积木、1元硬币等材料,让幼儿每样材料都用磁铁去试一试,目的是让幼儿发现磁铁能够吸住铁或铁制品的东西。

  第三次操作,是在第二次操作上的提升,让幼儿隔着塑料板、纸板或泡沫板来玩一玩磁铁,目的是让幼儿通过探索,发现磁铁隔着物体也能吸铁的特性。

  整个活动,我能够从孩子自身的探索操作去感知、了解磁铁能吸铁的特性,幼儿兴趣浓厚,氛围宽松活跃,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尝试、探索,从中发现磁铁的.奥秘,也激发了幼儿观察、讲述、交流的欲望。每次操作,我都能清楚明白地交代操作要求,幼儿探索、讲述后也能及时总结提升,但作为科学活动,语言还要更规范一些。活动中,我能够给予幼儿充分讲述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积极讲述自己的发现,但到了活动后面,给予孩子大胆去说、去探索以及思考的时间不够充分,有些过急地把结果抛出来,在交流过程中,还是重结果而轻了过程,这一点以后在任何一个活动中都值得注意。

  同时,第一次操作活动虽然孩子们玩的兴趣很高,但磁铁能够吸住东西是已有经验了,因此大可以直接由生活经验导入,然后直接进入第二次操作环节,让更多的时间放在后两次操作中,给予更多机会让幼儿去探索,去思考,去交流自己的发现。第三次操作的垫板是另外准备的,因此桌面材料有些偏多,造成幼儿操作的不便。如果在前次材料中就直接选放一些稍大的木片或纸板等材料,那么就可以直接选用这些材料来探索,这样就简化了许多材料,让材料更好地为幼儿服务。

  磁铁的故事活动反思 篇10

  本周二,我班开展科学活动:磁铁。因为科学发现室里只有四块教学用磁铁。很难达到让幼儿充分探索的要求。但是我仔细想过后,决定发动家长资源。说不定幼儿家里有磁铁。果真,星期二早上,有部分幼儿带来了大小不同的磁铁。我再从大班借来一些磁性吸钉。基本上能够保证一个桌面上有3~4块的磁铁。

  这个活动的目标是让幼儿运用磁铁,发现磁铁可以吸铁的东西。我为达成这个活动目标,特意每组准备了一个篮子,篮子里有七八件不同材质的物件。

  活动开始,用磁铁隔着篮子吸住里面的小钉子。使得小钉子能够站立在篮子底部。孩子们都说何老师在变戏法。我本意是通过这个举动推出磁铁。可是有很多小朋友都已经有了少许的磁铁的经验。祁俊涛一下子就抢着说,磁铁可以吸铁的东西的。这正是我这个活动的目标,一下子被学生说了出来,那下面的探索磁铁特性就只是变得验证了。那样一来,孩子们通过这个活动也只能是感觉磁铁对铁的吸引力,再进一步的说,也只能是通过磁铁知道我准备的材料哪些是铁做的。幼儿能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的知识就显得很少。也可能这些是有些幼儿原本就知道的。

  因为有足够的磁铁,于是我就让幼儿和好朋友一起,玩一玩磁铁,看看它是怎么吸的。我特意把四块标有s和n极的教学磁铁放到了一个桌子上。孩子们很高兴的玩了起来。我在他们玩得起劲的时候,提了一个问题:“磁铁是不是随便哪一面都可以吸在一起的?”很快,有幼儿回答不是的。我继而又追问:“哪一面和哪一面能吸?”这个问题抛出,马上教室里有些安静了。很多幼儿都在看,手里拿着磁铁的幼儿也在翻着磁铁看。因为教学磁铁是条形状的,两极的颜色为一蓝一红。但是磁性却没有其他磁铁强烈。我引导那组的幼儿把一块磁铁放在桌上,用不同颜色的一头尝试去拖动。这样的效果会明显一点。通过实验,孩子们都发现,原来不是任意一面磁铁和磁铁都能够相吸的。发现了这个秘密,孩子们都很兴奋。我借机就利用教学磁铁,让幼儿了解了磁铁的南北极,以及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特性。

  随后的时间,我才让幼儿利用磁铁在篮子里找出铁做的物件。孩子们找的很仔细,李烨小朋友在讲述活动结果的时候,居然还能够把一个钥匙扣挂件的不同两部分说的清清楚楚。这说明,这次科学活动,孩子们确实很仔细地进行了操作探索,并且有了自己的思索。

  《幼儿园教学指导纲要》中,对于科学活动指导有这样一点: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在纲要组织实施部分,也有这样的要点:教育活动内容,既要适合幼儿现有的水平,又要有一定的挑战性。这个活动,让我想起了上次在乐余中心幼儿园观摩的上海宝山区特级教师蒋静的一个阅读故事课《这是我幸运的一天》。原先只知道孩子们没有听过这个故事,但是,题目一出示,有几个孩子都说这个故事听过了。黄园长随即调整了教学要求,孩子们在老师的引领下,一点都没有吃“隔生饭”的意味。整个活动,孩子们细细体会到了新故事教学中没有触及的情感领域,再次被故事的意境吸引。

  所以,我们在组织活动,不仅仅是科学活动。一定要对自己班上的幼儿现有基础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一旦发现孩子的起点和自己制定的活动方案有偏差,不要刻意追随着既定的教学方案。一定要及时梳理活动目标,随即调整活动要求。让幼儿真正在每个活动中学有所得,学有所长。

【磁铁的故事活动反思】相关文章:

磁铁活动反思09-20

科学活动磁铁反思09-20

中班磁铁活动反思02-15

磁铁的秘密活动反思02-15

奇妙的磁铁活动反思09-26

磁铁找朋友活动反思09-25

磁铁本领大活动反思09-23

磁铁的妙用活动反思09-23

神奇的磁铁活动反思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