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心得体会

测量专业实习心得体会

时间:2021-06-19 12:29:32 其他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测量专业实习心得体会

  篇一 : 测量实习心得

测量专业实习心得体会

  十几天的暑期实习马上要结束了,面对着厚厚的一本实习报告,我感慨万分,在此,我写下这几天里的心得体会:

  一、要掌握过硬的基本理论知识

  我们的实习能够顺利进行的根源在于我们有过硬的基本理论知识,我们组的同学学习成绩都不错,平时学习也比较认真,男生、女生中的第一名都在我们这一组,实在是太棒了。其他同学也都很棒,对仪器的使用十分正确和熟练,对数字处理特别认真,并且严格按照基本规定,如“误差的范围限制,由整体到局部,由控制到碎部”等稳步进行。总之,大家平时的努力学习是这次实习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

  二、要有敢于创新的精神

  虽然,我们平时感觉学习得不错,但是,到了动手实践的时候,我们开始真的是有点老虎吃天——无从下手。不过,我们敢于实践,敢于摸索,勇于创新,终于,我们完成了一份又一份作业。而我们的实习报告奇迹般得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再到完整,最终成为一份完美的答卷。我为我们能够勇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感到高兴、自豪。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应该好好利用这份财富!

  三、要有求真务实的实干精神

  在前两天的测量实习当中,我们为了赶进度,各项工作进行的都很快,没有及时处理数据,结果,到了测距里数据时,我们发现我们的数据根本不能用,然而,我们并没有放宽自己,我们大家一致要求重新再做,经过我们再三测量,我们终于得到了合理的数据,交了一份满意的作业。我想,我们搞结构的人不只是在搞测量时一定要有求真务实精神,在搞任何工作都要有求真务实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做一名合格的建筑行业中的人才。

  四、失败是成功之母,熟能生巧

  经过一次次的错误,一次次的重测,一次次的计算,我们对仪器的操作水平得到进一步得提高,测量的速度也在愈来愈快,数据的准确性越来越高。这也多亏了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地重整旗鼓,一次次地练习。同时,失败也磨练了我们的意志,越搓越勇。

  五、小组内的团结——批评——再团结很重要

  小组内要充分发挥民主,又要实行民主之上的集中。一个人不是万能的,要靠大家,一个人的知识不可能全面的,要靠集体,一个人有错误是不可怕的,要敢于在大家面前暴露错误,接受大家的批评。在不断的争论中我们才能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形成小组内最正确的意见。这应该叫做在团结基础上要敢于批评,又以团结地工作为目的吧!当然,小组内的“团结互助”就不用说了吧。

  六、老师的精心指导非常重要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难免有一些解决不了的问题,这时,多谢有了陈老师、王老师仔细、耐心的指导,我们才茅塞顿开,思维也更加开阔。我们有如此的成绩首先要谢谢我们的指导老师——陈老师和王老师。

  对实习中的建议:

  1、我希望在老师的整体安排下,每一个小组也要有自己的进度计划。我们的仪器不多这是事实,但是,我们可以错开用仪器的时间段,这样,我们就不会为了没有仪器而争吵了。

  2、测量地区相近两个小组应该有一整套仪器,而不应该是同样的仪器,这样才能更好地配合。

  2009年12月12日,建筑工程测量实习终于开始了,老师首先讲了一下这次测量实习的相关事宜,我们领好相关的测量仪器后,来到13栋公寓后面的一个空阔的空地上,进行我们实习的第一个内容,数字化放样。这次实习是按小组进行的,我们小组找到自己实习所在位置后,组长进行任务分配,测量便开始了。

  我首先对全站仪进行光学对中整平,其他组内成员都有相应的任务。设置好全站仪的相关参数后,放样就开始了。我根据全站仪的屏幕显示指挥拿棱镜的同学,直至棱镜所放位置刚好或者差距范围在3mm内时,告知另一个同学纪录该点并做好标记。放完2个点后,交换相应工作,由我操作棱镜,继续进行放样。就这样一直从1号点放至23号点,还有6个轴线点,放样完成后,进行采样,待采样完成后,野外测量就算完成了。用时一天,整个测量工作,每个环节我都有参与。组内任务分配也比较平均,可以使组员在整个测量工作的各个环节都能够参与。

  2009年12月14日,我们小组带着水准仪进行第二个测量任务,水准测量。此次测量的是一个闭合水准路线,我们小组保持了放样实习时的默契,用一天就测完了,我同样每个环节都有参与,立尺,观测,计数都有做过。但是回去后发现了很多错误,由于测量没有考虑到视距差。因此我们于2009年12月22号下午和23号上午进行了重测,经过2次测量,任务总算完成。测量工作虽然累,但累并快乐着。

  这次测量实习,我学到了很多,也正是实习让学习变得更有趣味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课本理论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还得加上实际的操作运行。实习让我深刻明白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通过实习,我熟练了水准仪,全站仪的使用方法,增强了自己的动手动脑能力,也通过在测量中遇到的问题,得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实习使理论和实际联系在了一起,我也通过实习知道要很好地进行测量,首先要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还要有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当然还要有团队精神,光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足以完成任务的,得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并且通过小组的团结,能使实习任务快速高效地完成。做事时还要有耐心,也要尽量配合其他人的工作,切勿以自我为中心。还有就是遇到问题要及时解决,这样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学习,如果问题得不到解决,很有可能就会卡死在一个问题上。通过实践,得出经验,这是我最大的收获。

  篇二 : 工程测量实习心得

  这周我们土木工程专业进行了一次测量实习,实习前老师给我们开动员会布置了实习任务和注意事项,不知道别人感觉如何,反正我听着特别有压力。

  我是实际操作型的选手,对于那些理论的东西明显力不从心,所以当迎来第一个实习任务时,我都不知道怎么开始。

  还好,我们组组员有12个人,经过短暂的商议,我们从整平仪器到使用仪器,从测量到计算,都有非常明确的分工,配合起来相当默契成熟,我们各司其职,效率极其高。

  为了不出现那一点点错误的数据导致返工,每当在测量的过程中每当遇到困难问题时,我们组总是会停下来进行激烈的讨论,实在不会的就问老师。

  俺们朱老师也是一位比较和善有学识的老师,各种仪器和测量方案都非常精通,而且每天还会骑着自行车游荡在各个测量地点之间,检查和指正,让我们很有安全感,不怕出现什么比较大的错误。

  实习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周时间,可是通过这次实习我不仅对课本的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和理解,更使我懂得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懂得了团结的力量。

  成功一起分享,困难一起担当,我不敢说我们小组是最优秀的小组,但确是最成功的一个小组,看着其他组三番两次的返工,而我们每次全然一遍成型,回头想想,虽然一站在烈日底下就长达几个小时,但我们擦掉的汗水却是幸福的。

  我敢这么说,我们组哪怕少一个人,实习的难度都会大大加强一度,正是我们找准了自己擅长的位置默契的配合,才让整个流程简单和顺利。

  通过这次实习,我学到了测量的实际能力,更有面对困难的忍耐力;上课时完全陌生的水准仪、全站仪,在实习过程中竟然也灵活的掌握了,实在让我感觉兴奋。

  在对数据的检查和矫正的过程中,我弄清了各种测量误差的来源,大概有三个方面吧:仪器误差(仪器本身所决定,属客观误差来源)、观测误差(由于人员的技术水平而造成,属于主观误差来源)、外界影响误差(受到如温度、大气折射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又时时处于变动中而难以控制,属于可变动误差来源)。

  为了减少误差,我们的做工精度就必须严厉加强,每次架仪器时,都要严格的进行整平,差些没把粗略整平当精确整平对待了。还有就是想办法补充知识,以提高自身的工程测量水平,掌握正确的方法,规范操作,降低误差。

  除了熟悉了仪器的使用和明白了其原理掌握误差的来源和减少措施,我还掌握了一套科学的测量方法,在测量中要遵循一定的测量原则,如:“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由高级到低级”的工作原则,并做到“步步有检核”。这样做不但可以防止误差的积累,及时发现错误,更可以提高测量的效率及精确度。

  通过老师的提点以及我们的认真地对待,很多问题我们都迎刃而解,非常感谢这一次实习,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团结合作完成一项项目的机会,使我受益匪浅。

  工程测量事关重大,而且并不如许多人所想的,手里操作着个全站仪就是工程测量的全部,测量人员的 水平高低,其实更体现在预见能力和谋划能力上。进场后,第一步工作就是联测导线,此时应该先问清楚,设计院的导线是平面坐标还是高斯坐标。高程的获得是用什么方法,是水准还是GPS。第二步工作一般是复核,补充征地线。设计中往往有改线发生,而中国的国情是,设计院放的征地线有时候是改线之前的,这在低等级公路,地形复杂的公路尤其多见,而你进场后,设计院一般是不会再来放线了(虽然这并不符合合同要求,但施工单位是无能为力的)。所以,必须首先和设计院沟通,问清楚设计院放的`征地线是否是最终征地线,如果不是,要问清楚设计院哪些路段是改过的,要设计院提供改线后的征地线和原来征地线的对比图表。中国乡村民情复杂,因为征地纠缠不清,严重影响工期的事情比比皆是。第二次,甚至第三次征地放线就关系到老百姓的征地补偿情况,哪怕只是区区几百元,一样可以叫你开不了工。没有设计院的参照资料,不但测量人员会对自己的放样成果产生怀疑,和老百姓也解释不清。第三步工作复测地面线。这步工作变化很多。我想说的是,虽然一般要求是施工单位要测地面线,但是测量人员最好不要贸然动手,因为一旦贸然动手,不但意味着辛辛苦苦的大量工作全部白做,甚至意味着工程量的损失,一定要把各种因素权衡好再下决定,一旦动手,全线的地面外业,原地面复测资料,横断面绘图,土石方工程数量表就必不可少,工作量极大。在工作开展前,我们要综合考虑这么几个元素:

  1。公路等级,工程量大小。

  2。业主的实力,业主的意思。

  3。本单位人员配备情况。

  4。估算设计院地面线的准确情况。先看第一个因素-工程量,如果工程量不大,但是线路长,地形又复杂,那么地面线测量工作量很大,价值却不大。再看第二个因素,业主实力,业主的意思:业主如果实力不强,那么很可能不调整设计方量,换句话说,穷业主你就别做梦他会补你钱了。业主如果对施工单位关于超出设计多少百分比才调整方量的咨询含糊其词,那么也希望渺茫,因为这个百分比他也许永远不会先告诉你。其后果就是,你超出的百分比永远达不到业主的要求。别受业主和监理的唬弄,他们也许会说的很好听,说什么你们只要数据属实,方量是可以考虑的,其实他们真正的想法是:拿到书面的资料备档,并避免以后的纠纷,让施工单位没话说。哪个业主不贪婪?谁不会利用自己的强势地位?

  再看第三个因素,人员配备:大型国企可能人员充足,中小企业则人手严重不足,搞测量的人辛苦,所以我劝告大家,无论企业大小,只要是方量不能调整,这步工作走个过场,应付过去就算了。断面图可以复印设计院的,稍微改改。原地面测量结果从设计院图上量就可以了,然后可以发动施工队的人一起弄。至于监理,当路线长地形复杂时,我认为大部分监理是不会全程旁站的,他要旁站,那就先带他去地形最复杂的,最难爬的地方,搞一二次估计他就在旁边吹风了。当然,监理也觉得走走过程就行了那最好。当然,监理那份抽检资料你得给他弄掉。第四个因素:估算设计院地面线的准确情况:虽然说尽量要避免无谓的劳动,不过我们还是要考虑设计是否会发生巨大错误的。那就是原地面数据的准确性。一般来说,设计院在填方区的地面还是较为准确的,但是在挖方区,尤其是等高线很密,地形很陡的的地形上,设计出错是有的,而且有些错误很大。这一点,我们应该在放征地线的时候来验证,虽然征地线放的只是两条线,但一般来说,一个断面的两个口卡住了,这个断面发生错误的可能就很小了。放征地线的时候,我们应该把每个点的原地面高全部记下来,回去和图纸校对。本人曾经做过的两个工地,一个工地方量极大,业主也是国家级的,但是业主的要求是:施工单位测地面必须全测,不能只报局部,

  然后业主再下来全程检查。这样一来,业主的意思很明显,你根本耗不起这个时间,你就认了设计数量吧。那么我们就认了吧。第二个工地,方量没多少,业主也穷,可地形复杂,和业主见面的时候,业主对超出多少百分比才补方量含糊其词。本人经过权衡,决定放弃复测,承认设计数量,把资料补齐就算完事。一开始监理还奇怪,说从没见过主动放弃的。相邻的合同段测得正火,信誓旦旦说设计院错误很大,又说业主,设代就快认可了,但最后的结果是:全部否定。外业算白做了,内业就当交差。这步工作工作量极大,如果操作不得法,劳民伤财,对测量人员士气的打击是非常大的。第四步工作:线路复核,尤其是结构坐标高程复核,这一步必须预先进行,为什么呢?因为现在的大设计院投下标以后,往往把设计工作分包,而分包单位的实力不敢恭维。结构上位置,高程的大片出错并非没有,本人就经历过。如果你到结构开工之前才复核,那么一旦发现错误,自己又不敢确定,必然要上报,现在设计单位工作效率大家也都知道,非常低,当然,这和业主的低效率,业主和设计院沟通不力也有关系。一旦结构位置高程大面积错误,就只有干等设计去复核,而施工单位的工期就这样耽误了,施工队只有干坐在工地上晒太阳。其实,进场后测量人员还是有富裕时间的,应该趁此富裕时间提前复核,此时尚未开工,即使上报,设计批复下来后可能正好结构开工,也可能超过结构预期开工时间还不多。工期就省下来了。第五步工作:资料格式的确定。测量有各种资料,最多的就是报验资料了,开工后资料不要埋着头一股脑只管做,因为做了很可能白做。首先,你的资料很可能是应用本单位原来的格式。其次,即使是业主下发的,也可能错,所以还是要合同人员把表格格式核对一下,业主的表错了,但资料返工他可不会帮你改。第六步工作:全线踏勘,重点观察涵洞位置,以及函长。设计院的涵洞位置的设计通常是不准的,角度偏差,桩号偏差,高程不准时有发生,估计他们的涵洞设计很多是不到现场,而是在图上定位置的。如果涵洞要开工才放样发现要变更,那么和结构坐标高程错误又一样了,要干等设计去复核变更,出变更图。有时候,一段路基的工期往往取决于这段路基上的涵洞能否及时完工,涵长也要提前验算,尤其是在有匝道的时候,一个涵洞同时穿越主线和匝道,还是斜交的,还是在弯道上的,这种情况涵长最难计算,设计院常错,最好的计算方法是在DBD里模拟计算。第七步 施工测量中应该预先考虑和谋划的东西。首先,要规划好全线的水准点和导线点。不要梦想控制点可以从头用到尾,因为随着填高挖深,以及控制点的破坏,某些点也许后面就不能用了,所以一开始就要观察地形,联系断面图在大脑里进行空间想象,以决定加密导线点的位置,让这些导线点能尽可能的用久一点。施工单位进场后的导线复测通常和加密导线点的过程集成为一个过程,在复测之前必须理解“施工单位导线复测的含义”。施工单位的导线复测,是以标段为单位的,而且标段内一般是没有更高级的已知点的,这使得复测过程和设计院测量导线的过程含义不同。施工单位只需保证两点即可:

  1。本标段内各导线点相对位置的正确性。也就是说,任意取四点假设为两条已知边,两条边之间的点进行联测满足规范要求。

  2。和相邻标段的起始边能闭合。只要满足这两点,那么在本标段内,导线系统是一个精密的整体,而放出的路线也是光滑,顺接的。然后又能和相邻标段闭合,这样,每个标段的精密的导线系统和其他标段精密的导线系统可以衔接,从形成一个连续不断的导线整体系统。不要去想导线的绝对坐标如何,因为没有已知点,你永远无法证明绝对坐标的正确性。理解了上面的含义,在进行导线复测和加密时,就不必把整个标段的导线作为一条导线来测。因为导线太长,导线点太多的话,只要中间某些点出现测角的稍微大点的误差,就会使得整条长导线发生扭曲,变形,从而出现和设计成果之间较大的误差,而且难以查出错误根源何在。所以,不妨把整个标段看成若干个小标段,以6-7个导线点为一组,组和组之间设一条公共边,这样,某点的测角误差只会影响本组,不但导线成果精度高,而且容易查出错误所在。这样,外业测量精度不变,却不会发生长导线误差过大的情况。水准点的布设原则上是讲究规范,严密的,对于某些大型国企尤其如此。但是,施工单位的人手通常不足,况且本人不喜欢做无用功。我们完全可以在规范的基础上变通。

  比如,在路基施工中,中间的高程要求是极低的,全站仪粗测就够了。再比如,在山区施工中,你去将设计院在高山的点引下来,站数多得吓人,而且往往徒劳无功,因为站数越多,出错的可能越大。那么,我就假设在一条复杂的山区公路中,如何进行水准点总体布设的规划呢?首先,布设我肯定是以全站仪为主的,但要用水准仪辅助,工作以后我基本就没用过水准仪去进行全线联测,工作量太大了,相比工作量带来的那点精度没太大意义。

  第一步,将导线联测和水准联测合为一体,用全站仪测水准,需要注意的环节是:水准气泡的精确调平,这一点极为重要,要最大限度的调平,最好是仪器有电子水泡的。

  二仪器的严密踩实。不但要锁死脚架,地面也要踩实。

  第三,仪器的高度精确测量,最好能把倾斜导致的误差计入,一般取仪高1.6米,用勾股定理算就行了。目标棱镜高也是如此。棱镜高一般量到棱镜横向螺丝中心。

  第四。视线位置和棱镜螺丝中心重合,有时距离较远的时候,可能棱镜边的螺丝中心看不清,这时可以叫对方用一只笔点在螺丝中心,用视线去切分笔即可。

  第五,对向观测。一定要对向观测。

  第六,尽量在天气阴的时候。不过在工地上难以保证,我就经常出太阳测,但是因为前五个环节把握的好,影响也不是很大。只要把每个环节都把牢,最后的成果一般是让人满意的,本人测过的若干工地,其结果和设计成果几乎相差无几。而它的工作量相比水准仪测量来说,又何止是十分之一。第二步当初始水准点具备后,要做的线路控制了,在公路中,居于控制地位的是桥,刚开工时路基的高程要求是非常低的。那么,规划方法就是:用全站仪从导线点打转点到桥头,此时,再用水准仪将打下来的转点进行细部加密。桥和桥之间的路基由这些转点控制。此时,转点已在工地现场,水准仪加密工作量很小。这个方法的原理和导线复测是一样的,不要担心转点的绝对高程,关键是:标段内部的转点之间能衔接,整个导线系统的高程和相邻标段能衔接。由于转点都是用全站仪从导线点打下来的,只要做好我说的六个环节,转点之间的高程衔接不成问题,尤其是从一个导线点打下来的两个转点。而且,转点之间还可以用水准仪来验证,验证的工作量也并不大。而且,随着工程的进展,可以随时用全站仪从导线点打转点下来补充。这个方法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用全站仪完成总体规划布设,用水准仪进行辅助性的细部加密验证。施工测量中应该预先考虑注意的问题:

  桥梁方面:越小的桥测量越容易错,尤其是单跨扩大基础u型桥台的小桥。这类小桥多半是斜弯的,由此情况又更加复杂了,所以,以下的例子就是以斜弯小桥为例。首先,在测量之前就要对桥梁的总体工序在脑子里有个数。

  第一步,斜弯小桥一般是平行布置的,(当然测量前还是要搞清楚到底是平行布置还是扇形布置),所以要搞清楚,桥台横向方向到底是以桥梁哪个位置的路线切线为基准的。

  第二步,做扩大基础时可以暂时不考虑各种复杂因素,但是从扩大基础上面的台身开始,就要仔细预先谋划了。首先,要提前计算好台帽的左右长度,在斜弯情况下,台帽左右长度是不等的。而不同桥台的台帽左右长也不是对称的。最好,最直观的计算方法也许还是在cad里,但是,最好用常规计算方法复核,常规的计算方法一般一次不能完成,需要试算若干次。这还不算完,当桥梁左右分幅时,台帽偏长的一侧按计算结果,但台帽偏短的一侧还得取正常结果,因为左右梁板的数量是一样多的,且梁板不是变宽的,必须保证能放下梁板。其次,要提前把台帽的投影放在基础顶面上。为什么呢?因为桥台的台帽是有横坡的,尤其是左右幅同坡的情况,左右边点的高程基本要差40-50厘米,假设台身按照统一坡率1:6做,那么左右边点做到最上面的时候,会导致高的一边跨径偏大,而矮的一边跨径偏小,差异大概有8,9厘米。即使将台帽位置调整过来,也会照成一侧台帽悬出台身过多,而另一侧却又缩进过多,极为难看。所以,必须将台帽投影放在基础顶面,用台帽的位置来控制台身坡率,这样,中左右三点的台身坡率不一致,但是能保证台帽位置的正确。

  第三步,做台身时,前墙位置定好了,还要考虑侧墙,当半径较小时,侧墙的每一点路基宽度都要正好,这样,侧墙就是弧形的,和路线一致。

  第四步,台身先考虑好了的话,做台帽自然水到渠成。

  第五步,架梁板时,测量人员要在一边观察,和架梁人员形成有效沟通,要让架梁人员务必把两侧(如果分幅的话就是四侧)的梁板架准,如果边板架的靠内,那么翼缘钢筋就离中线太近,为了保证桥面净宽,施工人员只能去扭曲,剪断翼缘钢筋,非常困难。

  第六步,做桥面护栏时,护栏和路线一致,均为弧形,这点就不多说了。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种斜弯小桥所体现的问题都是典型问题,只要把这种斜弯小桥的测量流程搞清楚,其他各种类型的桥都可以融会贯通,一通百通导线是平面坐标还是高斯坐标。高程的获得是用什么方法,是水准还是GPS。请教是为什么啊?目前都是高斯84坐标吧,高程是从GPS测下来的,然后再水准加点。坐标也同理方法。给出来的点与点一般是200~500米内。断面的两个口卡住了,这个断面发生错误的可能就很小了。放征地线的时候,我们应该把每个点的原地面高全部记下来,回去和图纸校对。路线较长的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和路线、地形复杂的基本上不符的。按图肯定要少了土方量。

  上述工作都做好了,回来继续研究你的导线布置图,把采集的数据用上,在图中认真布置,布置的时候要尽可能遵循以下原则:

  1.尽量保证导线边的边长尽量相同,300米左右最好;

  2.导线编号设计有的要采用设计给的,新增点要顺序编号,不要乱否则会给以后测量工作造成麻烦;

  3.导线点尽量在路线两侧均匀布置,尽量满足交角在60度到120度之间,这样可以减少测量误差,我们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这点用不着讲了;

  4.要特别注意最弱边的位置,最弱边一般都是导线的最中间一条边,这条边上最好有设计提供的导线点,这样可以进行校验。

  根据以上原则在图中进行反复调整后,最终将导线确定。一般情况下,在我们测量人员进驻现场后,会要求在很段的时间内完成导线的复测及提交成果的,所以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就尤为重要。遵循以上原则是提高效率很有效的方法,这也是本人经过多个项目积累的经验,欢迎借鉴,虽然看似前期会耽误些时间,但可以提高后期实际测量的精度和效率。

  以上工作完成后,要立即组织人员进行现场埋点和做好导线点的编号和点之记。再下面就是观测了,观测是前视和后视不要怕麻烦一定要使用支架,避免使用跟踪杆造成精度偏差过大,观测时采用测回法,且不应少于2测回,测回误差超过2秒时应重新观测,减少误差累积。观测完成后要进行平差,平差方法不多说了,大家都会,谁要是不会,那你就应该回炉了,平差时一定要采用2人以上分别进行计算,或采用程序复核,这样可以及时发现错误,总之不管怎样你的精度必须要满足精度要求,否则重来。如果工程范围内有大桥或特大桥还要做大地四边形,这很有必要,不能忽视。方法不说了。记住你的仪器在使用前一定要送检,千万别图省事,买个合格证,最后自己倒霉。在施工放线的时候,我发现大家都比较喜欢把坐标输入仪器里直接放坐标,反正我是比较反对这样做的,我一直坚持使用偏角法的用4×000型计算器编个程序很简单的,直接放坐标不利于校核,我也不太喜欢用后方交汇法放线,尤其是在结构物施工时误差比较大。这些都是个人观点不妥之处希望指出,再学习。在测量放线时有的人图省事,不愿挪动仪器,导线边长才300多米,他能放800米以外的点,也不知是师傅教的还是师娘教的,连“长边控制短边”的常识都不懂。

【测量专业实习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测量专业的实习总结03-22

测量专业实习报告04-08

测量专业实习心得02-21

测量专业实习报告08-24

地籍测量专业实习的心得体会06-06

工程测量专业学生实习心得体会07-02

园林专业实习测量心得体会范文09-09

测量专业的实习心得及收获06-23

测量专业毕业实习报告07-12