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信》读书笔记

时间:2021-06-02 19:04:51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信》读书笔记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书笔记了。那么如何写读书笔记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信》读书笔记,欢迎阅读与收藏。

《信》读书笔记

《信》读书笔记1

  看完后陷入一阵反思与难受,真是一大难题啊……

  真像直贵哥哥说的那样,即使是善良的人,也不能什么时候,向谁都显示出来善良。得到那个,就得不到这个。都是这样的事儿。要选择这个就要舍弃那个,如此反复,这就是人生。

  嗯, 如此反复,就是人生,所以总要做出抉择的,无疑也是最难最痛的,放弃哥哥,是他唯一能做的选择吧,为了妻女不再为此事而受到非难,为了自己生活的更好?内心却每分每秒都在难受吧。 人生,还真是艰辛, 为善良的人心痛。

  由己及人,换做是自己身边出现像直贵这样的人事,自己也真的能做到不另眼相待吗?或许,也会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而疏远吧,真是两难。 ? 世界上真的没有公平这件事。

  不由得想起一个好朋友,是的呀,人生每做的一个选择都有相应的后果。不是自己承受就会有他人代你承受。满心的善意,却带来了难以承受的负担。是否,在我们给予的时候,不妨弄清楚,你的方式对了吗,你的给予于对方而言,是恩惠,还是负担,这应该也是必要的思考吧。如果不是一时冲动,以后的日子该会比现在好吧。 ?期待你的新生活。

《信》读书笔记2

  暑假里看了一本《给长耳兔的36封信》,这是学校推荐的暑假读书篇目之一。本来是有些排斥的,但是买来了后,就被那个可爱的封面给吸引了,红白的主色调,耷拉的长耳朵,委屈的兔子,很卡通!一看书名就知道是用书信方式来写的,原本这本书是想要写给青春期的孩子们的。但是自己看过之后,也被陷进去了!书本中讲述了关于信任,关于暗示,关于沟通,关于勇气,关于爱等故事。字里行间的平铺直叙,没有太多华丽、深沉的语言,却很温暖。

  关于“暗示”的力量,其实早有耳闻,只是很多时候,遇到事情,我们总是不能“置身事外”,理智对待。通常情况下,我们会有很多的想法,虽然他们还不是真实的存在,但是我们的想法往往却可以驱使人走向这个真实,因此,还有人把“暗示”叫做正向能量。静下心来想想,讲得还是有道理的,现实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的案例。如果你真的很渴望成功,你给自己一直是那道积极的暗示,相信这件事情你做起来的时候,成功的几率也是大幅度上升的,反之亦然。暗示其实就是一种心灵的力量,所以,当我们遭遇到沮丧、挫折的时候,我们可以允许自己暂时地休息一下,但是绝不能给自己下一道负面暗示,因为那样的话,会让我们的心灵的负担变得更加沉重。

  关于“沟通”的力量,我们都是处于社会中的人,无论是家人、还是朋友、同事之间,沟通都是至关重要的。一开始,我们可能谁也不知道谁是朋友,谁是敌人,但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喜欢的人自然会成为朋友,剩下的那些不喜欢你的,不适合你的,自然也就淘汰筛选出来,也不用多理会了。我从来都不是个高调,个性张扬的人,但是也爱憎分明。因为不喜欢猜人家的心思,所以和朋友们说话大多数的时候直来直去。虽然这样不美,但是简单明了!不过最大的死结在于不是很熟悉但必须打交道的那拨人身上以及异性朋友的时候,很多的思维模式会束缚我,让我瞻前顾后,我知道这样其实很不好,书上的一句话让我有所反思:“让彼此猜心意,不如诚恳告知自己的心意。”确实,有时候,我们之所以不敢说,只是因为害怕得到答案。但是不管你怕还是不怕,其实答案早就摆在那里的,不是吗?原来,最难沟通的是自己,因为怕收到自己不想要的答案,所以不敢去直说,但是只有能接纳,也能拒绝,才会有讨论与了解的空间啊!好像是纪伯伦说的:“问题本身不是问题,如何解决问题才是问题。”我想,我的问题就在我不够勇敢去沟通,去接受那个我害怕答案吧!

  关于“爱”,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好像我也说得挺多的,唉!大概是因为经历的太少,所以常常会有所期待,想得自然也就多了!成人的世界,我们常常把爱定义在爱情这个狭小的领域,其实爱包括很多:亲人的爱,朋友之爱,社会关爱等等,不过我只是个小女子,还是不能免俗的想要说说爱情的爱。首先是爱人,找到能让自己爱的人真的不容易,因为两个相爱的人不光只是荷尔蒙化作感觉在起作用,还有两个人的心灵契合也特别重要,想想,一个帅民工和一个靓博士(没有职业鄙视之意,只是随意举例),两个人如果连个共同语言、爱好等等都没有,即使长得再美,怎么能爱的起来呢?

  古希腊神话中说:人一开始其实是有两副脸孔,四只手,四只脚的球形人,只是后来因为人类向神界挑战,神在大怒之下,把人给劈成了两半,散落到世界各地,于是以后,每个人都是不完整的半个人,不断在世界上寻找自己的另一半。所以当一个人遇到一个投缘的人,常常会很容易陷入到感情的漩涡中,不想分离,大概就是因为人在寻找那份心灵的契合的完整吧!讲得更直接一点其实就是我们常常说的“门当户对”,不过这个层次涵义要广一点,不只是物质上的,还有精神上的。其次,请相信自己值得被爱!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存在即是价值。

  只有当你真的爱你自己,觉得自己值得,爱才会在心里停下来,开始发芽!幸福才会来敲门找上你!再者,在爱情里,你失恋了,那时的你,会困惑,会难过,会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走出来,但是别忘了暗示的力量,不要总是给自己负面的消息,请记住:失恋里面,除了伤痛,还有很多价值存在。你看,我没有失去爱人的能力,走过了这些痛,我让自己变得更坚强!虽然很多原因使得与他(她)没有缘分,但是我很欣赏我自己,能够把他放在我心底这么久,愿意为他付出。因为他,我看到了自己的珍贵,看到了我值得被珍惜的一部分美好品性!下次我再碰到爱情的时候,我会更加懂得如何去相处,我会让我的爱情变得更美好!

  在微博中看到这样一段话:“有些人出现了,又走了。然后一切回归原点,只是多了一份沉甸甸的回忆。时光打磨,没有让它暗淡,反而更加刻骨铭心。那些出现在年华里的人,不论属于爱情还是友情都同样刻骨铭心。因为她们教会你勇敢。教会你坚强,教会你等她们全部离开时你也可以一个人向前走,不害怕,不迷茫。”这不正是很多人的一种写照吗?现在开始,我也会学着闭上眼睛,深深的呼吸,在心里将爱的感觉送给我自己,并告诉我自己:“我值得被爱!会更加懂得去爱!珍惜爱!但不害怕,不迷茫!”希望这些正向能量能给我带来好的运气。

  这些感受都是从书中,从自己的生活中,慢慢思考得来的,我不知道自己想得对不对,书里面还有写到勇气,选择,审美,误解等等的述说,我不能一一陈述,也需要更多的时间去慢慢消化,很高兴看到了一个在懂得慢慢完善的自己,许多年后,我也许回想起现在经历过的一些片段,只道当时是寻常,却仍感到窝心......

《信》读书笔记3

  虽然说信客这个职业,已经随着世界的变化,,时间的流逝,消失了……

  但是,曾经或者愿意成为信客那样的人却没有消失,他们仍然在世界的各个地方,这样拥有无私奉献的人,仍存在着,并却永远不会消失。科技是在进步,可是信客这种高尚的精神,却会成为心中的永恒,如同儒家的教育一样悠久,如雷锋的象征一样深远。他们这些人就是我们道德的最高境界,这种品质却永远不会想他们曾经的.职业一样消逝,现在,他们仍在世界的某个角落默默的奉献着。

  信客的苦是并不是一方面的,他们赚的钱仅仅够自己来吃饭而已,但工作却异常艰苦,往往乡亲们的亲戚都不在一个地方,所以要走的路程可想而知,跋山涉水,翻山越岭,然而当收到了如此苦难后的信客们,回乡不会受到乡亲们的致敬,也不会受到乡亲们的重视,甚至都没有人会去注意这些整天跑东跑西得信客们。而且如果有哪家人死了,还得主动去安慰他的家人,任凭别人打骂。更糟糕的是,信客们常常收到乡亲们的无端怀疑,这是信客们不止身体上过度劳累,也使信客们心理上得不到一丝安慰。这些痛苦,这些磨难,不是普通人们所能承受的,然而,信客们却默默承受这一切,并没有丝毫怨言。

  信客的职业已经消失,并不再回来,但是他们那种:任劳任怨,恪尽职守、善良厚道、宽以待人的优良品质,这些正是我们所需要学习的品质。

  信客会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信》读书笔记4

  余秋雨的文化散文,总是有着一股力量,让人深深的沉入历史,在灵魂的挣扎中体味那独特而厚重的美。《道士塔》是这样,《信客》也是这样。

  这是关于两代信客的故事,这是关于信任与不信任的警醒。回溯老信客的一生,我看到了他对这份职业的重视、责任感,甚至是无奈放弃后的深深依恋——在交接信息时的细声慢气,在“逼着”年轻信客讲各个码头的变化后的唏嘘声里。我着实感动,因为,不论从现在还是当时来看,信客绝对是个吃力不讨好的活儿,老信客干了一辈子,穷困潦倒,连一个家室也没有。家中一无所有。沿途投宿,总是拣最便宜的小旅馆。吃饭找那种“可以光买饭不买菜”的小店。终年奔波,劳累孤独,陪伴他的只有胃病和风湿玻除此之外,还有许多额外的工作,经常帮助写信、谴信。有时还要充当代理人,某个外出谋生者死去,代表家属料理后事,收拾遗物。回到家乡,要通报噩耗,吊唁死者家属,交出遗物。信客还要遭受无端的怀疑,憎恨和诬陷。可以说是身心俱疲的来往于城市和乡村,做着那个“最敏感的神经末梢”。

  我不禁要想,是什么让老信客愿意担当起这份琐屑和辛苦?这样的事,放在现代,实在是不可思议。也许,老信客就是我们这个时代丢失的人格。令我感觉惊讶的是,这样一个显而易见的任劳任怨、恪守职责的信客,怎么就会栽在那样一件小事上。

  第一,信客只是为了图喜庆,撕了一点布边。这件事,可大可小,大了说,他的确不应该动托寄的物品,这是信用问题;可往小了说,这个行为,放在平时,就相当于借了别人的肥皂洗了次衣服那样无足轻重。就事件本身而言,我认为,实在是小题大做。对老信客,我始终觉得这个行为很生活化,很真实。就像天使偶尔偷了一回懒。

  第二,事态严重化的关键,就是上海那边又派了个人随后到,关照家里人看布匹头尾的标记,以免信客动手脚。看到这里,我觉得人心啊,实在是——不说险恶吧——太具有防备性了。这个在上海闯荡的同乡,看来已被城市同化,而信任到了需要被检验的时代。不幸的是,从未犯错,从被信任的老信客被这突如其来的检验难住了。唯剩百口莫辩……

  第三,最令我心寒的是乡民的反应。老信客的善良仗义,饱受艰辛,曾经带来的喜悦和希望,全被他们抛到九霄云外,宛若不曾发生。也许,他们真是铁石心肠?也许,他们也是值得我悲悯的受害者——突来的证据,把老信客推到了乡亲们的对面,他们那简单甚至狭隘的心不能接受,就像被最信任的朋友背叛的孩子,有一种近乎偏执的怨恨,于是,找来许许多多的回忆做证据——老信客已经干过很多这种事了,他一无所有的家就是通过克扣赚来的!文章刚开篇到这里,我便尝出弥漫着的讽刺意味。一生的信誉毁于一旦! 老信客失了信誉,懊悔莫及,带着自残后的手,独自到外乡看坟常信客的工作由年轻信客来继续。而他,只能“躲在山间坟场边的破草房里,夜夜失眠,在黑暗中睁着眼,迷迷乱乱地回想着一个个码头,一条条船只,一个个面影”。

  这是他干了一辈子的事,走南闯北,过山过桥,找寻熟悉的身影,那心情,一如在外风尘苦旅的游子期盼他脚步声的急切。这算不算“身在曹营心在汉”?亦或是他从来都不曾离开过,年轻信客的脚步就是他的脚步,一次次的重温漫山遍水的乡情。年轻的信客谨遵老信客的血的教训:要诚信!但耿直的信客因坏了同乡的“好事”,被发了财而拈花惹草的同乡诬告为“私闯民宅的小偷”,将他扭送到巡捕房。这一系列的伤害和凶险令信客心灰意冷,他在老信客的坟前郑重请求原谅,打算抽身而退。可笑的是,尝到失去的滋味的人们,这才想起他全部的好。后来还请他当教师,死了还有很多人来悼念。我不禁为老信客鸣不平,同样辛劳一生,这结局却是惨惨淡淡,是借着信客的光,顺便修修他的坟! 这是为什么呢?一个是全身而退,所以“赢得身前身后名”,

  另一个,是有了污点,从此被放逐,被打入无底深渊,直至被彻底遗忘。他只是个游走于两地的乡村信客,他不是民族英雄,死后可以被平反,被悼念,然后永存世人心中,光辉照耀大地。但我庆幸,有这样一段文字,记录下了那个年代的那些人,一种原生态的喜与怒,坚守与不舍。让我,可以去感受、思考那源于历史的无奈和无奈背后的深沉。

《信》读书笔记5

  前面的内容都是零碎时间断断续续地看,时有感动却很难有连续的情感。

  今天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连续着读完后半部分。从开始讲述布里特—玛丽的故事开始,到呜嘶死去、狼心被抓、小半出生。整个下午哭得不能自已。外婆是一个古怪的外婆,但她是个伟大的外婆,救助帮助所有困难的人,鼓励支持爱莎的与众不同。

  就像那个有很多身份的会计说的“她是所有人的挚爱。”但是,外婆的挚爱只有爱莎。其实,这其中也包含着外婆对妈妈弥补的爱,她对妈妈的愧疚,加倍的寄托在爱爱莎这件事上。

  而整栋楼里的人,性格各异,各有各古怪之处,但是,每个人都是善良的,都是经历过酸甜苦辣的洗礼,形成大家所看到的表象的古怪。当你足够了解他们的时候,你会因此爱上他们。

  这也是外婆让爱莎负责送道歉信的原因。爱莎足够聪明,送完信,她对公寓里的每个人的背景也基本了解了,她才能继承整栋楼的所有权。

  只有大家在,这座城堡永远都是大家的家。爱莎爱他们,就能够做到保护城堡,保护城堡里的人。

  更重要的是,外婆让爱莎坚持自己的与众不同,同时也让爱莎继承了她的善良、博爱、独特。

  从故事的结尾,爱莎为了鼓励生病男孩扮演公主而自己扮演蜘蛛侠,这件事开始,爱莎在她成长过程中,也会像外婆一样,帮助各种各样需要帮助的人,并且坚持自己的独特。

  故事结束,结局算是美好。我却舍不得结束。很爱这本书,很爱外婆,很爱爱莎,很爱阿尔夫呜嘶狼心妈妈玛丽,很爱公寓里的所有人。

  整本书我都能脑补出画面,如果它被拍成电影,我一定会去看,前提是,必须是成功的电影!

《信》读书笔记6

  我们都会遇见这么一个人。她会陪你开心陪你哭泣,陪你逛街陪你打游戏;当你孤单的时候打个电话,她就会不问缘由来陪你;当你害怕的时候,她会安慰哄着你……理由很简单,因为你们是朋友,很好的朋友。

  宁遥和王子扬是最好的朋友,大家都知道的。但是,大家都喜欢王子扬。她的外貌、家世、成绩,谁会不喜欢她呢?她是那么的优秀。

  陈谧喜欢王子扬,连宁遥的妈妈也说自己喜欢王子扬。

  王子扬……

  王子扬……

  所有人都喜欢她!

  嫉妒、自卑和莫名的厌恶渐渐包裹了宁遥的心,像慢性的毒药,混在红色的血液里,日复一日地循环着。

  就是因为这样,所以宁遥在厕所的墙上写着“讨厌王子扬”“王子扬该死”。

  “但是,这样想要讨厌你的我,还是那么,那么那么期待能够被你喜欢。”当王子扬被人欺负时,她也会站出来帮她。“因为她是我最重要的朋友,所以我想把一切都给她。”宁遥就像是要用最后的力量捍卫属于自己的洋娃娃,王子扬。

  王子扬最终知道了在墙上写自己坏话的是宁遥。

  她们终究是渐行渐远。

  就像落落说的,“无论过去做了什么,你向别人保证永不再犯,但世界上没有可以彻底抹杀的东西,茶水在茶杯中放了数天后消失,成了雨云的一部分。”

  在这些事情发生后,宁遥会羞愧,会尴尬,会……也许还有更多的情感,但是一切都过去了,是的,都过去了。时光让她们永不回头,即使错过。

  每个女孩都是曾经的宁遥,但又不完全是她,或许就是这些似是而非的“像”,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当时光流转,年华褪去。宁遥和王子扬会再见面。也许继续是朋友,也许点头之交。但是,再怎么生分,对方都是陪自己走过轰轰烈烈青春的朋友,最好的朋友。年华终将教会我们,时间是最好的宽恕者,没有什么是不能原谅的。

  ——因为再深的伤口也会被岁月抚平。

《信》读书笔记7

  《诚信的背后》则是一本财经小说。

  在《诚信的背后》中曾经提到这样一个故事:摩根士丹利将一个有问题的公司高价卖给了另外一家公司,挣了20xx万美元的佣金。后来被买主发现,要求摩根赔钱,而摩根不但不赔,还开始在公司内部销毁证据。后来,经过多年的法律诉讼,美国法院终于作出了公正的判决,但那已是这本书出版以后很多年的事了。仅仅这一点,我们就不得不佩服《诚信的背后》的作者超强的预见力和洞察力。

  读完《诚信的背后》,相信每个人都会有点儿开窍:原来在全球仰慕的世界商业竞争的中心———华尔街,好人的同意词是笨蛋,也就是说,做好人和会赚钱永远都是两码事。但是,为什么一提到国外的超级大公司,我们就永远都会在潜意识中便接受他们又有诚信又会赚钱呢?其实这都是舆论惹的祸———书店中由各大公司主动“配合”出版的数不胜数的传记、传奇,以及我们的媒体真糊涂、假明白的主动渲染。

  如今,要找一本像《诚信的背后》这样说实话的书还真不容易。是不是“好人”太多的缘故呢?

《信》读书笔记8

  依然难受,或许能懂,但已很好。

  从第三者的角度去看刚志于直贵的选择,有不甘与不平,而相反,以另一角度去看直贵于刚志的罪行,有理解与难受。如若不是给绪方的信,或许那份不甘与不平,并不会随着理解而渐渐减少。欣喜的是,直贵最后的决定,这也许是抢包事件出现的意义,用以实际去得出平野那些对白所要传达的答案。它没有《白夜行》的极致黑暗,也没有《嫌疑人X的献身》的悲凉,更没有《盛夏的方程式》的温情,但它却集结它们的另一种情感点,以致不得不接受。动容于直贵对某些东西的追求,但犯罪者亲属受到惩罚,本应如此,用自杀来比喻,更能理解,却也好奇是否透过平野的话来传达犯罪者亲属应该怎样去面对犯罪者所犯下的罪及一系列的后果。刚志到底是做好偷窃杀人的可能还是真的只是情急无意起杀心呢?直到最后,都难以想通。我宁愿相信是后者,这样才能容易接受刚志给直贵的信,也才能不那么难受于这样的结局。但这样已很好。

  于生活,在读直贵的某些自白,想起对生命中的某些人,我想说,“对不起!”

  我应该把它放在《恶意》之后,因为它,暂不想继续东野的系列作品。

《信》读书笔记9

  最近,读了美国作家帕特诺伊撰写的《诚信的背后》一书,书中以大量的事实,记述了华尔街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通过一些不诚信行为,在金融衍生产品中骗取客户的大额钱财。掩卷深思,不由为作者超强的洞察力叫好;也对资本主义社会诚信本质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在满口仁义道德的西方社会中,也遍布着诸多不诚信行为。作为一个局外人,我既无法也无意评判书中每件事的是非曲直,但书中涉及的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问题和企业的诚信问题,我认为应该给于充分的关注。

  全书分十一个章节,描述了摩根士丹利的经营过程及在数次金融危机中的操作手法。在该书中,作者甚至不无遗憾地指出,在华尔街,好人的同意词就是笨蛋,而想赚钱就不能做好人!书中,一些华尔街大牌投资银行和分析师狼狈为奸,勾结在一起,处处给投资者设陷阱,处处损害投资者的利益,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金融丑闻,在严重打击世界经济的同时,也使美国经济步入泥潭;这种违背诚信的金融经营行为也在很大程度上宣告了美国神话的破灭。

  那么什么是诚信呢?诚信就是诚恳老实,有信无欺。它是道德的根本,是做人做事及经济生活中的一个基本道德规范,是人类社会发展维系的前提,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经济秩序,社会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离开了诚信,都无从谈起。市场经济、商品交易、企业发展,如果没有诚信作基础,离开了诚信,市场经济将会失去秩序,将会是死路一条。因此,现代市场经济也可以说是诚信经济。然而在今天市场经济时代,诚信似乎被某些人遗忘了,假货盛行,信用缺失;“利益”取代了美德,诚信让位于欺诈;老实人吃亏,说假话的人当道;利字放中间,诚信放两边;诚信这个我们曾经最熟悉的东西俨然成了最稀缺的东西。失去诚信,让我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如一些企业为了一已私利,将诚信经营的原则放在一边,制售假冒伪劣商品,随意坑骗消费者,在赚取投资者钱财的同时,也极大地损害了企业的信誉,严重损害企业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终将自毁长城。

  《诚信的背后》的不诚信行为导致的恶果给现代企业敲响了警钟,也再一次从反面印证了诚信经营的重要意义。我们呼唤诚信,我们更需要践行诚信。党的十八大报告对诚信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指出要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只有我们每位政府工作人员都具备诚信的品质,带头弘扬诚信,我们的社会才会变得更加诚信,人与人的关系才会变得更加和谐。

【《信》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致加西亚的信读书笔记01-06

《目送》读书笔记05-27

《简爱》读书笔记05-18

简爱读书笔记05-14

童年读书笔记05-12

《童年》读书笔记05-09

丰碑读书笔记04-06

边城读书笔记01-16

《窗》读书笔记01-06

《哈姆雷特》读书笔记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